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斗子文之后,楚国令尹的位子基本被若敖氏垄断,这个家族越来越强大隐隐有凌驾于国君之上的气势。枝叶过于茂盛,就容易被大风刮断,这是自然界的法则,斗氏,难逃这个规律。
‘城濮之战’前,成大心竟然能率领家兵,组成一支军队前去支援,力量不可小觑。
可以想象,虽然大家是亲戚,同一个先祖,但是,若敖氏太强大了。树大招风,功高震主,就跟晋国的公族一样,若敖氏,已经隐约威胁到国君的安全。
当初刚刚上台,就被身边人劫持,虽是虚惊一场,却也给楚庄王敲响了警钟。
等到他想重新振作的时候,令尹成嘉似乎已经不在,因为这三年来,史册并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楚庄王任用子文的儿子斗般为令尹。斗氏另一个重要人物斗越椒为司马,蒍贾为工正。
却说斗越椒,刚出生的时候,子文看了一眼,就对弟弟子良说:“这孩子有熊虎的形状,豺狼的声音,俗话说‘狼子野心’,就是这个道理。必须杀死他,否则将来必然灭亡若敖氏。”
成语‘狼子野心’,最早就出自这里。
对于无知幼儿,到底能看出什么来?谁忍心杀死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培养好了,就是一棵参天大树,社会栋梁;当然,培养不好,就是社会蛀虫。‘狼子野心’这一观点,近似于‘人之初,性本恶’,没有一点科技含量,但事实往往就能推翻科学。
子文的建议,子良坚决不同意。孩子刚刚出生,话都不会说,因为哭声洪亮尖利,就怀疑他狼子野心?怀疑他将灭亡若敖氏?太武断了,这不是你的孩子,你当然不心疼。
聪明是天生的,善恶是培养的,哪个父亲忍心杀死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当然,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例外。
这件事,让子文一直忧心忡忡。随着斗越椒渐长,子文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临死之前,他召来儿子斗般,以及其他亲族,郑重叮嘱:“如果有朝一日斗越椒执政,就赶快逃走,否则必将大难临头。”
说完,他泪流满面,叹息道:“鬼还知道求取食物,若敖氏的鬼,恐怕要挨饿了!”
斗越椒长大后,也立了不少功劳,却目中无人,傲慢成性。
‘城濮之战’,楚军失败,他差点追随成得臣(子玉)自杀谢罪。如果那样,若敖氏就不一定灭族了。
公元前618年,斗越椒曾去鲁国聘问,呈献礼物的时候,非常傲慢无礼,显然没把小小的鲁国放在眼里。当时叔仲惠伯留下一句话:“对他的先君表示傲慢,神灵不会保佑。此人将来必定灭亡若敖氏。”
古人在出使前,一定会去先祖庙中祭拜报告,祈求保佑。对鲁君傲慢,就是对自己先祖的不敬。
公元前607年夏,赵盾伐郑,报复宋国‘大棘之战’的失败。其实,主要目的还是收服郑国,维持霸业。
斗越椒奉命前去救郑,决然说道:“想得到诸侯,难道还能害怕困难吗?”对于这种气势,值得点赞。
当时,晋灵公无道,晋国内部君臣矛盾突出,楚国内部君臣矛盾一样尖锐。赵盾担心内部,并没有选择开战,只丢下一句话:“他那个家族,在楚国争权夺利,让他们自己加速灭亡吧!”然后就主动率军撤退了。
几个月以后,晋国就发生了桃园弑君的惨案;而在楚国,若敖氏灭亡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再说楚国,子文的儿子斗般担任令尹,斗越椒内心非常不满,工正蒍贾也不满。为什么?这两位都是老资格,长辈,功勋卓著,每天在朝堂不得不站在一个晚辈的下方,能心服吗?
据《左传》记载,蒍贾诬陷斗般,导致斗般被杀。蒍贾是个聪明人,小小年纪就曾预言成得臣必败,为人也并非奸恶之辈,难道为了争权夺利,就要诬陷斗般?人心难测。
三国时期的杜预认为,蒍贾是替斗越椒谋取‘令尹’,自己则觊觎‘司马’这个职务。
史书没有记载,各人猜测不同,期间细节扑朔迷离。最终结果:斗般被杀,斗越椒担任令尹,蒍贾担任司马。
斗越椒与蒍贾,各自达到目的,皆大欢喜。但是,不知为何,这俩人之间,又产生了矛盾。《左传》记载:斗越椒‘恶之’,凭借若敖氏家族的实力,把蒍贾囚禁在轑(lǎo)阳;后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死。
斗越椒是否为斗般报仇?不得而知。
可惜曾经的神童,殒命在政治漩涡之中。值得安慰的是,他有一个好儿子——孙叔敖,被司马迁列为‘春秋第一循吏’,此人将辅佐楚庄王,称霸诸侯。
依靠家族的实力,敢滥杀朝廷重臣,真是胆大包天。这个家族太强大,太霸道,太蛮横了,越来越让人感到不安,各种威胁都指向若敖氏,楚庄王不得不考虑问题的严重性。
现在,斗般死了,蒍贾也死了,斗越椒难道是胜利者吗?杀害大臣,死罪难逃。他把自己逼得无路可退,唯一的道路,就是造反。
造反?九死一生。
公元前605年夏,斗越椒率领若敖氏家兵,以及自己的军队,驻扎在烝野(今湖北荆州境内,确切地点不详),准备进攻楚庄王。造反的大旗举起来,想要放倒就难了。
晋国刚刚发生弑君惨案,楚国内部也开始造反。
正是振兴楚国的关键时刻,楚庄王知道,如果楚军内部打起来,最伤士气,自己的霸业梦将受到沉重打击。他派人劝斗越椒回心转意,并且表示,愿意用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三代楚王的子孙作为人质,与斗越椒讲和。
这个条件可谓极限,充满诚意,楚庄王总不能把自己交出去吧!之所以如此,楚庄王明白,不能内部自相残杀,两边都是楚国战士,打起来两败俱伤,无论谁胜谁败,受伤的都是楚国。
离岸已经太远,无法再回头了!现在,斗越椒骑虎难下,不想成佛,只想成功,只想率领若敖氏子弟,登上楚国的宝座,建立自己的伟业。
这一仗,已经是箭在弦上。
楚庄王无奈,在漳水边检阅军队。7月初9日,两军在皋浒(今湖北枝江市境内,确切地点不详)摆开阵势,准备交战。
为了鼓舞士气,他亲临前线,擂鼓助威,军队士气大振;作为叛逆者,斗越椒的军队则相对士气低落。都是楚国子弟,不明原委,谁愿意与国君为敌?
眼看楚庄王亲临战场,作为射箭高手,斗越椒取出弓箭,远远地瞄准楚庄王。弓开如满月,箭去如流星,锋利的箭镞,飞过车辕,穿过鼓架,却射在铜钲上,嗡嗡振耳。
第一箭无功,紧接着,斗越椒又射出第二箭。那箭飞过车辕,穿透车盖,差点射中楚庄王。如此距离,远远超出常规射程,周围众将,惊出一身冷汗。
据说斗越椒臂力惊人,箭术高超,果然如此。
大家急忙簇拥楚庄王,撤退到更远处。有军士拔出箭簇,发现那箭比普通的长而锋利,士兵看了都互相传说,神乎其神。大家内心感到害怕,隐隐有退却的意思。
如果军队士气崩溃,哪怕退却半步,后果不堪设想。楚庄王急忙派人在军队里到处喊话:“我们的先君文王攻克息国,得到三支神箭,摆放在祖庙,被斗越椒偷去两支,现在他已经全用完了。”
这弥天大谎,虽然是个骗局,也算善意的谎言,士兵们都相信了。
楚庄王是一代明君,深得将士百姓拥戴,他重新组织进攻,打败了斗越椒,并趁机消灭了整个若敖氏,也算去除一块心病。
‘狼子野心’,虽然子文预测成功,但是,斗越椒走到今天这一步,恐怕也是若敖氏太强大造成的。功高震主,他也害怕自己成为冤魂,故而造反,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眼看造反失败,及时撤离战场,逃往晋国,被封在苗地,后来以苗为氏,称之苗贲皇,他也成为苗姓先祖一支。此人绝对是个人才,未来‘鄢陵之战’,将展示才华,帮助晋国大败楚国,成为第三位‘楚才晋用’的典范。
这次谋反失败,若敖氏遭到灭顶之灾,斗氏、成氏两大家族几乎灭绝。
当时,子文的孙子箴尹(谏官)斗克黄,恰好出使齐国,回来路过宋国的时候,听说若敖氏叛乱失败,遭到灭族。这简直如晴天霹雳,叛逆之罪,该当灭族,若敖氏多少年的辉煌,瞬间成灰。
有人劝他赶快逃亡,保命要紧。逃,可以,从楚国逃出去的人才,车载斗量,数不胜数,而且都得到重用。
但斗克黄不为所动,他说:“丢弃国君的命令,还有哪个国家接受我?国君,就是天,难道可以逃避上天吗?”他依然回到楚国复命,然后主动投案,请求治罪。
看着伏地请罪的斗克黄,楚庄王想起子文昔日辛苦治理楚国的功劳,毁家纾难,朝出暮归,绝对一个好令尹。不禁感慨万千,说道:“子文如果没有后代,如何劝善后人?”
当初子文治理楚国,可谓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家中甚至没有第二天的余粮;‘为政者,庇民也’,这是他从政几十年的真实写照,楚国百姓没有忘,楚庄王也没有忘。
这样的贤臣,岂能让他断子绝孙?岂能让他没有后代祭祀?杀了斗克黄,岂不让天下人寒心?于是,楚庄王赦免了斗克黄,并为他改名为‘生’,意思是‘死而复生’。
一念之善,保留了斗氏,也为楚庄王的后代,保留一根救命稻草。
若敖氏从此一蹶不振,后期虽然也曾出现,官职都不太大。斗氏后来被封在郧地(今湖北省安陆县),伍子胥灭楚,昭王逃难,居住郧地的斗氏,关键时刻拯救了楚昭王。
《东周列国志》中,描写的更加精彩,把杀死斗越椒的功劳,给了春秋第一神射手养由基。
不过,此时的养由基还很年轻,史册关于他的记载为零。八年以后的‘邲之战’,《左传》才第一次提到他;到楚共王的时候,‘鄢陵之战’一箭成名,他才正式成为名副其实的春秋第一射手。
最大的内患铲除了,楚庄王真正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上,开始他的霸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