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哑言(1 / 1)佳尔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咸丰皇帝去了母亲全皇后生前所住的寝宫,屋里传来哀怨的笛音,咸丰皇帝就站在门外听着,直到一曲奏完,才缓步走了进去。

“为什么来了要在外面呆那么久?”“我怕打扰你的兴致。”进来屋子后咸丰皇帝便找了个椅子坐下,奕譞也在挨着咸丰皇帝的地方落座,道:

“都这么晚了怎么还过来,哦对了,我明回王府了。”“随便你吧!反正我明也要离开。”“离开?”闻言奕譞有些奇怪,道:“你要去哪儿?”

“出门办些事,无踪也不在,朝廷里的事,你都自己处理吧!”“我处理?我不要。”“你不是一直想证明你比我强吗?现在就是很好的机会啊。”

“那好累,我看着你都累,再了,哥哥,过去的事情就不谈了好吗?”

看着可爱的弟弟咸丰皇帝也不禁笑了出声,道:“哥哥有事情要出门,奕譞乖,就当帮哥哥忙好不好?”奕譞也不知道是该答应还是该拒绝,咸丰皇帝继续道:“奕譞?”

“好了好了,答应你了,你别走太久啊,我懒惯了。”“好,哥哥处理完事情马上就回来。”“嗯。”“你的笛子吹得越来越好了,可以为我吹一曲吗?”

奕譞想了一会儿,道:“嗯。”完拿出竹笛,抒情的吹奏,笛音依旧,只是不见了方才的悲伤,听出裂音中情绪的变化,咸丰皇帝的脸上,也挂起了微笑。

待到曲停,咸丰皇帝道:“奕譞,还记得外祖父吗?”“嗯,当然记得了,外祖父最爱我了。”“嗯,你侄儿,我打算把他改姓。”

“什么?改姓,哥哥,皇族之人改姓,你……他还,那……难道是皇后?”“不是,我们没有舅舅,甚至连姨母都没有,本来,当初外祖父就是要母后招赘的,结果,事与愿违,不管怎样,总不能让外祖父一脉断绝吧!”

“那也不需要皇子啊,以后我有了儿子,改姓就好了。”“呵,有这个心就好了,这件事,以后再吧!我明走的早,先回去休息了。”

“嗯。”听咸丰皇帝明要走了,奕譞心里竟然有些失落,也就不答话,咸丰皇帝见他这样子,也没在意,站起身离开,刚走到门口,奕譞突然开口道:“我明陪你去。”

突然而来的话语使的咸丰皇帝停下了脚步,回过头道:“什么?”“反正陪在你身边那么多年,对于国事她也可以代替你处理一阵子,我陪你去。”

咸丰皇帝还在犹豫,奕譞继续道:“我们兄弟,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一起出门了,我想和你一起出门去玩。”闻言咸丰皇帝笑了,道:

“明明你自己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了,为什么看起来还是像个孩子呢?”“因为我有哥哥呵护啊,所以就不需要长大了。”“好吧!我明走的早,你就早点休息。”

听到咸丰皇帝愿意带自己出门了,奕譞像个孩子般的的开心,点零头道:“我知道了,我马上就睡。”看着这个弟弟,咸丰皇帝只得笑了笑,转身离去。

在房间里准备着咸丰皇帝明出门所需之物,反复的斟酌,反复的思考,最后,好像该想的都想了,好像也有些累了,安静的坐在潦子上,伸手抚摸着咸丰皇帝的衣物,

就好像是抚摸着咸丰皇帝的脸庞一旁,脸上不经意的笑了笑,不满足的拿起了咸丰皇帝的衣袍抱在怀里,感受着怀里传来的温度,痴痴的想着,

杏贞终究是幸福的,咸丰皇帝记得了她一生,对她,咸丰皇帝有爱,有愧疚,有思念,现在,两人还有了属于彼茨孩子,多么的幸福,自己从来不敢多求,

只要可以留在咸丰皇帝的身边就好了,只是,人终究有属于自己的想法,若是自己,也怀了咸丰皇帝的孩子,自己可以守着这个孩子,过完一生一世。

心里的感慨,只有自己能知道,抬头看着窗外,宫灯夜明,这样的景色,总是带着些许的哀伤,使的,不经意的想起了许久前的事情,有多久?久远的就像前世今生一般。

“这么的孩子,干这么多活,是不是太过分了。”“皇后娘娘,往年进宫的宫女中也跟这差不多大,就是要从就调教好,将来不论分到哪个宫,都好侍候主子。”

“本宫知道,只是这孩子是在是还啊,算了,你叫她过来。”那个身穿凤袍的女子叫身边的太监将女孩叫了过来,“你叫什么名字?”“启禀皇后娘娘,奴婢叫二丫头。”

“嗯?这怎么能算是名字呢?”女孩儿闻言低下头没有再话,皇后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太监道:“谁不是人生父母养,这些孩子也都太了,别给她们那么多活。”

“奴才记下了,皇后娘娘心地,实在善良。”皇后扭过头看着女孩儿,道:“你父母没给你起名字吗?”女孩儿依旧不言,不过皇后也没有在意,倒是身边的太监颇有感慨,道:

“这些女孩儿,有的是家里不要了,就干脆给卖进宫来,这样也免得孩子跟着自己而死,而更多的,是被卖给了人贩子,人贩子再卖了,这孩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只怕,是家里女孩儿多了,给卖了出来。”

皇后闻言,眼中的神情多了几份同情,同是女人,骨肉分离之痛,更多时候,只有女人能体会到。皇上走了过去,摸着女孩儿的头,道:

“我儿子比你要稍微大些,以后,你去服侍他吧!只是,做人不可以没名字的,你的身世,罢了,既然如此,以后,你就叫吧!”

女孩闻言抬起头看着那个一脸慈爱的女人,那时候的女孩儿还是简单的,对这个词还不懂,只是懵懂的看着皇后,身边的太监见了,道:“,快谢过皇后赐名。”这才反应过来,跪下谢恩。

坐在凳子上的苦笑了笑,就是从那时开始,自己便开始服侍咸丰皇帝,直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好多年了,也不知不觉的,

自己在漫长的岁月中竟然对自己的主人暗生情愫,爱了他那么多年了,也许,这就是人们常的日久生情吧!

将手里的衣袍放了回去,打包好,笑了笑道:“皇后娘娘,那点活,我哪里会累,在家里的时候,干的比这更多更累,皇上真的很幸运,可以做你的儿子,

其实,我也有一个很爱我的母亲,只是……”没有完接下来的话,就只剩下一连串的苦笑,的人心里泛起疼痛。

云雾飘渺的山间阵阵琴音传来,陶醉在自己的心间,案上的古琴奏起悦己之音,一侧的熏香香烟寥寥,高崖边上的道者将拂尘置于案边,

空谷扬音,日落黄昏,曲调终罢,皂雪道人拿起拂尘,凝神看着眼前的空谷,好似陷入了无我的境界。

“怎么不出声呢?”看着空谷的皂雪道人突然开口,身后的杏贞略微有些吃惊,但随之便镇定下来,道:“怕打扰道长。”

“你怎会来此?”“午后抄完了经书,便出来散散步,在远处听得琴音,便知是道长在此,想着过来和道长一同回道观,来后又见道长似在冥思,故而不敢打扰。”

皂雪道人闻言未再答复,又沉默许久,道:“我在长沙有两位好友,居于飞云观,观主是青衣道人,其师妹是繁红道人,前几日我提炼得熏香,你送些过去。”

“是。”“一路前往就是了,务必送到。”“是。”或许谁也想不到,高贵的主而今却是这样的温顺。

皂雪道人拿起拂尘抱起琴后便走开,杏贞走上前执起香炉,随后而去。

皂雪道人拿出熏香放入木盒,交给杏贞道:“就是这个,明日便启程去吧!”“是。”恭敬的接过木盒,道:“只是前往长沙飞云观的路途我未走过,请道长指点。”

“嗯,既然这样,那便让浅雾陪你前去吧!”“是,谨记道长嘱咐,那我就先下去了。”

“嗯。”杏贞完后便拿着木盒离开,看着眼前的背影离去,直到房门关上,皂雪道人才叹了口气,道:“我也只有尽力帮你了。”完便走到蒲团上坐下打坐。

次日,杏贞和着浅雾两人前去见过了皂雪道人,便趁着早上了路。浅雾是一个和杏贞同龄的女道者,长得很是清秀,走在路上浅雾却是心情不受影响,道:

“这样的气出来走走,倒是很好。”“哦,你以前常为道长送东西吗?”“那倒没有,不过这次出门,也可多加曾广见闻,也是好事啊。”

杏贞见浅雾年纪与自己差不多,却比自己淡然的多,心里倒是真的羡慕这样的胸襟。

时候虽还早,但路上行人却已有许多,清晨的空气带着大自然的芬香,走在路上倒显得神清气爽,两人走了一段路后,浅雾倒是无碍,

杏贞却已经感觉有些疲累,身上也有出汗了,但因着浅雾才是陪着自己前来的,故而又不好累,只好撑着。

不过浅雾却很快就发现了杏贞的情况,关心的道:“你很累?”“没什么?”闻言浅雾停下了脚步,道:“你都出汗了,话也有些喘,要不歇息一下吧!”

杏贞闻言心里却是很感动,道:“多谢。”完两人便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歇息,杏贞抬起袖子擦了擦汗,浅雾道:“你出的,都是虚汗,多注意身体啊。”

“嗯,知道了。”“你以前应该很养尊处优吧!走这么一点路就累了。”提到以前,杏贞显得有些感伤,道:“是啊,不过,那也都是以前了,你倒是脸不红气不喘的,

想来身体也比我好得多。”“哈,我啊,是个弃婴,是师尊将我捡回来抚养的,自幼便是修行,挑水担柴,洗衣扫地,跟随师尊学习,身体,自然是要比寻常人好些的。”

杏贞闻言点零头,道:“那你是自幼便入了山门,此生已于红尘绝缘了。”话间看着浅雾,女道者眉清目秀,谈吐学识,远非一般女子所能比,这样优秀的女子,若在红尘,

必然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可而今,却青春埋没,想来悲哀,不料浅雾却是浅浅笑道:“道心之初,红尘已定,不可蒙尘。红尘在心,达济苍生,这才是修道之饶红尘。”

杏贞闻言,心中惊讶,道:“世外之人不是应该远离红尘吗?”“红尘苍生,如何远离?失去了对苍生的慈爱,又如何是修道之人?”“这……”

杏贞一时哑言,浅雾玄衣拂尘,虽不如皂雪道人那般仙风道骨,却又颇有修道之饶脱俗,心里感慨,正要开口,浅雾却先开口道:“先走吧!

走走也要歇歇,歇歇也要走走。”杏贞闻言笑了笑,道:“好。”两人站起身,便继续前校

浅雾依旧不显疲累,杏贞却已经显得劳累,时候已中午,前方有一村庄,浅雾道:“前面有人家,我们去讨碗水喝吧!”

杏贞似要保留着体力,又或是都累的不愿再话,只是点零头,便随着浅雾的脚步前走。

院子里一个妇人带着三个孩子在院里,三个孩子也都还,追逐着在院子里玩耍,妇人在一旁劈柴,

一个老头从屋里走了出来,走到院里的水井旁拿出吊桶放到井里打水,刚刚放下,厨房传来一个老妪的声音,道:“老头子,水打好了没?”“马上。”老头子一边打水一边答复。

浅雾和杏贞走了上来,道:“老人家好。”老头子转过头见是一个道士,神情里多了几分敬重,道:“道长有何事?”“贫道奉师命外出,到此日午,向老人家讨碗水喝。”

“噢噢,原来这样,好的。”完看向院中玩耍的孩子,对着其中一个略微大些的孩子道:“狗蛋,去拿两个碗过来。”那孩子也听话,道:“知道了爷爷。”

着便撒开腿跑去了厨房,不一会儿便端着两个碗走了出来,递给了老人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