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能杀头的考题(1 / 1)亦斯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写啊,好不容易写完了第一卷,刚卷起来,就被人取了交到魏寻面前。

宁轲深深地呼了几口气,鼓起勇气打开第二卷,一开始自我感觉良好,稍一作思考,无奈地叹了口气,整个人肩膀一松,懒懒地坐在座位上,要不要这么坑人啊!!!

无可奈何,宁轲只能继续答。

面前的文士们游走纷纷,一一取了大家的卷子。

满怀信心打开第三卷之前,宁轲在心里默默祈祷,求天求地求神仙求各方大神,最后一道题给点活命吧,好不好……

一顿祈祷之后,宁轲展开金卷,哇!

果然没让自己失望,还是那个让人下不去手的题目诶。

这到底是在考学生,还是想要杀人啊。

宁轲迎面遇上傅显琢磨的眼神,一个白眼还回去。

又迎上几位朝中大佬的目光,有鄙夷、有轻视、有同情……

宁轲心里想,你们这是没看到考题,若是看到了,你们恐怕还不如我呢!

比如宁轲对面的那位东方朔,已经从一开始的抓耳挠腮,到后来的绝望无助,再到现在单手支着头,另一只手随便画符,几乎放弃。

良久,众人都作答完毕

抬头看看余下之人的脸色,纷纷相觑,不知从何答起,与其说是不回答,倒不如说是不敢答。

因为众人都不知道考题,所以众人都侧目看着几位考生的表情。

傅显看到宁轲的表情,不禁一笑,喃喃地对林峥说:“看来父皇又出来刁难人了……”

宁轲笔一停,就捧着茶碗一饮而尽,平复了一下情绪。

看那魏寻的脸色,频频摇头,忽然赞许地点点头,连梁帝都盯着魏寻。

总算魏寻抽出三卷交给韦晏,复而递给皇帝。

梁帝一卷一卷翻看完毕,全部人都屏息凝神,静静等待。

久之,就听见梁帝仰天大笑,眉眼之中都能感受到他的喜悦,把卷子递给韦晏公公,复道:“这么多年,南华学宫都很难再找到一位惊才绝艳的国士,朕等待了很多年,也失望了很多年,总算今日等到了。”

此言一出,台下议论纷纷,这是何等高的评价啊。

南华学宫的文生何尝不是期待皇帝口中说的人是自己呢。

不过,这个梁帝很会卖关子,没有宣布姓名,而是先公布了考题。

韦晏高声诵读道:“第一题,昔日,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屠弟、逼父退位,“玄武门事变”后成为皇太子,后登上皇位,请评述李世民的行为。”

此题一出,众人皆瞪大了眼睛,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本就难以评述。

但更让人心惊的是,梁帝并非嫡长子,当年就是从京外起兵,弑兄杀父夺位。这与“玄武门之变”无异,这个评述,怎么会单单指向一件前尘往事呢?

傅显眼眸深沉,心思不可猜测。

这下大家才知道为何刚刚几位文生都一耷拉着脸,一脸愁苦,这答的若是不好,天子发怒,一气之下被杀了头都是常事。

众人皆皱着眉,心想,这第一题尚且如此,那之后的题目岂不更是烫手。

之后,韦晏继续朗声道:“第二题,经过三年楚汉战争,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成为了天下的主宰。刘邦首先封赏了二十多人,包括萧何、曹参、夏侯婴、张良等亲信。其中曹参、张良所封的户数过了万。刘邦的封赏令一出,很快引发了很多功臣的不满。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的复道上发现一群功臣三五相聚,坐在地上议论纷纷。张良告诉刘邦将士们是在聚众谋反。听了张良的话,刘邦大惊失色。你如何评价他的作为谋臣的职责。”

此题一出,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相比较第一题的刁钻,这道题明显温和多了。

有一部分人没把这到题放在眼里,但也有那么几位忧思愁苦,低头不语,特别是御史大夫蔺贺。

韦公公展开第三卷,清清嗓子,高声道:“第三题,北魏孝文帝出行遇到困苦之人,则施以钱财。据此,谈谈仁与不仁?”

最后一题也公布了,有些人彻底放松了,但也有人仍提心吊胆。

最开始时,梁帝对南华学宫的一位文生有如此高的评价,众人已经感到惊叹了。

现在,考题全部公布,大家更觉得能把这三道题中规中矩的答完已经不容易了,更别说要答的让人满意。

梁帝脸上含着笑,缓缓道:“今日这三题,魏院首分别推荐了每一题答的最好的学生,结果,三卷的作者都是同一人。”

众人都探着头,等待着那个人的名字。

偌大数千人讲文堂,一霎间静如死地。

唯独傅显,看似漫不经心地把玩手中的东西,目光复杂,但显然他也是期待的。

宁轲面无表情,负手堂前,笑意淡淡,韩识檐也没什么表情,大家都是一副不期待的样子。

在静寂压抑至最后一刻,所有人即将忍耐不住之时,梁帝突然大笑:“宁轲。”

众人的表情丰富,卫王傅渊一脸得意,好像是自己的奖励似的。韩王傅彻是见过宁轲的,一时间目光复杂。

宁轲还没反应过来,只以为自己得了表扬,还故作谦虚地对这种人微微颔首,心里还在想,行行行,我知道我有多优秀。

正沉浸在众人的惊艳、夸赞之中,旁边突然传来一道男声,“还不上殿前受赏,还愣在这里。”

宁轲一转头,是萧致礼的声音。不过此刻他端坐无言,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宁轲赶紧站起身,走上殿前,安安分分地行礼,听候发落。

“你就是宁轲,”梁帝虽然亲切,但是仍有威力,“不错,倒是个清秀俊朗的才子。”

宁轲低头微微一笑,心里却想,你倒是要给我个什么官,快说吧,夸我就免啦。

正等着授官,就听得皇帝说了一句,“娄相、蔺御史,你们说给宁轲封个什么官好?”

俩人没有太多神情的变化,可能是在御前待久了,时时刻刻都一副准备好的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