返回第159章杨氏主动靠拢(1 / 1)tx程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9章

北湾湖城在忙着秋收,李贤其实也没有闲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粮仓不够用了,原本的粮仓是按照每亩地一石产量,再加上北湾湖百姓食用的粮食。李贤实际到手的粮食,大约在五六十万石左右。

可问题是,谁也没有想到北湾湖城垦荒第一季,居然粮食产量达三石多,这主要是北湾湖城距离庭州城太近,各部游牧民族事实上也不敢在这附近放牧,这一块草原每年枯萎以后,冬季会被积雪覆盖,常年累月下来,就形成了天然沤肥肥沃之地。

粮食产出多了,仓库不够用,无奈之下,只能抽调大西沟的工匠进行施工,李贤可是非常清楚安西的气候,在后世李贤前来安西旅游的时候,在阳历九月四号,也就是阴历的八月初七,他在江布拉克遇到了罕见的暴雪,一夜之间,积雪厚达四十公分,当时李贤还穿着短袖,如果不是救援及时,他们的车已经没有燃油了。一旦没有燃油取暖,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这个时节,秋收是抢班加点,一点时间都不敢耽误,粮仓也要尽快建好,要预防暴雪,在这种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降雪。

王勃与史哈德经过初步接触以后,向李贤汇报:“大王,康波密提的胃口很大,他准备采购三十万壶箭,共计四百五十万只箭,一万六千柄横刀,还有八千副铠甲,两万柄长矛……”

“本王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只要价钱合适,就可以卖!”

王勃硬头头皮道:“大王,门下以为,您还是要慎重考虑考虑……”

“算了!”

李贤摆摆手道:“你跟本王过来!”

说着,李贤骑着战马,一路来到北湾湖城的武器库。

李贤带着王勃来到北湾湖城的武器库时,随着大门打开,王勃顿时惊呆了。

这个武器库里是半地下式,别看从外面看,非常不起眼,比粮库的规模还小,可问题是,随着沿着缓坡一路向下,这就别有洞天。

放眼望去,密密麻麻摆放着数万把步骑两用的横刀,这些横刀全部都用牛皮制成刀鞘,数量非常好数,一个架子就是三百柄,一个仓库至少有二三百个架子的横刀,这些横刀差不多将近十万柄。

走到下一个仓库,这里变成了长矛,密密麻麻如同甘蔗一般,一捆三十支长矛,数量虽然比横刀略少,粗略估计也有两三万支。

李贤也没有向王勃介绍,继续走向下一个仓库,仓库里摆放着足足上万张骑弓,步弓相对要少一点,也就几千张的样子,不过弩机却多得吓人。

来到最后一个仓库,左边放着弓箭,右边摆放着弩箭,数量也是多得吓人,粗粗一看,少说也有数百万支之多,而且每一支都制作精良,虽然生了薄薄一层锈,但丝毫不能掩饰它们的狰狞。

古时候的箭一般都要放到生了薄薄一层锈才拿去用的,这种箭哪怕只是轻轻擦伤对手也可能造成破伤风,非常缺德。

所以千万不要看到军械库里的箭生锈了就认为军需官失职,人家根本就是故意的。看着这么多武器,王勃难以置信地道:“大王,你竟然在这里储备了这么多武器!这些武器十万大军恐怕也用不完吧?”

“不,远远不够!”

李贤叹了口气道:“铠甲数量远远不足,也缺乏重型武器!”

王勃其实并不知道,这些装备其实都是残次品。只所以出现这么多的残次品,正是因为李贤这个失败的武器设计师。

在李贤看来,横刀就是用百炼钢打造而成,大唐在后世出土的横刀仪刀数量非常少,这是因为唐朝的制度,不允许陪葬武器。

这也是因为生产力低下,而武器耗费也非常严重,当然唐横刀是中国古代刀剑史上的巅峰之作,其锻造技术在当时远超同时代的竞争者。唐横刀锻造技术虽然先进,但造价却极其的高昂。

据史料记载,锻造一把性能优良的唐横刀需要一位七品官员半个月的俸禄,在当时一支12500人的部队就需要配备一万把唐横刀,这在当时只有国力强盛的大唐可以做到,打造优质唐横刀的第一秘诀就是包钢法。首先将烧红的熟铁锤打成弯曲状,然后在中间加入一截钢材,最后一起锻造成型。这样锻造成型的刀剑具有非常高的坚韧性,所以可以产生很强的杀伤力。

李贤从凉州聘请的工匠来到大西沟时,李贤根据他的专业知识,改进了冶炼钢铁的技术,采取土法高炉炼钢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钢铁的产量。

虽然李贤在大西沟的高炉,其中是后世家庭作坊级别的高炉,只有不到二十个立方,而后世的高炉则有五千立方米。尽管如此,依旧可以产出冶炼一万斤水。

至于说采取唐朝制式的横刀打造方式,对于李贤来说太复杂了,他就采取了钢水冷铸式,首先是将横刀制成模具,就像铸造铜钱一样,先把铜水浇铸在模具里,省去锻打的工序,随着横刀模具里的钢水冷却,然后利用畜力砂轮进行打磨。

这样下来,一炉钢水至少可以锻造三千至五千柄横刀钢坯,经过简单热处理,就成为一柄横刀,这样的横刀锻造速度虽然快,可是锋利程度远远不及唐朝制式横刀。

这也是李贤准备的出口版本的装备,无论是横刀、箭包括长矛,都是采取这种工艺制造的。

在看着仓库里居然有如此多的武器装备,特别是知道这些装备大都是样子货,王勃这才非常放心地与史哈德去谈判。

李贤自然不急,反正诱饵已经放出,只要康波密提不甘寂寞,那么他就一定会上钩的。

乌斯台地,这里本是铁勒人最富饶的牧场,地势平坦,雨量丰富,草场丰茂,这也里是丝绸之路北线重要的枢纽。

起初,康波密提是准备从庭州向西,经天山南大峡谷,穿过天山,经龟兹国故城(今库车),走丝绸之路中线,返回康国。

可是随着这段时间一直遭遇袭击,康波密提则是从轮台向北沿天山北坡,经昆陵都护府(尼勒克县)走北线返回,相较中线和南线而言,吐蕃人对丝绸之路北线影响力几乎没有。

在乌斯台地,康波密提见到了史哈德:“雍王怎么说?”

“主人,仆没有见到雍王,只是见到了雍王府的王参军!”

康波密提点点头道:“也对,雍王殿下身份高贵,你见不到他也属于正常,他同意出售给我武器装备吗?”

“同意是同意,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雍王殿下不要钱,只要马!”

“马?”

康波密提微微皱起眉头,目前为止他手中只有四万余匹战马,虽然不算少,也不算多,自己勉强够用,哪有多余的战马卖给李贤?”

康波密提停顿了片刻,不解地问道:“大唐并不缺马啊?”

唐朝与历朝历代不一样,仅官方养殖的战马就多达七十万匹,至于说民间则更多。历朝历代基本上都缺战马,唯独唐朝不缺。仅契苾何力在湟水河一战,就缴获十数万匹战马。

“对,王参军的解释是,庭州还有很多田地可以开垦,而耕田离不开犁和耙,犁和耙又离不开大型牲畜。从关内贩牛过来路途太过遥远,价格昂贵,而且关内也需要牛,所以希望主人可以拿出牛、挽马、骆驼等牲口,交易装备!”

史哈德道:“我们可以从唐大利用这些牲口兑换优质兵刃!”

说到这里,史哈德马上拿出从北湾湖城大西镇镇工坊里带过来的样品,首先是一外仆从捧着一个狭长的漆盒,打开漆盒,是用牛皮制成的刀鞘,朴实无华。

康波密提随手拔出马刀,一泓寒光脱匣而出,寒气砭肤,他笑道:“好刀,好刀!”

康波密提用力挥劈几下,虽然用惯了弯刀,用这种直刃横刀有点儿不顺手,但是那恰到好处的份量,还有缕刻着简单的螺纹也不会脱手的刀柄,都让他发自内心的喜欢。

康波密提用手指弹了弹刀身,声音清脆,嗡嗡不绝,显然是用上好的高碳钢铸的,这让他越发的喜爱,现在铁不难冶炼,但是好钢难求,一把好刀就算用等重的黄金都不见得能够买到,叫他怎能不喜欢?

史哈德道:“主人,此刀如何?用得还顺手吗?”

康波密提连连点头道:“顺手,太顺手了!比我们用的那些波斯的弯刀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史哈德道:“这样的一柄马刀,换一匹挽马,主人感觉如何?”

“如此甚好!”

康波密提也知道唐军的制式横刀威力大,可问题是一般而言,他们想买其实是没有地方买的,大唐制式横刀根本就不可能卖,就算他们在关中可以买到,也带不出玉门关。

李贤卖给他们的刀与大唐的制式横刀其实是有区别的,只能算是阉割版本,可问题是,就算是阉割版本,也比突厥人或吐蕃人手中的弯刀要好得多。

康波密提的目光望着史哈德道:“还有其他装备吗?”

“有,有,有!”

史哈德笑道:“他们有骑弓、步弓、胸甲、马刀、长矛、盾牌。主人喜欢什么,都可以用马、牛、骆驼来换!”

康波密提自然是不会用自己的马和牛来与李贤交好,而是派出他的兵马,四处去抢劫,他们抢到大量的马匹和骆驼,除了留下自己使用,多余的部分赶到庭州,与李贤交换成武装装备。

……

就在康波密提开始大规模抢劫马匹和骆驼的时候,北湾湖城,李贤招待了来自长安的杨承初,没错,这就是杨盈秀的堂叔杨思约之子杨承初。

杨承初已经加冠,本来他应该是在秘书监担任校书郎,这可是最清贵的官职,也是世族门阀子弟一般的履职途径,可问题是,这个杨承初居然走了关系,通过吏部栓选,成为北湾湖县县令,兼任庭州司马。

李贤在庭州,大宴杨承初这个便宜小舅子,因为杨承初的出身,他到庭州,非常自然的成了众星捧月,好在杨承初非常擅长应付这种局面。

起初李贤率领凉州军一万余将士来到庭州的时候,弘农杨氏虽然给李贤一定的支持,可这个支持其实是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即不多,也不算多,面子上过得去。

直到现在李贤在庭州新成立一个县四镇,并且创下良好的基础,这个时候,杨承初就来了,杨承初与李贤也不陌生,算是李贤接触过,为数不多的杨氏子弟。

三天一大宴,五天一小宴,直到杨承初以妻弟的身份,来到雍王府,李贤这才与其展开话题。

“我在伊利河找到了一个铁矿,在西州境内还有一个铜矿,只可惜我没有设备和技术人员,所以没办法开采。”

李贤表现的很遗憾,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

实际情况是,李贤确实是没有设备和技术人员,但是只要李贤需要,李贤随时可以买到设备,随时可以雇佣足够的技术人员,所以李贤不是没办法开采,而是不想开采。

因为粮食问题,他在北湾湖虽然屯田八十多万亩,加上金满县、轮台县的屯田,粮食估计可以征集到一百八十万石左右,努努力也可以征集到二百万石,可问题是,这两百万石粮食听上去不少,但是安西太大,庭州到安西四镇,最远的疏勒镇,至少三千六百多里,这两百多万石粮食,一旦运输三四千里地,还能剩多少?

所以,粮食制约了安西的李贤的发挥。

李贤并非真正不想开采,而是不能。

杨承初淡淡地笑道:“安西确实是资源丰富!”

杨承初虽然连声感叹,但是还没有上钩。

“是啊,这里资源丰富,但是也困难重重,最大的问题是,这里没有足够的人手,所以要发展经济,就不得不依靠乌古斯人,但是乌古斯人的人数过多,又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一直在尝试,怎么样平衡经济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李贤不回避问题,安西的地下有矿,也要能挖出来才行。

杨承初道:“乌古斯人,有什么问题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贤苦笑道:“乌古斯人是突厥汗国的主体民族,现在看上去人畜无害,但是等乌古斯人的人口基数大到一定程度,那么他们就会成为麻烦。”

“雍王殿下,您的铁矿和铜矿规模怎么样??”

杨承初还是上了钩,或者换句话说,资本的本质是追利润,世族门阀的本质就是追求家族延续和扩张。

世族门阀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发展家族和扩张家族的机会,为此,世族门阀的子弟愿意向家族奉献他们的一切,比如生命,或妻儿老小。

弘农杨氏虽然是名义上的一家,可事实上,政治立场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人站队武则天,有的人站队李弘,当然也有烧李贤的冷灶。这是他们的传统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后世的时候,有人分析诸葛亮不投靠曹操的原因,是因为诸葛亮有很深的汉室正统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这种正统思想在文人中比较普遍。曹操自从许田围猎和衣带诏事件之后,就被定性为汉贼。诸葛亮这种有正统思想的人,宁可在家种地,也不会考虑去保曹操。而刘备是献帝亲口承认的皇叔,诸葛亮最终选择刘备符合这种思想。

其实,这种原因可能会有,可问题是,诸葛亮三兄弟为什么分别投靠刘备、曹操和孙权?这其实最简单的解释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李贤笑道:“规模很大,具体的储量虽然还没有确定,但是占地面积都很大,矿区的面积都在十几万亩地地以上,关键是条件很好,两个矿都是露天矿,开采成本很低。”

李贤没说谎,这两个矿确实都是优质矿,到二十一世纪都没有开采完。

杨承初道:“那确实很有开采价值。”

杨承初还有点节操,没有主动凑过来,还在等待李贤开出条件。

李贤淡淡地道:“在北湾湖东北二百八十里,有一块肥沃的地,面积不算太大,一百八十万亩,杨氏有没有这胃口吃下来?”

杨承初到底还是年轻,听到一百八十万亩田地,呼吸都急促起来了:“我们杨氏需要付出什么条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