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北上,启动!(1 / 1)余沉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6章 北上,启动!

电力的成功运用,使得李家镇的生产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电解、电炉、电焊、电灯、广播、电池、取暖、农业等等急需用电的技术都能提上日程。

当然李家镇眼下的发电量肯定是不够用的。

对于工业这个庞大的“吞电兽”来说,李家镇的发电量相当于开胃小菜,连正餐都算不上。

发电所需的条件水力、风力、火力、人力等多种方式还好说。

发电材料诸如导线和磁体就有些破费。

前者一般使用铜,也可使用铝、银,但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铜这玩意都比较昂贵,铝和银就更贵了。

明末时期一斤铜的价格是铁的两三倍,李牧根据玩家构想的发电规模估算一下,所需铜线就是一笔巨额数字。

李牧这才深刻意识到“工业化”就是个“销金窟”,投入大量资金到一个无底洞,短期内还看不见效益。

教科书上说工业化的前奏是积累原始资本,他过去不太懂,现在深有体会。

没资金的小国小邦哪里玩的转?

果然什么事都是要实践才能出真知,不深刻体验一番,知识就是一串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文字。

眼下的主要动力还是“蒸汽动力”,电力用来做一些特殊技术,比如用电焊和铆接把“高压蒸汽机”研发出来,先前普通蒸汽机的效率显然有些不够用。

这要是高压蒸汽机研制成功,再积攒大量资金铺设铁路,高压蒸汽机驱动的火车就能呜呜开动。

一想到时速数十里的火车飞奔起来,李牧就觉得情不自已,恨不得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喜悦。

由此李牧需要挣更多资金,才能继续发展工业。

电力组的优异表现深合李牧心意,他大手一挥,一个战役级别的奖励发给诸位。

拿到奖励的电力组玩家欢呼雀跃,其他组玩家艳羡不已。他们纷纷拿出各自压箱底的“王牌”向李牧讨要奖励。

枪炮组拿出五十支线前装膛燧发枪,米尼弹头,有效射程三百米左右,搭配枪后的标尺可以精准射击三百米的敌人——

原本滑膛的燧发枪加了内部膛线,又改进弹丸形制使其贴合膛线。

无数个“工匠小组”反复制作百余支,总算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掌握了技术窍门,成功精造一批误差较小的枪支。

按照历史经验,熟练的三人小组一个多月可生产一支前装线膛燧发枪,不熟练的要两月半才能生产一支。

一个熟练小组一年便是十支的产量。一百组便是一千支的年产量,十八十九世纪的欧陆列强,都是使用大型手工工场这般量产火枪,一年都是十数万支的产能。

“枪炮组”表示自己仍在积累加工经验,以老带新培养的工匠也在稳步增多。

更强版本的线膛火帽击发枪还在研制,未来肯定会有打四百米的火帽击发枪问世。

当然眼下用滑膛、线膛的燧发枪就足够了。

化学组也站出来贡献一批高爆炸药和瓶装硫酸。

硫酸这种好用的东西自然被李牧笑纳了。

至于高爆炸药,它的运输安全还好说,用木浆与炸药混合可以降低危险性。

不过考虑到“化学组”的炸药产量极低,用一下就没了,还不如能就地取材的黑火药累积造成的杀伤多。

不如以后把高爆炸药制成航弹,用热气球或是飞艇抛下轰炸。

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武器,石灰弹,白磷弹,喷火油柜,黑尔火箭……

李牧全部收下,并给予提供人相应的奖励。

此时他亲自带兵北上,一千新人玩家,三百前线战死复活的玩家,四千直属步骑战兵,总计出动五千余人。

配置六门野战炮,四门铁炮两门铜炮。

鸟铳射术最好的二十名玩家与三十名战兵抽调出来,武装燧发线膛枪,组建一支五十人的猎兵队,专门狙杀敌人的军官。

这次主力作战跨越千里距离,要注意的是补给线过长。

粮草李牧倒不担心——

此次作战的顶头上司是卢象升,战场又临近大运河,每年运输的漕粮都在河中过。

再不济他的船队也能从老家运输粮草往返,汝宁一府的财政给他悄悄输血,供应数千步骑在外作战不成问题。

而且后勤补给是文官要头疼的事,要是不给他发放充足的粮草,他就自己“纵兵抢劫”。

反正他是“粗鄙”的丘八,吃几个大户补充粮草也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此次李牧亲自带兵北上的目标有三。

进一步削弱鞑子的硬实力,赚点战斗的天命值奖励。

二来通过公开渠道,安插“公开军团”与“义军”到山东潜伏,方便组织山东地界的贫穷百姓,必要时义军可效仿乞活军在山东揭竿而起。

若能顺利拿下山东,便与鞑子控制下的旅顺隔海相望。

大量游击队随便拉几条舟船就能在辽南登陆,攻击满清的农庄,击杀奴隶主。若是八旗前来围剿,游击队转头就能钻进辽南的群山躲避,亦或是泛舟逃往辽南左右的小岛。

敌来我退,敌退我扰,以此不断给建奴放血。

三来随军携带一些商人、掌柜、学徒。

每隔一个重要城市安插一组商贸团队,既给李牧赚取工农业资金,又能配合潜伏玩家构建一张情报大网,同时也能削弱林家的商业影响力,以防一家做大。

商谍两用的商贸团队用“金木水火土”、“甲乙丙丁”组合区分,比如这一批随军北上的便是,金甲,木甲,水甲,火甲,土甲五个团队。

预计安插到庐州,南京,淮安,徐州,济宁。

……

北上伐清的动员令在李牧看完电灯之后,透过文武玩家的口令传遍实控的势力范围。

他亲手打造的小型战争机器首次以远距离战斗为目的全速运转。

尽管这台机器混杂大量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萌芽色彩,但架不住它自上而下延伸的官僚体系好用。

李牧按下大型战争机器的开关,金属齿轮紧咬钢齿运转,战争机器仿佛喷发出啸叫的尖锐的蒸汽轰鸣,每个人都是这台巨型机器上的螺丝和零件。

所有的资源就像纯白的牛奶和清澈的蜂蜜一同灌入到深不见底的“战争”深洞里。

宣传部门也开始大力宣传,这些天的报纸内容几乎关于战争与历史,报纸述说——

北方连连战乱闹得民不聊生,权贵官僚只知道沉迷酒色,却看不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痛,听不见被建奴掳走父母的孤儿痛哭,感受不到穷苦人民的饥寒交迫。

不堪重负的百姓多次揭竿而起,镇压内行、外战外行的官僚软弱无能,只知道加税再加税,逼得更多老实人被迫造反,却不知将负担分摊给富户来背。

现在打败过十万“猛虎贼”的李将军犹如一股污泥中的清流,明知鞑子凶残势大,仍要动员部众北上驱逐入寇关内的建奴。

连李将军都亲自参战,所有黑旗营将士能不跟上吗!

黑旗营全体官兵北上勤王,不仅是为挣取军功,还是为解救深无辜百姓脱离水火,为北方百姓重新赢回和平与安定。

升官发财的物质需求与拯救百姓的大义融合杂一起,数千将士的士气骤然高涨。

此次辎重装备与步骑队伍分离,河船运力有限带不了太多东西,辎重装备统统放上河船走水路,只留数百人随船护卫。

多出来的数千步骑走陆路前往临清一带,预估一千里。

李牧要求轻装简行的步骑日行一百二十里,平均日行百里,每日最低也不能低于八十里——

这是戚继光对士卒的行军要求。眼下大多数明军达不到这水平。

李牧相信自己强训数月、走过长距离拉练的战兵可以做到。如果路途中能雇佣额外的船只,就坐船走一段。

永久复活点被李牧安置在商城以西的河岸,此刻只是一处临时营寨,以后这里会是玩家正式的主基地。

李牧在游戏论坛单开了一条帖子,专供玩家讨论设计主基地建筑布局和文化风格。

无论是古今中外文化,还是科幻奇幻风格,亦或是全都要,就交给玩家自己决定。

到了兵员集结完毕的日子,李牧起床穿戴衣服,小跟班杨文盼在一旁辅佐。

这已经是她第九次为李牧披甲,她记得每一次为他披甲的细节和场景。

第一次是他率领薯兵攻打黑风寨山贼,最近一次是他率部南下抵御贼寇。

她看着这个俊朗的青年穿着她亲手辅助披上的山文甲,胸口搭着一面她常常清理维护的护心镜。

她跟着他走到小镇门口,看着他翻身上马,在薯兵与战兵面前发表着激励士气的出征演讲。

杨文盼不懂内容,也不懂为何要这样激昂陈词,但她明白一点,那个骑在马背上男人是杨家村所有人的大恩人。

如果不是这个男人,杨家村被夺走粮食之后,所有人会重演逃荒路上的惨剧,最终活活饿死。

她也会像烂泥巴一样倒在某条路上,被野狗,或是被饥民分食……

杨文盼从来不听什么大道理,什么受命于天的大王大帅,也不信什么神佛。

如果神佛存在,又怎会允许她的亲朋好友活活饿死呢?

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她只信李牧。

是他给予她第二次生命。

让她学会写更多汉字,懂得关于“科学”的秘术,知道什么才是吃饱饭的滋味,什么是寒冬下的温暖。

即使有朝一日,朝廷大军蜂拥而至要绞杀李先生,哪怕他是得道高人,死去也只是飞入仙境享福,她也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他的身前,情愿为他抵挡箭矢。

他就是她的所有,是她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寄托。

他就是她的所有!

目送着李牧骑马远去的背影,文盼在心中祈愿。

她希望李先生好好活着,能在凡间陪伴她这个小跟班久一点,再久一点。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