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6章 耗子尾汁(1 / 1)余沉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6章 耗子尾汁

是啊,真不像话。

李牧感觉自己浴血奋战一番,却得不到应有的情绪价值,心都“凉”了。

他仔细打量这位“睡天子”,仿佛透过凡人的躯壳看见另一个世界线的历史。

按照大众评价,朱由检这个皇帝做的并不称职,就像是上天派来故意把大明最后一丝元气也折腾光的疯子。

崇祯朝历经十七年,朱由检登基之初憎恶厂卫,后来疯狂重用太监,给臣子甩黑锅自己不背。

一言不合逮捕臣子处决,催逼臣子出关、出战,微操大小战局,频繁更换内阁首辅,对信任的人百般袒护,对厌恶的人巴不得对方快死……

无数事例证明,朱由检可以驾驭朝堂诸公,说杀谁就杀谁,却是个不懂治国的“疯子”,敌人最喜欢的“猪队友”。

朱由检把忠臣折腾寒心,把武将坑到死无葬身之地。

大明能被小朱折腾十七年才亡简直是个奇迹,也从侧面证明大明这台“破机器”尚存丰厚的底蕴。

要是没有多方交替消耗,它还真不一定十七年就亡。

李牧站在朱由检床榻前,不由得产生我上我也行的自信。

他个人的治国能力有限,但他有着一群时癫时正的游戏玩家,足以管好偌大的天下。

他很想冲着朱由检大吼一声,你给我下来,把你的位子让给我坐坐。

不过他终究没喊出声,而是静静地盯着这个给他火速升官,但又把国家治理得稀碎的大明皇帝。

他心想,今日他打败鞑子,救了朱由检一命,世人都会看见他勤王救驾的“大忠”。下次两人若能再见,便再无大明君臣之礼。

李牧闭眼深吸一口气,立刻换上“大忠臣”的思维模式。

他向大夫询问朱由检的身体状况。

虽然朱由检主仆没有性命之危,但什么时候能醒过来,随军的诸位大夫都拿不准。

李牧心说,自己不可能统帅数万大军在这陪朱由检“休假”睡觉,战后的残局要收拾,辽东的其它失地还要收复。

背嵬军的战略要执行,随后自己也要带队返回豫南,筹备下一步的大事。

他不能允许朱由检,或是其他人败坏“辽东大局”,所以得想法子让皇帝与文臣都离开辽东,至少背嵬军彻底架空辽东之前别来打搅。

低头盯着朱由检的脖颈出神,李牧脑中忽然闪现一个念头。

他扭头环顾周遭一圈文臣武将,厉声质问道,“为何没人阻止陛下亲征犯险?”

武将没什么心理负担,这一仗他们拼死作战,几乎打光部众——出征前的六万大军变成现在的一万士卒,不知道多少勇士为皇帝战死。

他们对得起皇帝,更对得起天下。

文臣们面面相觑,互相对视一眼,自觉理亏与委屈。

尤其是名义总指挥的洪承畴,脑袋都大了。他们表示劝诫过多次,但是朱由检执意不听。

要知道皇帝可是说杀哪个督抚就杀的狠主,麾下统御京营、勇卫营两万兵马嫡系,哪个文官敢死命劝?

就算有认死理的清流往地上一跪,皇帝一句话,就有忠诚派士兵把清流拖开,谁都挡不住皇帝“复辽”的决心。

可李牧才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理由,借用背嵬军常说的一句话,“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文官们平时最爱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什么三纲五常说的头头是道,怎么真到付诸实践的时候就怕棍子,怕刀子了?

一帮自诩忠臣的酸腐文人连皇帝都拦不住,差点“害死”皇帝,败坏大明江山社稷。

简直无能至极,更不忠诚!

一众督抚道员被斥骂得面如死灰,好似被班主任训斥的低头小学生。

若是寻常一介武夫当面把文官批判一番,不仅要吃板子,还要被去职下狱。

可是贵为蓟辽总督的洪承畴也哑口无言——

眼前年轻的武将不仅救得他们所有人性命,还立下救驾天功。

刚打过血战的李牧沾染血气与暴戾,击败鞑子主力的悍勇气息仿佛化作一头骇人黑龙,掐住在场每个人的喉咙。

于情于理都没人敢出言反驳,只敢把被骂的不悦埋藏心底。

眼见在场大官被自己训得像孙子一般,李牧赶忙追加几句,将士们为皇帝挥洒热血是立了大功的。

“若无诸位勇士血拼到底,只怕本将来了也救不回陛下,我南路大军也将陷入险地,辽东更要得而复失,真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李牧冲着诸位宿将抱拳感激,“本将在此感谢各位将士们,救我大明江山,救我南路军数万将士,救我辽东饱受苦难的百姓!感谢你们!”

李牧的话语犹如春风拂面,诸位宿将奋战多日的劳苦仿佛得到安慰,有些心思单纯的武将直接流下泪来。

“李都督!”

果然还是武将才懂得武将的“艰难”,李都督怒斥这帮无能的文官也给他们出了口恶气。

十余位部将开始喋喋不休诉说着这几日的苦闷,哀悼那些士卒死的有多惨,也为了坐实活人的军功,以及死人的抚恤,将军功细则公开给所有文武,以免有人偷功。

辽东巡抚则是左看看躺在床上的皇帝,右看看簇拥着李牧哭诉衷肠的武将们。

这奇怪的感觉就像黄毛当着病榻上昏迷丈夫的面,牛后者老婆的背德偷感。

文官们还没发作,李牧再次抛出第二个板斧,“眼下危机已解,速速护送陛下返回京师!陛下乃国家根本,不得再出半点差池!关内亦有众多神医,早已使陛下苏醒过来才是忠臣应尽的责任!”

此言一出,道德制高点的底气犹如一座大山,令人难以逾越,不少文臣武将纷纷附和,不仅为了救治陛下,也为了他们个人安危。

这危机四伏的辽东那是一刻也不想待了。

可是辽东巡抚为首的“接收官员”却不依。

他们眼下脱离了虎口,正是前往辽东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怎可自己放弃?

于是表示收复辽东也是他们职责所在,愿随大胜的将士们前往辽东布置善后工作。

李牧哪能叫他们如愿,当即发出阴冷的笑,语气里充斥嘲讽与鄙夷,“辽北鞑子未散,东境尚存悍虏,朝鲜亦有鞑子偏师盘踞,此战击溃的鞑子远遁草原,更是一方大患。

辽东看似收复,实则四面环敌,没有一年半载征战如何能彻底稳住,你们这连陛下龙体都险些保不住,还能保得住辽东?”

李牧当然没说实情。

北部、东部的鞑子屯堡尽数焚毁,这份重要情报还没通告朝廷,唯一可虑的敌人仅有远遁草原,以及盘踞朝鲜的鞑子。

前者是大明九边都该头疼的问题,后者只需派遣一部悍卒把鞑子料理干净即可。

等到朝廷诸公理清情报,也是好几个月后的事,那时背嵬军早已吃掉辽东地方,大可以不听调也不听宣。

“这……”

方一藻等人微微一愣,李牧的威吓赫然奏效。

接收官员联想到“杜家屯之围”,再结合李牧所说的“四面皆敌”,辽事的麻烦程度飞速攀升。

他们一度回想起当年辽地尽丧,数十屯堡尽皆焚毁,军民仓皇西逃的恐怖景象。

大多数官员当场选择返回辽西,先在安全的宁远、山海关驻留,观望一番辽事进展再说。

饶是少部分官员醉心“复辽”后的丰厚利益,也不得不考虑无人配合政务的尴尬局面,再说皇帝陛下昏迷不醒,没法对辽事拍板。

洪承畴身为西路军主帅可能背上杜家屯之围的黑锅,已然丧失统率力,一言一行都没甚说服力。

于是大伙只好附和“大忠臣”李牧的提案,先行护送陛下离开。

立下大功的李牧得逗留辽东一些时日,两方之间便要分出护驾与复辽的兵员。

战后检点一番,双方还剩近七万多战辅兵。一万余兵马护送皇帝返回辽西——杜家屯距离松锦不远,眼下鞑子远遁,暂无重演“包围皇帝”的余裕。

而南路军剩下的五万余兵马,“服从”李大帅的军令留在辽东解决鞑子余孽。

护送皇帝的大军如李牧所愿离开,李牧顺利“腐蚀”一些西路军将士过来,但也失去了部分“嫡系”。

同为“同心会”的刘钦、王成栋经过李牧再三挽留,还是决定护送皇帝回去。

忠君的想法压倒对大帅的忠诚,或许在此刻,两位老战友做出了站队的选择,有朝一日双方再见便不再是友人。

文官们骑在马背上回望杜家屯,心中思绪五味杂陈。

现在经过一番折腾,不光皇帝嫡系兵马折损大半,就连听从皇帝调令的忠诚派将士也损失惨重。

以后中央朝廷说话的份量一定大打折扣,哪还能约束各地将领拥兵自重?

比如此战立下大功的黑旗营李牧,背嵬军章献忠,绝对要受陛下重赏,其他将领也要论功,不是给钱就是给土地。

而文官没在复辽之战讨到多少功劳,甚至还有过错。

武将的地位飞速提升,“以文御武的平衡”不可置疑地打破了。

若是李牧与章献忠是大忠臣就还好,朝廷还能调用他俩兵马平叛讨逆。

可要是一方忽然谋反,忠臣起兵为国而战,双方打得天翻地覆,明朝版本的“李章之乱”便要上演,很可能被乞活贼、闯贼等贼寇捡漏。

若是奸臣得势打入关内,或是忠臣被部下黄袍加身也不得不反。一个在关内大杀四方,一个在辽东雄踞关外。

届时双方膨胀成完全体,为争夺天下决一死战。

一方胜利就是改朝换代。双方两败俱伤,大明各地的将官便要复刻藩镇割据。

无论胜负如何,对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大官都没有好处。

什么叫功高盖主危害社稷,这就是了。

不少文官心中打定主意,等待陛下苏醒过来,一定吸取杜家屯之围的教训,劝诫陛下削弱这些丘八的兵权。

至于是用黑旗营削背嵬军,还是用辽东镇牵制背嵬军,就看下一步局势如何发展。

更糟糕的一种可能是,黑旗营依旧对背嵬军拥有掌控力,背嵬军精锐将士都是李牧手拿把掐的棋子。

双方一内一外,黑旗营消灭乞活贼、闯贼、西贼,背嵬军杀死所有鞑子稳住关外。

两者同心协力一齐北伐,大明被巨钳夹碎,而朝廷只能在“大忠臣”的淫威下改旗易帜。

他们想了想便将这骇人念头抛到脑后,都不敢想李牧真具备这番控制力,会有多恐怖。

那便不是人了,是智多近妖的邪祟!

……

望着西路军离去的背影,李牧脑中响起清脆的系统提示音——

击败奴酋黄台吉,复辽之功从此有你大名,全天下人都知道你救驾勤王的大义与击败奴酋的武功,大明之内再无将帅声望与你比肩。

你要为大明效忠到底,做一位青史留名的忠臣,还是夺了那鸟位开创一个崭新的帝国,将你的军团派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天命值到账70000

奖励三千次复活储备,获得第二个永久复活点许可,当前可建造数量:0】

系统的奖励虽迟但到,“第二个永久复活点”一下子吸住李牧的注意力。

虽然眼下还不能建造,但李牧深知按照系统的奖励趋势,迟早有一天这数字0会提升为1,就像当初奖励战旗一般。

第一个复活点设在豫南,算是华中地区。那么第二个复活点就该选在北方。

起码得是靠河、靠海、地势平坦的交通便利区,以便辐射北方的敌人,更好开发东北荒地。

李牧想了想,决定借助玩家的聪明才智。

毕竟他一人谋略有限,没法把优缺点考虑周到,于是假借玩家的名义发到论坛上供给大伙们讨论。

“如果有第二个永久复活点,设置在哪最好?”

放置议题到一边先飞一会,李牧赶紧梭哈七万天命值全部召唤玩家——先前的三万预留值继续留着。

随着一阵熟悉的炫光在脑中闪过,拿到的奖励映入脑海——

2000玩家,三十万斤番薯,十万斤稻米,信号枪一百支,配套照明弹、烟雾信号弹各五十发,现代夜视仪三十套,cos定制套装修复二十次】

若是这两千玩家都愿意留在辽东,那此时聚集辽东的战斗、留守玩家已有一万四千人!

远比其他战区合计起来都要多,有悖于李牧的平衡牵制策略。

先前杀鞑子是紧要任务,眼下鞑子几乎被打灭元气,是时候开始向其他地区分流玩家。

李牧一面调整各大战区的奖励,尤其加强“华南农村潜伏”的任务加成,一面安排新玩家在城外营地降临。

不过片刻功夫,居然有一千五百人通过战旗进入辽东,剩下五百人选择第一复活点,平均地散入各大战区。

而原先辽东战区的支援者也开始陆续回流。

他们卸下战甲整齐地放入辎重车,随后假借收拾战后的尸体为由,使用简单的木桩、短矛自杀,径自跌入填满尸体的坑洞中,给队友搬运尸体的功夫都省去了。

当他们化作地底的无名尸体,同一时间的另一个堡垒则坐起一个个凭空产生的身体。

有人从空壳铁甲里走出,有人爬出一口“蛛网密布”的枯井,有人从“虫卵”里孵化而出,有人打开棺材大吼一声吸血鬼之王归来,还有人掀开一个大号“贝壳”恍若妖怪成精。

抛开分流的玩家,辽东战区居然还是留下了一万人。

考虑到辽东的确存在一些风险,李牧决定不做强制分流,给他们时间经营辽东。

是继续扩张,闷头发育种田,还是两者全都要,就交给玩家自己处理,他只做一些大方向的战略安排。

他激活系统添加几则特殊副本。

每一个特殊副本都有着特殊时限,与相应的触发条件,比如李牧早已预想过的“辽东之乱”。

他给玩家们定下几条共同满足的前置条件——

条件一,消化辽东至少三个月。

条件二,编练戍守民兵至少五万。

条件三,战前筹备可供半年征战所需的弹药粮草。

条件四,创造反明的大义名分,使得辽东军民,乃至关内百姓都对背嵬军的“反叛”行为感到同情。

条件五,反明之日,引导人率部返回豫南满足一个月。

当然以上同时满足的条件看起来很多,实则有一部分会由李牧帮忙解决,比如编练民兵,筹备物资,快点回家。

满清既被完全打残,那他需要一个新的“敌人”来取代满清生态位。

他要“新敌人”继续威胁大明关外,甚至逼迫大明放弃所有山海关以外领土,龟缩关内。

大明必须亡,但什么时候亡,亡在谁的手里,必须由李牧一手决定。

……

李牧安排将士们处理好战场尸体,旋即带着收编的上万俘虏,与数万部众前往海州庆功,顺便与玩家讨论辽东治理问题。

而另一边护送着黄台吉逃跑的满清败卒狂奔出去数百里,终于在一处漠南蒙古部落活动的地点停下。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