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杨荐、王庆出使突厥的同时,在晋公宇文护主导下,宇文邕率领朝中文武离开长安,前往岐阳,开始了他继位以来首次巡察。
岐阳北距长安三百多里,是周朝的北部重镇。宇文护对外声称以狩猎为名,邀天子移驾岐阳,实则是为了在北部边境集结重兵,一俟突厥答应联周伐齐,便兴师东进,自北路发起对齐朝北部重镇晋阳的突袭,解救其生母回国。
故而,在护从宇文邕离京之前,宇文护又秘传下一道军令:命关中地区所属十二州的各军府检选府兵,赶往岐阳举行振旅。
所谓振旅,其实就是在春季举行的全国性阅兵活动。
西魏宇文泰执政期间,为最大限度地征发民力,补充军备,创建了影响后世长达二三百年之久的府兵制度。
府兵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全国建立区别于民户的军户制度以及建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统军制度两部分。
凡纳入军户管理的人家,每年不需承担赋税,只需依“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原则简选丁壮,通过校阅、操演、戍边等方式完成力役,担负对朝廷的义务。
通常情况下,抽选出的军户丁壮需自备糗粮、戎服、刀箭,定期集结于朝廷分设于各州郡之中的军府,参加校阅、操演,构成了朝廷军队的主要来源。
自十七年前邙山一战大败于东魏高欢之后,宇文泰赖以起家的武川镇兵几乎损失殆尽,西魏随时都有灭国之危,面对此险境,宇文泰在汉人儒士苏绰等人的辅佐下,首创建立了府兵制度,大量征发关陇豪强势力加入行伍,不仅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形成了著名的关陇贵族集团,也在短期内筹集到了足够兵力与高氏执政的东魏相对抗,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开创之举。
府兵制一经建立,就在短短十数年间发挥出巨大的优势,西魏抓住南梁发生侯景之乱的有利时机,相继派遣府军攻占了汉中、巴蜀以及江陵等地,拓地上千里,国力得到了极大恢复。
宇文泰死后,受命执政的宇文护延续并发展了府兵制度,将原由统军将佐负责筹办槊马等军械的分散补给制改为统一集中的后勤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各军府的控制,使由他执掌的中外府真正成为了三军最高统帅部,而他本人则自然成为了三军最高统帅。
在决定以皇帝的名义于岐阳举行此次振旅的同时,宇文护根据近年来全国军力的恢复、增长情况,采纳崔猷(已调任中外府司会大夫)等人的建议,准备届时颁布一道律令,改一岁一丁八番为十二番,以激励士气,准备整军兴师伐齐。
所谓一岁一丁八番,指的是每名抽选出的丁壮军户每年需到军中服满四十五天的力役,而改为十二番,也就是说,每名丁壮军户每年在军中服役的时间将缩短为一个月。
然而,无论是即将在岐阳举行的此次振旅,还是以岐阳振旅为由,准备兴师突袭晋阳的战事,似乎都与宇文邕这位皇帝没有多大关系。
他虽离京开始了他的首趟巡察,但在到达岐阳后才发觉,自己的处境与先前在长安宫时相差无几。
首先,宇文邕在岐阳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了其下榻的岐阳宫和围猎场两地,浑然不知就在他抵达岐阳的前后十几天内,从关中十二州应召赶来的数万府军已集结于岐阳,准备对北齐发动自邙山一战后的首次大战了。
其次,即便是在岐阳宫和围猎场,也由侯伏侯龙恩和秋奇等宇文护的亲信如影随形地监视着宇文邕的一举一动,时刻防范着他与朝中文武有密切接触。
第三,这次以宇文邕名义举行的全国性阅兵活动直至检阅当天,他这个皇帝仍被蒙在鼓中,一无所知。
不过,在岐阳驻留的这段悠闲时光里,宇文邕也并非全无半点心得。
其中,对他而言,最大的收获便是通过对宇文护盛情邀他来岐阳狩猎,以及在岐阳时每天都要抽出时间亲自来陪他到围场狩猎等种种举动的观察,验证了不久前母亲叱奴太妃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你大兄决没有自已做皇帝的野心。”这一点,在宇文邕看来,极其重要。
再者,由首次离京前往岐阳巡察,使得宇文邕萌生出一个新的想法,打算留待与宇文护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缓和后向他提出。
宇文护诸事都可瞒着宇文邕,独断操持,唯有杨荐自都斤山返回,禀报出使突厥的结果这一件事自觉不宜瞒过皇帝,于是,便在听罢杨荐的面禀之后准备带他一道前往岐阳宫去见宇文邕。
谁知,正在这时,侯伏侯万寿脚步匆匆从议事厅外走了进来,呈给他了两份刚刚收到的军报。
宇文护只得示意杨荐稍等片刻,自侯伏侯万寿手中接过军报,就站在原地首先展开一份军报,凝神看了起来。
第一份军报是郧州刺史韦孝宽派人送来的,内容十分简短,只向宇文护禀报了一件事:皇四姑身份泄露,已被押往邺都安置。
皇四姑亦即宇文护的姑母。据宇文护此前得到的谍报声称,他的生母阎氏不久前正是与皇四姑一道被齐朝自中山宫发配到晋阳宫为奴的。
尔今,韦孝宽写来的这份军报中虽未明言阎氏是否也暴露身份,被齐朝转移到了邺都。但据字面推断,这种可能性极大。
宇文护反复将这份军报看罢多遍,但觉心头一紧,勉强按捺住失落的心情,沉声吩咐侯伏侯万寿道:“韦公派来的军士何在?传他来见。”
侯伏侯万寿躬身答应一声,却迟疑着不肯退下,手指宇文护手中的另一份军报,乍着胆子提醒他道:“禀晋公,这份军报是江陵刺史权景宣写来的,呈送军报之人现就在门外等候,自称有紧急军情要向晋公面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