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2章 头皮发痒(1 / 1)一二3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2章 头皮发痒

皇上痊愈之后自然不需要害怕感染天了,很快喊来皇后一起吃饭聊天。

贾蓉和皇上坐在床上吃饭,皇后在下面的小桌子上单独吃。

不是不能一起吃,也不是避嫌,只是皇上认为贾蓉的地位比皇后高,而且自从病好了之后皇上就不想看皇后了。

皇后其实也没意见,浑身上下都被贾蓉看过摸过了,而且在人生最虚弱的时候被贾蓉搂在怀里喂药,又在贾蓉得鼓励下走了出来,芳心已经晃动了。

皇上看向贾蓉,“皇兄,你说应该怎么办理父皇的葬礼?”

贾蓉恭敬回答说:“太上皇吩咐过,一切以国事为重,如今各路藩王亲王年前都刚回去不久,再召集回来恐有伤国本。”

“臣建议先将太上皇的遗体停放在忠孝王府,暂时密不发丧,等皇上熟悉了国事,明后两年再办理葬礼也来得及。”

其余人当然没有意见,皇上也清楚贾蓉是给了面子,没有说各路王爷现在死活不肯进京的事情。

现在就算是办了葬礼,那些王爷不肯过来的,而且还是都是集体抗旨,搞不好就要孤立他这个新皇了。

皇上小心的询问:“耽误那么久,会不会有事情?”

贾蓉说:“不会,太上皇交待过,皇上能以国事为重,就是最大的孝顺,也不可辜负了皇上这些年的努力,一切按部就班进行。”

贾蓉的提议没有问题,其余人也想着先稳定下来。

而且太上皇当时也确实是这么交代的。

在贾蓉这个忠孝王的提议下,皇上自然就有了名头先不管葬礼的事情。

这一个月,京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各地王爷没一个想来京城的。

造反是没有必要的,这些年那么多事情,大家都相信当外地王爷比当皇帝舒服多了。

皇上松了口气,忍不住说道:“多亏了皇兄,不然朕就和恭顺王叔一样,难逃一死了!”

贾蓉说:“臣分内之事,太上皇对臣有知遇之恩,皇上也对臣不薄,若是皇上出了事情,这江山社稷就危险了,臣还有何颜面去见太上皇!”

皇上很感激贾蓉,太上皇临死前交待贾蓉的亲王只能死后追封。

但现在又不是那个时候了,皇上觉得就算是太上皇在的话,也会封贾蓉为亲王的。

没有了贾蓉,自己就是那几千人里的之一,这家里的皇位也会落在那些冷漠的旁门亲戚头上!

甚至是根本没人敢过来继承皇位,国将不国!!

一想到那些冷漠的亲戚,皇上就恼怒的厉害。

“忠孝郡王匡扶社稷有功!配享太庙!即刻升为忠孝王!”

贾蓉说:“皇上保重龙体,臣也该回家好好休息了,这段时间累的不行,想请假几个月好好休息。”

皇上迅速说:“如今朝廷还有许多事情,皇兄入阁帮帮朕可好?”

贾蓉说:“臣真的很累了,能否等夏天过后再说?况且臣一直都只管医术上的事情,不管朝廷大事,若是需要打仗的话,臣倒是想去试试。”

皇上可不想让贾蓉出去打仗,忙说:“万万不可!”

不是担心军权,是担心贾蓉出了事情。

皇后看着贾蓉,“皇叔可有想要的赏赐?听闻父皇都是询问你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不光是皇上,皇后同样对贾蓉很器重,不像太子妃那么没事找事了。

贾蓉低着头,恭敬有加。

其实是不想去看两个麻子夫妇,怕忍不住笑出来。

哈哈哈哈哈!

贾蓉努力的想着伤心事情,笑出来就太不尊重病人了。

贾蓉是敢直接骂皇上揭皇上短的,但有时候又很有职业道德,很尊重人。

皇上露出微笑,“皇后说的对,皇兄你想要什么赏赐,你尽管说!”

贾蓉露出思索地神色,思考着自己需要什么。

皇上和皇后都没有着急,和贾蓉面对面坐着等着他好好想。

“臣年纪轻轻就已经有权有势了,家里这些年因为太上皇的赏赐也不缺钱,仔细想想,大概就是缺一些空闲时间好好陪着家人了。”

贾蓉还是没什么想要的,只想要清闲一些。

但皇上不想贾蓉退休,也不希望他离开京城。

杀死太上皇的凶手依旧逍遥法外,这一个月来担惊受怕的皇上必须要和贾蓉睡在一个大殿内才能放心睡下。

“这样吧,朕就允许你回王府休息一段时间,只是如今朝廷内外少了不少人,若是遇到了事情,皇兄还要尽快过来帮忙。”

贾蓉答应道:“此乃臣的本分事情,皇上也不需要着急,有了位置自然就有人上去,如今天已经暂时退去,暂时不适合劳师动众。”

“皇上以天代月,守孝二十七日为太上皇和皇后哀悼守灵,不如此次也让城中王公贵族一起守孝二十七日,而不是几个月。”

“如今是特殊时期,自然特殊办理,太上皇就算是泉下有知也肯定希望首先稳住江山社稷,以后后人继续按照规矩办理就行了。”

“就以太上皇离去的那天算起,回想这一个多月发生了诸多事情,我想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黎民百姓,都希望这些日子过去了就不要再来了,太长时间哀伤会容易招来大病,民间也应该热闹热闹以喜代丧,就不要太苛责了。”

皇后娘娘露出喜色,又必须要忍住,皇上是为了登基守孝二十七日,她这个当皇后的可要守一年多的,戏都不能看,穿戴也要讲究。

实际上皇后娘娘守孝守的比贾蓉多好几倍日子。

皇上也稍微思考了几秒钟,随后点了点头。

“既然父皇说了让皇兄负责此事,就依照皇兄说的办。”

贾蓉以前可不管这个事情,如今被抬到了皇族里,为了自己过得舒服自然要以天代月,不然自己也难受。

贾蓉重新商议了很多不合理的事情。

皇上为了不显得不孝顺,又补充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后人若是没有特殊情况的话,理应遵守祖制。

新皇上比老皇上好说话多了,但也更容易被小人糊弄,分不清楚好坏。

贾蓉还是怀念太上皇,后悔自己下手重了。

贾蓉不禁再次后悔。我为什么要打他来着?

想不起来了……算了不想了。

不爱记仇的贾蓉很快忘记了这个事情,又参与了一些朝廷大员的任命,以及皇上对群臣的抚恤。

皇上还是没有立刻放贾蓉离宫,还要忙着登基大典和犒赏功臣的事情,到时候才好正式宣布贾蓉的忠孝王身份。

若不是贾蓉执意要走,这皇上真能把贾蓉的女人接过来皇宫养着。

皇后也愿意贾蓉一辈子住在宫里,这样可以时常相见了。

贾蓉可不想和麻子皇后发生什么,皇上也是一样的想法,麻子皇上已经开始疏远麻子皇后了。

回不了家的贾蓉只能在宫里随便走,又经常被皇上喊去开会。

不开会的时候贾蓉随便走,别说是皇后的床,皇上的床他也睡过十几次了。

皇上和活着的朝廷重臣商议国事,好在太上皇很有远见,早几年就培养他处理国事了。

有了太皇上的教育,又不信那些儒生大道理之后,很多事情也开始有了太上皇的行事风格。

贾蓉听着这些无聊的事情,忽然感觉头皮有些痒。

思索了几秒钟后,贾蓉坐着说:“皇上,臣有个请求。”

皇上迅速看向贾蓉这边,“皇兄直说,朕正听着。”

皇上的几个师傅还有朝廷重臣都看着这个忠孝王。

虽然知道这家伙离经叛道,但确实是一个忠臣。

两朝皇帝看重他不是没道理的,这次能力挽狂澜救下皇上皇后,被封了王也不奇怪。

普通太医救了皇上肯定没有封王的资格,群臣都要反对的。

但贾蓉一开始是郡王,郡王力挽狂澜匡扶社稷,封个亲王是应该的。

贾蓉的郡王是太上皇封的,郡王之前是国公,一家七代人尽忠职守,世代效忠朝廷被嘉奖也不过分,反正功勋贵族们都觉得这挺好的,没必要掘了后人的路。

头皮发痒的贾蓉说:“启禀皇上,臣左思右想,总觉得太上皇和皇后停灵在忠孝王府期间,臣在家什么都不做也不好,所以想要剃发在家修行,为太上皇和皇后祈福,这样既不劳师动众,也可以在家炼药清修时多做点事情。”

皇上感动的快要哭了,“皇兄……”

看到皇上的麻坑脸,贾蓉快要憋不住笑了,急忙站起来低下头:

“请皇上恩准!头发没了还能长出来,可此时若不做点什么,于心难安啊!臣也想替皇上出家修行,替皇上应灾,祈求皇上万岁!”

忠臣!皇上迅速握紧了拳头,“准忠孝王替朕出家,为父皇母后祈福!”

贾蓉恭敬地答应道:“谢皇上!”

皇上又继续讨论国家大事情。

等事情结束后,稍微了剃了个平头的贾蓉还要去太庙祭祖感谢先祖庇佑皇上活了下来。

虽然皇上和贾蓉都觉得是贾蓉的功劳,但程序还是要走的。

贾蓉的事情也让人回去告诉家里人了,免得自己剃了头后家里人不认识。

又亲自把太上皇和皇后的棺材送去孝亲王府后,憋了一个多月的贾蓉很快住了一晚上,和空旷寂寞的金陵郡主认了亲。

第二天一早才回家。

路上虽然街上很多人都奇怪的看着这个短头发的男人,但是贾蓉没心思搭理他们。

经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后,不光是太上皇和皇上老实了,就连贾蓉自己也老实了。

京城百官和外地王爷也都老实了,都想着平静下来过日子。

正月发生了什么事情,忘记了。

二月举办了好几个王爷的丧事。

三月四月好像是没什么事情。

现在就五月了。

对贾蓉来说很多事情都模糊了,五个月像是过去了一年。

对那些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王爷们来说,这几年的京城格外的邪门,来之前最好把后事先办了。

就连京营那些皇亲国戚和功勋子弟,也不想升官升职了。

当武官死的快,当文官也死的快,只要在京城就死的快。

贾蓉刚离开皇宫没多久,几个大臣就一起来找皇上。

“皇上!如今京城只有忠孝王一个外族亲王,就连公爵也就他一个,臣请皇上召福王、宁王、镇南王、东海王入京!”

皇上看着自己几个师傅,心中冷漠无比,脸上却点头道:“好,速传旨让四位皇叔进京就职领赏!”

“遵旨!”几个大官心中高兴,看来皇上对贾蓉也不是那么信任,必须要制衡忠孝王才行!

四王吃饱了撑的过来找死,太上皇当年有事情的时候,这几个人连夜跑的。

真以为京城皇亲国戚死了几千人的事情,瞒得过各地王爷?

去年三王为啥同一天死?今年三王为啥又同一天死?

别说是进京当大官,就算是当皇帝都不来的,这些人真的不想当皇帝。

从被吓死的太太上皇,到被多次毒打最后蛋都没了染病死的太上皇,再到刚登基就被天病毒九死一生,脸上身上留下无数坑痕的当今皇上。

这十几年来,各地亲王可都是看着的,眼睛又不瞎,人也不傻。

四王很快集体称病不去,虽然四个王爷天南地北,但都知道去了就是组团死,默契的集体抗旨不遵。

四王的做法并不意外,皇上其实也知道会有这种情况。

可真的得到了这种回复后,还是怒不可遏,连带着对出主意的几个大臣也恨了起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