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十一月,正是玄宗下诏全国科举考试的时间。
科举选士体制是从隋代开始实行,到了唐代已经颇为成熟,每年的科举考试时间略有不同,但对于天下考生来说这段日子都是最忙的,科举有文科与武科两类,文科科举又分明经和进士两科,不论是明经科还是进士科考试都是由礼部负责。
这一日,中书省中书门下堂内。
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大宰相正齐聚一起商议近期的一些政事,忽然大理寺卿徐峤求见。
张九龄眉头一皱,命请进来。他知道一般这个时间段大理寺主官找上门,几乎都是与科举考试有关,不是受贿就是舞弊。
果然就听徐峤说道:“禀告三位宰相大人,大理寺奉命负责查实蔚州刺史王元琰坐赃*罪一案,监察御史指控其收受他人贿赂,举荐安排资格不符之人参加科举考试。王元琰已被押解至京师,下在大理寺狱中,听候发落。”
原来大唐律法规定,参加科举考试不论是哪一科,都要满足朝廷规定的条件,而且要有地方官吏的正式推荐方有资格应考,不符合朝廷规定者不得被推荐参加考试,违规举荐者将受惩处。前文曾经提到李白就是因为祖辈是戴罪之人而无法获得科举考试的资格。
裴耀卿说:“此事涉及朝廷五品要职官员,按制应中书省派人与大理寺一起审理。”
张九龄暗忖,这个大理寺卿徐峤当年也是负责审理前首辅宰相、自己的恩师张说案件的主审官之一,当时审案毫无主见,任凭宇文融、李林甫的操控。自己对他无甚好感,还是安排一个有主见的人与他一起审案子吧。于是指着一旁的中书侍郎严挺之对李林甫说:“那就有劳挺之与徐大人一起审理此案吧。”
李林甫点头表示同意:“但凭首相大人安排。”
严挺之闻言,却是略有犹豫,但迟疑片刻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徐峤对严挺之说:“严大人,大理寺拟明天巳时第一次提审王元琰,还请严大人准时前来。”
严挺之拱手点头。
又过了数日。
这天晚上,张九龄正在自己的相府书房内挑灯夜读,严挺之登门拜访。
严挺之与张九龄关系一向甚好,进书房后也没讲什么礼节,直接坐下来,并请张九龄屏退旁人,然后脸色沉重地地说:“大人,关于蔚州刺史王元琰一案,我与大理寺已经审理几日,实有难言之隐。思虑再三,还是禀报大人,请大人指点。”
张九龄放下书本,关心地看着严挺之说:“挺之,有话只管讲来,老夫听听。”
严挺之说:“事情是这样的,蔚州有一盐商大户,其子颇有才学,欲参加科举考试。但按朝廷规定:‘工商之子,不当仕’*。因此虽然此盐商多方恳求,当地仍然没有官吏敢举荐他。此人情急之下,铤而走险,暗地里先贿赂了蔚州刺史王元琰的一个属下,然后通过这个属下牵线又重金贿赂了王元琰之妻,王元琰在其妻的鼓动下为盐商之子作了推荐。不料此事东窗事发,被人举报到监察御史那,盐商父子供认不讳,罪证确凿,因此王元琰与盐商父子均被立即拘捕并押解至京师。经过几日审理,案情基本就是这样。”
张九龄听完,疑惑地看着严挺之问:“朝廷规定从事工商业之人的子辈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既然案情清楚,依律处置王元琰就是了。”
严挺之犹豫了一会,继续说道:“我了解王元琰,此人饱读诗书,颇有才学,身为蔚州刺史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事情,为官口碑一向不错。再者,我也问过礼部侍郎贺知章大人,他说那盐商公子才学也不错,在科举考试中成绩优异,也确实是个人才。仅因此小事而废了两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确实有些可惜。”
说到这,严挺之顿了一下,声音明显压低了三分:“还有就是……王元琰的夫人张氏是我的前妻。”
“是你的前妻?”张九龄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前几日在中书门下堂上,他让严挺之去审理王元琰案时,严表现得犹犹豫豫的,原来如此。
“是的,我最初娶的是张氏,后来因她与家母关系不睦,只好休她出门,后来我才娶了崔氏,听说张氏改嫁给了王元琰。”严挺之说:“早在王元琰被押解进京前,张氏便托人捎给我书信,请我念在当年夫妻一场的情分上,对王元琰施以援手。言辞悲哀,情意真切。哎!”
张九龄明白了,他熟知严挺之为人重情重义,虽然休了张氏但良心难安,觉得自己亏欠人家。现在张氏有难求助,他怎能无动于衷。
他想到这,叹了一口气:“挺之啊,其实你走错了一步,当初你若不当这个案子的主审的话,你还可以正正当当地为王元琰说话。如今你身在其中,处理此事颇为棘手啊。你身为主审官员,处理不当会招致他人非议。”
严挺之低下头:“是我考虑不周,当时一念偏差,觉得审理此案时正好可以从宽处理。”
“也是老夫的错,不该提议将此案交与你去协同大理寺审理。”张九龄自责说。
严挺之急忙说:“不干首相大人事,全是我一时糊涂。不过,王元琰为官政绩好、盐商公子确有真才实学却是实情,即使张氏不是我的前妻,为大唐社稷着想我也会考虑从宽处理的。”
张九龄赞许地看着严挺之,思考良久才说:“既然如此,你与徐峤要充分商议,如果他也同意,你们达成一致意见后上报吧。”
对于王元琰案,李林甫开始时并没当做一回事,认为只不过是一个情节轻微的受贿案子而已,王元琰与自己也并无深交,自己没兴趣没功夫去关心这个不关己事的小案件。
直到京兆府功曹吉温来找他汇报,说王元琰的夫人张氏竟然是严挺之的前妻!而且张氏已经找到严挺之求助,严挺之还真要轻判王元琰。这下他的情绪立刻被提了上来。
李林甫问吉温:“你如何知晓王元琰的夫人是严挺之前妻,的确属实否?”
吉温说:“下官在京兆府当差,大人曾指点下官要多与大理寺的人交往,此事是大理寺卿徐峤有意无意地说与下官的。”
李林甫心想,严挺之平时做事滴水不漏,没想到还能在这个小事上犯浑,怪不得那天张九龄让他审理此案时他犹犹豫豫,当时自己就觉得奇怪,这说不定是个整倒严挺之的好机会,说不定还能扯上张九龄。想到这他嘿嘿一笑:“严挺之啊严挺之,你居然敢受理此案?老夫且看你如何判结。”
他吩咐吉温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最后又叮咛了一句:“此事切不可声张,你尽快亲自带人暗中查证此事。”
又过了两日,严挺之和徐峤来到中书门下堂禀报王元琰案的审理结果,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都在堂上,严挺之呈上案件卷宗给张九龄审阅。
只听徐峤说道:“下官与严大人这几日共同审理王元琰坐赃案,已经审结:王元琰受贿事实确凿,本人及同案相关人等均供认不讳,身为朝廷命官,违制收受贿赂,且对下属约束不严,有负朝廷圣恩,念在其多年勤勉为官、忠心为国,在蔚州百姓中口碑尚佳,本人也未有直接收取贿金。因此对王元琰贬官一级,盐商之子科举考试成绩作废,报请三位宰相大人裁定。”
张九龄听罢,问左右的裴耀卿和李林甫:“二位大人意见如何?”
裴耀卿之前也认识王元琰,知其忠厚老实、为官勤勉。此次受贿情节不重,有情可原。于是说:“我认为此案审理结果并无不妥。可以以此结案。”
李林甫则故意沉默片刻,然后说道:“我不了解情况,没有其它意见。”
张九龄见裴、李二相都不反对这个处理结果,暗自松了一口气,严挺之那里可以如愿了。于是说:“既然两位大人都同意大理寺的审案结果,老夫也没有异议,那就以此结案吧。此案情节轻微,就不用禀报圣人了。”
说罢,张九龄便在卷宗上签署了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