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鲍弑君自立,也算上应天象;不过,这种做法毕竟是大逆不道,很快引来一支问罪之师。
齐懿公弑君自立,宋国也来效仿,如果诸侯都这么干,天下岂不乱套?这是对‘周礼’的亵渎,是对天子的侮辱,是对盟主权力的蔑视,必须兴师问罪,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当时,晋国的赵盾向晋灵公请示伐宋,晋灵公冷冷地说:“这不是国家的当务之急。”
身为国君,晋灵公已经渐渐长大,了解许多过去的事情,也了解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特别是自己差点儿被废的事情,内心总是难以释怀,当初自己尚在襁褓,若非母亲保护,恐怕小命早没了。
伐宋不算当务之急,那什么是当务之急呢?当然是铲除专权的臣子,收回国君的权力。
赵盾权力一手遮天,晋灵公已经感受到了威胁。
面对国君的反对,赵盾却说:“大者天地,其次君臣。宋国人弑杀国君,违背天地人伦,一定要受到上天的惩罚。晋国作为盟主,如果不执行天罚,恐怕会引来祸患。”
这大道理,听去像个人样。
晋灵公年纪轻轻,见少识浅,从小到大,几乎是听着赵盾的话长大,既然赵掌门说的头头是道,那就安排吧。于是,赵盾在太庙发布号令,召集军吏,告诫乐官,命令三军钟鼓齐备。
出兵讨伐叛逆,何必如此麻烦?同父异母的弟弟赵同觉得奇怪,问赵盾:“国家将有大事,不先安抚百姓,提振士气,却准备钟鼓,是为什么?”
赵盾说:“大罪讨伐,小罪威吓,至于偷袭、入侵,这是欺凌他人。宋国弑君,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准备钟鼓,以便声讨他的罪行。明白声讨它,还怕他们听不到。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国君警醒啊!”(《国语》)
警醒国君?可见,当时的晋灵公,已经展现出不满,而且骄纵蛮横,赵盾不得不提防。
紧接着,他派人通知各路诸侯,整顿军队,准备伐宋。
公元前610年春,晋国荀林父带队,卫、陈、郑三国跟随,大军浩浩荡荡,一路钟鼓齐鸣,杀奔宋国。鲁文公没有参加,因为齐懿公正在攻打鲁国,自顾不暇。
既然开战,必须占理,荀林父先派人去质问:为什么弑君?
宋国怎么回答的?史书没有记载。结果跟上次伐齐一样,宋国派人说了不少好话,又送了不少钱财物品;最后,荀林父一看,事已至此,无法挽回;真要打起来,难免有折损;宋国新君还不错,挺明白事理,晋国内部还不知会如何呢。
于是欣然接受贿赂,承认宋文公的身份,然后就撤了。
早在公元前612年11月,诸侯为救鲁国,盟于扈地(今河南原阳武镇西北),结果接受齐国贿赂,无功而返,害的鲁国连续被齐国攻打;这次轰轰烈烈伐宋,又是接受贿赂,放弃初衷。
贿赂!贿赂!真的那么有效果啊!这哪里是问罪的正义之师?纯粹拿诸侯大军当儿戏,拿天下大事当儿戏,是一支唯利是图的军队。
作为盟主,唯利是图,结果会如何?
你们一纸调令,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赶来,面对一点儿钱财,就放弃初衷,丢人。诸侯私下埋怨几句,也不敢多说什么,全当两次长途旅游吧!不过,那时候的条件,宁可在家休息,也不愿意率领大队人马如此破费远游,纯是活受罪。
这两次出兵,以满嘴仁义开始,以收取贿赂告终,如此消遣,却惹恼了一个人——郑穆公姬兰。
他说了一句心里话:晋国真不值得信任啊!
现在知道也不晚,秦国早被害惨了。及时回头,亡羊补牢,郑穆公立刻派人去楚国联络感情,让正在装傻的楚庄王喜出望外。
此时的楚国,楚庄王表面上整天醉生梦死,心里却明镜一样。国内太乱了,需要一次大清洗,把那些奸佞诡诈之辈,扫出朝堂。他眯着醉眼偷偷观察,等待出手的机会。
6月,因为平定宋国,晋灵公在黄父(今山西翼城县乌岭)举行了一次大阅军,然后顺势率领诸侯再次在扈地举行会盟。
当时,齐国多次侵犯鲁国,鲁文公甚至无暇去参加。
这次扈地会盟,晋灵公拒不接见郑国的郑穆公,理由很简单:明着投靠晋国,暗中勾结楚国,脚踏两只船。
在郑国的地盘会盟,却不接见人家的国君,这是典型的霸权主义,任何人、任何国家,都难以容忍。但是,打不过,更不敢打,进退两难,怎么办呢?
作为大臣,就要为君分忧,想办法解决这些难题。
郑国的执政大臣公子归生很不满意,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特使送给晋国执政的赵盾。
这位公子归生,字子家,不一般。
书信的大意是:“我们国君即位以来,不仅亲自朝见晋国,还邀请了陈国、蔡国多次拜访你们,侍奉晋国,没有那个国家比我们郑国更有诚意;陈国和蔡国靠近楚国,之所以不敢背叛晋国,都是因为我们郑国的缘故。如今你们如此责难,恐怕郑国快要灭亡了。
古人说:‘畏首畏尾,其身余几?’又说:鹿快要死的时候,顾不上选择庇护的地方。我们是个小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么我们也会诚心侍奉大国;如果以武力威胁,那么我们就像狂奔的小鹿一样,铤而走险,还有什么顾忌?
从前,我们文公去齐国朝见,后来也曾与楚国讲和,处于两个大国之间,不得不服从强者的命令,这难道是我们的过错吗?如果大国不谅解,我们也没有地方逃避了。”
成语‘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就出自这里。
这封书信,软中带硬,不亢不卑,显示了一位外交家的水平。狗急了还要跳墙,何况是一个国家呢,大不了鱼死网破,或者投靠强者,决不能丧权辱国。
不怕实力强,就怕不讲理、不讲信用,对于国家也一样。总想仗着武力强大,动不动就去威胁别国,攻打别国,那是不道德的。全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谁是被吓大的,大不了一死而已。
赵盾一看到这封信,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有道理啊——言和!
不仅言和,为了表示诚信,还主动派遣两位人质。
各位还记得那位秦晋河曲之战中,泄露军机的赵穿嘛?已经过去了5年,这事基本都忘记了。现在,为了表示惩罚,赵盾派他去郑国做人质,另外还派了晋襄公的女婿公婿池作伴。
这次人质可不是白当的,也算功劳一件,回国后很快得到重用。而且,赵穿成为赵盾隐藏的一颗重要棋子,挽救了他的政治生涯。
郑国则把太子夷送到晋国做人质,大臣石楚陪伴。
从最初逼得周平王主动交换人质,到如今又让武林盟主低头,没有谁敢小觑郑国。
原本是安定宋国,惩罚弑君,匡扶‘周礼’的一次正义行动,结果却纳贿而还,让人失望透顶,还逼反了郑国。可见,贿赂的危害,流毒无穷。
顺便说一下,这封信中,还提到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那位凭借一张嘴,说退秦穆公大军的烛之武。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当时他推辞‘老了,无能为力’;但这封信中明确指出,烛之武在头一年还出使晋国。
那么他到底能有多大岁数?难道七老八十了还当使者吗?古人可没有飞机汽车,路途遥远,全靠马车,那身子骨,岂不被颠散架了?
如果真是这样,古人退休的年纪可够晚的了。活到老,干到老,无怨无悔。
但是,裂痕已经产生,想要弥合,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