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章 这就是命令!(1 / 1)噗噗的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4章 这就是命令!

翌日。

上午11点。

侦察兵大队由各兵团遴选出来的精锐组成,动作确实麻利,仅用20个小时的时间,便将城中兵工厂分布查的一清二楚。

甚至还有些士兵,借着夜色翻过高墙,将厂区地图都摸查的一清二楚。

看着谢尔盖递交上的详细材料,王奉心中十分满意:“做的不错,传令下去,全体集合!”

1936年太原兵工厂经过改制,统称西北实业公司,下辖十八个分厂,其中大部分坐落在太原城。

正好,战斗群总共四支兵团,十六支大队。

一支大队对应一座工厂。

宋文杰从城内征集了骆驼440余匹,骡马150余匹,板车200余辆,草料若干。

在城郊农村,也征集了百余匹骡马。

总共算下来,一共有将近700匹牲畜参与运输。

板车的数量有些少,但问题不大,两三匹牲畜合力牵引一辆板车,再额外多准备一些,以防路上发生意外。

除此之外,还调派了不少的民夫。

正午时分。

战斗群倾巢而出,就连新编进来的预备役,也参与了此次行动。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道路上一字排开,从上空看去宛如一条长蛇,车轮滚滚卷起阵阵黄沙漂浮在空中。

大部队缓缓向太原城方向移动。

城郊东北,太原北关兵工厂。

此处距离厚堂村较近,王奉骑乘白马,亲自率领一支山地大队至此。

眼下这个关键时期,各个部队如同惊弓之鸟一般,规模如此浩大的行动,根本瞒不过驻防部队的眼睛。

兵工厂外两公里。

行进至此,就已经进入警戒区域了。

驻防部队军事主官已经听到消息,领着一个排的士兵在此等候。

李思温伸出手,阻拦下行进的队伍。

“停!”

待队伍停下后,一边敬礼一边道:“我是独立218旅第420团团长李思温,你部是什么番号?”

王奉淡淡撇了一眼,握持着马鞭随意回礼。

上校团长

独立218旅,傅作义手里的王牌部队。

警戒性确实够强的。

赵方远快马上前;“第十四集团军下辖华北战斗群。”

听着熟悉的番号,李思温眉头快要拧成了麻。上下打量着为首的军官。

中央军军服,领章上有两颗将星,骑乘一匹白马.

“是长官吗?”基本确定了身份后,说话时语气都弱了一档。

人的名,树的影。

这三个要素凑齐,除了那位威名远扬的常胜将军外,基本不会再有其他人了。

王奉挑眉,对自己如此出名有些意外。

“对。”

在得知身份后,李思温并未放行,反而继续问道:“你部到此目的为何?”

“例行程序,还请长官见谅。”

王奉心中早有准备,声音冰冷道:“我部奉委员长之命,接收北关兵工厂之工业设备。”

李思温眉头拧的更紧,转头看向副官。

副官摇摇头。

李思温深吸一口气:“长官,我部未接到任何命令!”

王奉板着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

莎莎莎!

笔尖在草纸上划过,快速写下两个大字——‘命令’。

将草纸撕下来,叠好后随后扔给李思温。

“这就是命令!”

说罢,不管对方做何表态,向前挥挥手。

赵方远瞬间领悟,高声道:“前进!”

谁的士兵听谁的命令,身后的部队立刻行动,任由420团副官如何阻拦,也不予以理会。

马匹在道路中央横冲直撞,李思温侧过身子躲避,低头看向手心里的草纸。

摊开一看,随即瞪大了眼睛。

副官在一旁看的一清二楚:“这”

李思温长叹一口气:“快,直接把消息转交给傅长官。”

说完之后,心中犹豫再三:“唉告诉里面的弟兄,不要和中央军起了冲突”

越过哨卡后,队伍继续前行。

很快便抵达了北关兵工厂。

相似的事情,在太原城各处均有发生。

王奉还算是脾气好的,并没有和驻防部队引发冲突。

张虎领的那支大队,差一点就要擦枪走火,硬生生打进兵工厂里。

城防司令部。

一封封电报好似不要钱一般,纷纷送到傅作义的案头。

35军副军长叶启杰站在一旁,脸色阴沉无比。

“长官,这是赤裸裸的变乱!”

“给我一个旅的兵力,我亲自去平叛!”

傅作义脸色也不好看,但并未出声。

叶启杰在一旁催促着:“长官!”

“大敌当前,绝对不能开这个口子,倘若纵容此事,届时城中各部争相效仿,那太原城不得乱成一锅粥?”

独立218旅旅长董其武走进,愤愤不平:“长官,这个王奉实在是太嚣张了,战区司令部刚迁走一天,他就敢哄抢兵工厂设备。”

“就是,太.”

见有人和自己持同样的想法,叶启杰刚开口,便被一声闷响打断。

傅作义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踱步到窗前。

“命令宪兵队,特务连,封锁各个工厂周边街道,遏制消息外流。”

听到前半段,叶董二人以为傅作义要出兵镇压,可听到后面,却并不是这个意思。

只封锁街道.

不就是相当于默认了这种行为。

董其武心中不服,王奉在北关羞辱了自己手下的团长,无论怎么讲当老大的都要给小弟出气:“长官,这恐怕不妥吧”

叶启杰也想说话,但又被傅作义打断。

“想去镇压?那好,你们有哪支部队能跟我打包票,三个小时内解决这次事件?”

听闻此言,二人顿时沉闷下来。35军在忻口战场损失惨重,而华北战斗群威名赫赫,常胜之师的名号都传出了山西。

若论实力,整个太原城内,还真没有哪支部队能与其媲美。

傅作义眉头不展,他是城防司令,太原军政大事悉数听他调遣。

在眼皮子底下突然发生这种事,任谁心里也不会舒坦。

“兵工厂的设备搬运工作,进展的如何了?”

傅作义指的并不是王奉,而是阎长官委派的设备转运。

叶启杰:“目前已经转运了大批设备至风陵渡。”

他昨天去兵工厂视察过,对这里面的情况比较清楚。

傅作义厉声道:“具体多少?”

叶启杰挠挠头:“昨天运出去30多台机床和10台电机。”

傅作义继续追问:“我不问你运走多少,我要知道还剩多少没有运走?”

叶启杰支支吾吾:“还有很多.目前只运走了极小部分”

傅作义望向窗外,内心无比纠结。

再三犹豫之下,还是决定放任此事,装一回瞎子。

“唉继续执行命令,宪兵队封锁消息。”

“日军围城在即,与其将兵工厂拱手让给日本人,倒不如留作抗战之火种。”

近代以来军阀割据,各路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迭代频繁,晋绥军之所以能盘踞山西长达三十余年,离不开太原兵工厂在后面撑腰。

真正的晋绥军老兵,都对太原兵工厂有一种莫名的情感。

傅作义实在不忍看到,山西人数十年来的心血被日本人吃干抹净,并沦为侵略中华的战争机器。

华北战斗群下属各个战术大队,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了太原城内的所有兵工厂。

在行动开始之前,王奉特意重申了一遍目标宗旨。

优先拆卸搬运机床电机,搜集图纸和招揽科技人才。

其次是各类珍贵原材料。

不要在非必要的设备上浪费时间。

北关兵工厂内。

这座兵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子弹,手榴弹等轻型武器。

规模不小,全盛时期有职工两千多人,十几条生产线。

在原材料充足,能保障稳定生产的情况下,可以做到月产子弹三十万发,手榴弹五万颗。

但忻口战役进行到后半段时,日军多次组织对太原的战略轰炸。

各个兵工厂均是重点打击对象,几番轰炸后无一幸免,全部陷入了瘫痪状态。

在李思温的不抵抗政策下,王奉已经完全掌控了这座兵工厂。

赵方远走来,身后跟着一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

“长官,他就是北关兵工厂的厂长,叫什么名字?”

赵方远侧头看向厂长。

厂长一个激灵,双腿止不住地打颤。

哗啦!

一旁的士兵拉动枪栓,凶恶道:“老实点,参谋长问你话呢!”

“我我叫怀汉鹏”

王奉打量着眼前之人:“厂里的工人呢?”

怀汉鹏瞥了眼身侧黑洞洞的枪口,战战兢兢道:“都都回家了。”

北关兵工厂已经停工快半个月了,工人无法工作就意味拿不到薪水,无以为生下只能转至他出。

部分工人和工程师选择听从安排,跟随设备转至晋西南或川陕地区。

仍有部分人选择滞留城中,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王奉皱眉:“都回家了?”

“厂里就你一个人?”

这下坏了,自己前世不是理科生,对机床构造一知半解,跟在身旁的又都是一群大老粗,只知道打打杀杀,机床在不拆卸的情况下,很难放到板车上进行运输。

怀汉鹏忙不迭纠正道:“还有十几名值班的工人。”

王奉大喜过望:“都叫出来,快!”

“你们几个,陪他一块去。”说着,用眼神示意一旁的士兵。

怀汉鹏急忙点头:“这就去这就去.”

几人走后,王奉开口问道:“城防司令部那边什么动向?”

这是一次极度冒险的军事行动,倘若傅作义出兵阻拦,事情可就难办了。

一旦处理不当的话,搞不好都能在后世历史书上单开一页。

史称《太原事变。

赵方远摇摇头:“宪兵队和特务连围了兵工厂附近的街道,但没有阻拦咱们的人。”

听到这话,王奉也松了一口气。

如此甚好

“通知各部队,加速行动,务必赶在天黑之前出城。”

在武力的威逼下,没几分钟的功夫,怀汉鹏带着十几名工人快步走来。

“军爷,人我都给你带过来了,我.我也刚当上厂长没几天啥也不知道。”

王奉:“什么意思?”

怀汉鹏几乎要快跪到地上,一直用哀求的语气:“老厂长跟着公司去外地了,我之前只是个班长,不知道怎么就.就成厂长了。”

刚才他在办公室睡大觉,正做着美梦呢,突然有几个兵冲进屋,半睡半醒间枪口就直接顶在脑门上了。

冰凉的触感迫使大脑瞬间清醒,看清楚形势后,当时就被吓得双腿打颤。

说到底,他不过就是一个普通工人,哪见过这场面。

王奉若有所思:“那你们怎么还留在这里?”

怀汉鹏支支吾吾答复:“给给守城军队生产武器。”

王奉皱眉,指着眼前冰冷的机器:“生产武器?”

“你们这不停产了吗?”

怀汉鹏不说话了,低着头默不作声。

王奉瞬间反应过来。

原来是抚慰军心之计.

420团虽然驻守北关兵工厂,但仅在厂区外围一里处驻营,对里面的情况根本不知情。

工厂守军都是如此,更别提其他部队了。

实际上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已经被炸毁,机器根本运转不起来。

事不宜迟,王奉顾不得这些,当即安排工人拆卸机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