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是道家圣典《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话说上天一共有三十三重,离恨天兜率宫就位于最高的第三十三重天,而这里就是道教之主太上老君所居之地。
这一日太上老君端坐宫中,忽然心血来潮,缓缓睁开慧眼,唤来大弟子太白金星道:“自释道儒三教共立东语天方榜以来,下界众生风云变幻,不久之后世道大变将至,你去趟大雄宝殿请出金刚降魔杵,此宝是时候回到它主人那儿去了。”
太白金星领法旨而去。
寒冬之际的长安大明宫,白雪红墙金顶,景色十分秀美,尤其在日落西山的时候,远远望去让人好不惬意,浮想联翩。
玄宗刚刚让人送走杨太真,正在美美地回味着之前与太真相会的美妙场景。
这个杨太真即为以前的寿王妃杨玉环,自从那个秋天玄宗在温泉宫与杨玉环亲密相会后,立刻深深地爱上了这位绝色佳人,陷入了无可自拔的境地。几天后,玄宗采纳了高力士的建议,在生母窦太后的祭日那天下了道圣旨:为给窦太后祈福,敕书允准寿王妃杨氏出家为女道士,赐道号“太真”。
这寿王李瑁刚丢太子之位,又要与爱妃离别,人间悲惨之事都让他在短短数月内给赶上了,但他对此也无能为力,只得忍气吞声,凄惨地送别杨玉环。高力士看在眼里毕竟于心不忍,安慰他说玄宗许诺一定会帮他另选一门更好的亲事。
杨玉环出家之后,玄宗自然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终于不用再顾忌人伦纲常之礼。这段时间以来,他几乎每隔两三天便派高力士悄悄把杨玉环接进宫来,两人秘密相会,耳鬓厮磨,好不温情。
想着想着,玄宗慢慢地感到有点乏了,也许是这两天太累了,迷迷糊糊地就在龙榻上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玄宗不自觉地睁开眼睛,朦朦胧胧间看见大殿中央仙气缭绕,霞光万道,只见一位大罗金仙面容慈祥地站在那里。
玄宗定睛一看,认得正是太上老君,不觉大吃一惊,睡意全无,急忙翻身滚下床,匍匐在地行礼叩头,口称:“弟子李隆基不知太上老君驾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太上老君缓缓说道:“唐皇,你登基三十载,国运昌盛,海内安宁。然世事难料,你还需朝乾夕惕,克己奉公。不出十年,大唐将有一场浩劫。望你好自为之,莫要沉迷于酒色,方能度过劫难。”
玄宗吓得汗流浃背,频频叩头请求:“弟子愚钝,不敢愧对列祖列宗,还望太上老君指点弟子迷津。”
“一切皆有定数,非人力可变。明日吾将降下一玄黄之宝在丹凤门,此宝乃镇邪降魔护三教大法之物。你可带人去看,如有能拔起此天宝者,即为其主人,将来要靠他来辅佐你拯救大唐。”
太上老君说罢,又吟诵了一句: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吟罢,太上老君悄然而去,仙气和霞光也刹时散去。
玄宗大叫一声,猛地惊醒,发现四周空无一人,自己好端端地还在床上躺着,原来是一个梦。他翻身下床,穿着单衣跪在冰冷的地上朝天祭拜,感谢太上老君托梦于己。
然后他就坐在床沿,回想着梦境中的情形,他依稀记得梦中的太上老君说过的话,但却不明白话中的含义。就这么苦思冥想,玄宗再无睡意,披上件棉衣一直坐到天明。
一晚上没有睡好,玄宗的精神显然有些不济,早上高力士端上一碗参汤让他喝下,玄宗说:“力士,你让人送些帛匹绸缎去太真那里,让她好生休息。说这些天朕有事要做,就不传见她了。”
高力士被弄得有点纳闷,看玄宗也没有不开心的样子,就没多问什么,应了一声就走了出去。
高力士走后,玄宗随手拿起御案上的几份奏报翻看起来。
过了一会儿,当值太监刘希暹进来说:“圣人,兵部有个叫田同秀的参军刚刚呈上来一份奏报,中书省说此事干系重大,不敢擅专,当即呈报圣人来了。”说罢,把手中拿着的一份奏章呈给玄宗。
玄宗接过只看了一眼,不禁吃了一惊,当即说道:“速传田同秀觐见。”
“传兵部参军田同秀觐见!”刘希暹大喊了一声。
田同秀只不过是兵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参军,平时哪有什么机会得见天子,这次也不知撞上啥大运居然能被天子召见。田同秀战战兢兢来到紫宸殿,见了玄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玄宗看着下面这个人,三十来岁,相貌也还端正,开口问道:“你就是田同秀?”
“回禀圣人,末将是兵部参军田同秀,负责镇守丹凤门。”
玄宗继续问:“卿在奏报上说今天早上丹凤门突然天降祥瑞,且详细奏来。”
田同秀奏:“今日辰时,末将正在丹凤门当值,忽地只见漫天祥云,丹凤门上霞光尽染,天空中一位大仙骑着青牛缓缓飘过,末将在宫廷供奉的画像中见过,那位大仙正是太上老君圣人。末将急忙跪拜行礼,圣人在青牛上把手一挥,但见一道玄黄之光从天而降,咔的一声巨响,那道光降到丹凤门前的中道上,化作一件宝物。末将惊异万分,看到天空中瞬间如常,已无圣人踪影。于是末将跑过丹凤门大道去察看端详,那玄黄之光原来是一根象杵状的宝物,直直地插入大道正中央的地中。末将不敢触碰,急忙命军士四面守卫宝物,不许闲杂人等靠近,并即刻禀报圣人。”
玄宗耐心地听完,哈哈大笑:“我大唐李氏乃是太上老君之凡世后人*,蒙先祖庇佑开创天下基业。朕昨夜就受太上老君托梦,说今日将在丹凤门降下天宝。方才听田参军之言,果然灵验。刘希暹传旨,即刻命两位宰相、三省六部众位大臣随朕去丹凤门一睹天宝之颜。”
丹凤门,是长安大明皇宫的正门,始建于高宗龙朔二年。城门上建有巍峨高大的丹凤楼,城门下共有五条门道,是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规格。丹凤门面南背北,北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遥相呼应,构成了大明宫的中轴线,是大唐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也是皇帝举行登基、改元等国家大典的重要之地,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之一。
玄宗在文武众臣的簇拥下来到了丹凤门前,从丹凤门延伸出来的五条通道衔接着丹凤门与含元殿,一排排青石砖铺就的道路平滑齐整。只见中间那条大道上离丹凤门百步左右的地方笔直地插着一物,通体玄黄,长约五尺,碗口粗细,状如杵,三棱、尖首、圆柄,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
众人仔细端详着此物,玄宗问身旁的大将军王忠嗣:“忠嗣,你可识得此宝?”王忠嗣摇摇头:“圣人,臣觉得此宝生的象杵一般,但又不完全象普通的杵,不像凡间之物,臣不知为何物?”
玄宗又问其他人:“各位爱卿有人识得此物乎?”
身后的大臣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谁也说不清眼前的这个天降之宝究竟为何物?
玄宗对众人说:“昨夜太上老君圣人托梦与朕,说如有谁能拿得起此玄黄之宝,即为此宝之主,也是朕的股肱之臣,各位爱卿可上前一试。”
话音一出,群情沸腾,人群中武将出身的大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都不敢贸然出来。
王忠嗣见状,第一个走出来,来到这玄黄之宝前,单手擎住圆柄,暗中运气一提,那宝贝却是纹丝不动。王忠嗣又双手握柄,马步扎开,聚气丹田,用力再往上连提数次,仍然无济于事。王忠嗣吃了一惊,他乃著名战将,力有千钧,竟然不能动得了此宝分毫。不禁满脸通红地退了下来:“臣无能,不能拿起此宝。”
王忠嗣退下后,禁军大统领陈玄礼也走上去,使出浑身力量也无法撼动那宝物,羞愧而退。
人群中又先后走出十几位武将出身的大臣,轮流来到那宝物跟前用尽平生力气,均未能拔动其分毫。
众人哪里知晓,此玄黄之物正是镇邪降魔护三教大法之物,名为金刚降魔宝杵,号称重八万四千斤,只有握在主人手中才轻如鸿毛,一般人如何能拿得动?
半个时辰过去了,没有一人能把那玄黄之宝拔出来,众人不禁泄了气。
玄宗摇摇头叹口气:“难道朕的身边,没有太上老君说的那位股肱之臣吗?”
这时,门下侍郎陈希烈走出来对玄宗奏道:“圣人,臣仔细观摩此宝,似乎是上天圣物,非靠凡人之蛮力可以使动,只有遇见其主人才会感应相随。”
王忠嗣说:“陈侍郎言之有理,臣以为圣人可发出英雄榜昭告天下人士,凡能提得起此宝者即封官进爵。”
玄宗也只得作罢,无奈地点点头,谕令中书省即刻传下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