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物勒工名,营造法式
落日。
赵云、魏延、吴班、陈式、王平、孟琰、爨习、关兴等一众汉军大将簇拥着丞相的车驾,率四万五千大军来到了魏军营垒前。
气势汹汹。
杀气腾腾。
按理说,数万大军连日行军跋涉,已然疲惫。
此时又是落日时分,怎么也该先休息一日,明日再战。
可眼下,汉军举军尽出,似乎并不打算给此座营垒中的魏军以喘息之机。
这出乎了毌丘俭、令狐愚等人的意料,更出乎了这座营垒中八千将士的意料。
汉军昨日举上万甲士,并两三万辅卒役夫组成的辎重队,来到沣水大营以西,已经使得整座营寨八千将士军心变得不稳。
不论什么时候,敌军突然绕开前线出现在腹地,都是一件能令人感到骇恐的事。
而如今汉军天兵已至,司马懿那座营垒却没有消息传回来。
理智之人或多或少能猜到,这多半是骠骑将军放蜀寇过来,使其腹背受敌之策。
可当个人融入群体后,独立思考的能力便急剧下降,情感和本能开始主导行为,变得轻信,盲目,理智也就不复存在。
更别提,这座营垒里的人,本就是遭受过大汉毒打的败军溃卒。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传谣,骠骑将军已经败了,还有人说,骠骑将军跟张郃一样,被属下砍了脑袋,整支大军全都降了。
一时群议沸腾,人情汹汹。
更令一众魏军惊慌的是,短短半个时辰时间,大汉数万甲士便已迅速列阵完毕。
四五万人的队伍,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在寨前集合完毕,列阵成型,给魏军士卒带来的震动不可谓小。
部分人一开始听到司马懿败军的谣言,还觉得大魏的骠骑将军不可能败得那么干脆。
可如今,这凶神恶煞如狼似虎的汉军,刚从骠骑将军那边过来,也不稍事休息,就在寨外列好阵势,作势欲攻。
这部分不信谣不传谣的将士,终于也对这谣言信了几分,随即也终于变得惶恐起来。
待谣言已大规模传开后,毌丘俭才终于听到,旋即迅速行动,擒杀了三十几名传谣之人,悬首示众。
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胁之以灾,终于安抚了众心,并当众分发绢帛作为赏赐,这谣言总算止住,拿了赏赐的魏军将士,也终于安定些许。
见将士总算重拾战心,毌丘俭、令狐愚、夏侯儒三员魏将登上寨墙,齐齐朝寨外列阵以待的汉军望去。
却见汉军甲光曜野,刀枪如林,旌旗猎猎,阵如铁壁,肃杀之气可谓扑面而来。
再往远处看,又见运送辎重还是什么的车辆缓缓朝汉阵行来,随军役夫辅卒或拉或推,往来奔走,却也井然有序,丝毫不显慌乱。
而更远的地方,则是烟尘滚滚,隐约可见大团骑兵在逡巡游弋。
“蜀寇这是打算连夜攻寨?”夏侯儒声音都有些哆嗦,方才军中谣言大起,军心大乱之时,他一度以为要控制不住局面了。
好在毌丘俭是个能持重的,否则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忧蜀寇来攻,但忧蜀寇围而不攻耳,今蜀寇倾巢而来,我大魏无可忧者。”毌丘俭神情冷峻严肃。
看在夏侯儒眼中,颇有些古名将风采了,随即也点点头:
“仲恭言之有理,料想骠骑将军把蜀寇放过来,正是存了让蜀寇来攻我营垒之心。
“而他若真敢来攻,便已堕骠骑将军彀中矣,籍时攻我不下,损兵折将,骠骑将军大众夹击而至,蜀寇岂有幸理?
“只是确实没想到,蜀寇竟连休息也不休息一番便倾巢而来,如此心急自大,难道不怕「灭此朝食」之事复现于此?”
祸莫大于轻敌,齐顷公认为消灭晋军以后再吃早饭也不迟,结果大败亏输,仅以身免。
如今蜀寇虽众,其势虽凶,却未免太过心急,太不把他们这座营垒放在眼里了。
须知,这座沣水大营经过近月营造,虽比不上骠骑将军几万大军营造出来的堡垒坚固,却也足称得上是一座坚寨。
三重丈高的土壁,四重三丈宽的壕沟,鹿角又是四五重,最里面,还有一重厚重的木栅。
加上北依渭水,东临沣水,只有南面与西面接敌。
寨中有八千战卒,还有四五千辅卒、役夫、徒隶,调度应付起来可以说绰绰有余。
“蜀寇好像在打造器械?”令狐愚突然发声,一手遮额,另一手遥指约一里外某方军阵中间的空地。
众人齐齐望去,只见几十名蜀寇围在一起,几辆辎重车置于一旁,不断有人将车上的物什搬下来,在地上组装了起来。
毌丘俭眉头微皱,专注地在汉军阵中扫视起来,才发现这样的场景到处都是,百处不止。
只是先前众人视线都被汉军严整的军容牵扯,没能注意到这些蹲在军阵空隙中间组装器械之人。
“我大魏已坚壁清野,他难道能打造出什么大型攻城器械来?”令狐愚不屑地冷哼一下。
毌丘俭与夏侯儒也皆是颔首。
令狐愚所言非虚,大型攻城器械都很重,很大,难以运输,自古以来都是当场伐木而造,能运输的,一般是一些核心部件,还有齿轮、绞盘之类的轻便物件。
而大魏早已把方圆四五十里的树林全部烧光毁净了,蜀寇想要打造大型的攻城器械,就必须往六十里外的秦岭伐木。
伐木运木需要时间,打造攻城器械同样需要时间,十天半月都已经是神速了。
这也是为何毌丘俭刚刚说“不忧蜀寇来攻,但忧蜀寇围而不攻”的原因了。
只要来攻,就意味着蜀寇做了不惜代价用人命来堆的打算。
意图嘛,很明显,就是想以速度取胜,使骠骑将军回援无及。
而若是在外面立寨坚守,慢慢打造攻城器械,那么骠骑将军几万大军就有断粮之虞,到时,大魏整体上就陷入被动了,说不得,这还可能是蜀寇围点打援的计策。
寨外。
赵云、魏延、吴班、陈式诸将,簇拥着丞相车驾,在魏军营垒前巡视了起来,似在寻找合适的突破点。
远处泛起尘埃,马蹄踏踏,一员骑将领着几十虎骑勒马驰来。
至几十步外,只见与一众虎骑相比略显矮胖的虎骑监翻身下马,行走姿态微异于常人,却也看不出是个跛足之人了。
赵云、王平、关兴几人两个月以来第一次再见麋威,却是立时被其人那只铁打的义肢吸引去了目光。
也不知是不是耀武扬威吧,总之自从得了这义肢后,这人干脆便把绔腿裁去,衣袍撩起,就连靴子也穿的短款。
此刻露出那么一段铁打的胫骨,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反射出赤红色的光芒,不得不说有些刺眼了。
“丞相,司马懿连个传消息的斥候都没有派出寨来,想来是笃定我们短时间内无法攻下此寨了。”麋威上前禀报。
他得天子之命随丞相出征,方才便是率三百虎骑在后方巡视,却是连个人影都没看到。
赵老将军凝目望向魏军看似坚不可摧的营垒,笑了笑:
“看来,司马懿仍觉我大汉不能摧城拔寨。
“既如此,便让他见识见识我大汉的营造之法吧。”
自打丞相掌军国大事以来,除了劝课农桑,兴造水利,为大汉北伐攒了七八百万石粮外,各种兵甲器械的规划打造,同样没有落下。
不单是打造,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且苛刻的制度。
而这所有制度中,最重要也最不可或缺的一项,便是物勒工名,也即在所铸物件上铭刻负责人,从官员到工匠,每个环节责任到人。
其次便是对出厂兵甲器械进行检测。
每批生产出的器械,都要抽检一成出来进行测试,既测误差,也测强度。
再有便是成熟完整的工匠培养体系,让军工产能永续不断。
老工匠一年就能带出学徒,新工匠两年就能出师成为老工匠,优秀者还能得到优厚奖赏。
看似浪费时间,难以实现,实际操作下来,不但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资源,对工匠个人本领的要求也变得更低。
当魏吴还在凭手感去冶炼铸造甲兵时,大汉已在丞相与丞相夫人的主持下,建立起了流水线,从铸造、打磨,到质检环环相扣。
误差不过毫厘的箭簇,精密咬合的齿轮,刻满铭文的刀弓戈矛,都是大汉克敌制胜的利器。
而攻城器械的流水线打造,更是大汉的秘密武器。
丞相先前攻打上邽天水时打造出来的攻城器械,最关键最精密的零部件,全都从汉中带去,一个个打磨得精细无比,堪称严丝合缝。
主打一个高适配度,工匠拿到手上就可以安装,不会出现榫卯不合的情况。
而下陇之时,这些最关键最精密的部位,自然也拆成零件带到了关中。
之所以在五丈塬附近滞留了几日,让司马懿以为逡巡不进,便是在重新伐木打造一些简单又略显笨重的零部件了。
有这么些攻城器械在,就这么一座小小的营寨,就是营造得再坚固又能坚固到哪里去?
首先寨墙高度就不如坚城的城墙高,视野也并不如何广阔,居高临下的箭矢杀伤力也没那么大,而寨墙宽度更是远不如城墙宽,站不了那么多人。
太阳完全落山之时,分工不同的工匠将各自负责的攻城器械零部件组装完毕,紧接着又分散到各阵线前组装。
入夜。
篝火燃起。
魏军营垒前的阵地亮若白昼。
第一架高逾五丈的井阑组装完毕。
所谓井阑,便是移动箭楼,底下安了四个巨大的木轮,上面站着弓弩手,下面守着精锐甲士,负责推动。
五丈的高度,已经比普通的小城城墙还要高出一丈,比眼前这魏军寨墙,更是高了两丈有余,可以起到火力压制作用。
半个时辰过去,三十余架井阑全部建造完毕。
又是半个时辰,大汉几万役夫辅卒运来的一车车零部件,终于组成了一架架填壕车、轒轀车、武刚车、冲城车,如同一头头巨兽,潜伏在汉军阵中。
高逾五丈的井阑塔,打造的时候是放在木架上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组装搭建的。
当准备进攻命令传来,几十名力士将井阑团团扶住,另数十名力士以大绳牵之,最后合力将井阑高塔拉起。
夜色之下,隔了一里多远的毌丘俭、令狐愚等人无从知晓汉军究竟在做些什么。
而汉军几万甲士仍然列阵在前,丝毫没有要回营休息的迹象。
不少魏军将士等得疲惫,已经开始打瞌睡了。
“——咚!”
“——咚!”
“——咚!”
连续三下鼓声响起,战场的沉寂被一下撕破。
毌丘俭、令狐愚、夏侯儒三将俱是一惊,凝目而望。
几十息工夫过去,但见黑夜之中,隐隐有数十具庞然大物穿透夜色向前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