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之后。
暮色临近,黄昏的最后一丝光芒,终于也消失在了远方的旷野之上。
大地又陷入了一片,混沌寂静之中。
暗夜渐渐袭来,满月也是无声的,从树梢上升起。
它散发着如水一般皎洁的光辉,落满了整个世间。
不知何时,起了晚风。
它急怒的吹过山林,掠过城池。发出地呜咽声,如同狼嚎一般,响彻在茫茫的长夜之中。
而此时,在越国的南边,有一座叫做沐渝的小城中。
这里夜晚虽然比不上白天那般热闹。可是行人还是三三两两,零零落落的往来于街道之上。
街道两旁的茶楼客栈里,此刻更是人声鼎沸,吵吵闹闹。相对于白天的嘈杂而言,现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茶楼旁边的那些青楼乐坊里面,更是传来阵阵轻歌曼舞,鼓乐笙萧的响声。
这里丝毫没有时至深秋的感觉。哪怕是听闻到了风国被灭的消息,哪怕是无数的逃亡者涌入了城池。他们的眼中哪怕能有一丝,唇亡齿寒的不安。
可是他们并没有,他们还是一如往昔的生活着。
而在城中角落的东胡巷里面,有一座茶楼名叫迎客楼。
只见这时一位胡子花白,容颜苍暮的说书先生正在娓娓说道:“十三年前,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深秋。西凉皇帝赵玦和魏帝李彦祖以及风帝楚远山以“保太平,诛妖女”为由,同时发兵燕国。”
“妖女是谁啊?”茶楼内一位茶客问道。
那说书先生闻言后,就又说道:“那是梁帝之女,被誉为梁国第一美人的月若曦。
当年的西凉国,魏国和燕国等诸边各国,当然还有我们越国。都派去使臣到前梁求亲,但是前梁皇帝还是选择了当时国力最强大的燕国。
所以前梁公主月若曦便与那燕国太子雨清臣成了婚。
那可真是在乱世之中,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会!各国都派出使臣前去祝贺。
燕国更是举国欢庆,相传燕国的都城上京,更是灯火彻夜长明,整日笙歌乐舞,置身其中,让人恍若生逢盛世一般。
就这样,盛况足足持续了数月有余。”
说到这里,说书先生轻叹了一口气,那双混浊的眼中好像变的深邃了起来。
他的目光从众人身边略过。缓缓又道:“福之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世事变化无常。
谁料好景不长,一年后梁国遇上了百年难遇的大旱,一时民不聊生,浮尸遍野。
难民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各国,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大旱未平,疫疾又起。
整个梁国风雨飘扬,晃晃欲坠。而这时传言又起,说是因为梁帝信奉妖教,惹怒了苍天。
所以梁国才会天降大旱,突发疫疾。一时民怨激扬,直指梁帝。
这时西凉又以“诛妖邪”为名,突然出兵梁国。
这就如同压垮梁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一月之内西凉铁蹄便踏平了梁国,梁帝自杀而亡……。”
说书先生看着台下众人。叹了一口气又道:“这时西凉又联合魏国和风国出兵燕国,三国大军分兵三路,包围了燕国。
一月之内连克燕国十八州,魏国和风国还好说,投降不杀,而西凉铁蹄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
千里燕地,焦壁残垣。若你置身其中,就如同身临恶鬼地狱一般。
而那一年,三路大军更是直逼燕国的都城上京。”
此时台下突然传来一道年轻的声音:“那把月若曦交给出去,燕国不就没有这事了吗?”
说书先生听完后。注视着那个年轻人,冷笑一声道:“难道你以为没有月若曦,燕国就不会亡国吗?
那年轻人在众人的注视中,显得有些局促。
可是还是迎着说书先生的目光说道:“难道我说的不是吗?月若曦是妖女,所以燕国才会亡国。”
说书先生看了看年轻人挑衅的目光,便不再看他,而是望向了前方窗外的黑夜。
说书先生静默了一会之后。又说道:“以前每一个朝代的覆灭,无一例外都会和一名女子有关。
他们说她们祸国殃民,是狐媚转世。
是妖孽祸水,是不详之人。
所以王朝也是难逃厄运!
难道国家的灭亡要强加在女子的身上吗?
是谁赋予女子这样的权利?
我们在这个乱世之中,死不可怕,活着才是最艰难的。
而女子更加艰难!
你认为隔壁的琉璃坊中,那里面的女子,有那一个一出生,就想要到里面去?
每天陪着那些官宦大夫、商贾名流,强欢颜笑,卖弄风姿!
她们都只是想要活下去!
在这个命如草屑一样的乱世中,活下去!”
茶楼里顿时安静了下来,那个刚刚说话的年轻人,更是脸红耳赤的底下了头。
这时在这座茶楼中,坐着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渐渐地浮现出了复杂的神色,或是沉寂在痛苦的回忆,或是忧愁的沉思起……。
良久之后。
说书先生望向台下,已经久久不语的众人,这才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又说道:“魏国皇帝李彦祖突然在此时暴毙而亡!
所以魏军便鸣金收兵。返回了魏国。
风国的大军和西凉国的铁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那一年的冬天,西凉和风国三十万大军,更是如同铁桶一般把燕国都城上京团团围住。
西凉便派出使臣让雨清臣交出月若曦,西凉便立即收兵,保证日后秋毫不犯。
燕国太子雨清臣便对着西凉使臣说“连纵制强,若曦何罪!”
雨清臣誓死不交出月若曦,还杀死了西凉使臣。把头颅挂在上京的城门之上。
西凉皇帝赵玦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下令强攻上京,整整六个月也没有攻下来!”
这时台下才有人问道:“听说上京城中的树皮都被吃光了?”
说书先生听完后,又叹了一口气,悠悠地说道:“人活着就要吃饭,民以食为天。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数十万军民死守上京城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六个月后,太子雨清臣无奈打开了城门,决定要与西凉军决一死战!”
那说书先生说到这里,又停了下来,只见在他哪双越发深邃的眼眸中,在这时好像望过了浩瀚的夜空。望过了岁月的洪流一般。
片刻之后。
他又说道:“听说后来雨清臣战死在上京城外,月若曦不知所踪。
上京城的百姓,更是被西凉军全部屠杀,那一战后西凉军二十万铁骑,更是不足十万之众!
他们便放火烧了上京,滚滚地大火烧了整整数月有余。
那一年的寒冬,我记得比任何一年都要冷,雪比任何一年都要厚。
寒风如同刀刃一般的锋利,如果从脸上吹过,都会留下深红的划痕。”
这时秋风如同女子的轻抚一般,吹起了帷帐和听书人的衣角。
夜更深了,天更冷了。
此刻谁也不曾注意到,在茶楼门槛上坐着的,那名十二三岁的少年。
他听着说书先生讲完后,那眼眶里似乎充斥着一丝雾气,眼眸之中有些微红。
他悄悄的起身,在谁都没有注意的时候,离开了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