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恩家里世代农民,包括本家,几代人里就属他学历最高。家里的姐姐都早早嫁人,他还有个亲哥哥叫王从兵,本分又老实,和父母在家一心种地供弟弟读书。
王家所在的地方叫十里沙河,正如它的名字,这里的地大多都是沙地,又各位缺水,少有的几亩良田也种不出多少粮食,索性全村都种了沙地西瓜。
夏季正是卖瓜的好季节,回家第二天,王从恩就骑了三轮跟着哥哥上县里卖瓜。因着王从恩的年轻帅气,加上那一点书卷气,这几日的瓜好卖不少。
十里沙河的瓜最是有名,因着西北昼夜温差大且阳光充足,这瓜的含水量大、糖分充足,加上西瓜容易保存,人们为了方便都是论麻袋买去,存在家里慢慢吃。
王从恩书读出来了,他哥哥也能有心思考虑娶媳妇儿的事了。
农民同志与工人、干部不同,他们都是吃年薪的,一次的收成要抵一整年的生活费,所以钱拿在手里都要格外精打细算,王从恩一天不毕业,家里每年紧巴巴的结余就要给他备着。
王从兵看上的是村里最能干的刘草燕,这样能干的姑娘之所以单身至今,是因为村里有个上了年纪的老寿星有回说过:刘家的草燕儿啊什么都好,就是屁股太小,不好生养!
从那以后,本来极为抢手的刘草燕就滞销了,尤其是这个计划生育抓得极严格的时代,谁家都想头胎就抱上个健壮的小子。古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谁能保证精明能干的刘草燕不是挂历上的花瓶——中看不中用。
倒是也有些看脸的小伙子愿意试一试,不过前提是他们能说动家里掌勺的娘。
那老寿星自己都不记得的老人言根植人心。
就这样,刘草燕一直单了下来。
像王从兵这样的大龄剩男也不打算挑三拣四,他打算今年就上刘草燕家提亲,王家父母也清楚自己儿子的条件,这事在王家就算是通过了。
提亲那天,王从恩特意打扮了一下,跟在哥哥身后去助威,毕竟有个要吃公家饭的兄弟在村里是倍有面子的事。
村里常做媒人的是村长和村支书,王从恩家里请了村支书做媒,村长做见证人。
刘草燕爸妈本来都打算把女儿找个远地方嫁了,此时见着有村里人肯提亲,对方人老实又能干,还有这么个以后好助力的兄弟,无有不应,照例客气矜持两句就答应下来。
两家人都急着办喜事,很是合拍,也不等瓜季过去就摆酒办事了,王从恩回家刚好一个月,就多了位嫂嫂。
嫂嫂泼辣能干,进门第二天就主动接过了家中的大小事宜,比一般的小伙子还强些。有了嫂子,哥哥王从兵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看着很是年轻了几岁。
王从恩心里其实挺复杂的,既为哥哥高兴,又感觉与兄长之间疏远了一层,借着要备课的名义提前一周回了学校宿舍。
王从恩想着以后不但要养活自己,还要贴补家里一二才好,还有结婚的钱也该自己存起来,干脆干起了老本行。
除了卖瓜,他最擅长的还是写点短篇小说挣几个稿费。这个时候精神食粮匮乏,能写几篇合格小说的人就更少了,所以王从恩的小说很是受报社欢迎,为了保险起见,王从恩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老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