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十本古瑞杂学之中竟然出了一本比《论语新义、《古瑞文集还要火爆得多的书——《管理启蒙。
士林学子们早已将这本书从“古瑞杂学”之中单独拎了出来,将其视为治国的“隐言”之书。
世人皆说:《管理启蒙是古瑞借商事管理之口诉说治国平天下之道。其中虽有所隐晦之言,但若细读不难看出古瑞所指。若只是论及简单的商事宋时的商业虽繁华,但还没有出现类似现代规模巨大的企业,哪里需用统计、组织行为、绩效管理等这些新奇的东西。
其余的九本杂学对于普通的士林学子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买回去细读的人很少,顶多也就拿着古瑞之名放书架装点门面。但在致力于杂学研究的一些小圈子里却十分受欢迎,比如沈括这种人的圈子。
出完这套科学启蒙的书系,古瑞暂时闲了下来。
他仅有的几个好友:高珍奇、杨远达、廖子胜都已经离开汴京,到地方上任去了。酒楼的经营张仕达处理的很好,不用他出力,而且能给他带来大笔的分红。
叫他意外的是,王堇最近经常来找他。而且与以往不同,以往王堇来寻他,总是做男子打扮。但近日她已经毫无顾忌地穿着靓丽的女装,坐着马车到他家中来,丝毫没有担心风言风语的意思。
要知道,此时的女子大多数还是养在深闺,连不熟的男子到家里都是避而不见的。她这样不避讳地到古瑞家里,除了本来她就跟古瑞相熟外,与王安石对她的开明教导也有很大关系。
她每每过来,都会跟古瑞闲聊一些从她爹哪里听闻的朝堂趣事,偶尔还会问问他的看法。有兴致时,古瑞便跟他详细地谈一谈,没有兴致时,就敷衍她几句。王堇倒也不生气。
短暂的闲暇之后,古瑞又忙了起来。
他的九本杂学书将他拉进了汴京的杂学圈子,沈括、贾宪等都与他成了要好的朋友。真正进入这个圈子古瑞才发现,这些人都是执牛耳的大人物,虽然科学知识的体系不一定有他这个后世人丰富,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却比古瑞厉害不知道多少倍。
经过王堇旁敲侧击的多番了解,王安石终于得出结论:古瑞是支持变法的。而且从他的诸多著作之中,也可以看出古瑞喜欢的是推陈出新,并不因循守旧。有了这样的信念做支撑,王安石决定要劝古瑞入朝为官!
熙宁三年,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王宅。王安石亲自邀请古瑞到家中做客。
相陪的除了王安石,还有王堇。
王安石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道古公子以后有何打算?”
古瑞想了想,道:“不瞒王相公,我正在筹措经费,准备开办一所以杂学为主的书院。”
听了这话,王堇简直要被他给气死!她着急问道:“吉丰你怎么又要浪费才华到那些旁门左道上?”
“这不是旁门左道。”古瑞纠正道,“我听闻昔日西夏使臣在朝堂之上陛下和百官面前,以佩刀断我大宋兵器,辱我大宋兵器不堪一击,若能改良钢铁之冶炼,制出宝刀,怎会受辱?又听沈括大人说火器用之于战良久,但苦于威力太小用处不大,若是能改良火药,使火器威力大争,收复燕云之地也未可知……”
他噼噼啪啪的说了一大通在当时被视为杂学而不太重视的例子,问道:“小娘子还以为杂学是旁门左道?”
王堇无言以对,但心里还是不服气。
王安石道:“吉丰自然是言之成理。不过,单靠吉丰一人,能成之事太少。依我之见,吉丰不如入朝为官,只要能得到陛下信任,有陛下的支持,吉丰的杂学之事就可事半功倍。”
王堇附和道:“爹爹说的对。”她转头看着古瑞,道:“况且眼下我大宋积弱,国富民强才是首要的大事,不然朝廷哪里有财力来办吉丰说的那些事情?”
古瑞听他们说的也有道理:要是光靠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大宋的进步呢?大宋现在恶邻在侧,契丹、西夏等邻国哪个不是对大宋虎视眈眈,若等着他以一己之力帮助大宋图强,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去了。到那时,说不定大宋早就被吞并。
但是,此时的大宋朝堂激流涌动,新旧两党争的不亦乐乎,他即便进入朝堂,能够在险恶的政治争斗中生存已经不易了,哪里还有更多的精力来推广科学之道?
古瑞很犹豫。
王安石和王堇都极力相劝,古瑞还是没有给明确的答复。但王安石看的出来,古瑞已经有些心动了。他认为只要皇帝给出足够优厚的条件,古瑞一定会进入朝廷为官。
崇政殿。
退朝之后宋神宗赵顼将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留了下来。
王安石道:“禀陛下,臣听闻学子古瑞博古通今,德才兼备,对国家治理颇有建术。臣欲举荐其入朝,请陛下恩准。”
赵顼会心一笑,知道自己这个副相已经将古瑞说通了。他甚悦,道:“朕也多次听闻古瑞之名,更看过他所著的《论语新义和《管理启蒙,确实是难得的治国之才,招其入朝为官是好事。只是……”他踌躇了一下,向众人问道:“不知以何方式更为妥当?”
司马光站出来道:“禀陛下,自太祖以来朝廷招揽人才皆有规程,一则科举,一则制科,如今本届科举已过,若要招揽,当设茂才制科。”
王安石一听司马光这话,心里就老大不痛快。本来他费了那么多精力劝古瑞入朝,古瑞都是模棱两可。眼下皇帝不许个高官厚禄,那古瑞成不会来。而司马光竟然还跳出来说什么制科?!制科比科举还复杂,而且制科出仕,刚开始并不会有多高的官位,似古瑞这等恃才傲物的人,肯定不屑。
王安石道:“陛下,臣以为不可。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而且古瑞此人在士林学子之中素有贤名,当免去制科之途,破格录取。并许以高位,方能彰显陛下爱才惜才之心……”
王安石的话还没有说完,司马光就气呼呼地道:“王参政一向急功近利,却不明白欲速则不达。今日举荐人才,一来便要陛下许以高官厚禄,推行新法也是不问实际,笼统而下,似乎做任何事情都能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