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懿公虽然溺爱仙鹤、荒淫无道,但是,身边却并不缺少至死不渝、舍生取义的忠臣。
这次灭国之灾,有一位叫弘演的大臣,虽然没有在战场上轰轰烈烈,却勇敢地面对死亡,以自己的行动,为后来人做出了榜样。
弘演,也成为弘姓先祖。
关于他的事迹,很少,很少,属于默默无闻干实事的大臣。《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一件事,但只此一件,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让他名垂青史。
赤狄伐卫的时候,他正出使陈国,幸运地躲过生死大劫。
回国途中,他听说北狄进攻,卫国遭难,百姓流离,国君战死荧泽,国家几乎灭亡。连串的坏消息,让他吃惊而悲痛,但并没有为避开灾难而庆幸。他毅然决定,返回卫国,寻找国君,完成自己的使命。
从踏上卫国土地的那一刻,四处硝烟滚滚,尸横遍野,国破家亡的景象,让他痛心不已。
弘演并非战神,无法力挽狂澜,却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
他听说卫懿公战死荧泽,下落不明,于是率领自己的几个手下,向战况惨烈的腹地进发。不为别的,只希望能寻找到卫懿公的尸体,尽到臣子的义务。
战场满目凄凉,没有一点儿生机,时而阵阵鸦鸣,给空气中带来更大的压抑。弘演等人四处寻找,最终,他们看到了一面倾斜的旗帜,那是国君的战旗啊!
他们急忙奔向大旗,四周都是尸体,几乎堆成尸山,大部分都是卫国战士的,也有北狄强盗的。
这里,明显曾经历过惨烈的战斗。
他们仔细搜寻,终于,在大旗附近,从一些痕迹中,辨认出国君的尸体。其实,尸体已经不存在了,被砍的七零八落,衣袍碎裂,到处血肉模糊一片。
唯独有一个肝脏,还完整地散落在碎肉之间。
那种尸横遍野的战场,真是‘黯兮惨悴,风悲日曛’。弘演镇定整理衣冠,向肝脏叩拜,报告自己出使任务完成,然后仰天大恸(tòng),如丧亲人一般。
哭完以后,他对身边的随从说:“我要亲自为国君做躯壳。我死以后,把我的尸体埋在树下,等到有了新的国君,再告诉埋葬的地方。”
说完,众目睽睽之下,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
弘演拔出宝剑,敞开衣襟,剖开自己的腹部,自己取出腹中之物,然后,把卫懿公的肝脏放进去。过了一会儿,他就平静地死去,没有展现出一点儿痛苦。
这一切,他做的很坦然,很镇定,仿佛根本不知道疼痛为何物(不知哪位敢体会一下)。
真正的视死如归。后来的关云长刮骨疗毒,也不过如此。
一个人,想自杀容易,跳河、上吊、撞墙、吃药......像弘演这种方式,挺难。一个人要在自己肚子上切一刀,简单,淡定地再把内脏掏出来,难上加难。
据说,日本人很讲究武士精神,并且将其升华为道,称之武士道,失败了就剖腹自杀,以此为荣。以至于在一些电视剧中,一看到厉害点的日本武士,我就惦记着:他什么时候能剖腹呢?快点剖啊!
一直等到那一刻,看到他们剖腹之前,泰然自若,甚至还要唱一曲日本歌,增加点儿慷慨就义的悲壮。很羡慕,很佩服,但等到真的用刀在肚子上切下去的时候,也是疼的呲牙咧嘴,冷汗淋漓。
原来不过如此,我以为他们能多淡定呢(也许是导演故意把他们丑化了)。
听说第一个剖腹的日本武士原本不想剖腹,被追杀的走投无路,不得不剖腹,当时疼的在地上直打滚。听说而已,请大和民族不要生气。那些怕疼的没胆量剖腹的,也不是没有,他们选择了吃氰化物或者给自己一颗子弹。这是真的,不信可以去查查二战后的日本历史。
我不是埋汰日本人,更不想贬低那种什么道精神,就事论事,实话实说。就是想让那位挥舞着拳头叫嚣的‘阿三’先生清醒一下,日本的很多精华,都是中国的牙慧,甚至他们的血液,都可能是中国人的支脉。
无论如何,中国这位弘演,给日本人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他才是剖腹的‘始作俑者’。
我估计绝大多数日本人,没听说过弘演的事迹,而是自以为他们首创了剖腹,然后到处弘扬,沾沾自喜。日本人的心底一定以为,他们的前辈是多么勇敢,大和的精神是多么可嘉。其实,跟中国的弘演相比,实在是小儿科,不值一提。
日本人剖腹之举,至少比中国落后了一千五百年。
齐桓公本来对卫国挺不满意,还在观望事态,听说了弘演的事迹,他感叹道:“卫国的灭亡,本以为是国君无道造成的。现在,竟然有这样的忠臣,不得不救啊!”
说实在的,这位弘演的做法,有点愚忠。
在这个生命高于一切的年代,他的行为,不值得我们效仿,但绝对值得我们尊敬;他的忠贞,他的无畏,他的爱国之心,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弘演之死,可谓重于泰山。
齐桓公发兵救卫,有弘演一份功劳。
在这里,我们也要对吕不韦先生表示感谢,他的《吕氏春秋》,让我们可以自豪的对日本人说:剖腹,是中国人的创造,不是你们日本人的发明。
记住他吧,弘演,一个寻常之人,给中国的历史,增添无限的光芒。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后世的中国人,反抗侵略,消灭敌人,虽死而无憾。
春秋的历史中,有他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