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初见(1 / 1)掌上流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婉转轻快的鸟鸣唤醒了苏晓,她动了动,脚边触到一团柔软。

“花菜?”那只橘猫卧在床尾睡的正香。

苏晓好一会才回过神,这是在三山镇了。这一夜睡的很香,刚睡的时候身体还处在火车颠簸的错觉中,不一会便沉睡到不知了。

苏晓起身摸了摸花菜,它瞟了一眼苏晓后换了个姿势继续睡了。

真是萌而不自知,苏晓觉得整个世界都可爱了起来。

自从回到三山镇,她从身体到心底似乎所有的感知雷达系统都开启了,那个在横川市时时刻刻屏蔽外界干扰的苏晓正在一点点变化。

老唐已经做好了早饭,他慈爱的递过苏晓的牙刷毛巾,让她去洗漱,然后自己开始扫院子。

苏晓慢悠悠的在院子里踱了一圈,湿润的空气,清冷的初秋早晨,是记忆深处的熟悉,是梦境回归现实的清晰。

今天的早餐是鸡蛋油条豆浆,鸡蛋是自家鸡生的,油条是老唐自己做的,豆浆也是自己种的豆磨的。看似普通常见的搭配,可却是老唐花了心思从昨晚就开始准备食材的。

吃好、吃饱、吃开心,这是老唐对苏晓来之后每一餐的基本要求。

刚吃完早饭,王珍就骑着自行车过来接苏晓去葡萄园,一路清脆的铃声直接摇进了院子,苏晓这才想起昨天王珍的邀约,但当时好像自己也没说去,甚至现在她都还有几分犹豫。

老唐一边在院子里洒水,一边鼓励:“去吧,去吧,年轻人就得和年轻人玩,正好我也想尝尝王珍种的葡萄。”

在王珍一脸的期待中,苏晓终是拘谨的坐上了自行车的后座。

她们沿着泗水河岸向东骑行,王珍一路走一路介绍着。

刚才路过的是谁谁的家,刚才打招呼的是谁,这家刚娶了媳妇,那家才添了娃娃……

可能太有别于之前苏晓屏蔽的那些波段,王珍说这些的时候她居然都认真的听进去了。

一路走,都是王珍在说,苏晓安静的听。路边的野花热闹的开着,随风轻轻舞动,泗水河静静的向东流淌,风裹着秋天的色彩在苏晓眼前铺开一幅大自然丰富的画卷。

“看,这里,记得不?三山中学呀!我在这里的初中部上过学,这儿是学校的后门,后门进去的这一片都是家属区,南边那一片才是上课的教室。”王珍的语气里明显的多了兴奋。

苏晓皱了下眉头,她不爱上学,也不爱学校。

七岁,她被接回横川市读一年级,一口地道的三山话,经常被同学们模仿、取笑,起初她也冲上去动手维护自己,可结果却是看到父母低着头不停的跟老师和同学家长道歉,明明先错的不是她,她虽然委屈却也懂得为自己给父母惹了麻烦而感到内疚。回家后父母亲曲折迂回、委婉隐晦的表达了以后希望她别再惹事,不要野蛮,他们的工作、生活已经很累很忙,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再来应对这些麻烦了。

她不喜欢父母的小心翼翼,只会让她觉得生疏,也不喜欢同学们模仿她说话,为了避免再给父母惹麻烦,她在学校就很少说话了,就算后来学会了普通话也还是不爱开口。慢慢的,她从活泼的动不动就要跟小伙伴打架的三山镇“假小子”变成了安静内敛的城市姑娘。

学校于她,不过是每天要例行去的一个地方,而那里的人与事都与她无关,没有可以托付信任的老师,也没有可以结伴同行的知心朋友,她独来独往,明明身处其中却一副旁观者的心情。

“苏晓,你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会一辈子都感恩的老师?”王珍拉回了她的思绪。

“没有。”对教过她的老师,苏晓一直的态度都是仅限于敬畏,她成绩中等、安静听话,不会被表扬,也不会被批评,属于最容易被忽略的中间地带。

“我有哦!带了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肖宇老师,可好可好了,大家都这么说。现在已经调到高中部当班主任了。”王珍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过会儿,你陪我来给他送点葡萄。”

王珍的葡萄园约有十亩地的样子,此时正是葡萄成熟季,一串串紫黑的葡萄饱满的挂在藤上,彰显着沉甸甸的丰收。

“挑大的、颜色深的摘。”王珍递给苏晓一个竹篮、一把剪刀,她自己也拿好工具。

“你摘的你带回家吃,明天刚好中秋了,算是我送你和大爷的节日礼物啦!我这一篮给肖老师送过去。”说完她一头钻进了葡萄架子里去了。

苏晓稍微愣了一下也跟着钻进了葡萄架,脚底下是松软的泥土,身旁是鲜活生动的葡萄藤,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进来,随着风摇曳着点点灿烂。

她一边寻找一边挑大的颜色深的葡萄,眼下只有这一个目标,不觉的就沉浸在其中了。

这里一串挺好,不对,前面那一串更好,她们对比着挑选着,在葡萄架里穿梭、追逐,遇到长的奇怪的葡萄就笑的弯了腰。

这么好笑吗?

是的,很好笑。

苏晓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笑过了。

“苏晓,你那天来的时候,浑身都带着冷气……不过,我们现在还能像小时候一样一起玩笑,真好!”王珍顺手扔了一颗葡萄过来砸中了苏晓的额头,于是她得意的哈哈大笑。

淘气的王珍,爽朗又略显嚣张的笑声感染了苏晓。

苏晓回扔了一颗葡萄:“还好吧?我不冷,37度呢!”

“瞧把你幽默的?”

两个好朋友似乎又找回了曾经的那份亲密。

采好了葡萄,苏晓陪着王珍一起去三山中学给肖宇送过去。

肖宇住在家属区的单身宿舍,靠近学校后门的一排,屋子的后墙便是院墙。他刚下课回到宿舍,王珍就过来了。

王珍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那时候他刚毕业也不过22岁,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又是活泼阳光的性格,经常和学生们混在一起,对学生从生活到学习都给予足够的关心,大事小事只要有学生请他帮忙,他也热心积极的响应,是朋友也是老师,班级里45位同学都喜欢他。

这一届学生到初三暑假的时候,他偶尔得知王珍不再继续读高中,很是觉得可惜,于是数次登门来劝王珍继续学业。后来得知是王珍父母不同意她继续读书,更是一有空就到王珍家坐上一会并试图说服王珍的父母,甚至都提出如果是因为学费问题他可以帮忙。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成功把王珍带回课堂,但王珍一直感激肖老师为她做过的这些努力。

“苏晓,你说,有一个原本和你不相干的人,却为了你的前途着想,替你争取改变的机会,该不该感恩他一辈子?”

在说到肖宇时,王珍的语气和神情充满了希望和崇拜,苏晓看在眼里,但她并不能真切体会到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肖宇看到王珍并不意外,热情的打着招呼,看向苏晓时给了一个询问的眼神。

“肖老师,这是苏晓,镇西头唐大爷家的外孙女,是我小时候的铁姐们。”说“铁姐们”三个字时王珍对着苏晓傲娇的挑了挑眉。

苏晓看着她滑稽的样子很想给她回点什么表情,但面对老师下意识的拘谨让她只能严肃的站着。

“肖老师,明天中秋,送点我自己种的葡萄给你尝尝,”王珍举过手里的篮子。

王珍送吃的来不止一次了,肖宇知道拒绝不了,每回就只能先收下再找个别的机会回赠,所以这次他也不多做推托。

“刚好,我班里有几个家住的很远的寄校生,父母在外地工作也回不来,他们这个中秋要在学校过,有你这篮葡萄,明天我就带着他们一起吃葡萄赏月,太谢谢你!一直记得老师。”肖宇是真心感谢这位一直记挂着自己的学生,每每有学生来看他,都会让他觉得平时多辛苦都值得。

“很多人吗?那我明天再送些来。”

“不不不,这么多就足够了。明天我请你们吃月饼吧!你们吃完晚饭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过来跟我们一起热闹热闹。”

王珍高兴的就差蹦起来了:“苏晓,你听到了吧?明天我们一起来。”

肖宇看着这个跳兔子一样的学生,再看看那个严肃安静的苏晓,真是一动一静,不由的就带了几分家长宠溺孩子的笑容。

苏晓刚好看到了这个笑容:那双微笑深邃的眼睛,躲在长长的睫毛里,如星光点点。

这个笑容,干净而又温暖,像久雨初晴,照亮了某个黑暗的角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