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1章 迥异人生(1 / 1)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绵的雨季时断时续,一直持续到八月下旬才告一段落。

而李袁坝,又到了一年一度收获稻谷的季节。

刚刚放晴的水田里,一片片金黄的稻谷沉甸甸的矗立在稻田中央,等待着人们前往收割。

与此同时,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李袁坝不胫而走。

坝上人袁八哥家的二小子袁孟君,终于考上大学了。

没错,经过五年三次高考,高考的“盐井”终于被打穿,袁孟君以超出本科线近二十分的成绩考上了省城师范大学。

袁八哥两口子乐开了花。

随着二小子考上大学,他们将是注定要成为“官老太爷”和“官老太太”的。

一扫大小子袁道良出家不归、渺无音讯所带来的阴霾,袁八哥一早就去集市上买了十几斤猪肉。

曾桂花去地里挖了半筐土豆,摘光了门口爬架上的豆角和地里的茄子,又从山上背回来两个大南瓜。

他们准备破费宴请坝上关系比较好的人家,就当是为二小子袁孟君考上大学摆庆功宴。

东边日出西边雨,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袁林海以前老宅所在的院子里,袁寿福家的六小子袁俊生坐在自家偏房门口,嘴里叼着一支钢笔。

老父亲袁寿福吧嗒着叶子烟,坐在堂屋门槛上不时唉声叹气,实在憋不住了,就唠叨一句:“小六子,这是命,你得认!”

小六子袁俊生狠狠的咬着钢笔,始终不吭一声。

此刻,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叠放着一摞信笺纸,信笺的第一页上写着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李袁坝的春天。

袁林海曾经说过,整个古田村甚至是整个阳新乡,钢笔字写得最好的,要数袁寿福家的六小子袁俊生,所写字体粗细有度、搭配合理、气势十足,颇有书家之风范。

这不,在袁寿福家的大门上,袁俊生几天前才写上去的粉笔字“冲锋不止,战斗不息”,就连不识字的邻居司蓉春都觉得非常好看。

小初冬前两天跟着爸爸袁林海去老宅拿农具时,也看到了门上那几个字,心里不禁对二伯家的小六哥袁俊生滋生出佩服之心——这字写得是真漂亮。

但一道高考分数线,决定了袁俊生和袁孟君两人不同的人生。

袁俊生与袁孟君同一年出生,两人共同念完小学和初中,高中一年级时也同在一个班上学。

高二那年,学校划分文理科,袁俊生文科成绩偏好选择了文科班,袁孟君理科成绩突出选择了理科班。

但文理的不同选择,并没有把两人分开。

阳新高中离家远,两个李袁坝的读书人一同上学,一同回家,在学校时遇到什么事情也是互相商量、互相帮助。

一九八五年高三,两人一起参加高考,双双名落孙山——两人成绩在各自班上都排在前列,然而学校的升学率实在是太低了。

为了让孩子能够跃出农门吃上一碗“公家饭”,双方家长一致决定,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两人继续复读。

此后的两年,袁俊生和袁孟君互相鼓励,矢志不渝,一次次高考失利,一次次重整旗鼓,最终袁孟君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

其实在第三次高考分数公布的时候,袁俊生和袁孟君已经知道了各自的人生结局。

两个从小一起读书的伙伴在拿到分数时抱头痛哭,感怀几年来一起走过的艰难历程,衷心祝愿对方前程似锦。

最后,两人带着对方真挚的祝福,告别老师和同学,面带微笑一起离开学校回到了李袁坝。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袁孟君接下来将会进入大学继续读书。

而袁俊生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回学校复读了,因为父母双亲年事已高,因为他这几年补习的费用,几乎是全靠哥哥们在接济。

袁俊生决定,他要在家乡一边务农一边写书,他要立志成为一名乡土作家。

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挚友袁孟君的支持。

现在,经过近一个月的思考,小六子袁俊生已经想好了写这样一本书——《李袁坝的春天》。

他是学文科的,他对李袁坝很熟悉,对其历史也有所了解。

重要的是他对李袁坝的未来充满了想象,他要用自己火热而真挚的感情,去热情地讴歌自己的家乡……

耳边不断传来老父亲袁寿福哀声叹气的埋怨声,袁俊生的心情也不禁糟糕起来。

本来早上袁孟君到家里找过他一趟,让他中午过去庆功晏。

袁俊生一口答应了,他不是扭捏的人,更不会心里横生嫉妒。

从内心来讲,袁俊生愿意为袁孟君祝贺,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袁孟君也算是代替他自己圆了心中的大学梦。

但如果说袁俊生完全不在乎坝上人的闲言碎语,那也不合情理。

两个从小到大一起上学的伙伴,袁孟君考上了大学,而袁俊生却没有,这足以让坝上一些嘴长的人“说东家长、道东家短”好一阵子了……

心情糟糕而烦躁的袁俊生吐掉嘴里的钢笔,起身向院子外面走去,想要出门透透气。

刚到门口的竹林底下,就见大哥袁重明肩头扛着锄头迎面走来。

“老六,听说中午袁孟君家请客吃饭,你不能去。”袁重明把锄头重重柱在地上对袁俊生说道。

“为什么?”袁俊生愣愣的看着大哥,只感觉脑袋里的热血不断往上涌。

他不明白,一直支持和供养自己复读的大哥,今天怎么会变得如此“小心眼”。

袁重明狠狠抖了一下锄头上的泥巴,开口道:“还不嫌丢人么?”

“丢人就丢人,不让你管。”袁俊生眼圈一红,倔强地朝袁孟君家走去。

他实在是受不了了,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找到袁孟群,向袁孟君倾诉心中的苦闷……

庆功宴很热闹。

里里外外前来帮忙炒菜做饭的乡亲,在院子和灶房间进进出出不停忙碌。

袁孟君拉着袁俊生在房间里聊了一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

随着两串鞭炮噼里啪啦炸响,袁俊生与袁孟君一道走出房间。

此时受到邀请的人家基本上都来了,袁林海几兄弟、梅建文、袁学军、袁东阳等等,袁八哥也邀请了袁寿福,但袁寿福称自己身体不舒服没来。

小初冬躲在妈妈李淑芳身后,探出脑袋好奇地东张西望。

他看见二哥袁孟君热情的招呼客人入座…

他看见小六哥袁俊生站在二哥身旁神色虽有落寞却始终面带微笑…

“这就是读书人么?”

蓦然间,小初冬的心里滋生了这样一种不可抑制的想法——我也要跟孟君哥和小六哥一样,上高中,考大学……

袁林海作为袁俊生和袁孟君的小学老师,被邀请坐在袁孟君和袁俊生两人中间。

酒席开场前,袁八哥坚持让袁林海说两句开场白。

袁林海站起身,伸手拍了拍袁孟君的肩膀:“孟君,十年寒窗苦读,今朝金榜题名,七叔和乡亲们先祝贺你了,愿你的未来更加光明,更加精彩……”

“好。”在场人员大声鼓掌。

待到掌声平息,袁林海又伸手拍了拍袁俊生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对袁俊生说道:“小六子,人一辈子的时间很长,暂时的失利,并不代表着就没有了希望,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你还年轻,年轻就代表着一切皆有可能……”

“谢谢七叔,七叔的话我一定铭记在心!”袁俊生激动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一旁的袁孟君也跟着起身,接过七叔袁林海的话头,对着众人说道:“七叔说的没错,我只是考试的运气比俊生好一点而已,俊生也有实力考上大学的。而且,几年的高中生涯,如果没有俊生的陪伴,也许我早就放弃了……”

袁俊生回过头,怔怔的望着袁孟君,除了感激和感动,说不出一句话来。

……

几天后,袁孟君去省城上学,袁俊生陪着袁孟君徒步走到县城,亲自将袁孟君送上了去往省城的汽车。

不再复读的袁俊生送别好友,回到家里后主动担负起了照顾年迈双亲的职责。

白天独自出门在田地里劳作,晚上挑灯夜战撰写《李袁坝的春天》。他的身体是疲惫的,但他的心灵却是无比充实的。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

受限于李袁坝的条件,务农在家、在家庭中担当顶梁柱的“知识分子”袁俊生,在经济收入上并没有什么起色。

但袁俊生不在乎,对他来说有一口饭吃,有一口水喝就足够了,他依旧笔耕不辍地埋头写着他的《李袁坝的春天》,唯有在袁孟君放寒暑假回家的时候,他才会腾出时间跟袁孟君聊上一阵。

直到有一天,袁俊生发现老迈的双亲已经行动不便,连出个门、上个厕所都很费力时,他才突然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继续闷头写下去了,他必须要出门挣钱,让父母亲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一翻打听,袁俊生选择了离家几十里之外的一所小型煤矿打工,成了一名井下挖煤工。

挖煤的工资,袁俊生除了留下吃饭和买稿纸的钱,其它全部交给了大哥。他让大哥在家里帮衬着安排一下,尽量改善父母的伙食……

是的,命运就是如此残酷。

许多时候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匆匆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曾经朝夕相处的两个同窗伙伴,命运选择了袁孟君成为“天之骄子”,落榜的袁俊生却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理想,再一次向命运呐喊抗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