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9章 了结(1 / 1)乐江渔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个环节中,干部很关键,其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组织扩大生产。当然,这也离不开程洪居中调度的优势。他的人脉资源在此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在红星村时,他不是没想过要发挥他的优势,而是他不能发挥出来。他也担心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的事情发生。现在到了马子坪三个村,他如鱼入水一般。

与合江四村比较,还是有很大很大的差距。但基础已经夯实,很快就可以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因为农业实业存在生产周期的问题,产出也要到收获的季节才能体现出来。

看着绿源合作社的报表,程洪很满意地笑了笑。三个村所有的食品生产作坊都加盟到了绿源合作社,总销售额比龙源公司还要多上几倍。进入专柜的产品达到三成左右,进入超市的产品达到四成左右。

而进入农贸市场的产品只有三成,说明这次整合做得非常成功。每一家作坊的生产车间都装了监控视频,绿源合作社全程监控着所有作坊的生产流程。而且每一个合作商都可以通过监控来了解生产情况。

这是周敏想出来的办法,得到程洪的全力支持和作坊主的认可。绿源合作社得到了合作商的充分信任,产品销售渠道非常畅通。

在兴悦公司的推介下,媒体也对绿源公司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其间也有人翻出了三江熟食品合作社的事,兴悦公司对马子坪村作坊整改的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并公布了他们的调查报告。

媒体的反响总体来说偏好,支持的声音盖过了算老帐的声音。马子坪村三江熟食品合作社的事在此时总算有了一个了结。这一切都是程洪设计好的处理方案,兴悦公司把这个处理方案当成了范例。

余耀民也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了这个案例,这个时候他才把程洪推上台前。冷藏了这么长的时间,才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程洪这个人。

可惜前车镇的镇长人选已经落实,程洪仍然还是挂着副科级干部的职务,他仍然不参加镇里的党政领导会议,他仍然与工作队一起长住在了马子坪村村委会。

新任镇长郭征东原政研室副主任,是省财经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很熟悉经济方面的理论。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被余耀民和鲁敏华看中,说明他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差。

郭征东很低调,主动提出联系前车村。他看好前车村的发展前景,也非常认同程洪的理论观点。认为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程洪看好这个模式,但并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应该说对这种模式还只是在尝试阶段。毕竟学院的研究基地才建立一年时间,效果还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按他的计划兴悦公司的发展方向是,纵向:平台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横向:平台科研生产基地仓储运输平面宣传市场销售的模式,横向和纵向两条线构成一张覆盖整个农村农业的网络。

兴悦公司就拥有这些资源并正按这个模式在发展。平台就是诚悦兴农网,科研机构有自己的农业科技公司,龙头企业他加盟的已经发展到好百几家。

深入合作的就有几十家。至于基地就更不要说了,合江人建立的蔬菜基地就一百多家。还有很多加盟的销售企业、仓储运输企业、合作的媒体宣传平台。

他认为这些事不是专长,再加上农学院在前车村基地的业绩不明显,三江片区的技术支撑仍然由兴悦公司提供帮助,所以他并没有投入多少精力去参与。也认为就前车镇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模式还是有些高大上的感觉。

郭征东就是看准了这一点,龙头企业有龙源公司,前车镇片区已经有不少的基地和农户与龙源公司合作。

农学院建立的基地已经推出不少新品种,只是试验地里的技术变成成果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水产等见效快的行业里,效果已经出来。而他只要搭好农学院与基地、农户之间的桥梁,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效益。

何明与程洪谈过这个问题,程洪也挺支持郭征东的想法。但不支持郭征东用行政手段推动这项目的做法,认为这样做有些急功近利。

群众见到了好处,政府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达到目的。何必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纵观程洪在前车镇的布局和发展经过,自始至终都行使着引导职能,一切都建立在群众自愿参与的基础之上。

农学院也挺支持郭征东的构想,他们也急于想见到成果。一年时间又错过了去年春季这一重要的时间段,也让他们有些心急。

郭征东不同于李明哲,当他得知程洪有不同意见时,他马上赶到了马子坪村当面向程洪请教。程洪算是第二次与郭征东见面,第一次是郭征东第一天来上班,何明要他到镇里参加给郭征东举办的欢迎仪式。俩人并没有深入地交流。

李明哲把郭征东迎进了住处。一进两间带卫生间,外屋办公,里屋住房。了解到程洪喜欢住在村里的习惯之后,周敏花了一点小钱能程洪布置了住房。布置得还不错,条件比镇里要好得多。

郭征东打量了一下,酒柜里有些好酒和好烟,心中暗道程洪生活有些奢侈。他也不回避地摆放着,就不怕人说他受人好处?程洪不低调的名声在外,郭征东心里也认可了这种说法。

其实外传的程洪不低调不是他在生活上,而是在工作方面坚持底线的决心。他现在接触的层次不同,都算得上是家境富实的人,不时拉上几个人到他这里聚聚聊天。那些酒瓶和烟盒都是人家吃剩扔下来的,只是他没有及时清理而已。

人家带过来一起分尝,程洪是不会拒绝的。但人家送礼,他除了陈悦和琼丫头的之外,都是不会接受的。在他心中与陈悦和琼丫头不是利益关系的人,只是当成亲人一般。

郭征东虽然把姿态放得很低过来请教程洪,但他也不会很随意地说出他的想法。象程洪与何明之间的关系那般,才会随意地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老程。”郭征东坐下来后开口道:“我今天过来就是想听取你关于配合农学院推广技术之事的意见。”

“郭镇长,喝酒吗?”程洪问道。郭征东摇了摇头,程洪马上给他泡茶,泡好之后坐在了郭征东的对面:“技术是要推广,但也得要先看看技术是不是已经成熟。

农学院是我通过兴悦公司引进来的,去年又错过了春季这一重要的时间段。果木基地是去年秋冬两季和今年春季建成,投产至少也得要三五年时间。

老百姓看不到利益,思想上肯定有些抵触。大面积投入建立果木基础风险和工作压力不小。如果真要落实,还需要有心理准备。

花卉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粮食生产技术、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上,还做得不错。应该可以作为我们的推广重点。”

“可是农学院方面认为我们要配合他们重点推广中药材种植、果木种植和绿化植物种植三大块。”郭征东皱眉说道:“他们的技术已经在农学院的基地里试验成功,差的就是对技术的推广了。

我们花卉和绿化景观植物种植有李塘村这个典型,还有三江片区的庭院花卉发展势头很不错。我们还是有基础推广发展的。

而且你也清楚,新技术的应用越早,群众获益就越大。等产品普及之时利润就会压下来,甚至赚不了钱。就拿黄桃为例,刚出产时二十来块一斤,现在五六块钱一斤,以后的价格只会越来越低”

程洪着着郭征东的意见淡淡地笑着,看来郭征东不象是来请教的,而是要来说服自己与他的意见一致。郭征东有必要要说服程洪吗?有些过了。

“郭镇长,我只是建议,最终还得你和何明书记拿主意。”在郭征东说完之后程洪苦笑地解释:“为什么农学院方面要重点推广这三类产品?因为他们也急于产生利润。据我所知,他们苗圃中培植了大量的种苗,到年底就可以上市了。如果不推广,那么就变不成利润。

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也不是他们所说的新技术新品种。而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技术。花卉、蔬菜、粮食、畜牧水产技术。

目前我们龙源公司链接的基地中,水产养殖并不过关,约有一成的基地还处于亏损状态,两成的基地处于保本和低利润的状态。花卉种植技术如果没有兴悦公司的支持也没有进步。可农学院方面却并不关心这些事。这说明什么?我们与农学院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分歧。

也可以说明农学院方面在经营理念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事我跟段龙源书记讲过几次,可他也改变不了农学院方面的观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