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初冬而言,这个暑假快乐极了。
因为小初冬以全班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取了阳新乡初级中学。
这既让爸爸袁林海“无话可说”,又可以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显摆”,可谓“春风得意”。
而且在小初冬看来,他终于可以脱离班主任张子林老师的“掌控”了。
终于不用再为背诵无趣味的课文、再做那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而“疏远”小伙伴们了。
也终于不用在夜晚的时候,必须经过尖山岭上的火神庙而“担惊受怕”了。
噢,再见吧古田小学!
噢,再见吧,那些拖堂的老师!
噢,亲爱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尽情玩耍吧!
山坡上、草丛中、河岸边,到处都有小伙伴们嬉戏的身影,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然而快乐的时光是如此短暂。
暑假一过,小初冬又要背着书包进入新的校园了。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
今年古田小学考上初中的学生一共有二十几人,升学率超过了百分之三十,比袁林海上小学时全班只有一两人升入初中的情况好上了太多。
在考取初中的二十几人中,小姐姐袁华梅、“小三三”张三清、“黑二”袁道军以及来自同村四组的曾建文分列二至五位。
排在后面的二十来人则学习成绩稍显普通。
但除了少数几人,因为家里穷,放弃了进入初中的机会外,大部分同学也都选择了继续上学。
在李袁坝,与小初冬关系比较亲近的“大嘴巴”袁明雨、“李四”李建军和“李五”李建明两兄弟、以及袁松柏家的四小子袁正林等人没能考上初中,只能留在家中干农活,待到十五六岁时,看有没有机会出门打工。
铁杆伙伴阿伟是考上了初中的。
不过阿伟不会去阳新初中上学,因为阿伟的妈妈刘水蓉想办法把他转到另外一所初中校去了。
听说那所初中校离刘水蓉婶婶的娘家比较近,不像阳新初中,离李袁坝有着近十里山路……
开学的那天早上,妈妈李淑芳特地为小初冬煮了一个白水鸡蛋。
以前只有在生日那天,妈妈才会为他煮上一个。
吃过早饭,临行前,妈妈又为小初冬准备好了中午的午餐。
一个饭盒大概装有三四两米饭,另有一个小玻璃瓶装了半瓶干辣子——辣椒粉用热油浸过后加入厚重的盐巴,特下饭。
将妈妈准备好的午餐放进书包,小初冬走出家门。
此时小姐姐袁华梅和“黑二”袁道军早已等在了门外。
“哎呀,初冬,我们得赶紧点……”
然后三人商量一番,决定走阳新桥方向的大路。
虽然从宴神桥方向去学校距离最近,矮子桥次之,阳新桥最远。
但宴神桥和矮子桥这两条去往初中校的路,他们都还没有走过,目前还不熟悉。
而阳新桥这条路,因为三人以前跟着大人去过乡镇集市,多次途经过初中校,不会走错……
十来里的路程,经过阳新桥,走过三湾村,翻过官家祠,再到达曾家湾,阳新乡初级中学便映入了眼帘。
继续走上十几分钟,三人已经站在了学校的操场上。
阳新初中跟古田小学一样没有大门,属于“开敞式”学校。
不同的地方在于学校规模更大了,占地面积看上去大了三倍不止。
在操场的正北方向,是两栋新式教学楼,上下两层,一左一右并排矗立,能够容纳六个班级。
在操场的正南方向,则是一橦木质四合院,背靠一座小山包。
院内建筑,底层除去两间教室,其余全为教师办公用房。
楼上几间是教师宿舍。
操场的东西两边,各分布着一栋单独的教学楼,不过式样老旧,灰砖黑瓦,各自只能规划两间教室。
在东北方向,是学校食堂。
三人背着书包站在操场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同学,准备问一下各自班级的教室在哪里。
阳新初中八六级今年总共招收三个班。
“黑二”袁道军被分在一班,小姐姐袁华梅在二班,小初冬在三班。
张三清和曾建文被分在哪个班目前还不清楚。
先后问了好几人,三人才弄清楚自己班级的所在地。
“黑二”袁道军去了北边的新教学楼,小姐姐袁华梅去了南边的木质四合院,小初冬则往西边的旧教学楼走去。
“什么玩意嘛,同一个年级,三个班为什么要离得这么远?”小初冬一边走一边滴滴咕咕。
刚走到西边教学楼附近,他就看见“小三三”张三清埋着头朝这边走来。
小初冬斜眼看着张三清,等他走近,突然开口道:“三三,你也在三班?”
张三清吓了一跳。
他已经报过到了,报完到去了一趟大哥的办公室,现在正急着赶往一年级三班的教室。
“呀……,袁初冬,你怎么才来?”张三清摸了摸鼻子,问道。
“呀什么呀,难道我来晚了?你还没回答我,到底分在哪个班呢……”小初冬继续追问。
“我在三班呀。对了,我们在同一个班,之前胡老师点名,你不在。你也不看看现在都几点了,马上就要去教室汇合了……”
“叮叮叮……”张三清话没说完,第一节课的铃声已经响起。
小初冬傻眼了,自己还没报到呢!
张三清赶紧拉着小初冬往教室走。
走进教室,一名老师正背着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张三清松开小初冬的手,走向自己的座位。
小初冬又傻眼了,自己该坐哪里?
他快速瞄了一眼教室内的情况,发现每一张课桌前都坐着人,只有教室最前方靠里面的那张桌子空着。
小初冬当机立断,决定先坐下再说。
要不然全班那么多同学,看着自己傻乎乎的站在教室门口,像什么话?
趁着老师还没有转身,小初冬快速走到空着的桌位前,拉出桌子下方的凳子坐在了上面。
“这位同学是?”正在黑板上写字的老师好像听到了动静,回过头看着小初冬问道。
小初冬迅速从座位上站起,举起小手:“报告老师,我叫袁初冬。”
“哦,袁初冬同学,你的座位在那边,你现在坐的是上课老师的位置。”老师拿粉笔的手往教室门口方向指了指。
教室内同学们哄然大笑,看着小初冬就像在看“小怪兽”。
“我去,这是搞什么东东啊?教室里老师的讲桌,不是从来都放在讲台正中央的么?”小初冬脸色微红,讪讪地向教室门口第一排座位看去。
那里果然有一个空位。
敢情是他进教室时,只顾着往里面看,却没有注意到眼皮底下,闹了个“灯下黑”啊。
卷起书包,走到教室门口第一排。
在第一排座位上,一位有着典型“娃娃脸”的男同学,对着小初冬咧嘴一笑,算是跟他打招呼。
“笑什么笑,有那么好笑么?”面对全班同学的“嘲笑”,小初冬此刻正发窘呢。
于是,对于娃娃脸同学的“招呼”,他假装视而不见,心里却在唠叨:“哼,笑个毛线啊,看你笑的这满嘴门牙,不怕被风凉着了?”
等到小初冬走到桌位旁,娃娃脸同学赶紧往墙壁方向挪了挪位置。
小初冬也不客气,把书包放在桌子上,坐下的时候顺手在娃娃脸同学的小腰上拧了一把。
“哼,让你笑。”
“咝……”
娃娃脸同学倒抽了一口冷气,显然没有料到这位初来咋到的同学竟然如此“蛮不讲理”。
愤怒地转过身,娃娃脸同学对着小初冬怒目而视。
“嘻嘻。你好,我叫袁初冬……”
怒目而视的娃娃脸同学正要发作,却发现小初冬居然像变戏法般,已经改换了另外一副面孔,竟是对着他温暖和煦地笑了起来。
“呃……”
娃娃脸同学只感觉眼前这家伙不是人。
对,简直不是人!
正在这时,讲台上老师的声音响起:“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阳新乡初级中学。在这里,你们将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涯,希望你们能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小初冬抬头往讲台上看去。
他发现讲台上讲话的老师身材矮小,与小学时的班主任张子林老师不遑多让。
“不会又是班主任吧?”小初冬仔细望向老师的面庞。
“咦,这位老师看着有些面熟啊,难道在哪里见过?”
“对了,以前爸爸还在学校教书时,经常打篮球,篮球场上貌似有过这位老师……”小初冬略一回忆便想了起来。
而且他对这位老师可谓印象深刻——因为篮球场上的这位老师是个神投手,三分球几乎是扔一个进一个。
“哎哟,又遇到一个跟爸爸熟识的老师,真够倒霉的!”小初冬心里闹腾得慌……
没错。
阳新初中八六级三班的班主任吴泽民,是袁林海的旧识,同时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
而且今天,被小初冬来了个“下马威”的同桌同学——娃娃脸钟华,将是未来初中三年的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