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3、赶路(1 / 1)我的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尽快赶回幽州,连日来穆芸筝一行人沿着太行山下城镇小路疾行北上,终于在戊戌月初九这日顺利抵达瀛州。

只是近来天气沉闷,风中裹着热浪,总给人一种暴雨将至又要下不下的感觉。春尘撩开车帘向外张望,发现天幕呈现诡异的橘红色,她拍了拍姜尧道:“要下雷雨,就近找个地方避雨吧。”

姜尧驭着马车追上带头的驰羽,“东南地域的气候变幻莫测,咱们还是进城找个旅舍歇一晚再赶路为好。”

他们这群小子正当壮年,年纪最大的也才三十来岁,惟他与春尘年近半百,但她是女眷有马车坐,自己这个糟老头子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累了只能靠在车厢上,风吹日晒雨淋一样也没落下,他也很想躺下来好好休息啊。

驰羽回头看了眼马车,“是姑娘的意思吗?”

穆芸筝闻言撩起车帘道:“嗯,我们进城吧,休息一晚再走。”此地距幽州潞县还有五百多里,一时半会肯定到不了。

何况长安的书信从太极宫里发出,必是通过官道传递,如此一来脚程比绕山道走的他们快上许多,书信怕是早就到了姥爷手上。她也是后来才反应过来,但又怕说出来近卫小哥们会打自己,只好装作若无其事。

姑娘都发话了,他们也不好推辞。驰羽赶紧招呼道:“掉头进城!”

也是连日赶路太过辛苦,周围跟随的近卫小郎们听闻能够进城歇脚,都不由松了口气。

队伍方向一转驰向河间县城门,只是才递了公验文书,雨点就劈劈啪啪砸了下来,滂沱大雨毫无征兆倾盆而下,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天有不测风云。

一行人停在城门处,目所能及的瓦舍楼台,田埂草木通通都被雨幕笼罩。天地间昏暗一片,仿佛提前入夜。

城门卫兵见他们一行八骑,加一辆大马车,挤在城门下不肯走,不由催促道:“不要堵着路,赶紧进城找个地方避雨吧。”

路上零星百姓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雨势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涌到城门下避雨,后来者挤不进来,霎时淋成了落汤鸡,顿时抱怨之声不绝于耳。

驰羽皱了皱眉,只好招呼弟兄们驭马冲进雨幕中。

两位女眷坐在车里,听雨水砸在车顶地面噼啪作响,耳边除了水声就是雷声,阵阵轰鸣,震得车壁都在颤抖。

穆芸筝撩起车帘一角往外看,刚好看到在车旁的许怜被淋了个透心凉,雨水正源源不断从头顶往下淌,冲得他睁不开眼睛,璞头两只脚也软趴趴搭在颈后。

他见姑娘撩车帘,抹了把脸没好气道:“雨这么大,你干嘛呢!”刚好一些就又作,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

穆芸筝看了他一眼,撇了撇嘴放下车帘又趴回到姑姑腿上。

后边两个拜把兄弟把一切看在眼里。

赵旭文道:“你说大哥这是傻呢,还是蠢呢?”哪有这么凶巴巴关心姑娘家的。

殷棠在马上笑得前仰后合:“我看是又傻又蠢。”

许怜又不是聋子,闻言放慢了马速要抽他们,却被他二人轻易躲开了。

待找到旅舍下榻,已是晌午时分,旅舍的伙计披着蓑衣顶着大雨将众人引到后院,春尘从伙计手中接过伞撑开,将姑娘扶下车,率先进了旅舍大堂。

春尘让穆芸筝扶着廊柱站着,自己则掏出了一沓公验前去登记房间。

可能是因为晌午时分,旅舍大堂内还有些旅人趴在大门处揣着袖笼向外张望,而与午后大雨最为相配的自然是闲话家常。

其中有人说道:“你们是没看见固北军归来时的场面,人在前面走,狼在后面追,排着队从甲板上下来,那威风凛凛的模样可气派了。”

正扶着廊柱透过帷帽打量大堂的穆芸筝闻言顿住,她掰着手指算了算,元月至今,少说打了三个多月,也是时候归国结算功勋了,只是不知李吴一回来了没有。

这段时间自己一直忙着替姨母打通与宫外的联系,闲时就把握资源使劲捣鼓医药。正因如此才引来太医署署官的青眼,要不然假死的计划也不会进行的这么顺利。

总之她现在已经恢复自由,算是兑现了承诺。

只是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大概率还是得过且过吧,不能怪她情绪消极,因为这本就是事实。

跟镇疆王关在大理寺狱那几天,从王爷口中听来一些军事要闻,发现短时间内想要推倒圣人根本不现实。他就像是一棵大树,上面是葱茏竖冠,下面是盘根错节的根须,生长在整个国家的根基之上。即便能将他打倒,他身后士族门阀之间的利益牵扯才是最难处理的。

天子天子,一个人想要撑起一片天,其后必定有着无数子民拥护爱戴。一路行来他们也没听说过什么徭役赋税高到让百姓们过不下去的地步,反而因为陛下主张推行租庸调制,十分受百姓们欢迎。

显然推翻暴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诗人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古至今一旦开战,苦得永远是老百姓,一旦被危害到切身利益,谁还管挑头的人三观正不正呢?趋利避害,人之常情罢了。

之后那些人说什么,穆芸筝已经没心情听了,她等春尘登记完,二人相挟上楼。

大堂内的一众旅人听到脚步声,纷纷回头。

有个轻浮浪荡的中年男人看到姑娘提着裙摆上楼娉娉袅袅的身影,与友人挤眉弄眼道:“这小娘子虽然瘦了点,但仪态挺拔骨骼俊美,要么是富贵人家的女公子,要么是哪家高官家中的侍妾。”

友人奇怪道:“为何人家就不能是正妻?”

那中年男人意味不明道:“正妻自然是要娶好生养的啊。”说罢自顾自笑起来。

而旁人一听也是这么个理,纷纷应和嬉闹作一团,几乎人人都在开黄腔。

楼上两人自然听到了,要不是穆芸筝死死拉着春尘,她非冲下去揍得那人满地找牙不可。

被姑娘拉着拐过楼道,春尘气不打一处来:“姑娘您拉着小人做什么,这些个田舍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小人一人就能将他们打趴下。”

穆芸筝笑着摇摇头:“您打了他们,不得闹到县衙去?我现在就是个活死人,闹大了反而不好收场。再说了如果人家说的每句话我都往心里去,那我岂不是早就被气死了。”

春尘还不服气,穆芸筝见她这段时间好似吃胖了一点,现在鼓着腮帮,活像只含着果仁的仓鼠。“别管不相干的人了,我这屁股还疼着呢。”

这时一众近卫拧干了衣服,相继步入旅舍大堂,八九个人高马大的青壮年,人人佩刀腰上还挂着符牌,大堂里的人再没眼力见也知道这些人不是普通平民,赶紧闭上了嘴。

楼下突然安静下来,穆春二人也不免好奇折了回来,一看这副景象,穆芸筝笑着摇了摇头。

那几个旅人本就楼上楼下两头打量,突然瞥见楼上的姑娘不光没走,还奚落自己,一个个脸涨成了猪肝色,个别不服气的还偷偷用眼角余光瞪姑娘。

穆芸筝见自己被发现了,连忙缩回道楼道后边,拉起姑姑就跑,还不忘提醒道:“您看吧,欺软怕硬而已,根本用不着您亲自动手。”

春尘感受着她拉着自己的手恢复了往日的力气,心中大石总算落了下来。

楼下一众近卫也都看得出来有蹊跷,只是故意亮出了腰间横刀,表明他们的身份。至于如何解读,自然是他们自己的事。

待一行人上了楼,那中年男人心有余悸道:“幸好幸好。”

友人锤了他一拳:“嘴上没个把门的,差点被你害死。”

中年男人哭丧着脸:“我怎么知道会突然遇上朝廷军官。”而且看架势,这群人明显与先前的小娘子是一伙的,幸亏对方脾气好,不与他们一般见识。

总之虚惊一场,几人又七嘴八舌讨论起先前在渤海湾码头见到的逸闻趣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