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向来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里面吩咐下去,看看看看这徐大富家,当初到底是否犯事,又是为了何事?
这并不难查,能把御医满门抄斩的,绝不是小事,太医院肯定会有详细的记录,但后面被救,却透着诡异,这种大罪只能是皇帝本人开恩赦免,却又实在是不符合崇祯小儿的性子。
再联想到徐大富身上的那些奇怪的点,虽说贪生怕死,乃是人之常情,也能解释的通。可朱棣就是敏锐地察觉到背后另有隐情,甚至还带着隐隐的期盼。
不过三天,苏培盛就拿回了暗卫收集来的资料,朱棣心中涌起一丝激动,飞快地夺过,全部倒在炕桌上。
随意抽出一张,上面是一张简易的徐家家谱,只有寥寥数代人,起始的便是一个叫徐半夏的人,他果然是崇祯年间的太医院院判。
徐大富的曾祖父徐阿福便是此人的庶出小儿子,让朱棣疑惑不解的是他们这一支看起来似乎有些备受冷落。
起名都非常的随意,大富、大贵,顺溜、顺遂、顺利,平安,阿福,寓意不错就是随意了点,反观其他各房却都以药为名,也不重排行。
阿福是徐半夏唯一的庶子,可能因为这个关系,不受重视很少露面,甚至都不曾在家中药房帮过忙,貌似身体也不太好,三十岁才得一子平安,不久就早早过世。
而平安则不一样,他极具天赋,年少时就得到了一个赋闲太医的赏识,收为关门弟子,后自立门户。
平安极善骨症,清军入关后,京中多的是战场上受了伤的旗子弟,很快就积攒下大笔家财,更有幸救治过佟家太爷,因而为两个小孙子,求得了到佟家求学的机会。
朱棣心想这平安还真是个怪人,挣这么多银子,为何不自己在家请先生,却要送到佟家去,就算当时皇阿玛登基,佟家太爷成了一等承恩公,他孙子长大也走不了多少捷径。
更怪的是顺溜兄弟几人,平安竟没有传授任何人医术,而是散出去,让他们各自天南地北的做买卖,特别是这顺溜,人称外号徐滑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过几年功夫,就让徐家的家财翻了好几翻。
无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某天兄弟三人相约去外地进货,顺便聚一聚,就在游玩途中,因为衣着富贵被歹人盯上,全部惨遭杀害。
徐平安也因此深受打击,从此关了中药铺,买卖行,只在家中诵经念佛。大富大贵则是继续留在佟家读书,学成之后徐平安也不许他们考功名,全部圈在家中熬日子。
徐大富之所以能来到四贝勒府,只因他与隆科多关系深厚,就求着他一起欺瞒祖父,说自己是去教隆科多的孩子,住的也是隆科多家。
朱棣心想这徐平安是个人才啊!父亲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还在他幼年去世,竟能挣下这么大一份家业,可惜就是命苦了点。
这样的人可不就把仅存的两个小孙子,看得比什么都重,非要他们躲在家中安享富贵。
看来自己这次还真是挖到宝了,徐大富的父亲做买卖如此成功,将来他就是突然发迹,也没什么人会怀疑到自己这里。
家庭情况下面是个本医案,是关于崇祯帝那个早逝的皇七子朱慈灿的,因为也曾数次经历过幼子早夭,朱棣原本并没有仔细阅读,只是随意地翻阅着。
这孩子自打出生,就体弱多病,一直病恹恹地拖到三岁,事先没有预兆就突然没了呼吸。
作为每日都要请平安脉的主管太医,徐半夏直接就被愤怒的崇祯打入死牢,只待秋后全家满门抄斩。
这不合理啊!朱棣回想当年自己的小女儿去世时,也是悲愤到了极点,当时就一剑刺死了值守太医,这崇祯都气得要杀人全家了,居然只是打入死牢?还等到秋后问斩?最后还放了?
朱棣认真拿起整部医案,仔细查看朱慈灿这短短三年的所有脉案药方,心中大惊这孩子虽然娘胎里就损了肺气,但身在皇家小心调养,活到中年本应没有一点难度。
还有死亡那天的记录也有问题,只是寥寥数笔,说朱慈灿午睡时猝死,这种大事如何能够这般简短,丝毫没有提及尸身有何异象。
甚至按照最后释放徐半夏的时候的说法,是奶娘心疼幼小的朱慈灿一直生病喊痛,一时迷了心智,用棉被捂死的!
这简直荒谬!朱棣心中突然闪过一丝荒唐的念头,强压下心中的慌乱,再次翻出徐阿福的详细资料对比。
他和朱慈灿同龄,只是一个生在年头,一个生在年尾,原本健康的孩子,因为年幼坐牢时伤了身子,留下咳嗽的病根。
难道说徐阿福就是朱慈灿!可是不合理啊!那时候大明江山已经风雨飘摇,但毕竟还在强撑着。
崇祯为何要把一个皇子变成一个御医家的庶子呢,御医地位不仅不高,而且盛怒之下被打被杀乃是常事,甚至连累全家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何况还是扮成庶子呢,更是要受尽冷眼,被主母和嫡出兄姐欺辱,当然若是崇祯还在的话,徐家人肯定没有这个胆子。
但朱棣还是觉得很荒唐,朱慈灿已经三岁了,是个记事的孩子!就这么身份大转变,就不怕他哭闹着要回去吗?
朱慈灿的身体再差,
这却能完美解释,之前自己心中所有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