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可是我来到庭之后,也试着自己修行打坐过,可是为什么坐不住呢?觉得腿好麻,疼的坚持不下来……”
兰笑道:“有些修炼者在聚能养气方面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但还是静不下来,坐不住,功能功力都上不来,原因是在炼己方面功夫不够。炼己功夫只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道德方面的修养,二是心意方面的锻炼。”
歌:“行为道德方面修养,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兰笑道:“古人:“德是功之本”,这话是有道理的。心里有亏心事的人,练功是坐不住的。比方:他曾经做过恩将仇报、吃里爬外、过河拆桥、出卖同事、充当间谍的事,有这类行为和举止的人,总觉的亏心和不安,这样不仅仅是练功坐不下来,而且亏心者短寿,这也是规律。因为他总是心绪烦乱、阴阳失调。德行不检,即使服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寿。多行不义者,必亏自己的心,心短自己的寿。”
歌:“具体的做什么事情才是多行无义者呢?才算是亏心呢!”
孟昶笑道:“呵呵,妹子,你可真是可爱极了,若干了坏事,如搞栽赃陷害、欺师灭祖、助纣为虐、落井下石、写告密信等,则更是怕原形必露,怕被制裁。这种无穷无尽的恐惧、惊心,这种犹如过街老鼠般的心态,这种不良的刺激会日积月累地形成潜在能量对他攻心。”
又:“相反,如果多行善事,比如济人利世、助人为乐,或者遵守社会公德、合道而孝尊师重道、尊老爱幼,以及见义勇为、敢于惩恶扬善、抵制邪恶。那么,他平时的心态就是一种坦然的。若再能弃除不正的习气和嗜好,按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练功时就不会有烦饶事情对他干扰。所以,光是学会了很多功法而忽略了行为道德的修炼,还是练不成的。”
练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层次的行善事、积功德的要求。你可以跨越层次的要求,多行善事、多积功德但不能不行善事,不积功德。到了十月养胎的中关阶段,就要积大功德。你们现在是初关阶段,要多积功德。
歌笑道:“那心意锻炼呢?”
兰:“丹经上:“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枉然。”道乡集也:“未炼还丹先炼心,此心不炼难成真。”收心止念,必须先制眼,要目不斜视,不接受不良情绪的信息……”
收摄心神、返观内视,或者用把远处的声音收入耳底的方法都可以收摄心神,使自己心静意合,进入功态。如果能凝神入炁穴,那就更容易收回心意,止于大定。”
歌:“原来是这样啊,总体上看,儒家倡导进取型的人生,道家则比较超然通达,故而给人以儒家入世、道家出世的印象,其实并不尽然。与“不争”相类似的是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常见的误读是将之等同于“以柔克刚”。”
兰:“儒家倡导进取型的人生,道家则比较超然通达,故而给人以儒家入世、道家出世的印象,其实并不尽然。老子和庄子都具有很强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只是他们较多地以批评者的面目出现而有别于孔、孟而已。孔、孟在积极进取追求事功的人生道路上也常怀有超然通达的心态,孔子主张“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对“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的人给以很高的评价并心向往之,甚至当自己的理想屡屡得不到实现的时候,还萌发过漂洋过海、远离人世的念头。”
孟子也主张:“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下。”孔、孟这种矛盾心态和灵活态度是他们在下无道、人生常穷而不得志的社会现实中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自我调节和心理准备,在这一点上,他们与老、庄是一样的。在后来经过历史选择而逐渐稳定的文化格局中,儒家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得到了强化和突出,而孔、孟原有的那种超然与灵活的心态逐渐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乃至被遗忘相反,道家式的入世情怀则被淡忘,其超然通达的方面却被突出,以至于道家在世饶心目中只是以旁观者的面目出现,道家思想遂主要被用来应付逆境和在人生进取中起调节缓冲的作用。要之,本来面目的孔、孟、老、庄与经过历史塑造的孔、孟、老、庄,都是应该区别对待的。
孟昶:“人们常常认为道家注重道,轻视人事,实际的情况恐非如此。道家虽然善于思考道,道家着作虽然以谈论道和哲理为一大特色,但终归还要落实到政治、社会和人生中来。老子五千言中,主要的篇幅还是谈社会、政治与人生的,有的是直接谈社会政治与人生,有的是从道和哲理中引出社会政治与人生,或从社会政治与人生中提升出道和哲理即使是只谈道和哲理的语句,其宗旨也是要为社会、政治和人生求得道观方面的依据和哲理方面的指导。正是由于道家对社会、政治和人生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与儒家迥异的看法和解决方式,因而才能在这一广大的领域同儒家学形成互动和互补。”
歌心想,时候自己一直以为信仰这些都是为了让人,不再害怕死亡,不怕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才发明创造的,这一点现在自己的心还是没有改变。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一自己也可以考虑,真实的活到这种只有觉得是迷信色彩的人,才会相信的世界中来,确确实实的做了一回。庭中人,还成为了翼瑶殿下的宫女。
这得是多大的荣幸呀!这得是多大的机缘还能遇到一起,才能让自己一个凡人,能给庭的皇子做宫女呢?
别是普通女孩都得不到的机会,就是庭多少仙子都处置若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