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每天进步一点点(1 / 1)大虚无痕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龙木雕”落户冠城乡,带来了产值,带来了税收,也带来了一部分就业机会。

当然也有些负面影响,比如现在城关镇的一些干部群众就开始指责崔奋进了,还有个别人扬言“崔奋进要是再敢来我们城关镇,老子要打断他的腿!”

乡里为了“金龙木雕”的发展,也是作了特别的安排:乡企业办专门发文,通知所有村,请各村务必做好宣传:山里的树根、树兜千万不要再当柴火烧了,可以卖给“金龙木雕”,也可以暂时留在家中,等着“金龙木雕”来人上门收购!

山里很多村民这才是第一次知道,原来长在地底下的“树根、树兜”比木材还值钱,而且越是奇形怪状的越值钱!

当然,已经枯朽了的树根和树兜就不值钱了,当柴火烧都不经烧。

树根和树兜又以山里的“硬木”最好,但硬木长得慢,想要找到比较大的树根和树兜不容易,要到深山里去找。

得知树根和树兜也能卖钱,有些村民积极性也是上来了,主动到山里面去寻找树根和树兜,这样一来就有些乱套了啊,有的挖了别人家的山,还有的挖到与冠城乡相邻的双成乡去了。

有双成乡村民把这事反映到乡里了,结果双成乡的乡长陶猛很恼火,给陈天扬打电话,让他务必管好冠城乡的农民。

陈天扬表示会了解一下情况,如果属实,会采取措施。

放下电话,陈天扬赶紧向崔奋进汇报。

崔奋进一听就笑了:“这肯定是真的。个别人的行为,不用大惊小怪。”

陈天扬道:“陶猛这个人,我以前也认识,说话挺客气的啊,今天的态度有点不太友好?”

崔奋进道:“以前你是县农业局的,他对你当然客气了,现在你什么身份?冠城乡乡长,你冠城乡的农民挖树根挖到双成乡来了,他还跟你客气啊?不过,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们冠城乡跟双成乡的关系很微妙。以前,县里经济排名,冠城乡是倒数第一,双成乡是倒数第二,是难兄难弟,去县里开会,都是往后面坐的角色。”

陈天扬乐了,还真是这样,落后乡镇的干部,开会就是往后面躲,这个没办法的。

崔奋进道:“不过呢,双成乡和冠城乡虽然是难兄难弟,但他们的各项指标都超出冠城乡一大截,稳压冠城乡一头。全县倒数第二,当然也有压力,但总比我们倒数第一好得多。”

陈天扬若有所思。

崔奋进接着道:“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公开提出,要赶超双成乡,甚至还放话要合并双成乡,他们听了肯定很不高兴。”

陈天扬道:“那都是你说的,跟我没关系啊!”

崔奋进笑道:“你要不来冠城乡,那当然跟你没关系。你现在成了冠城乡乡长,怎么可能没关系?”

陈天扬唯有苦笑。

崔奋进道:“陶猛就是做给我们看的。洪彪运输公司合并了双成运输公司,等于挖了他们一块肉,虽然说这是企业行为,但这笔账,是记在了我头上的,现在,不过是借老乡挖树根,发泄一下罢了。”

“那这件事?”陈天扬问。

崔奋进道:“不用调查,肯定是真的。这样,乡里下个通知,禁止村民未经同意跑到别人家山上乱挖树根,更不允许跑到双成乡或者别的乡镇乱挖树根,违者后果自负。《通知》搞好后,抄送县里以及各乡镇。”

陈天扬笑道:“这个好。”

不久后,陈天扬还真搞了个《通知》,除了下发给各村,同时上报县林业局并抄送全县各乡镇,最后还派人派车,将《通知》张贴到各乡镇以及通南县公交车站,客运车站,枫林渡口,等等。总之,就是要让全县都知道,“金龙木雕”正在大量收购树根和树兜。结果,一些本来不知道树根和树兜能卖出好价钱的农民,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也上山挖自家山上的树根和树兜,送到冠城乡卖钱。当他们卖出树根和树兜,确实拿到了钱之后,又成了义务宣传员,一传十,十传百……

这些天,最高兴的,莫过于“金龙木雕”的游老板了,厂子搬到冠城乡以后,乡里发动农民送来了大量树根和树兜,有的还奇形怪状的,据一些技师说,很有“加工潜力”,而这就是潜在的巨大财富啊。

根雕产品,本就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越是奇形怪状的树根和树兜,越有可能加工制作成难得一见的艺术精品。

游老板本人,也是制作根雕作品的“老师傅”,经常会“手痒痒”,对于好的根雕原料,也是有着强烈的渴望。

比如最近他就在堆成小山的原料中,找到了几块他心目中的“好料”,准备抽时间好好雕琢一番,搞出精品,最好是去参加国内外根雕作品大赛,争取拿个大奖回来。

这想法,游老板也跟崔奋进说了,崔奋进笑道:“不错,不错,游老板你也是越来越有雄心壮志了。”

游老板也笑道:“哎,我也有点奇怪,自从跟着玄青学了功夫,身体好了,心态也变了,人也静得下来了,灵感也有了。以前,根本静不下心来,再好的材料摆在我面前,都是死木头,根本没有灵感!”

崔奋进道:“那我要恭喜游老板,灵感迸发,多出精品!”

“谢谢!”游老板笑道,“等我拿了大奖,奖金分成二半,一半捐给冠城乡,另一半捐给老君观,感谢玄青。”

崔奋进看了游老板一眼,道:“你愿意到冠城乡来投资办厂,也是听了玄青的建议吧?”

游老板道:“你怎么知道?”

崔奋进道:“我以前听玄青说过,冠城乡是玄青的家乡。”

游老板“哦”了一声,“难怪。”

崔奋进道:“玄青最喜欢说二句话,你知道是哪二句?”

游老板道:“我只知道一句,‘有缘’,对吧?”

崔奋进点头:“对,‘有缘’算一句,他说我跟老君观有缘,也跟冠城乡有缘;你呢,也跟老君观有缘,也跟冠城乡有缘。”

游老板高兴地道:“确实有缘。”

崔奋进道:“第二句话,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游老板恍然大悟:“哦。”

崔奋进道:“我很认同这句话,每天进步一点点。一个人,不可能也不需要一步登天,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很好了。比如你创作根雕作品,也是一刀刀雕刻出来的。我觉得,做人,做事也是这样。我们冠城乡也是这样,穷是穷了点,但也在进步,包括游老板你在内,也给我们带来了进步。”

游老板听了,也是有些感动,道:“惭愧,我也没做什么,倒是你和乡里为我做了很多。”

崔奋进道:“玄青是出家人,出家人也是有家乡的。我崔奋进,也是有家乡的。原先,我家乡比现在穷多了,后来,我跟老君观合作,用他们的道家配方,搞起了‘金顶养生茶’,和朋友一道,组建了茶叶公司,又组织我家乡的人种茶树,帮助村里增加了收入。看似增加了很多麻烦,但能为家乡做点事,心里很高兴,就好像放下了一个大包袱。道家讲‘功德’,为村里人做好事,这就是功德。你游老板来冠城乡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也是功德。”

如果崔奋进的老同学李德建听到崔奋进这些话,一定又要笑话他在搞“诱以官、禄、德”。

游老板却是真被崔奋进打动了,道:“看得出,你跟玄青的交情很深。”

崔奋进道:“我这个人,没事喜欢看书,早几年,我在县委办工作,就认识了玄青,那个时候,老君山景区还没搞旅游开发,老君观冷冷清清,我去老君观调研,跟玄青探讨旅游开发,然后,我们商量,我写调研报告,他则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写提案。这些年,玄青治好了不少病人,其中有些是高官的亲属,有些是大企业家,也是结了不少善缘,为老君山景区的开发拉来了不少资金。我和玄青的交情,也是这样建立的,用玄青的话说,就是有缘吧。”

“有缘!”游老板也是十分赞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