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1第27章 故人杨不疑(1 / 1)姬为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见那巫医还躺在甲板之上,道:“嗨,原来是自己人,我也装得辛苦,总算把赤狄鬼子糊弄过去了。这位好汉,你速速放了我。”

“自己人?”那假百夫长一脸鄙夷,重重踹了一脚巫医,道,“你也配?!”

“哎哟!你们这好歹不分,要不是我,你们接得上头么?”巫医竭力辩解,一脸谄媚。

那假百夫长不想同他废话,把手头青铜宝刀递给方兴,道:“兄弟,方才可是此人劝我杀你灭口。如今,就由你手刃仇敌,亲自结果他罢!”

“啊!饶命啊!”巫医赶忙求饶,涕泗横流。

方兴没有犹豫,接过了刀,道:“我方兴本不欲伤人性命,可恨此人罪大恶极,勾结赤狄鬼子,害死先父,又连累赵家村为赤狄所屠。我不杀此奸贼,天理不容!”

巫医抖成了筛子,只顾求饶道:“好汉饶命……”

方兴刀起,却心一软,迟迟砍不下去。

那假百夫长叹了一口气,摇头道:“比起你之亡父,果还差点英雄气概。”

“你识得先父?”方兴瞪大眼睛。

“我乃杨不疑是也。我前夜与汝父方武曾在赵邑并肩作战,手刃几个赤狄鬼子,他没曾与你说起?”刚问出口,那假百夫长眼神黯淡,自问自答道,“也是,怕是你亡父不及说起,便死于赤狄乱箭之下也。”

方兴听杨不疑谈起亡父,心中一阵绞痛,眼里满是凄楚。

杨不疑怒目圆瞪,指着地上的巫医道:“只可惜,你父亲英雄一世,却因赵家村出了如此败类,这才惨死于赤狄乱箭之下!死得不值!”

那巫医闻言,如丧考妣,不断求饶:“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杨不疑喝道:“我若饶你,同饶一蝼蚁耳。可这船却容不下你,你自己跳下水去。”

言罢,杨不疑又抽一刀,剁开巫医身上绳索。那巫医战战兢兢站起身,口中哆嗦道:“谢好汉……”

话音未落,杨不疑手气刀落,一阵红光过后,那巫医被砍入水中,水面泛起一阵殷红。

“爹!你可曾看见今日之大仇得报?”方兴见巫医被杀,朝天跪下,嚎啕起来。

杨不疑站在一旁,沉默不语。待到方兴心情略有平复,这才道:“方家兄弟,人死不可复生,你节哀罢!”

方兴站起身来,抱拳对杨不疑道:“多谢杨兄救命之恩!”

“不必言谢!”杨不疑摆摆手,道,“你冒死突围,为恩师求援,此等义薄云天,不疑敬佩。”

“下一步又当如何?”方兴问道。

“按恩师计划,我们这就前往霍国,借来车马,便往汾隰方向去见太保召公。”杨不疑道。

方兴突然想起一事,便道:“杨兄,弟有一事不明。”

“但说无妨!”

“你所说路线,同凌晨恩人所交代时一模一样,可恩人身处彘林,又是何时与你传递此信息?”

杨不疑闻言大笑:“这便是恩师高明之处!三日前,当乃父方武前来赵邑之时,恩师便托他将此信告知于我也!”

“如此说来,不仅先父此前便和恩人相识,三日前恩人便料定赤狄围彘林之事,并提前让先父送信与你?”方兴经杨不疑一说,似乎又有了些头绪。

“恩师行事向来高深莫测,不疑愚笨,亦是琢磨不透。”杨不疑认真答道,神情不似作伪。

方兴闻言略沮丧,又陷入神游。

“方家兄弟,搭把手。”杨不疑拍了拍方兴,把羊皮卷和青铜宝刀递还给他,接着道,“此地离霍国还有几里水路,还请兄弟振作精神,同心协力划到对岸罢!”

方兴这才回过神来,把两件宝贵信物收进怀里,接过船桨。

杨不疑拉满帆,小船顺风顺水,漂流而下。春风凛冽,二人迎着那不知吉凶的前程尽力划着。

路上,方兴问起杨不疑如何伪装成赤狄百夫长,惹得对方不住大笑,津津有味地回忆起来——

杨不疑乃是杨国国君之子,杨国和霍国同在汾水西岸,本是大周西北部的诸侯国。杨氏出自于姞姓,杨国则是黄帝之子伯鯈的封国,年代久远。

殷周之际,杨国作为八百诸侯之一,响应武王伐纣,并立下功劳,大周开国后依旧被封为诸侯。国人暴动后,赤狄趁周王室无暇顾及边境,同聚居在汾水以西的白狄部落联手,灭掉了杨国和蒲国。

杨国灭后,君父被杀,杨不疑家破人亡。他因年纪幼小,幸免于难,但也茕茕孓立,流落在外。

就在此时,老胡公意外搭救了杨不疑性命,并传授了他一身武艺和本事。

学成以后,杨不疑辞别恩师,到中原大地游历。待到重归故地,路过赵邑,得遇赵氏宗主赵札,二人甚是投缘、大快平生。杨不疑虽无意于赵札提供的一官半职,但还是在赵邑盘桓数日。

前日夜里,恰巧得知赤狄入侵,赵札赶忙到晋国安排防务,临走前将赵邑交给杨不疑以守城,恰逢远道而来报信的方武。二人合力退敌之后,方武把老胡公安排突围之事告知杨不疑,杨不疑心下大惊——恩师竟知道自己在赵邑。

于是,杨不疑按照老胡公之规划,星夜赶到汾水渡口,准备接应突围之人。待他到达汾水东岸之时,发现赤狄早已派驻百人队于此,封锁了汾水边的唯一渡口。不得已,杨不疑躲在水边洼地,等待接应之人。眼看约期将至,他焦急万分。

就在此时,转机来了。

这个赤狄百人队被安排在汾水岸边,本就是无油水可捞的杂活,反而被逼着天天执勤搜查,都怨声载道。偏偏这位赤狄百夫长嗜酒如命,平素喜好酒后打骂士卒,当夜酒醉之后又撒起酒疯,突发奇想跑到汾水边出恭。

杨不疑武艺高强,逮准这个机会,一刀结果了他,并取得令牌。杨不疑从小生长在赤狄边境,通晓狄人语言,于是他穿了那百夫长的衣服,便开始潜伏伪装。

次日一早,杨不疑大摇大摆提着百夫长的人头,来到了赤狄军营中,说是酋长斥责百夫长贪杯误事,已把他军法从事,任命自己取而代之。

赤狄士兵虽然觉得事出蹊跷,但一来大家对原百夫长厌恶至极,二来杨不疑毕竟手持令牌,乐得从命。

杨不疑自然知道,赤狄士兵们必然对自己身份颇有怀疑,于是他瞅准几几名疑心最重的赤狄鬼子,伪造出刺客暗杀之状,把这几个反对者杀死帐中,并连人带帐一把火烧了。

紧接着,他佯装大怒,斥责手下放进奸细,便让所有人去周边沿河搜查,带活人过来问话。

当然,这一切便是为了找到和他接头的方兴下落。一转眼又一日过去,杨不疑迟迟不见方兴,不禁担心其是否出现意外。

就在此时,那巫医却自投罗网而来,他自言是在彘林卧底的赵家村奸细,杨不疑盘问了几句赵家村现况,巫医自然对答如流。

得来全不费工夫,那巫医给杨不疑送来一条线索——他看见方兴便在附近出没,建议杨不疑抓捕。杨不疑喜出望外,赶紧让巫医带人去搜查,果然“抓”到了不明就里的方兴。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便是方兴亲眼所见——杨不疑硬把羊皮卷说成藏宝图,并扬言要在汾水上处决方兴和巫医,骗得那两个赤狄副官兴高采烈去寻宝,便跟着杨不疑划船到汾水之上。

待两个副官发现船行往前方霍国,回过神来时,哪还讨得命来,一刀一个被杨不疑砍死,同巫医一道,到汾水里喂了鱼鳖。

方兴听完,不禁感叹:“杨兄胆大心细,兼之勇武过人,佩服,佩服!”

“赤狄鬼子这帮刍狗不难对付,只是委屈老弟平白挨了我几鞭子。”杨不疑说得轻描淡写。

“挨得,挨得!”方兴也拍手大笑。

不过杨不疑很快面色转阴,问及方兴彘林中老胡公现状,以及方武如何战死之事,闻之唏嘘不已。

半个时辰后,小船靠岸,已到霍国国境。

霍国本是侯爵诸侯国,武王灭商之后,分封八弟姬处于霍,称为霍叔处。只因后来霍叔处卷入周初臭名昭著的“三监之乱”,与大周分庭抗礼。周公旦平乱之后,霍叔处被贬为平民,霍国也从中原腹地迁封,被赶如今汾水西岸这僻壤,爵位也降为伯爵。

二人弃船上岸,便有霍国岸防部队拦住他们,要查看通关文牒。

杨不疑道:“我乃杨国国君之子,有要事求见霍伯。”

岸防队长口气略带轻蔑,道:“杨国?嘿嘿,可是被赤狄夷为平地的那个杨国?”

杨不疑很淡定:“是周天子册封之杨国!我有紧急军情求见霍伯,你别节外生枝!”

岸防队长语塞,和副官商量几句,便让其快马回报城内,自己则带着杨不疑和方兴来到霍国国都城下。

方兴扯了下杨不疑衣襟,轻声道:“恩人说那霍伯胆小怕事,定不肯发兵助我等讨敌,若能补给些装备和马匹,便万事大吉也!”

杨不疑微微点头,但依旧一脸不置可否。

不一会,那副官出来,请出来位守城将官。

二人定睛一看,只见那守城官满脸横肉,藐着小眼,视若无人道:“霍伯今日公事繁忙,我便请示于上大夫,上大夫言杨国早已被灭,何来公子?城下妄人请自便!”

方兴不禁爆粗:“放屁!霍伯果乃懦夫也!”

杨不疑倒很淡定,对方兴道:“那霍伯当他的缩头鼍龟,早已不是首回。昔日国人暴动后,赤狄乘虚来犯,霍、蒲、杨三国于汾水西岸本成犄角之势,进可反击、退能自保。不料那霍伯高高挂起,置我杨国、蒲国于不顾,这才导致二国灭亡。彼时尚且如此,此时又岂敢得罪赤狄耶?”

方兴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

只听那守城官喝道:“二刁民,如若再逗留不走,便当狄人奸细捕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