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勇敢者的游戏(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是政治家躲在幕后操控的游戏,士兵,才是真正浴血奋战的勇敢者。

其实,就像今天的网络游戏一样,政治家,就是坐在屏幕前的操盘手。区别在于,网络上的士兵,可以死无数次;而真正的战场,士兵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就真的死了。

公元前632年4月,诸侯大军汇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乡),甲兵林立,车马喧腾。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突然汇集各方势力,变得热闹非凡。

不过不是有大明星来表演,而是要开战,比表演精彩。

子玉的军队,主要是申、息两地的精锐;另外如陈、蔡、郑、许几个小国,都是狐假虎威一类的陪衬,楚军胜则跟着胜,楚军败则跟着败。

论实力,楚国军队常年征战,训练有素,加上几个小国的助阵,远远强于晋国;但晋军这里,加入了齐、秦两个大国,实力直线飙升;宋国对楚国仇深似海,时刻想报仇。关键是齐、秦的加入,完全改变了对阵双方的强弱格局。

子玉也算很有水平,因地制宜,首先选择了险要地方安营扎寨。

地势不利,这让晋文公很不爽,心中产生一丝疑虑。紧接着,他得到消息,有士兵在念叨:“田地里绿草繁茂,撇开旧草,对新草加以锄犁。”

这话,听起来不错,暗示晋军强盛,将谋立新功。晋文公听着却很别扭,好像自己弃旧谋新一样。

狐偃开导他,说:“战吧!如果能够战胜,一定称霸诸侯;即使失败,晋国表里山河,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成语‘表里山河’,说得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地。

晋文公还是犹豫不决,不想开战。如今晋、楚战场相遇,虽然楚成王不在,但他的恩情还在,胜,不爽;败,不利。今日退避三舍,但昔日的人情债,是没法还清的。最关键一点,输不起,晋国刚刚有些起色,如果战败,只怕内部人要造反。

这时,另一个重要人物——栾枝,开口了。

栾氏是晋国公族,一个大家族,姬姓。昔日栾共子忠贞而死,他的家族得以保存,其门生故交众多,长期受到重用;栾枝没有从亡之功,照样位居‘六卿’。

此人确实有水平,没有受到楚成王的恩惠,当然不惯着,说道:“汉水以北的姬姓小国(汉阳诸姬),都被楚国吞并完了,不能顾忌小恩小惠,而忘记大耻大辱,应该出战。”

‘汉阳诸姬’的说法,首次出现。一般认为,是西周昭王、穆王时期,分封的一些姬姓诸侯国,目的就是为了扼制楚国,和掠夺战略物资‘铜’。其中较大的如随、蔡、申、息等,大约数十个。

确实,春秋时期,楚国吞并的诸侯国最多,所以地盘越来越大;当然了,晋国也没少吞并,不过比楚国少一点儿而已,排在第二位。

虽然众将士都主张作战,晋文公重耳依然难下决心。他不仅仅顾及恩情,更害怕战败。这一场大战,必将死伤无数,如果战败,将牵扯到他的地位,将引起国内震动。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种心态,让晋文公做了一个噩梦,吓出一身冷汗。他梦见和楚成王单打独斗,结果被楚成王压在身下,打破脑袋,挖出大脑咀嚼。

这噩梦,简直一部僵尸恐怖大片。

古人相信鬼神,这个梦让晋文公恐惧不已,认为神不支持自己,故而托梦转告。为了解开国君的心结,狐偃扮演了一次周公,为他解梦:仰面朝天,是得天想照;匍匐在身,是伏地请罪,大吉大利。

结论是:如果开战,晋国必胜。

这梦,圆的不错,但也太牵强了,糊弄傻子呢,连晋文公都不太信,依然顾虑重重。就像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一样,孙权如坐针毡,几番衡量,很难决定是战是和。

其实,以晋国为主导的实力并不弱,而且有齐、秦、宋大力支持,完全可以一战。

再说子玉,指挥军队,依仗地势,雄心勃勃准备决战。他首先派斗勃下战书,书曰:请与君之士‘戏’。

这话,非常傲慢,没有一点儿战争的紧迫感、严肃感,也没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子玉一定没看过《道德经》、《孙子兵法》,因为当时这两本书还没问世,他根本不明白:兵者,凶器也。

战争,关乎战士的生命,关乎国家存亡,关乎天下苍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而子玉呢,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面对即将伤亡的将士,却当作是一场‘游戏’,邀请晋文公凭栏观看,自己还要奉陪一起观看。

骄兵必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他忘记了,楚国的莫敖屈瑕因何而死。

面对子玉的傲慢无礼,晋文公派栾枝回答。栾枝铿锵有力地说:“我们国君知道您的意思了。楚君的恩惠,我们没有忘记,所以在这里等待;本以为大夫已经退兵了,臣下难道敢抵抗国君嘛?既然您不肯退兵,那就请您告诉战士们:准备好战车,忠于你们的国事,明天早上再见。”

这话,不亢不卑,又充满霸气。

晋文公决定,检阅军队。他登上有莘国的废墟(今山东鄄城临濮镇北),只见晋国七百辆战车(每车配置七十五人),装备齐整,严阵以待;士兵纪律严明,斗志旺盛。

于是说道:“年少的和年长的排列有序,合于礼,可以使用了。”下令砍伐树木,增加武器,准备作战。

公元前632年4月初2日清晨,晋军在有莘国以北摆开阵势。战场之上,双方战士虎视眈眈,散发出阵阵杀气。虽然已经是夏季,这气氛,充满萧煞,凝重的让人窒息。

战争,是正与邪的较量,是善与恶的对抗,是生与死的考验。然而,说实在的,这场‘城濮之战’,没有正与邪,没有善与恶,只有,生与死。胜者,将开启霸业;败者,将沉寂幕后。

子玉凭借若敖氏的六百精锐,统领中军,他相信,楚国必胜。

若敖氏的另外两位领军人物,斗宜申(子西)率领左军,主要以楚国申、息两地战士为主;斗勃(子上)率领右军,主要是陈、蔡两国的杂牌军。

看着自己的大军,子玉飘飘然,甚至傲慢地下达一条骇人的命令:今天要让晋国从此消失。

这要有多大的魄力,敢发出如此狂言。他根本不知道,晋国的人才,一抓一大把,比他高明的大有人在;元帅先轸,已经排兵布阵,布下天罗地网,楚军,很多人难以回归故乡。

战争即将打响,栾枝、胥臣率领下军,对抗楚国的右军。楚国右军由斗勃率领,以陈国和蔡国为主力,纪律松散,实力有限。

作战的时候,胥臣下令,把战马都蒙上虎皮,抢先进攻。

可以想象,人见了老虎都躲着,何况是马。右翼的陈、蔡都是小国,本来战斗力就较弱,战马见到假老虎,吓得一阵嘶鸣,战车散乱,陈、蔡阵营瞬间崩溃。

狐毛率领上军,故意竖起两面指挥大旗撤退,伪装成逃遁的场面,引诱楚军左翼追击。

楚军右翼已经败了,晋国下军将栾枝,命人让战车拖着树枝,扬起滚滚烟尘,假装慌乱败逃,误导子玉。这一战术,在《三国演义》中被张飞所用,之后长坂坡一声吼,吓退曹操大军。

子玉并没有详查,还以为右军已经获胜,晋军溃败,于是下令出击。

斗宜申率领左翼急速推进,孤军暴露。

先轸不失时机,率领中军精锐,把楚军左翼拦腰斩断。狐毛、狐偃率领上军反身夹击,楚军左翼几乎被全歼,申、息两地的战士损失惨重。

至此,楚国左右两翼军队完全覆灭,只剩下令尹子玉的中军。眼看形势不利,他及时下令收兵,这才避免全军覆没。

但是,左翼、右翼的损失,是致命的。在楚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惨重的失败。子玉杀红了眼,却也无法改变战场形势,他全力保住中军精锐,率领残部败走。

这是他最惨重的失败,也是最后一次失败。

晋军并没再接再厉追击穷寇,为什么?晋文公顾念昔日楚成王的恩情,不愿多造杀孽,下令收兵。

毕竟,在晋文公落魄的时候,楚成王以‘九献’之礼招待。如今战场获胜,已经达到目的,不能把事情做绝,恩,不能忘。所以,他下令,放弃追歼败军,以报当年楚成王的款待之情。

否则,以先轸的个性,绝不会放走楚军一兵一卒。

这次战役,虽然大胜,却有点儿瑕疵,有个人违抗了军令,他的名字叫祁瞒。由于他的失误,晋国中军在沼泽中遇到大风,丢弃了前军左边的大旗。

战旗都保护不好,如何领军?

战后,晋军司马赵衰按照军法,斩杀祁瞒,以他的人头,传阅诸侯,严明军纪。继颠颉之后,祁瞒,成为第二个撞到枪口上的人。

休整三天,吃的都是楚军留下的粮食。当然,这么多战利品,晋国不能独吞,送给了齐、秦、宋一些,大家都高兴高兴。撤军之前,拿不走的,放了一把大火,烧了几天几夜都没有熄灭,晋文公看着不禁长叹。

旁边的人问他:“战胜了楚国,为何还有忧愁?”

晋文公说:“我听说战胜又能安定的唯有圣人,因此感到恐惧。况且子玉还活着,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他并不知道,此时的子玉,已是穷途末路,在劫难逃。

城濮之战有一个疑问,齐、秦、宋三国是否参战?

最初,这三个国家都派军队汇集城濮。但是,史书对他们的参战过程,没有一点记录。即使他们不是作战主力,也不该如此惜墨如金。

因此,有人怀疑,这三国只是作为后备力量观战,没有参加实际战斗。

‘诸侯’参战,这点毋庸置疑。齐、秦、宋三国的军队,作为晋国三军的附属,也加入了战斗;但是,他们的主帅并没有直接参战,以至于史书没有记载。

4月初6日,晋军启程回国,然后准备在践土(郑地,今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王顶村)修建王宫,准备迎接周襄王的到来。

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战,一天就解决战斗。从布阵到胜利到凯旋,总共不超过六天,绝对罕见。

晋文公踩着子玉的头,登上霸主的宝座。子玉痛苦不堪,已经很凄凉了,晋文公依然愁眉不展。胜利了,就可以高枕无忧吗?错。他知道,子玉这个人争强好胜,绝不甘心就此沉寂,一定会卷土重来,那时战场厮杀,胜负难料。

这次城濮之战,是中原诸侯第一次打败楚国,不仅成全了晋文公的霸业,也震慑了强悍的楚国。楚成王修生养民,五年之内,没有任何大动作。

直到晋文公去世后,楚军才再次出动,晋、楚争霸进入到僵持阶段。不过,晋国一直占有优势,直到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崛起,楚国才开始占据上风。

战争,不能当做儿戏,否则,必将代价惨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