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请上套路(1 / 1)江湖无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私购皇家布帛,伪造太子冕服,形同谋逆,当尽追其同谋者,以儆不轨。”徐石麒说道。

涂国鼎立刻反驳道:“太子归来,臣民欢欣鼓舞,正当奋发进取,而非起大案动摇人心。”

徐石麒反问道:“不轨之辈暗藏,蛊惑人心,祸乱朝政,如何重整国事?”

指桑骂槐。

涂国鼎可不惯着他,撸起袖子就是干。

全不顾太子舟车劳顿,亟待休息。

皇帝眉头直跳,不由看向了太子。

要不要削这两货?

太子静静地听着。

位置就一个,掌部事的却有两个,矛盾自然就产生了,但要说这两人是奸邪,那又冤枉了两人。

历史上弘光元年,徐石麒受排挤辞职归乡,居嘉兴城外,清军来攻,其曰:“吾大臣也,城亡与亡!”复居城中,城陷,穿朝服自缢。

涂国鼎助守建昌,不敌城破,被清军抓获,绝食死。

忠义与权力无关,这种事例屡见不鲜,比如宋末陈宜中将文天祥挤出中枢然而本人一路逃到了安南,又比如正在凤阳干的有声有色的马士英,将史可法等人挤出中枢大权独揽,最终国破被俘不屈就义。

忠义≠权谋≠能力。

就像涂国鼎和徐石麒争论不休一般,其实两人说的都对,只是路线不同而已。

皇帝不耐听这些,起身将太子拉到身边,又按着太子肩膀让其坐到了龙椅上。

诸文武目瞪口呆,徐石麒涂国鼎二人跟着失声。

装都不装?

不对,是不是你老小子早就知道太子安然无恙,故意逗我们玩呢?

后知后觉的朝臣尽皆惊恐。

神武无敌又有老阴逼的趋势,下面还有个小狐狸,以后这日子没法过了。

“你坐着,朕去跟你娘说一声,给你接风洗尘。”皇帝轻声吩咐一句,迈着轻快的脚步离开。

太子无奈地看着皇帝老爹离去,转向诸臣。

大眼瞪小眼。

片刻后,朱慈烺说道:“当前要务为何?”

钱谦益迫不及待地说道:“启奏殿下,当前要务乃是平定流贼,驱逐鞑虏,收复北方。”

废话,谁不知道要击虏贼?

就这水平,根本入不了内阁。

瞿式耜看了眼老师,觉得就不该让南直隶巡抚驻节应天,免得其丢人现眼。

太子也是这个想法。

钱谦益继续说道:“攘外必先安内,复北必先定南,定南必先厘清职责。

名不正则言不顺,职不明则责不定,责不定则遇事推诿。

如今中枢两尚书并立,地方督抚同城,而总督军务者有孙传庭,然失其辖区,范景文督四川,秦良玉总督长江而其粮饷由川蜀济。

李若星总督川、湖、云、贵的军务兼巡抚贵州,实际辖治仅贵州而已,然川湖云遇事多诿过于若星。

殿下,当务之急乃是厘清中枢,确定各总督辖区,并协调督抚关系。”

“臣附议。”李遇知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

他是从南京吏部尚书调回北京的,空缺未补,无人争权,人头又熟,因此很快进入了状态,奈何天天有各部同职官吏来找他,搞得寝食难安。

都怪皇帝,非要等太子回来再处理。

如今钱谦益提起这个话题,他当然要紧随其后。

能力有待提升啊。

太子瞄了眼李遇知,又暗暗感叹争权的激烈。

人性如此,只能压制,也必须强权压制。

“诸卿。”朱慈烺环顾诸人,道:“古制以三省制六部,至国朝,太祖废三省,直治六部,因政务繁杂而设内阁。

然为防权臣,内阁诸大学士不过正五品,若无加衔,可谓位卑权重。

本宫欲正内阁之名,首辅与左右辅政皆正一品,辅政大学士从一品,位居尚书之上……”

“殿下圣明。”诸臣齐齐拜下高呼,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件事锤实。

内阁正名,乃是臣权大进,与之对应的自然是皇权后退,这是符合所有文官利益的。

必须得圣明。

“西汉定六曹,隋定六部,至今千余年,本宫认为其已经不敷使用。

便如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职广权重,却多有不足,便如两册,按律,十年重修,分存两京,然玄武湖上鱼鳞册与黄册可堪使用?”

不会要重新统计人口与田亩吧?

诸臣立刻从兴奋中冷静下来。

这不但代表着海量的工作量,还有巨大的利益牵扯,比如丁口税、徭役、田税等,正要如是统计,纳税大头可就是士绅豪强了。

要不要反对?

太子刚说要提升内阁地位,若是反对,可就不识抬举。

不对,内阁才几个鸟毛?咱也没机会,少纳税才是正经,毕竟马上要追缴积逋,好大一笔支出呢。

“本宫之意,拆户部为财、税、银三部,财部清查田亩丁口、厘定税额、核算度支,税部掌税收,银部掌钱币储存铸造调拨。

拆礼部,留本部掌礼乐僧道等,文部掌教化科举,外交部掌出使入贡……”

诸臣目露精光。

拆,拆的越多越好。

这可都是官职。

正二品尚书,正三品的左右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出任实职才能一展身手,忠君报国。

“累计二十六部,开支从何而出?”

太子一句灵魂拷问,当即让群臣冷静了下来。

增加官职三四百,属吏得两三千,光俸禄就要二十万,这还是小头,办公经费才是开支大头,没有三四百万搞不定的。

就算经费与俸禄可以慢慢筹措,选调官员的路费自行解决,办公所需的车马、砸门、桌椅、笔墨纸砚等是必须弄出来来的。

以当前中枢仓库里跑老鼠的状态,根本支持不了此项改革。

不对,太子和皇帝可是带了大量财物南下的……

朱慈烺明白诸臣心思,道:“内帑积储当用于经费,不可能用于新增各部的开支。”

“殿下,臣请追缴积逋,并不打折。”钱谦益迫不及待地说道。

“臣附议。”谢三宾义正言辞地说道:“纳税乃是天经地义,岂容偷逃?臣谏,凡是拖欠税款者,尽皆革除功名,若有抗拒,严惩不贷。”

看他模样,丝毫不像投清后拼命挣扎反清军的贰臣,更没人觉得其家积逋万余。

“臣请陛下派员至各省,督催积逋。”刘宗周说了一条可行的方案。

“臣附议。”徐石麒说道:“且应将追缴积逋纳入政绩考核,凡是依旧拖欠者,知县免,知州知府降补。”

一时间,群情激奋。

新增空缺肯定要从地方抽调官吏补充的,但是其中精干,十有八九是从各部提拔进去。

升官的路就在眼前,根本不讲乡谊之情,六亲不认,神挡杀神。

“内阁商议人选,督查各省追缴积逋,免一两以下者,折扣如故。”朱慈烺说道。

“臣遵旨。”蒋德璟代表内阁以及各部应下。

中枢达成一致,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追缴积逋基本确定,而太子付出的是本就在计划中的机构改革方案。

朱慈烺又道:“积逋只解一时之急,长久如何?”

诸臣沉默。

民间已经无法承担加派,不然不会免了辽饷剿饷与练饷,若是为加官而加派,倒不怕激发民变,毕竟这不影响做官,就怕太子不满意。

太子睿智仁慈,肯定不能同意加派,谁提议谁去职。

为难时,朱慈烺开口点了郑芝龙大名。

“卿以海商起家,积累巨万,可曾纳税?”朱慈烺问道。

郑芝龙后背一凉,道:“殿下明鉴,国朝无海税,臣非有意偷税漏税。”

其实不是没有海税,只是海贸从开放到禁止再到开放再禁止,到郑芝龙崛起的时候处于海禁状态,交税等于自首。

“卿无需紧张。”朱慈烺温声说道:“本宫欲解海禁,并设海关于各港口,负责管理海贸与收税,纳税部之下。若以卿试税部尚书主持此事,可有把握?”

“臣必不负陛下重托!”郑芝龙掷地有声。

“事成,本宫不吝爵位!”朱慈烺再次加码。

郑芝龙磕首,道:“臣叩谢天恩。”

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甚至都用了“天恩”。

吴三桂由总兵做到巡抚算什么?咱老郑直接由总兵升尚书,把事情办好了还有机会入阁,何止祖坟冒青烟啊,简直是祖坟被炸了。

朱慈烺环顾诸人,见众人无不艳羡。

能不羡慕吗?

武将除非封爵,最多追封父母,文官是可能追封上五代的。

光宗耀祖就是这么来的。

而且太子该许诺了爵位。

真恨不得取而代之。

“积逋,解燃眉之急,解海禁开海贸,利国利民,此两件事乃是急务。

内阁会同吏部调派干员,亦可启用赋闲,拟定名单奏送东宫。

积逋追缴到位,立刻增设各部,扩增官员,优先从派员之中表现优异者择取。

诸卿,可有异议?”朱慈烺环顾诸人,目光炯炯。

谁有意见就干谁,干不服就干死!

“圣明无过于殿下。”

诸臣怎么可能有意见?恨不得立刻告诉太子,咱坚决拥护太子,并一切以太子为核心。

积逋到位,开海与机构改革的启动资金就有了。

但是开海最大的问题是海军。

东番可是被红夷占着呢。

就在太子要说这事时,值守军机的尤世威匆忙进来,拜道:“启奏殿下,云南急奏,土酋沙定洲联合诸多土司反,昆明失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