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原来这些东西,都和道教有关系,我还以为是人们没有粮食,就自己想法子来辟谷的呢!”
兰笑道:“呵呵,道家特别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认为“气聚则生,气亡则死”,地万物都需要靠“气”维持生命。着名的太平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有气则有神,有神则有气,神去则气绝,气亡则神去。故无神亦死,无气亦死。”葛洪抱朴子中有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服药虽然是长生不老的根本之术,但如果能和“行气”相结合,那就修炼得更快了,即使得不到长生不老的药,如果“行气”使用得当,一样能活到百岁。”
歌:“那古代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饿死的人呢?大家都来辟谷不就好了,别数十年不吃饭,就是有一年不吃饭,第二年也能吃上了!又何必死呢?”
兰笑道:“呵呵,你以为没有这样的方法吗?还别,真是又有救饥方,前人之遗宝也。宜未雨绸缪,勿渴而掘井。所谓救饥方者,值凶年无粮,以此济命也,须当先备,过时则悔之晚矣。愚虽未得亲验诸方,然思及古人仁心利世,又不乏才高识妙、颇多奇遇者,故信之。诸方多收录于各处医籍中,查询或有所不便,故择简易之方以成此集。歉岁之情景,良可哀乎,引资治通鉴言,时江南连年旱蝗,江、扬尤甚,百姓流亡,相与入山谷、江湖,采草根、木叶、菱芡而食之,所在皆尽,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衣罗绮,怀珠玉,俯伏床帷,待命听终。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观乎彼荒年之时,衣着荣华,金玉藏室,亦不可得粒米充饥,一息残存,垂垂无依,束手待毙,岂不悲哉于是时,可深体诸方之可贵。固有备荒之法可防饥馑,余灾何以消弭愚闻人若行善,上降之以福;人若作恶,上责之以祸。是故,非修德无以禳灾,非行善无以保命。反省改过,克己修身,一心为善,自然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盼诸位仁人君子、贤媛淑女,勿轻诸方,留存以资后用,广布流传诸方,诚可喜也若更能劝人行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忠孝节义以之为根本,则阴德可大矣。行乎善,又何忧上不佑又闻,地之大德日生,故而缺济生保生,以顺生生之德,一己之力虽微弱,亦该为之。愚时感惭愧,愆过累累,德行浅薄,灵光低暗,以至于今日之状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共勉之。陋识愚人谨按。
歌:“哎!听你这么,这古代饿死的状况,让人好心痛呀,自从“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以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掠夺性利用愈演愈烈,严峻的生态危机已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及污染、乱砍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这就是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结果,与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有直接关系。”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恶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为了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走绿色路线,学术界正在重新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古老而又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奉邪人合一”观念的道教文化,正日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具有的深邃的生态智能,尤为引人注目。可以,道教的生态智能乃是中国文化中的环境意识的最集中表现。道教认为,人与地不仅同源同禀,而且同构同律,因而影人身一地,地一大人身”的法。宋着名道士白玉蟾“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可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话,吃饱肚子,永远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兰:“验方新编所载,几遇凶年施粥,饥民急于得食,若过于沸热,必伤肠胃,往往食后,百步间即仆倒而死,宜于夜间煮粥,盛大瓮中,次早以木棍搅匀与食最妙。又,饿极之人不可食干饭、干物,宜以清稀粥,少少与食,一日食数十次,总不宜多。或以稀粥泼桌上,令其渐渐吮食,食至数日后,方可稍食干饭,亦不宜多。缘饥久肠细,饱食往往胀死。乾隆戊成年间,湖南省岁歉施粥,饥民贪食死者甚多,后用此法活人无算。周氏集验方所载,久饿后大忌骤饱,缘饥则食肠细薄,骤饱则伤及围肠矣。宜先少食稀粥,并忌过热之物,渐渐由稀加稠细心调理。”
歌:“呀!还真是救了不少人呀?这种应该越简单越方便吧?”
兰笑道:“救饥方贵乎简易,若不如此,或反致成开,故择简易之方十数首,分列三章。第一章所列之方较为稳妥,制作方便,大多为平时常见之物;第二章所列三方,若果如方中所言,则效用巨大,但有所禁忌,故列于第二章。三方皆言不得食一切物,故服药后须禁食。儒门事亲之方言其药大忌欲事,其余二方原文中未提及,但观此三方又颇为相似,故而,依愚之见,生命为贵,稳妥行事,凡用此三方,皆应避忌欲事男女恃欲之事,房事,用者详之、慎之;第人列服气方,以备不可得粮之用。三章层云递进,随其时而用,于救饥但尽人事也。此外,于后记中列出大部分药物药性与使用禁忌、所据书目,请通篇细读,深入了解,再行使用,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在下才识浅陋,若有疏漏之处,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