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1 / 1)九唯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知算是和钟鱼彻底闹翻,再继续在同一个屋檐相处就尴尬了,何况钟鱼是个心思繁重外巧内嫉的人,双方已经撕破脸的情况下,难以让人不去防备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回知向管女学住宿的管事提出了另换宿舍。在回知搬走时,钟鱼得知后,一直冷笑连连,阴阳怪气的样子,她斜睨了回知几眼,然后扭头就走。

回知无动于衷,以前关系一般时都不曾在意过这个人,闹翻后,更不会去在乎。

不久临近过年,书院也开始放年假,家住在外地的女学已经陆陆续续有家里来人接,而住在本地的,也早早返家。家远没人来接又因家中贫困而无路费回去的女学,可以继续留在书院,书院里也有不少孤身无依的先生仆役无处可去,就守着书院,大家聚在一起过年也是欢喜热闹的。

与回知同住一屋的新室友,是远在青岱山城的大瓷商家的女儿,两天前早已跟家里派来接的仆役返家了,回知收拾了两天,才把要带的东西收拾好,辞别了山长李辞浅和先生,坐上齐伯租来的马车,和小年齐伯一起欢欢喜喜的返回镇上租的宅子。

这个叫砀镇的小镇,离淮山书院不足五十里的距离,是最近的镇子,回知为小年和齐伯租的宅子不大,三间住人的正屋和两间放杂物的偏房,一间小厨房和一间柴房。房主原在院子里栽了几株桃树,夏天时,齐伯又辟了几畦小菜地,种了各种时令蔬菜瓜类,一角搭了架子,移来一株老紫藤,到了四月花期时,一架的如烟如云的紫藤花,氤氲流莹绮丽,堆锦纱笼般的靡靡秾色,花密鸟脆鸣,一派极尽繁华的美。

回到自己的地方,回知每天除了看书写字,几乎不出门,砀镇处于北地,冬季天气寒冷,冷得滴水成冰的又不时下雪,这样的季节,她就更加不愿离开暖烘烘的火盆外出了。

小年心疼她住在书院里没人服侍,吃用从公又不比在家,这几天不是做点心就是炖汤,誓要给自家小姐好好调补身子。齐伯人缘好,来了小镇一段时日,和本地的人都是和气善交,不时能从山民手里弄到些冬日里极难得的新鲜山菜,给回知解解冬腻。

两个忠仆的贴心,让回知心里暖暖的,也愈加对齐伯小年当家人的关心。

这里地处偏僻,不比霍都繁华,商街常年人流如织终年不歇业,小镇过年时,会从年三十前的几日到元宵这段时间,商户家家都关门歇业放年假,没有人会在过年时做生意,所以过年要用的许多东西都要提前置办。

小年和齐伯也提前开始采买过年要用的食材和大料回来,这天买了不少腊味和新鲜的整片整片的牛羊肉,还有一筐筐的蔬菜和山货,堆满了小院,小年兴高采烈的和齐伯就在院里将东西分类,按照保存方法不同各自存放起来。回知不懂也帮不上忙,只能站在一边帮递递捆扎的细麻绳,拿拿装大料的小坛子,她生长在挽伊楼,自小按大家闺秀的标准养育,从没有经过这样平常人家的柴米油盐烟火生活,感觉新鲜得很。

三人有说有笑的正忙得热火朝天,院门忽然叩响了,齐伯搽了搽手应声去开门,门外的人说了几句什么,齐伯答着拿了张名帖回身禀复。

“小姐,门外来了抬小轿,上前敲门的婆子说,是您书院的同学,砀镇锻造工坊的一位姓常的小姐来拜访您。”齐伯递上名帖。

回知接过名帖看了看,心下好奇,姓常?

同个教院的常小鹤,正是砀镇本地锻造工坊东家的女儿,与她的确是同一个教院同一位先生的同学,平时也是点头之交而已,并无太多来往,怎么今天突然来访?

虽然奇怪,但是还是连忙让齐伯招呼客人进来,又吩咐小年去烧炉子备水,等会儿好煮茶待客。

常小鹤领着一个婢女和一个婆子进了院,笑容满面的向回知拱手一礼道:“回知,不好意思,突然拜访扰你清静了。”

回知笑笑,回礼:“哪里的话,你合我是同窗同学,何须这般客气。”

“初次登门,没准备什么贵重礼物,带了一盒砀镇上最有名气的特色点心果子,还有一筐我自家庄子上产的山栗子,给你尝尝鲜,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你可莫要客气推辞。”常小鹤说着,让婢女将带来当见面礼的一匣子糕点和一筐栗子交给齐伯。

回知莞尔,也不推拒了:“多谢你,费心了。”说着,迎她往正屋走。

常小鹤一边好奇的打量院子一边随她进屋:“之前知道你也住在镇子上,早想来拜访你了,所以今日得了空就来了,回知,你这小院整得很好啊,挺舒服的。”

常小鹤是个容貌娟秀的姑娘,圆圆的脸蛋天生喜气团团的样子,颇为讨喜,尤其年岁大的老辈人,最喜欢这种面如满月,眼似杏核,不笑也带着几分笑意的姑娘,这也叫面有喜福之相,很给人好感。

“你过奖了。”回知客气。

随侍常小鹤的婢女婆子,有小年领去偏房吃茶,两人径直进了屋,脱鞋坐到暖榻上,小年已经烧好炉子装好水,回知先沸水煨壶,再执壶开始煮茶,一双白玉般的纤细素手,在茶香韵雾里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宛如蝶翩鹤舞的优雅又有玄意。

回知的茶艺,即便是和书院里教茶艺的女先生相比,也毫不逊色,尤其这烹茶雅事,由一位绝色佳人做起来,更是极具冲击性的美感,让人望之目眩神迷的移不开眼,常小鹤就看得目不转睛的。

啧啧暗叹,美人就是美人啊,一举一动无不美得无与伦比,难怪……

接过分好的茶盏,常小鹤偷偷瞄了眼回知,低头嘬了口茶,一边不吝言词的交口称赞,一边又将之前打好的腹稿捋了一遍,才笑眯眯的开口:“回知,过年放假可准备去哪里玩吗?”

回知想了想:“之前曾听山长说起,距此百多里外的大嵘古镇,有座名山万岭山,曾是北雫朝皇室礼佛的名山,保存有现今最完整的北雫朝的几位书法大家的书法崖刻,如果年后天气转好的话,我想去那里看看,观摩几百年前书法大家的遗墨。”

常小鹤知道回知痴迷书法,一直苦练不倦,于是提议道:“其实就算天气没有转好,有个地方你也可以去瞧瞧的,虽然比不得万岭山的崖刻那样大的名气,但是也挺有看头的。”

“在我们砀镇旁边小沂山上,有座几百年历史的千手千眼观音庙,因为菩萨灵验香火也旺盛,我们镇上的人无论家有恒产的还是寒门小户,都喜欢去那里上香许愿;观音庙后园里有片碑林,立了各朝各代的石碑数十座,虽然不是什么名人的书法镌刻,但是我觉得书法字画这东西嘛,各家有各家所长,就算是名不见经传的润笔先生,也有他自己行笔上的独特之处,回知你既然如此喜好书法,不知可想去瞧瞧?”常小鹤一脸诚挚:“过年后的初五,刚好有庙会集市,我要与母亲家里姐妹们一同去小沂山上年香;你来了我们这镇子许久,我和你又是同窗同学,一直没有机会尽地主之谊,所以想邀你一起去,回知你也可以去上个香求一年平安顺遂,还能顺道去看看庙里的碑林,不知你可愿意?”

回知当下意动,这个提议实在合她心意,于是就点头同意了,与常小鹤约好初五早晨在东门会合,一起同行去小沂山。常小鹤高兴不已,喝了几盏茶,又和回知絮絮聊了一会,才起身告辞离去。

回知与小年齐伯三人,过了个简单却不失温馨热闹的年,等到了年初三,一直断断续续下的大雪也停了,第二天天气见好,因为天气寒冷,在屋中闷了大半月,回知也不由期待起初五与常小鹤的出行。

到了初五,果然天气放晴,太阳也久违的出现在冬日的天空中,淡淡地暖黄煦和温暖,不像夏天的日光那样明亮灼热,在冬天浅灰色的天际,晕上一层薄薄地橙色,让人瞧着暖洋洋的。

回知自己租了辆马车,领着小年在镇子外的东门等候与常家车队会合,等了不久,常家的车队慢悠悠的出现在东门,一行共三辆马车,常夫人与两个亲生女儿一辆,姨娘生的几个庶女们一辆,还有随侍的婆子丫头一辆。在常夫人的马车旁,还有个约莫二十出头,身穿裘皮头戴锦帽的青年骑着马,领着几个粗仆伴行一侧。

回知出于礼貌和对长辈的尊重,下车在马车外与常夫人见礼,那青年男子甫地一见回知,骤然满脸通红,那片红从耳根一直蔓延到脖子,望着她目露痴迷,神情恍惚心驰神迷的样子。

常夫人掀开帘子和回知说话,看到回知的第一眼,也是满眼的震撼,晃神得难以回魂,连也正偷偷掀开窗帘偷看的常家庶女的马车里,也传来小姑娘们此起彼伏的小声惊呼。

“啊呀,她可真好看啊。”

“大姐的这个同学长得和仙女一样。”

“她真美啊,咱们镇子上从来没有过那么好看的姑娘。”

常小鹤笑嘻嘻的挤到母亲身边,道:“阿母,我说得没有夸大其词吧?我这同窗才是书中写的那样的美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常夫人好不容易回过神,点头赞:“回知姑娘果然是天仙一样的人儿。”

“夫人过奖了,还要多谢夫人允我一起随行出游,夫人的照拂,回知感激不尽。”回知拱礼答谢。

常夫人暗暗点头,是个知书达理的姑娘,听女儿说,这个叫回知的姑娘,不但貌美非常,在书院的学习也极其优秀,很得山长赏识,看起来果然是个品性好的。

常小鹤跳下自家马车,目光隐带笑意的扫过骑在马痴痴傻傻看着回知的青年,笑着挽住回知,说是要和回知同车说话,在一起热闹些,非要与回知共一辆马车,回知也只能随她了。

虽然风雪消停出了太阳,但是天气依然很冷,众人不再多话,分别上了马车继续前行。

到了小沂山脚下,回知才知道常小鹤没有言过其实,这里果然是镇上居民最喜欢来上香许愿的山庙。

天气难得放晴,又正值初五惯例到观音庙上年香,山脚下停满了香客的马车轿子,往观音庙去的山路上信男信女接踵摩肩,还不断有香客或步行,或乘车,或坐轿的纷至沓来。山脚下的庙会集市里人山人海的熙熙攘攘,彩旗飘摇招幌林立,兜售各种货品的小摊小贩大声的吆喝叫卖招揽客人,上完年香的百姓和小沂山周围的居民们兴致勃勃的穿行其中,集市一派繁华喧嚷人头攒动的画面,看上去热闹非凡。

小年瞧见了不禁欢喜的叫道:“哎呀,小姐,这里好热闹啊,比镇上的集市还要热闹,人好多啊!”

常小鹤笑道:“那是当然,小沂山的庙会,连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户的村民全都来了,自然要比我们镇上的集市热闹许多的。”

“小姐,小姐,等下上完香,我们一定要来逛逛,好不好啊?”小年兴奋的两眼闪光,哀求回知。

回知点头应允,她也很感兴趣,难得出趟门,自然是要多走走的:“这个自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