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8章(1 / 1)鹿子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雷万元与叶满枝, 可谓是同病相怜。

两人在同一栋楼里办公,一个是第一工业局的局长,另一个是轻工业局的局长。

顶头上司也是同一个人, 都是分管工业的彭静云。

如果说彭静云对轻工业有十分重视,那对重工业的重视程度就有二十分了。

稍有风吹草动就能让彭主任亲自过问一番。

雷万元这个局长当得着实不轻松。

手下的十四家企业, 任何一家出了问题, 都够他喝一壶的。

这不嘛, 滨江农机总厂出现亏损以后, 他已经带人忙活小半年了。

叶满枝知道他的难处,笑着问:“雷局, 这项目不错吧?给农机厂咋样?”

雷万元沉吟一阵说:“五百多万的项目, 不至于拖五年吧?”

“呵呵, 五年算啥, 还有拖七八年的呢。”叶满枝坦然道,“前几年连生产都停了, 那项目停工不也是正常的嘛。这条生产线已经完成七八成了, 大概再投入120万左右就能完工。”

雷万元:“看来这120万要由接手的企业出资了。”

“那当然了, ”叶满枝面不改色地哭穷, “轻工业局才成立几个月啊, 一分钱要掰成两瓣花, 哪有重工业财大气粗!”

“……”

“我虽然还不清楚农机厂的情况, 但咱都是当过厂长的, 厂里那点账咱都算得清。农机总厂的账面上出现亏损,说明那七家分厂中, 不只一家有问题。保守估计,市里至少要帮两家分厂想办法转产吧?”

雷万元点点头。

按照局里的计划,只保留两家分厂生产原来的农机产品, 两家进行产品和技术升级,另外三家想办法转产其他产品。

叶满枝说:“以农机厂的规模,小打小闹生产五金零件太没意思。既然已经转产了,那必然要生产资源紧缺、生产能力不足的短线产品。这几年轻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很少,所以每个项目都是精打细算过的,投资的全是新兴短线产品。”

“咱们省内几乎没有大规模生产工业缝纫机的企业,制衣厂使用的平缝机都是从上海调入的。这条生产线投产以后,相当于填补了省内工业缝纫机的空白。”

雷万元笑了笑,直截了当道:“你先别吹牛,把那个工业缝纫机的资料拿给我看看再说。”

他俩是老搭档了,谁不知道谁啊!

叶满枝能把七分的东西吹成十分,能把半死不活吹成活蹦乱跳。

睁眼说瞎话也是她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满枝卡壳一瞬,很快接话说,“行啊,一会儿我就让人给你送去。不过,雷局,你可得尽快给我个准话。我们局里搞‘大战100天’大会战呢,我要是在三个月内解决不了问题,那可就要在全局丢人了。”

“我明天就找人开会讨论。”

“别明天了,今天就讨论讨论吧。”叶满枝催促道,“农机厂要是不成,我还得找其他满足转产条件的企业。”

*

雷万元也为农机厂的问题烦心,他拿到资料以后没耽误工夫,当天就召集另外几个副局长开会研究了一下。

按照第一工业局最初的计划,要让其中一家生产1.5吨矿车的分厂,转产客车或微型汽车。

这笔投资不是小数目。

今年顶多能支持这一家分厂进行转产,另外两家要么等两年,要么生产汽车配件。

可是,叶满枝抛过来的这个缝纫机项目,只需要再拿120万!

120万能让轻工业局和缝纫机厂扯皮好几个月,但是放在重工业这边还真不算啥。

只花一百来万就能解决问题,那还有啥可犹豫的。

“我觉得这事不成,”孙副局长反对道,“人家给块破布,咱就当了盖头,还用来娶媳妇,这不是擎等着让人看笑话吗?”

“一百多万就能让农机厂转产,有什么可笑话的?”

“呵呵,咱们花120万帮助工业缝纫机投产,但是最终的产值是算在轻工业局那边的,咱们局里忙前忙后,到头来白忙一场。”

“也不算是白忙一场,农机厂还是受益的。”另一位副主任说。

但这事确实是自家这边吃点亏。

雷万元说:“轻工业局的叶满枝既然动了这个心思,即使咱们不同意,她也会跟市革委汇报……”

这是一箭好几雕的事。

以彭静云的性子,十有八九会支持。

首先,让市里头疼的农机厂可以尽快转产。

其次,拖延了五年的工业缝纫机有望投产了。

第三,不耽误缝纫机厂扩大家用缝纫机的生产规模。

第四,自行车三厂也被保住了。

除了第一工业局和缝纫机厂吃点亏,其余几方,包括市革委在内,都是受益方。

刘副局长劝道:“120万不多不少,正好能让农机厂自己出资。要是上马其他项目,那可就不止120万了,到时候八成又要指望咱们局里!农机厂的问题已经磨了几个月,依我看还是抓住这次机会吧。”

对啊,亏损的企业放在第一工业局是个包袱。

农机总厂出资120万,先把这个包袱甩出去,让其他分厂轻装上阵,是个不错的路子。

第一工业局在一楼的会议室里讨论着。

而楼上的另一个会议室中,叶满枝等人也在研究这件事。

与楼下的各执一词不同,轻工业局内部的口径相当一致。

五个局长全都赞成将生产线调拨给农机厂。

一方面,轻工业局没啥损失,还能白得一家农机厂。

另一方面,就俩字,解气!

缝纫机厂的工作虽是由叶满枝对接的,可是唐占山办的这件事,算是打了轻工业局的脸。

他连局长都不放在眼里,还能把四个副局长放在眼里吗?

轻工业局刚成立几个月,正是定规矩的时候。

如果其他企业领导也有样学样,遇到麻烦就去市革委找领导撑腰,那还留着轻工业局有什么用?

当传声筒吗?

所以,这件事决不能轻拿轻放,必须得让唐占山长个记性!

几个副局长原本各有各的小心思,这次遇上缝纫机厂闹出的幺蛾子,居然第一次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了。

叶满枝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惊喜效果。

内部达成一致后,她询问雷万元那边的进展。

然后,两个局的局长们一起开会,继而是两个局加上农机厂的同志共同开会,再之后又找了市革委的领导一起商量。

几方人马碰面讨论了好几次,就是没人记起最重要的一方——滨江缝纫机厂。

等到唐占山听到消息的时候,工业缝纫机生产线的去向已经快有定论了。

唐占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瞪着眼睛问:“你说啥?生产线给谁了?”

“隔壁的农机五厂。”周靖补充说,“还没正式通知,但是好像差不多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唐占山惊怒交加,“生产线在咱们厂五年,咱们出了多少人力物力?凭啥说转让就转让?”

周靖说着话,不自觉就带出了埋怨。

“我早就说过,咱们厂挤一挤总能挤出100万,先把那生产线收尾,咱也早点开工。”

唐占山咬牙切齿道:“咱这五年是咋过的,你难道忘了?”

赵副主任在位的时候,每次拨款只拨三五十万,他哪年不往市里跑好几趟要资金?

虽说上面的领导换了人,可是他趁机跟市里谈谈条件,万一又能磨出钱来呢?

即使磨不出钱来,能要来一家自行车三厂也不亏啊!

周靖摆手说:“以前的事就别提了,领导哪能体谅咱的不容易!市里重视重工业,农机厂出了问题,正需要转产新产品,这不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嘛!市领导肯定更愿意帮农机厂解决问题,而且我听说自行车厂的严国忠最近总往市里跑,不知给咱们上了多少眼药呢!”

他们在市里有靠山,人家自行车厂也不是吃素的。

如果没有农机厂这一茬,市领导兴许会考虑将自行车三厂并入缝纫机厂。

可是,现在嘛,希望真的不大了。

直到此时,两人都没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只以为是市领导想帮扶农机厂,又有自行车厂不愿意被合并,这才将生产线给了别人。

周靖心烦道:“咱要是往那生产线上投点钱,哪怕只有1万块呢,也不至于被人抢走了。”

那生产线是市财政全额出资的,即使只出了七成,那也是市里的。

这会儿人家说收回就能收回。

到嘴的鸭子飞了,唐占山丢不起这个人,也咽不下这口气。

他黑着脸起身说:“我去市里一趟,哪有这样欺负人的!”

……

唐占山去了市革委,但他没找彭静云,而是先去了一趟周副主任的办公室。

周副主任说:“事情比较突然,我也是昨天刚听说的,你先不要急,想想工作上还有什么不足。”

“……”

唐占山哪有心思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想了一路,只觉得彭静云做事不地道。

不但不拨付尾款,连生产线都要一锅端走了。

明明是市领导的问题,却要企业承担后果!

她一个,赵副主任一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周主任,事情怎么说变就变了?之前市里不是答应让自行车三厂与我们合并吗?”

“市里还没答应,只说会考虑。”周副主任意味深长道,“但是轻工业局提交的这个方案不错,既减轻了农机厂的负担,又解决了你们的麻烦。”

唐占山错愕地问:“这是轻工业局的提议?”

周副主任颔首。

所以他才让唐占山回忆一下,最近的工作有什么不足。

方案是轻工业局提供的,轻工业局又是缝纫机厂的主管单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