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1 / 1)程九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夕家宴,宣平帝掩饰得很好,似乎半点烦恼也没有.

皇帝一脸愉悦,后宫嫔妃皇子皇女当然也就跟著笑盈盈.

宣平帝后宫不算多,除了皇后胡贵妃外眼下另有三妃四嫔二婕妤二昭仪,这些后宫全是与前朝势力有关,非选秀进宫.

后宫不多,皇子皇女也跟著少.上玉牒的共有皇子六人皇女七人.其中皇三子皇六子皇次女皇三女皇五夭折.又华阳长公主与皇四女永福公主已出嫁,更显得皇室成员不丰.

幸好今年长孙女秦思璇出生,端王妃肚里还有一个,这才不显[后继无人].

往上,本朝无太后,宣平帝生母早逝,嫡母贞仁皇后也早早过世,后来汉王庆王叛变两人生母太妃不是服毒自杀就是被软禁抑郁而终,明德帝在贞仁皇后薨后开始迷上炼丹,长期服用丹药的结果就是生性多疑动不动就责罚甚至赐死,导致后宫一直变动,还有一点则是再也没有子嗣诞生.宣平帝登基后在皇后建议之下,将不少或年轻或未生育或位份不高的后宫放了出去,要青灯古佛或是改名另嫁都可.于是现在宫内的太妃太嫔只剩下三人,连打马吊都凑不足一桌.这三人宣平帝蔚筠也算是好好照料,待遇不差,三人都活得健康且气色颇好.

"今岁外有振旅而归内有开枝散叶是个好年,愿来岁也能尽如人意."宣平帝举杯道.

众人纷纷附和后一同举杯喝完手上的酒.

秦翊衡虽然还是冷淡,但殷素薇难得可以与女儿亲近也就没多在意.

"端王妃产期也近了吧?"宋太妃问.

宋太妃生过一子一女皆未活过五岁,她因丧子对年幼丧母的宣平帝多次照料,是三人里头与宣平帝最亲近之人,这样开口问端王妃也不算突兀.

"是的,宋太妃,二月就是产期,太医说胎相不错应能足月."

殷素薇一听十分不悦,这不就是在嘲讽她早产吗?但皇家聚会不会流露真情,殷素薇也只是低著头在扯了扯衣袖罢了.

"已经有了长孙女,就盼望接下来能添个皇孙."宋太妃单纯希望皇室能多添新血.

秦翊善对此挺欢快,"承太妃吉言."

但这个话题对太子妃甚至皇后都有些敏感,宋太妃也察觉到自己失言赶紧岔开"四皇子明年也十五了吧?"

"是的,宋太妃."皇四子秦翊康文文静静音量不大.

大齐皇子一般十五岁会封王,最迟二十岁前会前往封地.秦翊善算是受宠的,十八岁还留在燕京并先后在翰林院和工部领差,不免可看出宣平帝不想养废这个儿子.秦翊康是否会比照端王就有点难说,毕竟他的母亲只是庄嫔,文采也不怎么出众,兴许大婚后会与端王同时离京.

"封王后就是成婚,庄嫔可先替本宫留意留意."蔚筠道.

虽然主要是皇后提出王妃人选给皇帝挑选,但毕竟生母也在蔚筠不想插手太深.

"多谢皇后娘娘."庄嫔在心中略为松了一口气.

其他皇子皇女还太小,也就没被特别点名.

殷素薇本想藉今日除夕将女儿带回承禧殿,怎料小孩对坤宁宫的环境习惯了一想睡就开始不安啼哭.

"将小郡主带回坤宁宫歇息."蔚筠直接发话,殷素薇不得不交将女儿给乳母抱走.

殷素薇有些怨气但又不能发作,直到回到东宫后才红著眼问秦翊衡"殿下,璇儿一直养在坤宁宫往后与我们不易亲近."

"她还小身子也弱,母后经验丰富养在坤宁宫孤也放心."

"可是..."

"今日你也累了,早点歇息."

秦翊衡说完就转身步往自己的寝宫,殷素薇想伸手留住丈夫都来不及.

秦翊衡面带疲倦地回到毓庆殿,郑榕见状上前问是否要安神汤.

"恩...让梅指挥使过来."

郑榕目光一闪,但什么也没说就去传话.

梅映雪方才站岗什么也没吃,正想吃点放在公廨的干粮就被叫去毓庆殿.

"殿下有何吩咐?"没想到话才说完肚子竟放肆地发出咕鲁声,这让梅映雪耳尖都红了.

"我想吃点夜宵,看你方才也没用餐,问你要不要用些?"

秦翊衡不知真是原本就有这打算还是突然提起.

"殿下,微臣在上值,这不符合规矩."

"一碗素面不打紧,况且我一个人吃也无趣."

梅映雪腹诽那刚刚在宴席上怎么不多吃点?

梅映雪被秦翊衡看得有些无奈只能答应.

"多谢殿下."

郑榕非常识时务地端上两碗素面而非安神汤.

秦翊衡让梅映雪同坐一桌,先前不是没有过,但那是在上京的路上,梅映雪吃的有点心慌还差点噎著.

"慢点吃."秦翊衡说.

郑榕不用吩咐就递杯茶水给梅映雪.

"多谢郑公公."

好不容易吃完,秦翊衡也没多说什么就让梅映雪离开.

郑榕见主子脸色好多了也就不再提那碗凉掉的安神汤.

家宴结束加上梳洗一番也过子时,宣平帝和蔚筠平躺在床上还未有睡意.

"二郎看来有些累."蔚筠开口.

"年末本就事多,再加上律吏一事由他和韦匡主导自然不得闲.但二郎他,出乎我意料的有能力."

坤宁宫是蔚筠的地盘,能留在寝室里面的全是忠仆不怕会将两人对话传出.

其实秦翊衡完全不输他的双生兄弟,后者还是从小就刻意栽培.

"道辅应是花不少心力."

道辅是周衍泰的字,周衍泰确实花诸多心力在秦翊衡身上,甚至都超过自己的亲生儿子.

"我想替二郎纳侧妃."蔚筠突然说.

宣平帝有些讶异,但旋即也能理解.毕竟太子妃和吕选侍都是大郎的,不管是道德上或情感上都不好亲近.

"有相中的人吗?不好比殷家还高."

"还未有人选,只是今晚家宴见二郎与太子妃十分冷淡,唉,这也不能怪二郎..."

"他主意大,还是先问问他再做打算."

"也好."

两人沉默了一下,宣平帝察觉枕边人欲言又止.

"有话别放在心里."宣平帝伸手握住蔚筠的手.

先前两人就是这样渐行渐远.

"我想去潭柘寺上香,顺道去那别庄..."

宣平帝久久无回应,蔚筠还以为他想阻止,最后却听到"好,我让神武卫跟著."

蔚筠侧身将头靠在丈夫的肩旁似乎在寻求慰藉,宣平帝伸手直接将她揽进怀中,不能说出口的哀伤两人只能互相依靠互相分担.

破五,不少年节禁忌解除,每个人也动了起来,尤其是燕京各个酒楼的雅间往后几日全被预订完了.

最难入手的庆聚楼其天字独号雅间里坐著工部尚书余景和端王秦翊善.

"余大人先前替本王寻来的欧阳玄书帖颇得父皇喜爱,本王在此多谢余大人."秦翊善说的轻描淡写,那[寻]可是余景花了大把银子送给秦翊善的.

"能得陛下青眼是下官的荣幸."

秦翊善明知余景今日邀约的目的但仍然装出不知.

"余大人今日有何事?本王晚些时刻还得进宫请安."

"下官想探听任大人致仕后内阁可有何变动?"

内阁原先有四人,首辅户部尚书袁尚义,次辅兵部尚书傅磬吏部尚书顾长晋及刑部任得敬.任得敬耍脾气以为宣平帝会慰留自己,没想到却被摘了出去.次辅这一空自然人心浮动.六部里新任刑部尚书韦匡资历太浅且眼下拉上来次辅之位就太不给任得敬面子;礼部尚书鲁喆在文人间颇有声望,甚至与衍圣公有姻亲关系,唯一缺点就是年纪太大已近花甲,宣平帝刻意摆在礼部就是为了等几年后让太子妃之父殷仲舒从侍郎上位;再来就是工部尚书余景.

其实还有一个人选,左御史葛从文.葛从文几年前以礼部尚书身分入过内阁,但他与袁尚义极度不合甚至闹到御前,宣平帝才平定汉王庆王党羽不久国内正需安养生息自然倚重户部,只能牺牲葛从文.葛从文看清后自己辞退内阁次辅,宣平帝为补偿他将他调为左御史有弹劾百官与皇帝之权,还将永福公主早早定给葛从文的嫡次子,也算是变相撑腰.不过就是难以再入内阁就是.

这样分析下来,余景是之中最有希望入阁之人选.

秦翊善弹了弹衣袖上不存在的灰尘,"内阁之事甚关机密岂是本王能得知."

"王爷聪慧过人见微知著又是太常寺卿方大人之婿,下官斗胆猜想或许能从袁大人那边探知一二."

方麟此人没什么能力唯一能拿出手的只有皮相,但好在有百年世家方家与妻子娘家平国公的支持,这才当上太常寺卿,不过这也是顶峰再往上就不可能,对于这点秦翊善颇为不满.但与平国公能扯上关系还是好的,袁尚义之妻也是出自平国公府,与方麟之妻为堂姊妹关系也不错称得上是连襟.

"哼,真大胆."秦翊善嘴上这么说但当然也希望余景能捞到次辅.

"还望王爷见谅."余景边笑著说献上一个锦盒里头是一把洒金折扇,"这是前些日子得到的苏州折扇见著风雅请王爷笑纳."

折扇是真,但锦盒里头可不只这个,锦布之下有银票万两.

"看似不错,但袁大人可对折扇没有多大兴致."

"是是."余景又那出一个锦盒,里头是澄泥砚,袁尚义喜欢这种砚台.

"恩,余大人好意本王再让方大人转达."

"多谢王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