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王奉的工业原始积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东西
在傅作义等城防部队没有阻拦的情况下,‘抢占’行动异常顺利。
截止到晚上6点。
十六支战术大队皆已完成指派任务。
将拆卸下来的机床部件装进木箱里,塞满碎布条等缓冲物后放到板车上,由牲畜牵引出城。
太原西南郊。
出城的战斗群部队在此汇合。
张虎咧嘴笑着走来:“长官这下我们可发财了!”
“等咱们能自己造枪造炮了,第一个先把小鬼子的鸟机打下来!”
王奉看着张虎身后都撤退,装的满满登登,三匹骡马牵引着一辆板车,旁边还有士兵辅助推行,行动速度依旧如此缓慢。
板车都发出嘎吱嘎吱的异响了。
王奉心中好奇:“你这是整了一堆什么玩意回来?”
张虎挠挠头:“俺也不懂,那个长官您等一下,我找个明白人过来。”
说罢,快步跑进队伍中。
随即拎了个人走出来。
走到王奉身前:“长官,这是我带回来的工程师,还是个大学生,让他给你讲讲。”
王奉微微皱眉:“快把手放下。”
既然选择上了贼船,就没有再下去的说法了,这些人以后都是他的后勤人才,都是自己人。
不能像对待战俘一样。
王奉:“你叫什么名字?”
“姚伯兮。”
王奉细细品味:“姚伯兮”
单从名字上就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知识分子气息。
“你是哪个分厂的?”
姚伯兮整理了下衣领,如实答复道:“西北农工机器厂,原先是壬申二厂的。”
都被人莫名其妙的拐出太原城了,起初以为这群人是披着国军军服的土匪,还心生警惕。
现在一见,好像确实是国民革命军的正规军。
就是不知为何,会做出如此粗鄙卑劣的行径。
王奉恍然大悟。
他好歹穿越过来这么些年,了解的事情不少。
虽然不了解所谓的西北农工机器厂,但壬申二厂的大名他还是听说过的。
1932年阎老西官复原职,为了避免南京政府起疑心,将太原兵工厂进行改组。
原炮弹和炸弹两厂改名为壬申二厂。
王奉打量着眼前的工程师,越看越欣赏:“听张虎说,你是个大学生?”
姚伯兮点点头:“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在太原兵工厂工作两年了。”
浙大?
王奉连连咋舌。
太原兵工厂不愧为全国三大兵工厂之一,还真是人才济济。
姚伯兮继续道:“这次你们从太原兵工厂抢运走了中型车床两台,铣床一台,还有一台小型冲压设备,以及两个光学测量仪器。”
赵方远跑过来,递上一份清单:“长官,数据统计出来了,请您过目!”
王奉手里攥着统计清单,连连惊叹道:“他娘的,太原兵工厂这么富?”
此时此刻,他只恨自己手中没有一千辆重型运载卡车。
或者大型运输机也好。
此次行动,十六支队伍,总共搬运了各类机床五十台,种类包含车,铣,刨,钻床等。
基本涵盖了所有类型。
在工人‘心甘情愿’的帮助下,这些被搬运的机床运行状态良好,都是近几年新购入或生产的崭新设备。
配套电机也一应俱全。
除此之外,还有几台中小型锻造设备和铸造模具。
检测和量具设备也有不少,包括光学测量仪器,卡尺,千分尺,量规等。
这已经是200辆板车能运输的极限了。
另外还有众多的技术资料,像什么水压机,轧钢机,锻造机床等等。
以及经验丰富的千余名技术工人。
其中有一百余名专业工程师,和普通工人可不一样,这属于是上过大学的高级人才。
在当下这个年代,学历极为稀缺。
认识几百个字,说话条理清晰,就自称一句读书人了。
至于大学生,更是稀缺的紧。
若是算上这么长时间以来,夏家山村培养的技术工人,足够在长治地区展开大生产了。
剩下没搬走的设备,王奉实在不愿意看它们落入日本人之手,但重达数千吨的设备,想挪个地方都难如登天,更不要提长途运往长治了。
最后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破坏掉核心零部件。
谁也别想用。
虽然仍会造成财产经济损失,但好在没有资敌,算不得一件坏事。
王奉喊来口袋防御学说】教官,专业的事要找专业的人来解决,新教官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正好由他来负责组织行军任务。
“长官好!”
“张参谋,你组织这次行军,谢尔盖会辅助你。”
口袋防御学说】教官应下:“属下明白!”
王奉点点头:“即刻启程,人停车不停,骡马累死了就用人拉,尽快抵达目的地。”
这次行动傅作义装作没看见,但不代表阎老西能心甘情愿的接受被抢。
动作越快越好,省得生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部队缓缓行进。怀汉鹏走在一旁,抬头仰望骑在马上的王奉,忍不住问道:“军爷.啊不长官,咱们这是要去哪啊?”
王奉随口一说:“去长治。”
“怎么了?”
“队伍都出城了,可别跟我说你不想去了。”
怀汉鹏摇摇头:“不不不,长官你误会了,我就是问问。”后半句语气微弱“我妻小都不在太原,去哪都一样.”
虽然声音很轻,但王奉听的一清二楚。
‘拐走’的千余名技工中,有将近一半的工人,是因为家人不在太原,如同无根之浮萍一般,漂泊无依,去哪都一样。
对于这部分人,王奉直接许诺高额薪水为诱惑。
这些工人来太原就是为了讨生活,去哪都一样。
剩下的都是彻头彻尾的太原本地人,家小都在城中,这部分人更好拉拢。
只需要讲清楚利害关系,再进行一次轻微的恐吓。
不用说特别复杂的,就说日军进了太原之后会屠城,兵工厂的工人因为给前线制造过武器,是小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肯定会先拿工人开刀。
如此一来,工人们想要离开太原的决心,甚至比王奉还要强烈,
吕梁山区。
交城。
阎老西刚刚抵达临时司令部,看向面前低矮的窑洞,这将是他未来的办公场所。
唉.
这已经很不错了。
居住的房屋还比不上眼前这个窑洞呢。
楚溪春面露难色:“大帅,卑职考虑不周,还请恕罪。”
“战事紧急,后方的战区司令部来不及修建,只能先将就一下了。”
阎老西摇摇头,不知是在自我催眠还是真这么想:“无妨,卧薪尝胆嘛,环境简陋一些不碍事。”
转而问起另外的事:“兵工厂的最后一批设备,出太原了吗?”
楚溪春点点头:“两个小时前来报,已经抵达晋中。”
阎老西满意的点点头。
此战虽然晋绥军惨败,人数锐减,但他至少把老家底保住一部分。
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心里认为输的不是特别狼狈。
或许行军打仗不行,但在做生意这件事上,他的战略眼光还是非常够用的。
早在今年9月,他便开始准备搬迁。
西北实业公司的主要骨干,都撤到了四川,计划在晋,陕,川等地建设新厂。
同时派遣专员前往香港,将由德国订购的25万吨钢材转运重庆存放。
手里有枪,不怕没兵。
想到这,阎老西笑着走进窑洞。
楚溪春跟在后面,悄声说道:“大帅,太原方面还有一事禀告。”
阎老西一边打量窑洞内部,一边笑了笑:“星如但说无妨。”
“是遭受轰炸了,还是傅作义开始索要军械补给啊?”
楚溪春:“都不是。”
“据太原城防司令部来报,王奉于11月1日抵达太原。”
“次日正午,对城内16座工厂进行军事包围,哄抢工业设备。”
“共计掳走工人千余人,设备不计其数。”
阎老西嘴角瞬间落下,扭过头瞪大了眼睛,呼吸都急促了几分:“什么?”
“他娘的王奉!”
“真是枉我对他的栽培!”
楚溪春轻声劝阻:“大帅息怒,那王奉小儿仗着自己年纪轻轻,屡立功勋,实属嚣张跋扈。”
“此事应当上报南京政府。”
阎老西长舒几口气,勉强平息了胸中怒火:“傅作义呢!”
“他这个城防司令怎么当的?为何不出兵镇压!”
楚溪春:“据太原方面的消息,傅作义派遣宪兵队和特务连,对事发工厂周边进行了封锁,但始终未进入工厂内部,阻止乱兵的行为。”
阎老西冷哼一声:“我早看傅作义此人像中央军,今日所证果然如此!”
“电告太原城防司令部,坚守太原15日,谁敢违抗命令,军法处置!”
楚溪春心中一惊。
原本定下给傅作义下达的军令,是坚守太原7天,如今一下子翻了一倍有余。
阎长官的军法处置,可不是说说笑笑的。
61军的李服膺,资历够老,也一样该枪毙就枪毙,这会儿坟头草估计都要比人高了。
军令罚不到自己身上,楚溪春除了惊叹之外并无其他意见,随即应下:“是!”
阎老西在窑洞内来回踱步,心中思忖良久:“太原一事,暂不上报南京政府。”
楚溪春一愣:“大帅,此事非同小可”
阎老西摆摆手,示意他无需多言:“一路上舟车劳顿,我累了。”
“你先回去吧。”
正如楚溪春所言,此事形如兵变,非同小可。
必须要谨慎对待。
在事发时,傅作义冷眼旁观,甚至有明显相助之意的举动,令他有些投鼠忌器。
再者说来,王奉果真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公然行如此疯狂之举动吗?
会不会是南京政府在背后授意.
种种可能性浮现在阎老西的脑海,处理一场政治事变的难度,不亚于指挥一场大规模战役。
如果真是南京政府在背后授意,那可就要多加小心了,目前尚有大批量的设备和原材料,暂存在常凯申的地盘。
今天敢哄抢太原兵工厂的设备,以后就敢霸占即将组建的新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