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也到太白镇瞧瞧去。”宇文邕点点头,站起身,率先向外走去。
太白镇是一座驻扎府军的镇防,距合水城三十里开外。据宇文广一路上介绍,太白镇现有民户六十二户,共三百人,染上牛疫的多为军户,由于军户隶属军府管辖,不入县籍,因此尚无从得知军户及人丁总数。
为慎重起因,宇文广未将宇文邕一行带引至太白镇防,而是引进了太白镇上的普渡寺落脚。
宇文邕虽然平生极少涉足佛寺,但因母亲叱奴太后信佛的缘故,也曾光临过长安的万善寺,初一走进太白镇上的普渡寺,着实暗吃了一惊:瞧这座偏僻小镇上的佛寺,居然规模形制与万善寺不差几分,十分轩敞的三进院落,从寺门外的牌坊,寺内左右两侧的钟鼓楼,直至大雄宝殿、以及殿后的藏经楼,无一不建造得高大雄伟,粉饰得庄严华丽。
普渡寺的住持慧真和尚闻知皇帝要来寺内落脚,本已率领寺内的僧人们早早地列队在寺前迎候着了,被宇文邕得知消息后传命遣散,只留下他一人陪同,带引着宇文邕等人来到了方丈落座奉茶。
姚僧垣在随驾抵达太白镇后即会同当地的郎中前往太白镇防诊治病人去了,宇文邕则在普渡寺的方丈内传见了太白镇的镇将韩继伯。
与秦州辖区内别的镇防有所不同,地处要冲的太白镇防内驻扎的这支府军是直属于中外府管辖的所谓相府十二军中的一股,也就是如今的中央直属部队。
咱们前文书说过,因北周皇朝的实际缔造者,西魏丞相宇文泰赖以起家的武川旧部在与东魏的邙山一役中几乎被全歼,导致了之后西魏广募关陇豪右,推行了以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统军为主要内容的府兵制改革,使军力得到了迅速恢复。
在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统军体制下,西魏(后来的北周)由中央掌控的主要部队有二十四支,分别隶属于六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本人和另一名柱国,西魏宗室元昕并不直接掌军)和受他们节制的十二大将军(如达奚武、杨忠等人)。具体而言,赵贵、李虎等六位柱国大将军每人各统领两名大将军,每名大将军属下设两名开府将军,每名开府将军各统一军。宇文泰死后,接替他掌握军政大权的宇文护为了加强对军权的控制,将分属六柱国十二大将军的二十四支军队统一改编为了相府十二军,并以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名义担任了相府十二军的唯一统帅。
相府十二军的建制,人数要远远超过宇文护刚刚“放权”给宇文邕的天子六军,每支军队的规模都在万人以上,倘若包括每名军士的眷属在内,则每支军队的人数多达三四万人。
由于相府十二军人数众多,宇文护在确保其对京畿、关中地区的绝对控制的前提下,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些军队的实际供给问题,将其中的几支安排到了关东、陇右驻扎。韩继伯统带的太白镇防就是其中的一股。
与相府十二军中那些宇文护的亲信将领稍有不同,关陇汉人出身的韩继伯对宇文邕这位皇帝还算心存敬畏,不但如实奏报了太白镇防内的军士、军户人数,配发的耕牛、战马数目,而且还当面向宇文邕表示,愿意服从朝廷的安排,交出染上牛疫的军士、耕牛由州县集中监管,诊治。
可是,当宇文邕要求太白镇防抽调兵力配合州县深入清查牛疫的传散情况时,韩继伯却以未奉中外府军令为由婉转拒绝了。
“朕知道你的难处,这样吧,回头朕跟晋公说说,请他补下一道军令给你,怎样?”宇文邕按捺着心中的不快,问道。
韩继伯望望宇文广,吭哧着说道:“陛下恕罪,未见中外府的兵符,末将着实不敢抽调一兵一卒。如果州县确实亟需人手,何不招募僧道办差......”
宇文邕气得面色铁青,却拿这个小小的镇将没有办法。
好在宇文广受到韩继伯这话的启发,及时进言道:“招募僧道办差虽有不妥,倒是可由州县衙署出面,临时招募些闲散丁壮,在差人的带领下协助办差,勉强也可弥补人手之不足。”
好歹给了宇文邕一个台阶下。
大约一个时辰后,姚僧垣前来禀报:太白镇防内染上牛疫的军士中,已有三人不治身亡,他已根据诊候结果开出药方,能否治愈其余众人,尚待观察。
除此之外,姚僧垣还向宇文邕报告了一个他在太白镇防遇到的情况,并对此提出建议道:“陛下,臣被三位病亡军士的家眷不约而同地问到一个问题:他们害怕将病死的军士埋进田地后会致使地里的庄稼沾染上牛疫,臣虽经百般解释,仍难以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为此,臣想到了一个最为稳妥的办法:可将所有染上牛疫病亡之人的遗体,还有病死的耕牛集中焚化,以免后患。”
这一建议正和阿史那皇后在宇文邕临行前向他介绍的突厥人采用火烧之法消除瘟疫不谋而同,不过,对姚僧垣建议火化病亡军士这一条,宇文邕还有些吃不准是否行得通。
宇文邕尚未表态,陪坐在一旁的韩继伯已忍不住摇头说道:“这绝对不行!哪有人死了,不令他早早入土为安,以求及早转世托生,而用一把火烧了的道理?”
“怎么不行?某原在南朝时,就曾亲眼见过军中焚化阵亡军士。”姚僧垣冷冷反驳韩继伯道。
“南朝是南朝,异地不同俗。你信不信,若是在太白镇真的放火烧了病死的军士,用不着等到明天,下令放火的人就会被哗变的军士取了性命。陛下,末将绝非危言耸听,实是此法断不可行啊!”也许是因刚才拒绝执行皇帝调兵协助州县办差的旨意而感到心虚,韩继伯有意讨好地提醒宇文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