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9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转瞬就过, 一转眼翻过年了,新年刚开始,火车刚开通, 就有大江南北的老人上了专门拉老人的车厢。

上了火车的老人每一个都送了一套轻飘飘的羽绒服,青色衣服刺着红色的寿字,每一个地方来的人刺着不一样的寿字。

每一个车厢都安排了讲解礼仪的人, 让老人心里有数莫要慌张。

火车行驶速度缓慢,这般停停走走,约莫半个月从南边走到了北京城, 人又被送进温暖的会馆内入住。

这会儿才二月, 距离万寿节还有一段时间,后边还有老人陆陆续续赶过来。

这次万寿节过寿的场地选在了园子里, 提前将园子的一块地方圈出来, 立起了钢架铺上了玻璃。

二月雪还未化, 园子里在忙碌着, 十三皇子被安排过来盯着工程的进度。

四皇子今日抽出闲来探望十三皇子, 两人凑在一起巡视这被圈起来的两亩地。

十三皇子搓了搓手,“幸亏下个月就暖和了, 这么多老人过来, 完事不得弄出病来?”

四皇子“嗯”了一声, “派人盯着点, 吃的用的取暖问题都注意点, 别让人来一趟反而给弄病了,可就不妙了。”

“这个不是交给八哥了吗?八哥待人宽厚,定然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十三皇子又问起了寿礼,四皇子说画了图让人烧瓷。

京城这边因皇帝的六十大寿操办的热热闹闹,远离中土的海外已经建设起了一座座海港城市。

经过几年的跑马圈地, 原本的荒野变成了农田,挖煤炼铁炼钢都上了轨道。

胤禔挑选的地方离胤礽太近,双方画定边界线后就往东发展。

吸纳土著,开学校教种地,开荒事业干的是如火如荼,还不断有大清的商船过来经商,这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起来。

几年过去,两人心里似乎堵着一口气,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胤禔已经造船准备南下,与之相比三皇子显得颓废一些,在被送来后,不这么管分到的地,只带了一些文人整日吟诗作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胤禔磨刀霍霍南下就是想霸占老三的地,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大一统观念,知道相安无事是暂时的,一旦周边的资源掠夺干净,就是往外发展的时候。

甭管来多少皇子,这片大陆只能有一个王。

相比之下,胤礽选择了花钱武装自己,他握着金矿,不管是从大清商人手里还是洋人手里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临近三月,胤禔坐车过来,胤礽并不想搭理他,还是被缠得烦了。

“再过几日就是汗阿玛的六十整寿,我盼啊盼,去年也没有人接我回去,你说我们是不是已经被遗忘了?”

胤礽懒得搭理他,捡了上等茶叶泡茶。

钱这东西是好东西,什么都能买到,只有时间买不到。

一转眼他们已经步入中年,能做的就是为后人攒一份家业。

胤禔抢过了茶杯,“我去年托人运送了这边的一些土特产,你呢,你送了什么贺寿?”

“一株珊瑚,一袋亲手种的米。”

“米?”

“当年汗阿玛在西华门外种植的早熟粮种。”

这种粮种出现时间很短暂,很快被杂交稻替代,但一部分皇庄还保留着,因为这种粮好吃。

杂交稻产量虽然高,味道却差了很多。

市面上更贵的还是这种御稻,贡米。

胤禔听闻眉毛挑起,得意洋洋道,“我可是送了二十箱礼物!”

……

去年最后一次航海是九月,进入日本海域已经上冻,绕过日本船停靠在琉球休整,之后再前往上海县入关□□税卸货。

上来的是一箱箱黄金和美洲产的橡胶,橡胶如今运用很广,本地产出都不够用,大量沿海人发现商机跑东南亚国家买庄园种植。

橡胶也被称为软黄金,海南种的橡胶都供给船厂汽车厂了,这几船的橡胶是汽车厂的订单。

上海县十多年前开了一家钢铁厂,围着钢铁厂附近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不仅生产火车配件,还生产汽车配件。

橡胶到岸只是这些船里最不受人关注的,船上更多的货物通过火车中转站运到别的地方。

有十车厢货是专门运往京城的,抵达京城后这些箱子在众目睽睽下送进了宫。

皇帝面前就摆放着一箱箱的礼物,坐在椅子上,手边拿着礼单,看着那熟悉的笔迹心情惆怅。

宝音手里同样拿着一封书信过来,这次送来的礼可不只是给皇帝的,还有给她的。

其中几箱种子让她送给农科院了。

她走进室内就看到那一箱箱金砖和珊瑚。

皇帝看起来情绪很低迷。

也是,儿子在身边时嫌闹腾,真离自己远远的,挨不着边又惦记。

宝音心里浮现了一个念头,很快按了下去。

“这三个孩子孝心可嘉,那边什么都缺,还眼巴巴往这边送东西。”

“说到底这心里还是惦记着你。”

“我这边哪里需要他们惦记,只是不知他们如今可还好?”

“你真想知道,这是照片。”

她将照片递到他手边。

皇帝翻开后一张一张看了,前面是胤禔的,之后是胤礽的。

翻看到胤礽的时候他动作明显变慢了,之后他开始揉眼睛。

宝音看他这样子就知道他这是想孩子了,胤礽到底是他最看重的孩子,有生之年怕是再难有见面的机会。

放飞出去的雏鹰,没办法唤回来,一回来就得折翼。

皇帝抬起头,叹口气,他不允许自己伤感太久,收拾好情绪道:“听说你自掏腰包给过来的老人发了衣服?”

宝音笑了,“南边来的不适应这边的气温,也没有备衣服,这边便一块安排了,怎么来也得怎么送过去。”

可不能跟乾隆一样,把人弄过来后,再将人送回去,来回劳途奔波一趟,忍着寒冷和水土不服,折腾了一场回去后不知多少人丧命。

这一次挑人首先是身体要健康,没有什么重症,其次是审核通过,别混入反清复明的人。

也多亏了这些年医院不断扩建,医学院四处开花,培养大批医生。

医疗上去,至少府城这些地方人的寿命提升。

这一批老人都是清朝入关后出生,也是第一批本朝人,宴请这批人很有政治意义。

三月十八是草长莺飞,北方也脱去了寒冷的外壳,不过还是没有南方温暖,燕子已经飞回来,叽叽喳喳叼着春泥。

不说宫里,园子里也能时常看到这些小精灵的身影。

从半夜起,园子就非常热闹。

万寿节提前三日已经宰杀好了牲畜,因为这次的宴席光是老人就请了千人,还不是分几批,而是一次性宴请,所以准备的食材非常多。

这次每桌准备了一百零八道菜,总共寿宴时间会举办三天,三天内园子里的歌舞不断,直到宴会结束。

早上皇帝在前殿接受了官员们的贺寿和礼物,然后是家宴,皇子公主嫔妃,之后才是园子里已经被请入座的老人们。

皇帝笑呵呵的举着杯子,与众多老人同享这次寿宴。

宴席开始,只有皇帝做的主桌上了一百零八样菜,其他人都是一样一样上。

因分量不多,每样都可以品尝。

参考的是国宴吃法,宴会人太多,分餐避免交叉感染疾病。

中间的舞台开始表演节目,边吃边欣赏,这些老人只需要听见旁边人暗示时向皇帝举杯敬酒。

从中午开始吃到晚上,夜幕降临,远方突然升起烟花,烟花在空中形成几个字后又落下。

皇帝看着天边暗下的“国泰民安”四个字,满意点头。

“好好好,好一个国泰民安!”

身边的一众人连忙跪下恭贺。

宝音听到了一串恭维的话,将皇帝都快比成尧舜禹了。

一堆废话。

烟花足足燃了半个小时才结束。

玻璃下又亮起了灯笼,这灯笼都是电灯笼,也是避免火灾。

宴会上节目仍未停止,到了八点左右,座位上的老人陆陆续续往外引了,自有车在家外面等候将这些老人送回园子。

老人们只有万寿节当日参加宴会,又过了一晚一部分人被家人接走,还有一部分乘坐火车陆陆续续被送走。

万寿节的剩下两天园子里的宴席和节目都没有停下,各种珍惜食材如流水一般往园子里送,外界都在揣测这次花费了多少银子。

这个问题旁人不知,宝音还是知道的,内务府早将预算送给她了。

一千位老人的衣服,还有临走时赏赐的福禄寿喜财等字样的银元宝,定制一两一个,每人就是六两,光这个就花了六千两。

这钱她花的开心,也买皇帝的开心。

万寿节后,她提了一个让皇帝不开心的请求。

“你要去胤礽哪里?”

园子里,皇帝还沉浸在过完寿的喜悦中,就听见宝音说去环游世界。

他眼里的喜悦消失,眼神变得犀利。

“你在说笑吗?”

宝音声音很平静,“我想趁着还走得动,看一看这个世界。”

“大海凶险,若是出事无法获救,这几年朕派了不少传教士去欧洲都没了消息,你再跟朕说你要去哪里?”

“我想要出去走走,我这么多年被困在宫里,如今大清已经不需要我了,我想出去走走有什么不可以吗?”

“你是皇后!”他打断。

宝音露出一抹怪异笑容,“对于我来说皇后只是一个职位,并不是身份,我可以辞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