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冬天与往年不同,按理说早应下雪的天气,结果到现在还没有一点动静,着实反常。虽然天气寒冷,但房慕白的心却是火热的,因为国槐王酒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了。
房慕白正在将选好的东西开始组装,先打开木盒将金黄色丝绸做的内垫放置好,再将琉璃双耳瓶放上去,由于打样时没有实物,布庄是根据口述的外形来做的,多少有一些不合适,但因为是布艺,在摆放时到是可以用手捏一捏,将不合适的部位调整一下,房慕白左捏捏,右按按,最终还是将酒装了进去。
“慕婉,给我递一下你誊抄的《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奠先》。”
房慕白将写好诗词的开花纸,平铺在酒瓶上,前后左右的弯腰看了看,大小高低刚刚好,这种白色带有底纹的纸,写上黑色的小楷诗词,看起来特别有档次。
王木匠选的深色木料是莫卧儿国产的黑胡桃木,黑胡桃呈浅黑褐色带紫色,弦切面为美丽的大抛物线花纹。房慕白将盖子盖好后,整个木盒的外形才显露出来,盒子正面四个描金的行书大字国槐王酒,显得庄重典雅又霸气侧漏,旁边雕刻的貔恘寓意广开财路,顶部的铜圈及八角的铜包边,更提亮了整体的色彩。
“二哥,这个是干啥用的?”
房慕婉问的是她写的那个半尺宽,一尺长的瓷青纸。
“嘿嘿,看好了,不要眨眼,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房慕白将写有长诗的瓷青纸,绕着木盒缠了一圈,完整的国槐王酒就呈现于眼前。
“当当当当~”
“怎么样?国槐王酒的外观很好看吧?”慕白嘚瑟道。
慕白又接着说:“有了完美的包装,之后就该改良一下烧酒了。”
“啥?二弟?又改酒?这不是才做的潞酒吗?”
“大哥,我是这么计划的,潞酒以后作为主打产品长期流通,而再准备做的酒呢,则是高毛利产品,不定期流通。两种酒走两种不同的路线,定位不同的顾客。”
“二哥,你说的这些我和大哥不太懂,但是我和大哥会支持你的,嘿嘿,二哥你就说咋干吧就行了。”
“嗯,二弟你就放开手脚干吧。”房慕青说道。
“大哥小妹,这次做国槐王酒,我会将烧酒的口感做些调整,之前潞酒口感虽然馥郁清新,但厚重感不足,这次我准备将国槐王酒的口感做的厚重一些,香气更加丰富,一来更能够突显我们大明王朝悠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二来不同口感的酒,也会有不同的人群喜爱,我们既可以借此扩大产品线,又可以将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
穿越前的楚河在实验室可是做过很多次关于酒茅台酒的试验,这次国槐王酒就是要将穿越前的茅台酿制出来。房慕白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详详细细的讲了一遍,兄妹二人也频频点头。
“各位师傅,这次酿造新酒我们在酿造工艺上有重大变化,大家一定记清楚。首先曲以小麦为主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搅拌完成后,摊凉用脚不停地踩压。其次散曲经过踩压变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十日后再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转。再次是下沙,下沙分为润沙,上甑,出甑摊凉,加曲发酵,各位师傅,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发酵这一步,酒糟堆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桶形。具体发酵时间需要依据温度灵活掌握,到时候的圆桶形发酵堆内部先开始发热,然后传递到外面。大概一个月后,窖坑打开,开始二次下沙,再过一个月后,开始第三次蒸煮,然后这才开始第一次取酒,取酒仍使用火迫法。刚取得新酒刺激感较强,还需要贮存一段时日,而后就可以装瓶出酒了。”
时间一晃,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天房慕白去找博源馆掌柜武大先生。
“武大叔好。”
“好呀,慕白,好久没见了。”
“您现在的生意简直红火极了。我都有些羡慕了。啥时候武大叔想再开新酒楼了,记得带上我。”房慕白很是为武大先生高兴。
“哈哈哈哈,慕白贤侄,你们房家的酒现在是名震潞安呐。谁不卖你们家的酒,这生意可就没得做哦,我这个当叔叔的还得感谢贤侄的支持呐。”
“说吧,这次来是有啥事呀?”
“武大叔是这样的,我们又酿造了一款烧酒。还想借您这里开一场如同上次一样的品酒会。所以特此找您商量。”
“我当啥事呢,没问题,再说了这也是给我做宣传嘛。”
“只是…”房慕白说了一半欲言又止。
“别像个妇孺!赶紧说完。”这武大叔也是个急脾气。
“只是,这次一共只酿出六十四瓶。所以没法给您独家销售的权了。”
“这个酒名叫国槐王酒,是纪念我的爷爷而特别酿造的,一是为了缅怀先人,二是为了争取成为今年潞安府千秋节进贡的贡酒。”
“慕白,我明白了,你的孝心感动天地,地方给你用没问题,到时候记得提前说一声就行。”
房慕白与武大先生又闲话家常了一会,就起身告辞了。
“这天也太冷了。”房慕青抱怨道。
“是呀,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会儿了也不下雪。”房慕婉说道。
“爹,这次朝贡有啥消息没有?”房慕白这会满脑子都是他的国槐王酒,哪有心思考虑别的问题。
“我听罗大人说了,这次千秋节皇后希望有一些好的,新鲜的东西。像以往的那些,皇后都有些腻了。所以这次才安排十二监的人下来看看,有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
“爹,那这皇后娘娘可真能折腾,各地那么多好东西都进贡给她,她还不满足。”房慕婉不愤的说道。
“快闭嘴!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以后千万别说了!”房宁训斥道。
“爹,那这次来咱们潞安府的是哪个监的公公?”
“应该是尚膳监魏红亮魏公公。”
“爹,魏公公啥时候来咱这里?”
“应该就这两天吧。”
“爹,我和博源馆的武大叔说好了,还是在他那里展开新酒品鉴会,到时候,让魏公公在现场感受一下气氛,再听我讲一讲酒的故事,等魏公公把酒带回应天府,一定会这么帮着咱吹。”
“慕白,咱的酒是酿好了,口感也特别好,只是你就这么肯定能被选上?”房慕青有些不解的问道。
“大哥,你就放心吧。”
接下来,房家这一家子继续为了这次国槐王酒忙前忙后,最终赶在魏公公来潞安府的前日将所有准备工作做完。
“爹明天,品鉴会您不主持了?”
“嗯,不主持了,我陪罗大人还有魏公公,你来主持吧,别搞砸了。”
“爹,那哪能呢,放心吧。我这嘴能让河水倒流,能让孕妇催吐,能让石头开花,能让母猪上树。”
“哪学的这怪话,赶紧睡觉去,明天就指望你了。”
“好的爹,您也早点休息。”
翌日。
“呵,二公子,你这可真够早的,这才鸡鸣不大会儿,你就来’哐哐哐’砸我店门,扰我清梦了。”博源馆的伙计揉着还没睁开的眼睛,哈欠连天的开了店门。
“小哥辛苦了。”房慕白拱了下手。
在酒楼内,房慕白将流程又过了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这次品鉴会和上次略有不同,一是因为国槐王酒要打造成只有达官显贵,富甲一方才喝的起的奢侈品,二是六十四瓶包装完整的国槐王酒在博源馆的中间摆了一个典雅别致的造型,房慕白为了方便产品显示,特地打开一盒,将酒与盒子相倚而放。
时间接近晌午,接受邀请来参加活动的朋友陆续到了,不远处众人擁簇着罗大人与一位老者缓缓的走来,那位老者就是此次评选朝贡的魏公公。
“爹好,罗大人好,魏公公好,各位大人好。”房慕白朝着几位贵宾作揖。
“呦。小伙子挺厉害呀,听说你刚做了潞酒,这会儿又搞出了一种新酒,一会我可要尝尝,若是不好喝,可免不了要责罚一番。”来的路上,房宁将今日安排已经给二位大人做了汇报,魏公公听后觉得这个二小子挺有能耐。所以抢先说道。
“拜见魏公公。”明朝的太监有多厉害,房慕白比谁心里都清楚,连忙行了个大礼。
“谢公公吉言,也更是谢谢我们大明王朝的稳定繁荣,才有机会做此等事情,但小子岁未弱冠,能力不足,做事情全靠一时冲动,虽有激情却持续不久,还得向您、罗大人以及父亲大人多多学习,也希望各位大人多教导我。”房慕白极其诚恳的说道。
“嗯~~”魏公公笑起来,眼睛迷成一条缝。显然对于房慕白的回答很是满意,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对着房慕白。
“各位大人,快请进吧,时间马上就到了。”房慕白出言提醒。
“魏公公,那我们一同进入吧,您也感受一下这房记酒坊的新酒品鉴会,还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说罢,众人鱼贯而入,房记酒坊新酒品鉴会也正式开始。
“角亢氐房心尾箕”
“斗牛女虚危室壁”
“奎娄胃昴毕觜参”
“井鬼柳星张翼轸”
呼~~~~~
哈~~~~~
“阏伯迁商丘辰火即心宿”
呼~~~~~
哈~~~~~
“祖师爷保佑、列祖列宗保佑…”
紧接着伙计们又拿出准备好的五十多个陶碗,放到旁边。
晌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直射在相互倚靠的双耳琉璃瓶与黑胡桃木盒上,瓶子沐浴在寒冬的暖阳里显得光彩焕发,盒子则在那几束光照中黑的更加沉稳大气。
“罗大人,魏公公,众位大人以及现场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中莅临参加房记酒坊新酒国槐王酒品鉴会。”
嗯~房慕白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现场有很多朋友都参加过之前的新酒推荐会,应该说对于新酒的发布不算陌生。那么这次新酒国槐王酒与以往不同的是,口感变化与外形变化。”
“好,请大家注意,接下来需要各位一边用眼睛看我手上的动作,一边用耳朵听我口中的描述。”
房慕白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演,并模仿后世主持腔介绍国槐王酒,引得众人笑声连连。
“上好瓷青纸,由舍妹亲笔誊抄大唐诗仙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将纸围着木盒缠绕一圈为腰封,其寓意是财进千斗,腰缠万贯。而装酒的木盒则是选取了莫卧儿国特产的顶级黑胡桃木料,木色黑褐带紫,弦切面为美丽的大抛物线花纹,整体看来特别彰显身份与气质。”
“盒内展开的开化纸誊抄宋代词人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奠先》,既寄托对先人缅怀之情。又彰显着百善孝为先的房家家训。”
“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房家将酒名定为国槐王酒吗?”
众人摇头。
“因为首先国槐是我们山西省的象征,挺拔坚韧,而枝繁叶茂的姿态,也像我心目中的爷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竭尽全力达成,无怨无悔的气魄。”
房慕白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而爷爷带给房家最宝贵的,则是一句’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正是因为这样的影响力,触动着我们更加发奋图强。所以缅怀爷爷的国槐王酒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