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大年初五迎财神
这不是真的,这不可能是真的!?
辽东得而复失。
简单六个字在心中不断反刍,朱由检每咀嚼一次,就会被骇人的事实割伤一次。
背嵬军反乱,意味着这个帝国最强的羽翼之一折断,双方彻底变成水火不容的仇敌。
一年前的满清就够难缠,如今背嵬军取代满清的一切,成了加强版的满清,割据辽东。
过去关宁军、登莱军光是维持阵线就已是竭尽全力,如今该如何面对武德充沛,火器犀利的背嵬军?
大明眼看就要扫清一切反贼逆党,大踏步迈入中兴。
为什么!
朱由检暗想自己向上攀登十余年,眼看要摆脱亡国之影,就要触碰到中兴大明的光辉……
结果他忽然撞见凶狠的贼寇,一脚将他踹落万丈深渊。
原本只有一步之遥的中兴之梦。
破灭了。
这是比唐朝安史之乱更加酷烈的叛乱!
他就算集结各路边军精华,都不一定能压的下去,何况边军还被他御驾亲征的“微操”葬送了一批。
难道一切都完了吗?
朱由检呆呆望向殿顶,仿佛看见列祖列宗的画像。
他们在他身边飞旋转圈,恶毒的咒骂声如箭矢般穿胸而过,就连皇兄朱由校也在失望叹气。
他感觉自己深陷绝望的沼泽,一点点坠入深处……
等等!
坠入深渊的朱由检忽然浮出水面,终于意识到一处“盲点”。
背嵬军大帅章献忠远征朝鲜都活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暴毙?
而且背嵬军可是一手打出复辽时机、数千人击退十万鞑虏的威猛悍卒啊!
这支临死都要高喊“帝皇万岁”,几乎把忠于大明天子,忠于社稷的念头刻入灵魂的忠臣们,怎会背叛帝皇!
他们怎会背叛大明天子?!
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朱由检赶紧激活脑子,把公文每个字仔细研读一遍,总算找回先前被情绪“遗漏”的信息。
背嵬军因为“祖家军”劫掠百姓而与对方结怨,辽东巡抚于是邀请双方赴宴解斗,结果章献忠与方巡抚发生冲突,后者一怒之下将其软禁起来。
软禁的地点居然加封了木板?
这是软禁?分明是恶意监禁!
随后章大帅在夜里遭遇大火暴毙,士兵们认准奸人谋害大帅,于是掀起叛乱。
好好好。
即使朱由检是头猪,也嗅到这起事件的阴谋气味。这哪是解斗酒席,分明是设局谋害!
方一藻!祖大弼!
此二贼究竟是谁给他俩的狗胆,叫他们谋害章献忠?
朱由检想到什么似的,暗骂一声糟了!
辽东巡抚是担着他的旨意去的。
就算方一藻擅自行动,也可能是“揣摩上意”过了头,把请人做成了杀人,又或者纯是走火意外。
可是世人眼里哪有那么多巧合。
世人只知道辽东巡抚尊了天子的令去“削藩”,甚至认为就是朱由检授意杀死章献忠的。
当初袁崇焕便是这般,一言不合就斩了毛文龙,连提前请示都没做,朱由检登时就傻了。
前宋也有冤杀岳飞的昏君赵构,赵构的名声在如今已是猪狗不如。
甭管赵构有没有杀死岳飞的动机,他朱由检想不想要章献忠的命,这笔账一定被算在他朱由检头上。
而他这一回都不是普普通通的枉杀忠良,而是把人活活烧死的暴行!被烧死的还是大明柱石。
为大明效命的忠臣最后落得如此结局,千百年未有此等人神共愤的暴虐之举啊!
为何燕王朱棣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绝地反击?
就因为朱允炆削藩,把几个藩王活活逼死,甚至逼得某位“贤王”自焚而死,把自己的中央大义都丢的一干二净。
这种事情谁听了谁不愤怒?
“该死!”
朱由检骤然捶打桌案,桌上的公文、案牍猛地一跳,些许公文散落一地。
狗官无能!奸臣误国!
一桩请人的差事,竟被他们捅破了苍天!孙猴子大闹天宫也不过如此吧?
朱由检捡起急报公文狠狠投了出去,想象自己狠狠投出短箭,一箭穿死祖大弼、方一藻二贼。
方一藻,祖大弼,此二贼误了国家大事,定要灭了他们三族!
不!九族!
就算杀他们十族,十一族都不够解气!
可朱由检转念一想,斩尽方氏满门很容易,可是祖大弼的兄长是锦州总兵祖大寿。
这老将已有十年不听朝廷宣召,一直缩在锦州遥控族人。
就算朱由检想杀祖家满门也没机会,甚至还要依赖“祖家军”抵挡背嵬军的怒火……
无奈,愤怒,忧伤,有种怒火中烧,却不得不继续委屈做小的卑微。
他想到自己一连勤政十余年,只为拯救祖宗基业,到头来没能完成中兴大业,还要被扣上一顶“残害忠臣”的骂名。
青史留名的中兴之主烟消云散,转瞬间便是遗臭百年的暴君恶名!
要是再来几件蠢事,他朱由检就要被钉死在耻辱柱上千年万年,任谁都要唾骂一句昏君、暴君!
怎会如此,怎能如此,怎该如此?!
他很想把背嵬军诸位将官召至身前,诚恳地告诉他们,自己未有谋害章献忠之意啊。
只可惜没几个人会信他是“无辜的”。
背嵬军这般酷烈的性子,杀鞑子是好手,攻大明更会是好手……
朕没有谋害章卿,朕真的没有啊!
唉!
一口仇怨之气呼出去,朱由检顿觉阴冷的寒气与燥热的火气在体内交融纠缠,整个人脸涨成猪肝色,飞速沁出的汗水犹如热炸猪肉的肥油。
他疯狂握住拳头,却始终觉得没法握紧,眼前的画面变得愈发模糊摇晃,脑后的翻转感愈发浓烈。
“陛下!”
王承恩惊呼一声,连忙伸出双手向前探去,赶在天子倒地之前扶住了。
身边的几个小太监也赶紧过来帮扶。
缓缓睁开双眼,周身依旧是片刻前的办公殿阁,朱由检接过王大伴递来的茶水缓了会。
得亏他正值壮年,精元尚固,否则刚才那一番沉重打击,能夺走他大半条命。
若是他跟皇兄一般英年早逝,使得大明进入主少国疑的状态,这大明怕是要立刻暴死。
朱由检无意中瞥见一张遗落在地的揭帖。
那是原本堆放在桌案上的小册子,是锦衣卫从市井收集而来的。
最近一年以来多有不法之徒四处散发这种时政册子,以图不轨。
等等!
皇兄英年早逝。
朱由检忽然想到这些揭帖的内容。
用一句话来概括最合适,民间野史摘录,也可以说是阴谋论合集。
先前他只当这些“段子”是民间对皇家、朝堂的胡编乱造,但如今遭遇背嵬军反乱的大事,他反而有点感兴趣了——
他记得这些揭帖的内容“包罗万象”,有一篇“文官集团”的野史叫他印象深刻。
“文官集团”篇章的主旨很简单。
就是说有明一朝,一直存在一支庞大且神秘的利益集团。
谁也不知道他们的领袖是谁。他们隐藏在朝野的背后,拥有极高的组织与服从度,直接或间接地操控大明的一切。他们谋划着一切暗害皇帝的阴险勾当,企图把天下利益握在手里。
皇兄春秋鼎盛的年纪,为何会意外落水,又为何落水后不到两年,身子骨就垮了?
父皇在位短短一个月,因为服用文官进献的红丸暴毙,年仅三十九岁。
万历爷爷数十年不愿上朝理事,但遇到大小战事却能稳坐中央,反而稳稳活到五十八岁。
隆庆皇帝开关收关税,却仅仅在位六年便去了,死时不过三十六岁。
嘉靖爷遭遇多次生死危机,一次差点被宫女勒死,一次险些被意外火灾给吞噬。要不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奶兄弟陆炳相救,嘉靖爷只怕早就命丧火海了,而后又多次经历火灾,就好像有人巴不得他被烧死一般。
嘉靖爷一直被骂不上朝,结果却稳稳活到六十岁。
再往前的正德皇帝,堂堂习武之人,因为一次落水而垮了身子,文官大臣甚至不给皇帝换太医。
这大明皇宫就像中了魔咒一般,自从武宗落水不治后,后面的壮年皇帝一直多灾多难,仅有幼年君主才能活得好好的。
诸如此般的疑点实在太多太多。
葬送大明精锐的土木堡之变,江南之地的宁王叛乱,沿海各省的倭寇之乱……
全是藏于幕后的“文官集团”在捣鬼,他们想要杀死壮年皇帝以操控朝堂。
他们原以为张居正是他们的人,结果张相公一上台反而对他们下刀,直接惹怒了文官集团的“大佬”。
“大佬们”只是略施小计,便遥控万历爷爷抄了张居正的家。
或许是万历爷爷意识到自己误信了这帮奸臣,所以后面数十年才远离朝政,但实际上又密切关注军政大事,由此才活到五六十岁。
该死的文官集团!你们竟然要谋害朕!
袁崇焕也该是文官集团的人!
这厮明明许诺五年平辽,结果平着平着就平到京师城下。
这是文官集团在向他示威,警告他这个刚上位两年的新君老实点,别想着改革,否则随时能迎入关外的奴酋,建立新的辽、金国度!
要不是他误打误撞,屡屡在暴怒之下斩杀文臣,甚至重用阉人保驾护航,只怕已经被“文官集团”伪装成落水暴毙了。
反正胆大妄为的“文官集团”已经多次使用落水、火灾、药丸的意外了。
诸多历史疑点被揉碎了摆在眼前,朱由检恍然大悟,顿觉布满迷雾的前路瞬间豁然开朗。
难怪他御驾亲征的队伍,能被奴酋精准捉到,竟是“文官集团”通风报信!
他们期待再造“主少国疑”的局面,才好无阻地掌握整个国家,继续攫取田土、贸易的丰厚利益。
好险!
朱由检后背沁出一股冷汗。
要不是李卿,章卿率领多位忠良猛将救他,他只怕中了文官集团的计谋。
这便是为何黑旗营、背嵬军都对文官集团、士绅豪强深恶痛绝,时常与对方发生冲突的原因!
因为他们出身民间,切身知道谁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祸害。
文官集团!
为何流寇屡剿不止,因为“文官集团”还要从三饷中继续汲取收益。
要是贼寇被剿完了,他们还怎么插手年年千万两规模的军费?
而乞活贼为何宁死不招安,恐怕也是看透了文官集团的虚伪,亦或是被文官集团剿了又剿,早已结下生死大仇。
至于章献忠暴毙的原因,朱由检觉得自己能解答了。
章献忠』一定掌握了“祖家军”、文官集团与关外鞑虏互相勾结,瓜分三饷的实证,马上就要报给朝廷,所以才被文官集团的贼子们匆匆忙忙灭口。
毕竟放火烧死这件事做的太糙,远不如押送京师的途中暴毙,遭遇鞑虏袭击更有说服力。
而且使用失火的意外害命,是文官集团对嘉靖爷使用过的老招数。
杀死章献忠,还能再次引爆大明。
混乱是梯子,能帮助文官集团继续向上爬,以便安插更多的自己人。
是了!是了!是了!
朱由检点点拍打大腿,方才还迷迷糊糊的身体瞬间精神起来。
他的敌人不是造反的背嵬军,更不是功高盖主的黑旗营!
这都是文官集团通过奏报、舆论,给他营造的假象!
他登基早期便受了文官集团的蒙骗,尽废厂卫监督之权,要不是他醒悟的早,连阉人这把刀子也递给别人了……
文官集团的贼子们还说这册子危言耸听,简直一派胡言!
这分明是救他朱由检脱离苦海的良药。
谎言重复一百遍就能变成真相,文官集团每日在他耳边聒噪“功高盖主”,他便信了,所以派人去削章献忠的兵权。
谁知。
竟是给了文官集团谋害章献忠的便利!
可惜他醒悟的时间太晚了,如今他痛失一臂,可不能再失李牧。
凡是文官集团建议的,他朱由检一律要反对。
当然他也不能表现的太过明显,毕竟这群人无处不在,隐藏在各处的角落。
若是对方发觉他窥探到“文官集团”的本质,一定会想方设法暗杀他。
调兵!
朱由检要调黑旗军入京保护他的安危,还要下密旨去调。
只有大忠臣的兵马在身边,他才敢对文官集团开战!
至于黑旗营与背嵬军的关联,以及那什么“黄袍加身”的风险,全都是文官集团的恶意中伤。
锦衣卫报上来的情报显示,黑旗营战辅兵加起来也不超过两万。
两万兵马如何黄袍加身?
再说背嵬军是黑旗营部下,那就更可笑了。
光是崇祯朝就有太多部将被朝廷“借走”,最后与原先的“将主”平起平坐的。
这年头谁不想做老大,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高喊他俩早有臣属关系,只做过半年部下、连忠诚都没捂热乎的背嵬军就铁了心给李牧做狗?
这话不能全让文官集团说了吧?
朱由检瞧了瞧身边的王伴伴,心说还是阉人可靠。
他又想起忠臣李牧。
后者与文官集团的对抗状态,应当是知道文官集团控制了方方面面,轻易暴露密辛只会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表面上与文官集团交恶来“自污”,实则是默默为皇帝清除这些藏在幕后的“魑魅魍魉”。
忠义伯真的。
太忠了。
他要给忠义伯晋为侯爵!
收复襄阳、南阳的大功怎能不赏?!
失去大帅的背嵬军原先也是大忠的,只可惜朱由检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等着吧。
被文官集团重新挑起大乱的仇,他一定会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