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食指大动的故事(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个传奇而正义的人物——九指神丐洪七公。

他除了著名的降龙十八掌,就是比较馋嘴。据说,遇到美味,他的食指就会自己颤动。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尝遍天下美味,连蜈蚣都不放过。后来由于贪吃,耽误了一件至关重要的国家大事,一狠心砍掉了自己的食指,作为警示。

其实,春秋时期,有个人有这种特异功能,就是郑国的公子宋,字子公。可以说,在吃这方面,他就是洪七公的原型。

且说郑国,由于晋国只贪图贿赂,两次出兵,都无功而返,郑穆公一怒之下,投靠楚国。公元前607年,郑、宋‘大棘之战’后,更是与楚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公元前606年春,晋伐郑,郑国无奈言和;夏季,问鼎中原回归的楚庄王伐郑,给郑国一个警告;冬季,梦兰而生的郑穆公姬兰病重,临死前割掉兰花。

他的儿子姬夷即位,就是郑幽公,也称郑灵公。

当初为了互信,晋国派赵穿和公胥池到晋国做人质。公元前610年10月,郑国太子姬夷和大臣石楚,去晋国做人质,也算是为国做贡献。

新君即位,政策有变,楚国也想与郑国和好,给郑幽公送了一个特别的礼物。

公元前605年春,楚国派人给郑幽公送去一只南方特产——巨鼋,也就是大甲鱼。据说,大的能长到一百公斤,可惜,现在野外已经见不到如此大鼋,若非寿命有限,恐怕已经被人类吃绝。

那天,郑国的公子宋(字子公)和执政者公子归生(字子家)恰巧一起上朝。

公子归生,字子家,郑文公的儿子,郑幽公的叔叔。公元前614年,他曾辅佐郑穆公与鲁文公在棐地会见,赋诗两首;公元前610年,公子归生派使者送给赵盾书信,陈述郑国对晋国的忠诚,晋国被迫交换人质;公元前607年,他率领郑军,在大棘打败宋军,俘虏华元。

可以说,作为执政者,公子归生功劳不小,人品也不错,但是缺乏决断。

走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不受控制的自己跳动起来,他很高兴,把自己的食指给公子归生看。

归生看了,颇感诧异。

公子宋神秘兮兮地告诉他:“以前我的食指如此跳动,一定能尝到珍奇异味。”

公子归生摇了摇头,一笑而过,不置可否。他们谈笑而入,发现厅堂附近绑着一只巨鼋,厨师正准备杀掉烹饪。俩人一询问,原来是楚国送给国君的,今日准备做成美味,宴请群臣。

俩人听了,相视而笑。

见到郑幽公后,他们脸上笑意犹存。郑幽公觉得奇怪,就问他俩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公子归生也没有隐瞒,就把公子宋食指的神奇,重复讲了一遍,刚才见到巨鼋,心有所感,故而发笑。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竟然还有这种事?郑幽公呵呵一笑,也没说什么,心中却已经有了歪主意。

只这一念之差,引出许多变故,枉送了身家性命。

很快,郑幽公遍撒请帖,邀请各位大臣,一起品尝美味,也算‘与臣同乐’。

楚国赠送巨鼋的事情,早已传遍众臣,将是一顿丰盛的‘鼋宴’。大家说说笑笑,前去参加宴会,每人一桌,酒菜齐备,到高潮的时候,郑幽公命人端上甲鱼汤。

虽然满桌菜肴,这道鼋汤,才是宴会的主题。一鼎鼎鼋汤摆放到众臣面前,那甲鱼肉质鲜美,经过宫廷大厨的调配,更加香味四溢,想一想都直流口水。

公子宋看着热气腾腾的铜鼎从面前经过,内心狂喜,食指不自觉的跳动起来。

面对如此美味,大臣们满脸笑容,感谢君王厚爱,对那鼋汤不吝赞美之辞。

但是,到公子宋的时候,戛然而止——鼋汤竟然没有了。

偶然的?必然的?郑幽公看看公子宋,似笑非笑,一摊手,显得很无辜的样子,然后对大臣们客气几句,很不凑巧,鼋汤没有了,公子宋先看着吧。

大臣们看着公子宋,心中似有所悟,却不知怎么安慰是好。公子宋目瞪口呆,紧接着面红耳赤,即尴尬又忿怒。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一切明摆着,国君这是故意给自己难堪,让自己‘食指大动’的效应失灵。

少一鼎无所谓,宴会照样继续。

鼋汤味道鲜美,众位大臣都是第一次品尝,连连赞叹。唯有公子宋,面前空荡荡,没有鼋汤,尴尬至极。大庭广众之下,群臣也看出其中的奥妙,难免有讪笑的。

公子宋热血上涌,满脸通红,再也不顾君臣的上下级关系。他站起来径直走到郑幽公面前,也不怕烫手,把食指伸到郑幽公的鼎里,蘸点汤水,放在嘴边尝了尝,回怼道:“我的食指照样灵验。”

然后,独自昂首出去。

郑幽公大怒,大庭广众如此无礼,以下犯上,该当死罪,当时就要杀死公子宋。

好好的一场宴会,竟然动了杀念,不吉祥。大家都是一家人,血脉相连,公子归生和其它大臣们极力劝说,总算放过公子宋,不过,君臣之间的裂隙,从此难以调和。

原本,这也并非什么大事,一时怒气而已。君臣各有过错,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只要公子宋诚心赔礼道歉,郑幽公也不会揪住不放,而且他即位没多久,也不能乱开杀戒。

但是,公子宋拒不认错,这让郑幽公更加愤怒。

两个心胸狭隘的人,就这么僵持着,互不相让,执政的公孙归生多次居中调和,效果甚微。君臣之间,谁也不肯让步,矛盾越积越深,最终成为死结。

臣子与国君斗气,纯是找死。公子宋感到恐惧,暗中找到公子归生商议,准备先下手为强——弑君。

这是大罪,要灭门的,听到都是罪过,归生大吃一惊,赶忙捂住耳朵。他可不想干这大逆不道的事情,反而说出一句很仁慈的话:“六畜老了,我们还不忍心杀死它,何况是国君呢!”

公子宋一看,麻烦了,这事儿传出去,就是灭门,必须把他拉上贼船,不干也得干。

为了达到目的,公子宋使用了阴招。他恬不知耻,四处说公子归生的坏话,并且散布谣言:公子归生要谋反。

别的罪名都好说,唯有谋反,这个罪名担当不起,是国君的大忌。所有国君,提起谋反,神经立刻就紧张起来,即使是忠臣,也要提防三分,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公子归生性格柔弱,虽有仁者之心,却无勇者之果断,拥有权力,却不能铲除邪恶。如今被公子宋诬陷,无法辩解,又害怕被杀,于是就顺从了公子宋。

公元前605年夏6月,俩人合伙,杀死郑幽公,他成为第二十五位被弑的国君(虽然时间比陈灵公早),谥号为‘幽’。谥法上说:动静乱常曰幽;早孤陨位曰幽。

刚刚担任国君半年,就因为一根手指头,因为一顿舌尖上的美味,一只大鼋,一句玩笑,搭进自己一条性命,枉费楚国一片好心。

食指大动的典故,从此流传后世,也有了小说中九指神丐洪七公怒断食指的故事。

孔夫子在《春秋》中,把一切责任归咎公子归生,记载为: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其实,孔夫子也明白,归生不是主谋。但是,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作为执政大臣,掌握权力不能够御防叛乱,害怕诽谤而跟随作恶,这种人最可恨。所以,这次弑君的罪名,扣到他头上。

郑幽公被杀,国内不可一日无君。经过商议,郑国准备立郑穆公的儿子去疾为国君。

姬去疾,字子良,郑穆公庶子,颇有贤名。当国君?多少人梦寐以求,子良听后,却被吓了一跳。他急忙推辞道:“若论贤能,我还不够资格;若按年龄顺序,公子坚年长。”

国君的宝座固然诱人,那却也是个地狱门,子良明白其中利害,坚决不干。无奈之下,公子归生立了公子坚,就是郑襄公。

他上台的第一件事,不是尽力团结大众,不是想办法治理贪污腐败恶势力,却准备大力驱逐‘穆族’,也就是郑穆公的所有其他儿子。就像宋国的宋昭公一样,上台先拿叔伯兄弟开刀。

当然,不能忘恩负义,唯独留下子良一族。

帝王之家,难有亲情,特别是亲兄弟,最危险。防患于未然,必须铲除,后世这种例子,太多太多。

子良坚决不同意,说道:“先君梦兰而生,预示后代必将昌盛。大家都是兄弟,如果适合留下,这是我的愿望;如果离开那就都离开,何必只留下我这一支?将来如何见先君于地下?”

郑襄公也不糊涂,听从子良的建议,赦免所有公子,也不分良莠,让他们都当官。这导致后来的郑国,由郑穆公的七个后代家族把持朝政许多年,史称‘七穆’。

可惜,子良的后代伯友不争气,酗酒惹事,死于非命。

春秋时期,各国国君的后代都在朝廷当官,基本就是家族式管理。普通人想进入上层,没有绝高的智商,难!郑国的‘七穆’,宋国的‘桓族’、‘戴族’,鲁国的‘三桓’,各自把持朝政,形成了‘陪臣执命’的局面。

以至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面向苍天大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各个朝代都差不多,如今的‘富二代’、‘富三代’,哪个不是‘拼爹’、‘拼爷爷’?

郑国暂时得以安定。不过,弑君之罪,这笔账郑国人给公子归生记着呢。

郑国发生弑君大案,第二年,楚庄王借机兴师问罪,并且追究郑国私放华元的罪责;晋国不能坐视不理,派荀林父率军救援。

公元前603年冬,楚庄王伐郑,讲和就回去了。

再说公子宋,作为弑君主谋,时刻提心吊胆,一者担心晋国兴师问罪,再者担心内部严查追究。

公元前602年,他策划与晋国讲和,冬季,辅佐郑襄公,与晋国在黑壤结盟,以后就没了他的记录。《东周列国志》中,作者凭自己好恶,子良诛杀公子宋,并暴尸于朝。

公元前599年冬,公子归生病死,郑国人开始秋后算账。

他们打开公子归生的棺材,驱逐了他的家族,然后重新改葬郑幽公,同时把谥号改为‘灵’。一个‘幽’字,一个‘灵’字,看去不错,其实都是贬义。

晋灵公、郑灵公、陈灵公,这‘三灵’先后被弑。约七十年后,楚国的楚灵王,也不得善终。这四位,都不是什么明君,我们可以合称他们‘春秋四灵’。

因为一口鼋汤,导致一场政变,‘食指大动’这个成语,从此流传后世。‘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海阔天空’,何苦因为一点小事,闹得最后无法收场,遗恨千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