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天下之望,录尚书事
长安,未央宫内。
年仅十四岁的刘协在宫门垫脚而望,长着青春痘的脸庞上流露出期待之色。
“孙卿,卫将军与诸将不知何时入宫!”刘协问道。
士孙瑞说道:“禀陛下,朱儁、杨彪二公携诸卿至灞桥亲迎,途中言语寒暄,恐有所耽搁,望陛下静心恭候。”
刘协点了点头,憧憬问道:“诸将击败李傕,朝中再无奸佞,是否今年便能回雒阳?”
刘协对雒阳的渴望,从董卓西迁时便开始。他在雒阳长大,最美好的时光在雒阳渡过,故刘协对雒阳的充满了好感。
至于长安?
在刘协眼里,他在长安的生活尽数是不容易,董卓把持朝政,他几乎沦为傀儡,而王允忍辱负重诛杀董卓,结果反手被郭、李逼到自尽。
李傕上台之后,长安几乎沦为关西武夫的地盘,李傕与郭汜、樊稠三人划分区域劫掠,如有姿色的宫人几乎被三人所瓜分。
甚至若非贾诩出面,连他的嫂嫂唐妃都会被李傕糟蹋,在长安所经历的屈辱,唯有离开长安或许才能让人所遗忘。
而今张虞便是刘协眼中的救星,张虞不单单有王允子婿身份的加持,今更是打出迎他至雒阳,效姬周中兴故事的口号,这如何不让他欢喜呢?
见刘协如此期待,士孙瑞暗叹口气。他通过儿子了解过张虞,张虞在并州中如同君王,委任官职,制定赋税,编练兵马,与其他割据的诸侯没有区别。
今张虞兵入关中,依照檄文所为,汉室尚能存。今他最担心便是张虞复为董卓,将天子从一个火坑救出,之后扔到另外一个火坑里。
在刘协等待中,侍从顺着台阶而上,欣喜说道:“禀陛下,张将军已入宫城,今将至未央宫。”
“好!”
刘协欣喜不已,带着左右侍从下阶亲迎救驾诸将。
“陛下小心些!”
见刘协快走似跑,士孙瑞招手说道:“天子行举需得体,莫要让诸将小瞧陛下。”
“朕自知!”
刘协的语气中透露欣喜,救驾诸将的到来,将意味着他幸福日子的来临!
少顷,君臣便相遇于未央宫的石梯下。
得见刘协降阶出迎,张虞趋行几步,领着诸将向刘协行礼,说道:“臣张虞拜见陛下,臣救驾来迟,让陛下委屈了!”
见张虞、吕布、刘和等人齐刷刷而跪,尤其是听到张虞救驾来迟的致歉,刘协差点没哭出来,他在长安呆着太委屈了。
“张卿免礼!”
刘协先扶起张虞,再扶起刘和、吕布,语气激动,说道:“诸卿皆为汉室肱骨,贼人作乱中枢,幸诸卿前来救驾!”
人群中,刘和哽咽说道:“臣奉命东行,今终率兵至京,解救天子。臣与臣父身在幽州,心在长安,终不敢相忘。”
“幽燕之所以能安,皆赖大司马与卿坐镇,维护汉室天下!”刘协年少感性,眼眸泛起泪,说道。
吕布则是自以为两度诛贼有功,有大功于汉室,强调说道:“去岁追随王公匡扶朝纲,功亏一篑。今臣追随张君侯,终为陛下驱贼。臣两度辅佐汉室,救国家于水火,今心中再无遗憾!”
“吕卿扶危济困之功,朕莫不敢忘!”刘协紧握着吕布的手,感叹说道。
今见天子众人神态各异,除刘和、吕布外,最引人注目便是刘备。
刘备身居第二列,念及一路所见,以及刘协之前所面临的艰难境遇,暗暗垂泪而叹。
很快,刘协便注意到刘备,问道:“不知卿家姓名,今为何哭泣?”
刘备抹去脸上泪水,说道:“备乃孝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今随张君侯讨贼,念我汉室衰微,一时感怀艰辛。如有失礼,望陛下勿怪!”
刘协大为感叹,说道:“卿虽为远宗,但却不忘汉室,今后当赖诸宗辅弼。”
顿了顿,刘协可不敢忽视张虞,亲自挽着张虞的手臂,说道:“君侯于汉有兴平之功,今天下之望所在,朕代汉室谢之。”
“臣惶恐!”
张虞后撤一步,拱手说道:“为人臣尽忠君之事,虞今之所为合乎于本职,不敢受陛下赞誉!”
见张虞并未自傲,在旁观望的士孙瑞多有安心,今至少可以保证张虞不是董卓那般人物。
而张虞则是因刘协年纪轻轻,便懂得拉拢人心,不得不感叹刘协聪慧,若是换到太平盛世,至少能为明君。今可惜遇见王朝末年,不管有没有张虞,刘协终究会沦为亡国之君。
在一番寒暄下,众文武簇拥刘协入未央宫。然在排列位序上,众人互相谦让。“济安有匡扶汉室之功,今可居首位!”士孙瑞说道。
“不敢!”
张虞向朱儁、皇甫嵩拱手,说道:“朱公为车骑将军,甫公为太尉。虞虽有功绩,但不敢越矩,劳二公居先!”
“济安谦虚了!”
朱儁说道:“济安功绩显赫,救国家于水火,今若不居先,老夫怎敢居前!”
“二公资历深厚,为国家之依仗,虞愧莫能比及,劳二公居先!”张虞推辞道。
张虞、朱儁、皇甫嵩三人的一番谦让,在张虞强烈的反对下,终由皇甫嵩排首位,次为朱儁。而朝廷诸卿见张虞谦逊,心中尤是大喜,对张虞的忧虑减轻很多。
刘协坐于榻上,心急问道:“不知李傕情况如何?不知今岁能否东迁雒阳?”
张虞拱手答道:“禀陛下,臣自洛水击败李傕,便不知其出逃去向。臣以为李傕当会逃亡陇上,以求一时之安稳。今臣虽大破贼军,但关中尚有余孽,陇右韩遂、宋建暂难降服!”
“故臣恳请陛下诏,赦免除李傕及其亲眷之外,余者关西叛军残部,以便臣为陛下铲除叛军!”
“至于东迁雒阳?”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自董卓大火焚烧雒阳,宫宇尽数被焚,容臣令河内出物料修缮宫宇,并让关东诸侯遣使朝谒陛下,上贡州郡钱粮。”
闻言,刘协笑容满面,说道:“卿忠心国事,朕甚感欣慰。东迁雒阳之事,劳卿遣使奔走!”
“诺!”
“咳!”
刘协听到朱儁的咳嗽声,心领神会,问道:“今卿会盟诸将讨贼,救国家于水火,有大功于社稷,不知卿有何所求?”
闻言,张虞抬头环顾诸卿,见众人纷纷望向他,心中不由微叹,朝廷公卿依旧对他存有疑虑,不断在试探他。
而今张虞很想效仿董卓,派兵接管朝纲,把持朝中诸事,顺他心意委任官职。然为了他的人设,以及兑现政治诺言,只得徐徐图之。
“禀陛下,臣所立之功卑微,不足挂齿。袁公路为盟主,今由他会盟聚将讨贼,恳请陛下能封其为大将军。”
张虞拱手说道:“将军吕布两度诛贼,今功绩显赫,臣以为需委以重任;刘备、董承、刘和三位将军,或为陛下远宗,或与陛下关系亲密,臣以为需表三位重任。”
“而故司徒王允、故司隶校尉黄琬忠于国事,为国而死难。虞恳请陛下下诏封赏,以悼念二公诛贼之忠节。”
刘协沉吟少许,说道:“君表奏诸卿之事,朕一一允诺。然君功勋卓著,朕不可不赏。”
说着,刘协道:“朱公旧为车骑将军,而今入朝为太仆,车骑将军尚无人可就。朕今拜君为车骑将军,授大将军于袁公路,以励君讨贼功绩。”
刘协话音初落,侍从便趋步出列,宣读封赏张虞的诏书。
张虞以卫将军迁车骑将军,益食邑万户,都督河东及并州军事,录尚书事,假节。
当听完封赏,张虞眉毛微挑,他之前自表的司隶校尉,今竟被刘协摘掉,莫非朝廷有意而为之。
罢了,今不宜当着众人拒领天子授予的官职!
容他回去之后,好生谋划一番。只要他的兵权在握,通过政治手段,失去的官职还能加回来。
“臣拜谢陛下!”
张虞脸色不变,沉心静气,拱手说道。
“善!”
见张虞奉诏受令,刘协长出了口气,看了眼朱儁、杨彪,说道:“朕年少无知,不知朝事深浅。封赏有功将领之事,可由卿与朱、杨二公操持。而东迁雒阳之事,劳卿派遣官吏,看能否于入冬回雒,以便朕祭拜两汉先帝!”
“臣遵命!”
张虞心中了然,刘协的政治手段不知出自何人教授,今几乎是一套连一套,用共录尚书事,换掉司隶校尉的职务。今还让他负责迁都之事,变相向他施压。
刘协聪慧,并有高人指点啊!
不知是朱儁,还是杨彪,亦或是士孙瑞?
张虞神情沉着,起身拜谢刘协诏令。然因张虞神情无忧无喜,却让诸卿琢磨不透张虞的内心想法。
不知其中深浅之人,见张虞屡屡依照刘协的诏令行事,不由赞叹张虞果非跋扈之董卓,今下汉室或有中兴希望了!
末座的贾诩偷窥张虞喜怒不形于色的神情,心中不由大为感慨。今张虞面对朝廷形势,以不动应万变,比董卓入京时沉稳太多,李傕、郭汜之流根本不是张虞之对手!
接下来,且要看张虞回击的手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