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单车挑战,惹怒了晋国的几位将领,这是欺负晋国无人啊!
国家之间,这种战场挑战,不是个人荣辱,牵扯到两国的尊严。如果不敢应战,或者不能应战,那就是失败,在战士心目中会造成极端恶劣的影响,对自己的将领会失去信心。
来而不往非礼也,必须挽回颜面。
首先是魏锜,他是魏犨的后代,官宦子弟,射术高超。这次战役之前,他想当个公族大夫,不知是没有位置,还是水平不够,结果被荀林父否决了。
当时荀林父刚刚担任中军帅,威望有限,魏锜把这点怒气全发泄到他的身上,心里就盼着晋国赶快失败,越惨重越好。
这心态,极端恶劣!比那位羊斟好不到哪里。
楚人单车挑战,把晋军折腾的一团糟,还全身而退,魏锜很愤怒。魏犨以勇武著称,魏锜也崇尚勇敢,他自告奋勇,请求单车去楚营挑战,杀杀楚军威风。
荀林父岂能让他单独去冒险,如果不成,折损士气,故而一口否决。
魏锜非常窝火。敌人来家门口挑衅,不能活捉他们;我请求去挑战,杀杀敌人的威风,又被拒绝。作为中军帅,如此软弱,何以统领三军?何以称霸中原?
最后,他请求作为和平使者前往。
脑瓜转的还挺快,这理由不错,通过。真不知荀林父怎么想的,这种血气方刚的人,强烈主战,怎么能派他充当和平使者?作为元帅,考虑不周,失策。
魏锜孤身进入楚营,态度非常傲慢,一句和谈的诚意也没有,却下了一封挑战书。你们单车挑战,我来孤身下书,也算给晋军找回点颜面。
勇气固然可嘉,却不明白,已经上了大当,楚国正愁没理由开战呢。
在楚军大营,楚庄王也没有为难他,‘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这是规矩。而且作为一代霸主,胸怀天下,也不可能跟这么个小人物一般见识。
但是,楚国的将领,对魏锜的傲慢态度非常不满。离开楚军大营后,楚将潘党率人追赶魏锜,也不想杀他,就是要追上羞辱他一番,挫挫他的锐气。
潘党是潘尪的儿子,射箭高手,甚至敢挑战养由基。
魏锜是单身,得意洋洋回返,忽然发现后面尘土飞扬,知道自己惹怒楚军,有人追来。绝对不能被俘受辱,逃。
眼看无法逃脱,到达荧泽的时候,树林里忽然蹿出六只麋鹿。魏锜也是射箭高手,急中生智,顺手一箭,射死了一只,然后掉转车头,手捧麋鹿献给潘党,说道:“您有军事在身,打猎的人不能供给新鲜的野兽,谨以此奉献给您的随从!”
他的箭法很好,绝对属于一流,不幸的是,将来他会碰到春秋第一射手养由基。二十多年以后,鄢陵之战,他将射伤楚共王的眼睛,然后成就养由基的威名。
潘党一看,挺不好意思,自己率领大队人马前来,人家孤身一人毫不畏惧,依然礼貌有加,给咱送来一只麋鹿。如果把他生擒活捉,显得楚国以多欺少,真是‘野蛮人’了。
于是礼貌收下麋鹿,魏锜总算逃过一劫。
楚国那三位狂人,面临生死时刻,以礼待人,逃过一劫;如今的魏锜,模仿他们,也逃过一劫。礼,大可治国,小可救命;即使不学那些繁文缛节,至少懂得礼貌用语,也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再说另一个人物赵旃,他是赵穿的后代,思想积极上进。他曾经请求进入卿的行列,那样可以掌握军权,这也是他父亲赵穿的愿望。
晋国是大国,我们看看‘六卿’(三军统帅)的人选吧,荀林父、先毂、士会、郤克、赵朔、栾书,哪个不是人才?哪个后台不比他硬?即使没有这几个人,也轮不到他,韩厥、荀首等人前面排队等着呢。
他也得等,等十年吧。
跟魏锜一样,这事让赵旃记恨在心,总想阴荀林父一把。这次出兵,他根本就没想嬴,打心眼里盼着晋国失败,以此祸害荀林父。
还没开战呢,内部就有人盼着失败,这仗还怎么打?以荀林父这种人缘,怎么得罪别人都不知道。刚则易折,当领导不易。
因为没有捉住楚国单车挑战的人,赵旃很生气,也请求到楚营去挑战,结果跟魏锜一样,遭到拒绝。他也不傻,同样采取了迂回策略,表示愿意去请楚国人来结盟,这下果然获得通过。
真不知荀林父怎么考虑的,就这样,魏锜和赵旃,分别接受命令,去楚营求和。
当时上军佐郤克就认为,这俩人心怀不满,只能激怒楚军,如果不防备,恐怕有祸患。可见郤克这个人,虽然年轻,却察言观色,心思缜密,这是他的优点。
先毂不以为然,反驳道:“郑国劝我们作战,不敢;楚国人表面求和,却又不友好。带兵作战,没有个固定的策略方针,防备有什么用?”
这话也有些道理,关键在于荀林父如何决策,是战是和,必须统一思想。
上军将士会认为:“战场之上,有备无患。如果他们真的激怒楚国,楚国人趁机偷袭,军队瞬间就会溃败。如果楚国没有恶意,撤除戒备来结盟,岂能损害友好?如果带着恶意而来,有了防备,也不会失败。即使诸侯相见,也应该提高警惕。”
作为中军佐的先毂,依然不屑一顾。
原本先毂抗命渡河,如果荀林父以军法惩处竖威,一切还来得及挽救。但他没什么主见,根本不敢打压先毂。在内部的几次争执中,《左传》没有记录他的任何发言,就跟庙里的土人木偶差不多。
元帅做到这个地步,就有点窝囊了,谁还服从?
士会看出荀林父无所作为,感觉战局危险。只好命令手下巩朔、韩穿,率领自己的上军,在敖山附近隐藏七队伏兵,防备万一。
还有一个人,提前做了预备,就是赵氏家族的赵婴。他预感到形势不妙,但人微言轻,也不多说,先在黄河边给自己准备好撤退的船只。这种为逃跑而做的打算,有利有弊。
元帅没有主见,内部各行其令,如此混乱,自始至终没有解决。
再说赵旃,与魏锜分别受命,各走各的路。潘党驱逐魏锜后,赵旃半夜到达楚军营地。先是铺张席子,悠闲地坐在楚军营门外,估计还要先喝点小酒壮胆;然后派自己的属下,摸黑混入楚营。
公元前597年6月14日,天蒙蒙亮的时候,赵旃被发现了。不知为何,也许是发现的太突然,楚庄王有点恼火;间谍进入军营都不知道,岂有此理?匆匆忙忙的,竟然坐着左广的指挥车,亲自去追赶赵旃。
顺便介绍一下,楚庄王的主力分为右广和左广。广,在这里是兵车的意思,每广十五辆战车,当然还要配备士兵。楚军规定,右广在早上鸡鸣的时候整装待发,日中的时候卸车休息;然后左广接替,直到晚上太阳落山。
这次战役,有个年轻人初出茅庐。其实也没怎么描述他,大家只要记住,他的名字叫养由基,是右广指挥车的车右(保镖)。
作为春秋第一射手,《左传》第一次提起他。
赵旃根本没想到,自己是来挑战的,只想挽回点颜面,也没有什么恶意。自己只有一个人啊!楚国一群人也就算了,怎么楚王也亲自追赶,有必要吗?太欺负人了。
他的勇气,他的骄傲,他的狂妄,瞬间全没了,只想着赶快驾车逃命。然而,身后跟着一群楚兵,紧追不舍,最后被追急了,赵旃丢掉战车,躲进一片树林里,楚庄王的车右屈荡继续追赶。
他的行为,留下了一个成语——弃车走林,比喻慌不择路,临阵脱逃。
这是要命啊!赵旃急中生智,想出了‘金蝉脱壳’的计策,把铠甲和战裙都脱了挂在树枝上,几乎光着身子,狼狈逃窜。这招挺管用,后来的古典小说中,常被应用,比如曹操的‘割须弃袍’。
自从魏锜、赵旃走后,晋国内部也担心他们惹怒楚军,所以派出兵车接应,恰好迎着楚军。
潘党远远望见尘土飞扬,以为晋国大军到来,急忙派战车前去报告楚庄王:“晋国大军来了。”
就这样,两人挑衅,一场大战,在混乱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