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楚云精神恍惚的时候,殿上乐声重起,格调已变,虽然仍有喜庆之意,却平添了一种肆意飞扬之气,仿佛原野上漫天铺展开去的花海,无拘无束,无边无际。在座者多有常年赏玩乐舞者,不觉都停了杯箸,注目场中,立刻就引起一阵骚动:“是李乐圣来了!”
楚云循着众人的目光望去,只看在大殿右侧的乐师已经换了一拨儿新人,前面站定一个身穿白袍的中年男子,正指挥着乐师们演奏乐曲。她很喜欢那种酣畅淋漓的张扬乐舞,还有那些乐人五彩斑斓的衣饰也看得出教坊司为了这场宫廷筵席之用心良苦。
乐声渐低渐微,一队女伎自角门处徐徐走出,一水儿的浅碧色衣裳,长裙曳地,长发低绾,鬓边斜插一枝红梅,衣饰简洁,粗看下并不出奇,但再细看一看,袖管腰身,都比寻常女子窄上一两分,将这队女伎柳条儿一般纤细柔韧的身形,衬托的几乎令人惊心。而那队女伎,行动之间悄无声息,举手投足之际,十八人竟如同一人一般,动作整齐划一,毫无二致。
慈明殿上一时间尽皆屏息而待。
十八名女伎,歌声甜蜜,舞姿如同那流淌的蜜糖一般舒缓,唱的是一位鲜花一般美丽的姑娘,她的面容明媚鲜艳,她的腰肢多情柔软,多少英俊少年为她神伤,流连不去,只为得到她一点温柔顾盼。
女伎咬字清晰,歌词浅显,又兼反复数遍,在座之人,自是都听清楚听明白。这是还在兴武年间,放荡不羁的诗仙小李杜在太液池的沉香亭上奉旨为孝康太后所做的著名的《清平调》。
相传,当年赵元携还是皇贵妃的孝康太后在沉香亭赏牡丹品美酒,逸兴勃发的赵元即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小李杜为其撰新歌词助兴。借着酒力,小李杜呼来太祖皇帝亲信宦官为他脱去皂靴,又唤贵妃为他磨墨。酒尽诗出,小李杜挥笔而成新诗三章,语语浓艳,字字流葩。当时,就是乐师李龟年歌咏,梨园弟子伴奏,而成绝唱《清平调》。孝康太后听得满心欢喜,忙命人拿来七宝杯,斟满西域葡萄酒,敬于小李杜。赵元也忍不住吹奏起笛子来。沉香亭内外,牡丹齐放,花香阵阵,歌乐袅袅,一派祥和。
也正因为此,众人脸上神情多少有些尴尬。这样坦白直接地向孝康太后献媚,却似乎不知应该赞美的是太后的贤淑文雅与皇家风范,而不是一味只宣扬姑娘有多么美丽多情,有多少英俊少年为她倾倒。
“这个李龟年也太胡闹了……”孝康太后回忆起年轻的时光,脸上微微有些泛红,不太自在地别开了目光,心中却欢喜得很,不忍责怪这些歌伎唱词不妥,只向身边的萧淑妃道:“这些小孩子不懂规矩也是难免的。好生打赏了吧。”
萧淑妃会意,吩咐下去,自有人去办。
说到了不懂规矩,孝康太后忽然就想到了楚云,当时就拉下脸来,问萧淑妃道:“王家的那个小丫头躲到哪里去了?”
萧淑妃赶忙指着那灯火阑珊的角落中的一个女子给她看。孝康太后看不真切,只吩咐“掌灯来”。一个小太监立刻持着一个烛台来到楚云身边。楚云正要开口相问,却被这小太监低声呵斥:“不要乱动,太后正看着你哩!”
“哦?”楚云也不生分,挺着胸脯扭过头来正好与孝康太后四目相对。太后这才见到她的真面目,眼波流转处,水光潋滟;腰肢轻摆时,柔若无骨。太后不禁冷笑一声,对萧淑妃道:“倒是好一个美人儿,只可惜……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啊?”说着,她双目一凛,现出好大的威严来,想要在气势上压倒这个小丫头。
偏偏楚云也是一个犟种儿,事到临头,毫无畏惧,两个人就这样针尖对麦芒地对视了一会儿。很快众人都随着太后的目光所及,关注到了楚云。旁边的小太监唬得冷汗直流,伸出手来在楚云的背上狠狠扭了一把,小丫头这才转变了态度,唇角微微翘起,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白里透红的脸蛋上面也现出两个甜甜的酒窝来,不待太后做出反应,她的腰杆一塌,竟然对着孝康太后抱拳行礼。
这个礼行得不伦不类,豪放如男子,却又不生硬扭捏,不卑不亢地恰到好处,倒让看不惯她那不守妇道做派的太后和众命妇都笑了起来。
这时,教坊司的曲目已经谢场,下面就是师师姑娘登台献艺了。大家的情绪高涨起来,都说师师姑娘每次登台都有新意。方才因为楚云和太后对峙而引起来的紧张气氛立刻缓解了不少。
俄而,率先入殿来的却是一对体态优美的白孔雀。大殿中立时安静下来。两只孔雀拖着长长的尾羽在大殿中央安静从容的踱步,显是见惯了这样的热闹场面,小小脑袋高高抬起,很是傲慢自得。
轻柔婉转的乐声悄然响起,伴着乐声,师师轻声哼唱着双飞燕的曲调,自侧门外走进来,看那妆束,活脱脱也是一只翎尾灿烂、姿态优雅的白孔雀。师师的步子恍若在水面滑行一般轻盈缥缈,看起来风摆荷叶似的,裙裾水波般起伏不定。
众人都在神情恍惚的时候,就眼看着她拖着裙裾缓缓登台,眉目生辉,含情带笑,看似温婉淑雅之中却别有一番妖娆恣肆,偏生又若不自知,顾盼自如,视线所到之处,令那些自命不凡的贵妇们无不自惭形秽。
两只白孔雀困惑地看着面前这个轻俏活泼、翩翩起舞的白衣女子,裙裾飘洒,歌声悠扬,挑逗得它们不由竖起了冠羽和尾羽,紧盯着师师。
师师的歌声忽地抛高,轻细的如同云雀一般,一双素手在裙裾下摆交错拂过,蓦地扬起,两柄彩绣斑斓、长约尺许的羽扇出现在她的手中,霍然打开,伴着师师飞扬的舞步,令大殿上诸人眼前不觉一亮,拍岸声、喝彩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