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节 跬步致远(9)(1 / 1)跳动的蛤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瑞忙道:“苏公大义。”尔后又不由自主地道:“本来施政之争,皆为利国,怎么惶惶然变成了相互攻讦,竟然连原本的初心都忘了。”

苏轼愣了一下,摇头哑然苦笑。他道:“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果然还是吉丰看的透彻,如我等都失之意气了。”

两人越谈越欢,干脆让董婉儿置了酒菜,边饮边聊,只把董婉儿气的牙痒痒,不仅发作不得,还得装着高兴。

苏轼道:“原本新法之弊,特别是青苗法之弊,已经被各地的臣民所诟病。奈何王参政过于固执,根本听之不进,只要有上书陈列弊端的,都被王参政列为异己打击排斥。当然,反对新法的人后来也都极端了,只要是新法,不管是利是弊,一概加以反对。诚如吉丰所言,大家都忘了初心。”

古瑞尴尬笑笑。

苏轼又道:“我相信如吉丰之大才,定然也知道新政的一些弊端。”

古瑞点了点头,道:“确实听人讲过一些。”

苏轼突然站了起来,对着古瑞深深一拜。

古瑞惊慌,忙扶起苏轼,问道:“苏公这是干什么?岂不是折煞我?”

苏轼沉声道:“我知道吉丰素来与王参政之女王堇交好,王参政也将你当着新党中坚看待。愚兄别无他意,只希望吉丰入朝为官以后,能以是非曲直为界谏言,而不以亲疏远近行事。”说完竟然又再拜。

古瑞深感惶恐。他眼前的苏轼,那个后世大名鼎鼎的苏轼,果真是值得称道的人物。

古瑞忙道:“苏公放心,若我真的入朝为官,定然是认事不认人的。不管是新党旧党,我认为对的就支持,认为不对的就反对,决不会为个人私利干昧良心的事情。”

“我果然没有看错吉丰。”苏轼大笑道。

两人又接着畅饮,直至天色将黑才散去。

第二天,宋神宗赵顼已经有了决断,要跳过茂才制科,直接招古瑞入朝为官,甚至连官名都已经想好。

崇政殿上,赵顼看着站着的几位卿家,道:“朕拟赐古瑞进士及第,翰林侍读学士,赐紫金鱼袋,众卿觉得如何?”

听皇帝这么一说,王安石心中特别高兴。赐进士及第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以古瑞之才,一个区区的进士及第,他完全受的起。重要的是后面“翰林侍读学士”和“赐紫金鱼袋”,这可是了不得的恩宠。

翰林侍读学士一职,虽然品级并不高,但可以常陪皇帝左右,参赞机要,自宋真宗之后,已经极少有授这等官职了,可见皇帝对古瑞的重视。而赐紫金鱼袋,则更显尊贵,大宋自开国以来,赐紫金鱼袋的本就不多,而一入仕便受此恩宠的,古瑞更是第一人。

王安石面有得色。

司马光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赵顼在考虑授古瑞官职时,权衡过新旧两党的感受的。若按王安石的要求,需“高官厚禄”,旧党必然反弹,所以才授了古瑞一个翰林侍读学士的虚职,没啥实权,这是照顾旧党。

但也不能给出的条件太低,不然别说王安石不满意,恐怕古瑞也不愿意入朝。所以就加赐了紫金鱼袋,显得自己对古瑞的重视。

他原本以为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没有想到司马光还要来反对,赵顼觉得有些不高兴,但司马光毕竟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他也不好对他的意见不闻不问,因问道:“司马卿为何反对?”

司马光朗声道:“自真宗后,本朝已没有翰林侍读学士一职,不可因古瑞一人而改。臣建议可授古瑞大理评事,这是科举状元及第才能获得的恩宠,足以彰显陛下的厚爱。”

大理评事听起来并不比翰林侍读学士差,然而关键的区别在于,一个可以随时见到皇帝,有发言权,而另一个是真正的闲职,给刚入仕途的读书人混资历用的。显然,这种职位并不能叫王安石满意,也不符合赵顼的想法,毕竟赵顼是希望经常与古瑞探讨国是的。

王安石道:“臣以为司马大人所言差矣。陛下之所以要不拘一格启用古瑞,乃是希望他为朝廷出力,若只是做大理评事,还不如不叫他来。”

“臣以为……”

“好了!”赵顼不耐烦起来,道:“朕意已决!命知制诰草拟圣旨,宣古瑞明日午时进宫见朕!”

王安石心满意足地回了自己宅子,刚到家便立即遣人将古瑞请了来。他此时已完全不把古瑞当外人,把王堇也叫了出来,将陛下欲对古瑞的封赏讲了。

王堇大喜过望。

古瑞亦表现的颇识时务,对王安石不住言谢。

王安石笑道:“吉丰虽然是大学问家,但多数时候住在蜀地山间,料想并不熟悉宫中礼仪,即便能从书上看到,但也不一定合今制。当今陛下对第一印象甚为看重,所以我想堇儿帮吉丰熟悉一下宫中礼仪,以免明日面见陛下失礼。”

王堇忙道:“爹爹放心,一定不会有错。”

古瑞立即表示感谢。

事不宜迟,王堇立即带着古瑞出了门。第一件事情,便是到市场之上购置香案。古瑞也听说过沐浴焚香接旨的说法,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回了古瑞家里,王堇又将从接圣旨到入宫见皇帝的所有细节都讲了一遍,还让古瑞演练了两遍,见没有差错,原本略微担心的神色才放松下来。

古瑞练得累了,请王堇坐下,给她和自己泡了茶。正要喝一口,却听王堇道:“糟了,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古瑞吓了一大跳,刚喝进嘴里的茶差点给吐了出来,忙问道:“怎么了?”

王堇道:“明日供奉官来宣旨的时候,照例是要给些喜钱。”

古瑞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松了口气,道:“我有钱呀。”

王堇道:“哪有接旨的人亲自给喜钱的道理。一般是管家仆人来给,可是我见你这儿,除了你之外别无他人,却不好办。”

古瑞思忖着如何是好,却听王堇又道:“不然明日我带着丫鬟在这里帮你给喜钱。反正供奉官也不知道我们是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