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2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大的县城织户都聚集起来将布坊给围了起来。

布坊的掌柜站在门外小心劝说。

“我们也没办法, 今年整个江宁都在扩产,产出的丝绸过多,我们布坊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全收下, 昨日收来的布已经超出往年一倍,真不是我们不愿意收!”

“王掌柜,您通融一下, 咱们县可就你们一家布坊,您要是不收,咱这布料就得砸在手里!”

王掌柜忙给提了一个建议, “各位不如卖去织造局, 那边应该还能收一点。”

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可织造局有个缺点就是会压低价钱, 有时候还会拖欠, 官家的买卖想去找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还有一点, 织造局收的布门槛高, 只收熟织。

而一般织户只擅长生织。

生织是先织后染, 熟织是先染后织。

寻常织户也没有能力染出颜色绚丽的丝绸出来,所以民间流传的多是生织。

这就导致绝大部分生织绸布是进不了织造局的。

王掌柜这话一出, 是摆明了说自家布坊收不了, 让他们去织造局碰碰运气。

唐皮子很颓废, 然后就听旁边人小声道:“我就知道是白来, 布坊怎么可能收布, 他家去年订购了二十台新式织布机,一早就派人下乡收蚕茧。”

“怕是自家织的布都用不完,更不要说从外面收布了。”

听到这话的人不少,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有人当着王掌柜的面问。

王掌柜眨眼, 没有正面承认,“真受不了了,周转的资金都拿来收布了,要不等我们这批布染好出售出去,有了余钱再来收?”

明白布坊是不可能收布,大家自然是散去另想办法。

很快县里的百货铺有人拉着一车生织上门。

“你们收不收布?”

百货铺最边上的一个门外,有人指着墙壁上悬挂的小黑板询问。

小黑板上写着收蚕茧和棉花等等字样,每样收购的价钱也写在了黑板上。

外面排着老长的队伍,都是跑乡下收农作物的,有人牵着骡车,有人挑着扁担。

那拉着生织的人跑来插队,迎来的是众人怒视的目光。

生织并未写在黑板上。

坐在门口屋檐下长案后面的中年男人站起来,伸头看了一眼道:“你等会儿,我进去问问。”

这门往里走通往一座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摆放着不少货架,货架上都是今日收来的农产品,这些回头会有人送到城外官道上的库房,在库房分拣后送往不同的工厂。

中年男人进了院子,没一会儿就出来了,“收。”

他说了一个比蚕茧要高出一点的价钱,拉着生织的人一算,也就跟往年持平,但是不要忘记了,今年的布用的是新式织布机,织出来的要比往年还要宽,哪怕整匹布高出一点,实际上还是比去年价钱低。

听见价钱过低,这人又拉着车走了,但是没一会儿就有一大群人抱着自家的布过来排队。

中年男人一看,从抽屉捡出半根粉笔走到黑板前写下了一匹布的收购价。

“这么便宜你们也愿意卖?”

有人过来打探消息。

江宁这边也不是每家都买得起织布机,还有一些靠种地采茶为生。

唐皮子就抱着自家的两匹布过来排队,见有人过来搭话,脸上露出愁容。

“不卖不行,家里欠着债呢,这里收价虽然低,好歹还愿意收,卖一点将欠债还上,其他的再想办法。”

早知道直接卖蚕茧了,他为了买织布机还从银行借了钱,积蓄赔进去不少,要是断了还款,这好不容易买的织布机可是会被银行收去。

不管怎么说,都得先买一点出去,将这个月的还款先还上。

唐皮子满脸愁容,几个月前他还畅想着多养蚕大干一场,哪里知道大家都这么想,一家多织一些布,市面上就多出了不少布。

熟织的价钱还是居高不下,反而生织一日比一日低。

叹了口气,他将抱着的两匹布都买给了百货铺,拿着到手的钱转身就去了银行先将这个月的欠款还上。

刚从银行出来,就听见一对父子站在门口小声交流。

“儿子,你说的是真的?抵押白丝一斤能借来九钱八分?”

“爹,您小声点,这事可不能传出去,不然大家都来抵押了。”

“这样一算,比卖出去还划算,要是我还不上,这白丝被银行收去,是不是相当于卖给银行了,这会不会影响你在银行做活?”

“我就一跑腿的,什么影响不影响,我们银行不少人都这么干,谁家没个亲戚,现在不都急着将手里的布卖出去。”

“可不是,谁能想到这生织价格还不如白丝了,外面可没几个愿意收,我找了你二叔,说是织造局也开始减少了收绸布,改成收白丝了,再慢点,大家手里的布都得砸手里。”

“儿子,真不影响,我将咱家的布都拉来,家里都快堆满了,你娘和你嫂子妹妹在家都没闲下来过。”

“这一匹布又是怎么算?”

“爹,银行这边抵押布的话不按尺收,按重量来算,不管生织还是熟织都是一个价,这本来是给大布商指定的条例,江南这边有不少布商银子周转不过来,拿手里的布来抵押换银子,总行那边只给了一个区间价,根据当月市面区间价格来算银子。”

“去年永安坊布庄就抵押了上千匹布,到了还钱的时候是按照最高布价赎回,人家一看这价钱上涨,赎回去卖了也亏本,直接不赎了,这事儿子去年不是说了吗?今年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布上市,现在银行抵押的布价还是去年那个价没改,算下来比卖布还要高。”

“爹,您赶紧将家里的布都拉过来,让娘也别织了,白丝也一块拉来,回头我请人吃顿饭,保证用最高的价来借出银子。”

唐皮子偷听到这,就被父子俩发现了,挨了一记恶狠狠的眼神,他心情激动往家里走去。

很快关于银行的这个小秘密就在县城里传开了。

银行只管理层是外地调派过来,还是有不少职员是本地人,绕来绕去总能扯出点亲戚关系,请人吃饭喝酒,很快这个消息就被证实。

短短时间内,银行就多了一大堆白丝生织做抵押物,一时间这抵押物多到银行的临时库房都装不下,还临时另租了三个库房才堪堪放下。

或许是被这些抵押物吓到了,银行管理层开会商议着要不要拒绝再收丝绸作为抵押物,毕竟这些收来要小心看护,坏了的话,回头人家要是还钱,这坏的部分银行还得赔偿。

若是一家银行有大量亏损,会触发审核机制,上面派遣专人小组来调查,要是有查出中饱私囊的行为,人都得进衙门走一遭。

在银行工作,掌握着钱财支出,谁不膨胀?

虽然不敢贪占银行便宜,可谁没借着银行漏洞为自己谋利?

比如用权限内最大的额度给人做抵押贷款,再收取“一点点”回扣。

再比如将银行收来的抵押物便宜拿到手再卖出去赚取差价,这些都是钻银行漏洞,只要账上不出错就很难查出来,可问题是也扛不住有心人来查。

在银行做事最怕的就是触发了上面的审核机制,偏偏他们又不知道审核机制是怎么被触发,有些明明是每年亏损却没有触发,有些年年盈利却又触发,银行内部每段时间就有通报某地银行某某某处罚结果。

看着实在是触目惊心。

银行这边一传出开会商量是不是拒收丝织品作为抵押物,这边开会还没个结果,那边就有一大批人排着队拉着货来做抵押贷款。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一度从银行排到了城门外,这壮观场景任谁看了都感叹,连衙门都派人来维持秩序。

很快,银行就关门了,没说拒绝抵押的话。

这一关门,顿时引起恐慌。

要是连银行都不收,这问题可就大了,岂不是真卖不上价了?

人多就有人动心思。

很快银行被围起来,包围的人要求给个说法。

银行的人不愿意出门,外面的人不肯散去,压力给到了衙门那边,县令坐着轿子匆匆赶过来。

本来是劝说围观人散去。

“走了咱们这布卖给谁?”

“衙门要是愿意收,咱们就散去!”

县令怕烫手山芋落自己手里,忙说进银行问问银行的人什么打算。

开玩笑,他能不知道今年丝绸多到卖不出去的事吗?

其实产量也不到多到卖不出的地步,他调查过,全是一架小小的织布机引起。

织布机将原本耗费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才织成的布,在短时间内上市。

市面上还有人不断抛售生织打压价格,这就导致大量生织的滞留在织户手里。

这里面水深到县令也不敢深究,因为这不是他一个小县城的事,而是发生在江南大片区域。

不管是谁织的这张网都不是他能招惹的。

县令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劝银行先解决当前问题。

一听县令愿意代替他们跟银行谈,立刻有人让出了一条道。

“见过县令大人。”

大门开了一条缝让县令进去。

大厅内,不少人跟县令行礼。

县令也没有含糊,直接问今日事要怎么解决。

银行一位管抵押贷款的主任站出来,面带愁容道:“大人,不是我们不愿意收,是真收不了了,我们已经收了十大仓白丝,五仓的生织熟织,这些还有二十多天才到期,这么多白丝还得预防虫蛀问题,要是能立即卖出去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些是抵押物,没到期前我们银行无权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