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格物学院在哪?

问京城的人十个里九个不知道, 但是要问医学院、墨家学院、女子学院里的学生,百分百会给出准确答案。

“格物学院是怪胎,就在城里, 去耶稣教堂,对,格物学院就在耶稣教堂旁边一座不起眼的宅子里!”

“被选进哪里的不是天才就是疯子, 整日研究奇怪的东西,听说还有妄想飞上天的,飞没飞上不知道, 但听说有段时间医学院在城外的医院骨科生意非常好!”

“格物学院?我知道, 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上,我以后也要考进去!”

清早, 薛洋打了个哈欠往学院赶, 走着走着他回头看了一眼大时钟, 很好没迟到。

耶稣教堂西边胡同入口有一座不起眼的宅子, 刚进门他就看到两位老兄正盯着一根垂下来左右摆动的链子在看。

“为什么两边摆动一样呢?”

薛洋没有理会继续往里走, 就这么短短一段路,他看到了炼丹的道士、改椅子的木匠还看到了对着水盆喊“结冰结冰”的狂生。

翻了个白眼, 他进来属于物理的教室。

教室很热闹, 有人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说着自己的新发现。

“物体是有惯性……”

薛洋打了一半的哈欠停下, 认真听了一会儿拿起笔迅速在纸上算起来。

旁边有人注意到他, 走过来看他算, 看的人越来越多。

要问薛洋格物学院是教什么的?

他只能回答教数学、物理、化学。

是,他起先进入这间连道士都收的学院以为这里是宗教学院,后来才发现不是。

这里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聪明好学,对于知识和真理充满渴望。

他不知道为何有人出钱办这个学院, 除去有新发现要发表论文以外,似乎对他们没什么要求。

薛洋很喜欢这里,他在这里能接受很多曾经接触不到的知识。

他以为的洋人是蛮夷,然而接触到这些知识才发现洋人对于世界真理的研究已经超越他们太多。

“薛洋,我们组建了一个吸水龙车的小组,你要不要来?”

“吸水龙车?”

年纪不大的少年微笑道:“不是证实了大气压强吗?我们思索了一下,可以制作一种水龙车吸水再利用气压喷出去,这样比拎水救火方便多了。”

薛洋摇头:“我已经答应去飞天组了,他们最近研究了一下想还原墨子的木鸢,我也想深入了解一些气流学问。”

“好吧。我再找其他人。”少年也不惋惜,转头寻找其他目标。

格物学院的校训除了墙壁上挂着的格物致知以外就是老师嘴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他想想很有道理,凭借在格物学院学到的这些知识,去外面吃喝肯定不愁。

唯一遗憾的是格物学院所学为大势所趋的理学所不容。

“木鸟不是活物该怎么飞起来?”

一群人围着桌上摆放的木头鸟陷入沉思。

“无物不需要力,人能动起来是因为食用五谷转变成能量,木鸟该用什么能量?”

“要不试试蒸汽?蒸汽能带动车,想来也能带动木鸟。”

“你也不看看木鸟才多大,怕是连一块炭都放不下,木鸟也飞不远,如何达到先贤的飞一日?”

“那我们就造一个大的木鸟,装上蒸汽炉看能否飞起来!”有人站起来激动道。

“啊,真造啊,要花很多钱吧?”

“怕什么?跟学院申请,剩下的我们凑了!”

“我爹有银子,回家我跟我娘说说,一百两是没问题。”

“就这么说定了!”

一众学生热情地写了申请项目资金,递上去后这项目也不知道落到谁手里,两天后学院给了批准答复。

“一共一千银元,已经打入该账户,专款专用,账要记好,关系到你们下一批资金能不能批下来。”

“后面还有?”

薛洋等人惊喜,学院也太大方了!

***

佛伦跟着刑部忙碌了几天,才想起兵粮一事。

“焦侍郎,选好罐头了吗?尽快送一批去黑龙江,不要耽误战事。”

焦侍郎恭敬道:“回大人,罐头已经带回来了,只是带回种类过多,下官也拿不定主意。”

佛伦明白他是怕担责任,回头前线反馈不好,兵部来问责,怕被推出去当替罪羊。

“去将兵部几位也请过来,这事到底跟他们有关。”

焦侍郎双手一拱应了下来。

户部原本用来休息的屋子,此时围坐了不少人。

若是光线再强一些,或许能看清楚在座所有人嘴上的油光。

兵部的官员指着牛肉和猪肉罐头道:“这个吃着不错。”

“对对,不能亏待了战场上的兄弟,多来点肉!”

来自江南的官员口味偏淡,也有偏好:“这个土豆泥掺了盐和胡椒,滋味不错,本官吃了一碗有些饱腹。”

“玉米粒也不错,香甜可口,慢慢一大罐,拱士兵一日所需是没问题。”

“焖鱼味好,比猪肉牛肉羊肉便宜。各位别忘了,这批粮草能挪动的钱有限,买鱼罐头划算,这鱼骨都焖化了,也不用担心刺的问题。”

“鸡丁土豆和牛丁土豆也不错,跟焖鱼罐头一个价。”

“我觉得油焖笋更好,笋罐头多便宜,盐大油大,还最便宜。”

别看讨论的人不少,最后还是看向能做出的人。

佛伦看向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吃完了最后一口炒饭,夹着油腻的肥肉往嘴里塞。

他扫了一眼面前的价格表,道:“鸡丁土豆、牛丁土豆、焖鱼各五万,北方很少吃笋,来两万,今年的生猪生羊省了换成猪肉牛肉羊肉罐头,也各加一万。”

户部官员掏出算盘算起来。

纯肉罐头五百文一罐,一万就是五百两,加土豆的一罐二百,五万是一千两。

笋丁最便宜,五十文一大罐,两万也就二百两。

一共是四千七百两,还不到五千两。

佛伦吃了一口鲜美可口的荔枝说:“批了。”

他看向焦侍郎,“这活就交给你了,再去谈谈价格还能不能降,什么时候能交货!”

***

皇帝也在尝罐头,罐头里面油多盐大,并不符合他胃口,但是他知道这对于民间来说特别受欢迎。

宝音没碰罐头,专门捡新鲜的野菜吃。

春日里正是吃野菜的好时节,一年里也就能吃这一回。

皇帝吃一口看她一眼。

“牛羊肉我知道可以从蒙古收购,这猪肉哪来的?我不记得你庄子有养猪。”

宝音得意。

[能让你知道?我养猪场设在两广呢,哪里可是有一胎十宝的优良花猪!]

“养在南边了。”

他又吃了一口带着微臭的笋丁,眉头快拧成了一团,他取来帕子吐出来。

“会有人喜欢这种古怪味道?”

[那当然,对于喜欢的人来说根本无力抗拒,不然后世的螺蛳粉也不会风靡全国。]

“应该有。”

用完了膳,两人开始上课。

上次宝音只说了个开头,因为太累了没说多少遍停了下来。

这几天忙其他事,没抽出时间,今日才得闲。

她站在黑板前在上面写了公司二字。

随后又擦掉换成了商行。

“在未来开一家商行,想要从罐头厂进罐头,进多少罐头对方会开一张发票,发票开头是对方公司的名称和开户行。拿到发票直接把发票上金额相同的钱打入对方账户。当然也有先打钱再补发票。”

“发票分两种,一种是厂家开的,一种是经销商,商行是经销商,也就是不生产货物只专卖货物,罐头厂是厂家,这两方的发票税率不同。”

“商行拿到开发商的发票,自己转卖出去的罐头定然是要加价出售,出售的货物也要开发票给卖家。

这样销售的发票金额减掉进货发票的金额,就是经销商利润,也是需要收税的部分。”

“这个货物无论转多少道手,到顾客手里都是已经收过税的,也就是在未来只要花钱买了货物就是在交税。”

皇帝靠在罗汉床上问,“若是私人从罐头厂买,再转手,不就省了税钱,走私问题如何解决?”

宝音挪到一旁去,“我的商行要开业需要集齐三证,营业执照是工商部门发,允许营业的意思,税务许可证是税务局发放。”

“跟厂家交易需要提供三证,厂家只能跟组织也就是商行交易,无法跟私人交易。”

“以前法律不完善无所谓,后来是不允许和私人交易,厂家购买多少原料都有记账,这涉及开出去的发票金额,税务局发现账务异常会去调查,若是发现税务有问题,罚款还是小事停业整顿是小事,要是违法了得蹲进去坐牢!”

皇帝摸着下巴冷不丁问了一句,“你手下生意做那么大,一年能赚多少?”

[也就两千万两吧,大头还是海上贸易所得,海禁这么多年,外面对于瓷器丝绸需求量高,一瞬间她那洋货行就成了炙手可热的金鸡。]

“五百万。”她只报了四分之一。

紧跟着她忙解释:“也就海运赚点钱,北方的产业都是亏钱,比如山西,现在每月都投不少银子进去。”

[养活的人有点多。]

皇帝内心震撼,两千万都比国库一年税收多了!

他不动声色地问,“每年五百万不少了,怎么保证手下人不贪银子?”

宝音叹口气,“没法保证,不过我们有完整的审核制度,从原料到给工人每一笔钱都有记录写明谁经手,有迹可查,年底盘账收益降低和收益平稳的随机调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