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在来信上说,青州大坝的塌陷是因为用料不善的缘故,”文珩继续说道,“他已经查到与王相和庄王有关的证据了,等过几天回来就可以呈给陛下。”
这样一来,至少可以将青州涝灾与瑞阳公主撇清关系了。
站一旁的含光听了之后也露出了憨厚的微笑:“能帮到公主就好了。公子你是没看到,昨天你让去公主府上拿东西的时候,云岫愁的啊,眼睛鼻子嘴巴都皱在了一起,比平时还要丑。”
文珩和瑞阳公主会面的时候,云岫和含光大多会跟在身边,两个人都是活泼话多的性子,一来二去便熟悉了起来,而他们每次碰面都会小打小闹一番,所以含光也习惯了调侃她。
而昨天他听命去公主府取东西的时候,同往常一样与云岫说话,可这姑娘因为太担心瑞阳公主的缘故,完全失去了笑脸,原本闪闪发光的眼神也黯淡了下来。
文珩对他俩这种互怼的相处模式已经习以为常,无奈地笑了笑,不过听了含光的话,他也想起了一件事。
“对了,之前我让你取的东西,你放在哪里了?”文珩问道。
含光答道:“就放在您书房的书架上。”
文珩听了之后转身踏进书房,在面前的乌木雕花书架上扫了一圈,果然在中间的第三格里发现了那只卷轴。
那只暗暗发黄的卷轴正是在福州时瑞阳公主得到的蓝眼鹰的证词。他缓缓地将它展开,又确认了一遍上面的内容,才小心地将其卷了起来。
文珩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等许昌回来还有历州的旱灾有所缓解后,他就将这两件事全部揭发出来,为公主脱困。
在不久后的一天朝会上,文珩终于找到了机会。
皇上因为最近灾情的事情十分烦忧,早朝也大多围绕这个话题,而两天前回京的许昌也在休息后复返,打算将青州的情况详尽地汇报一番。
他左迈出一步,沉声道:“启禀圣上,就青州大坝溃塌一事,臣有事要奏。”
“你且说来。”皇上挥了挥了手。
许昌接着道:“臣赶到青州的第一时间就组建了修复堤坝的队伍,而其中许多有资历的师傅都有提到,大坝溃塌的原因是因为水的渗透和侵蚀。但按年限算,青州大坝才建成不到四年,就算猛夏河的水流再强烈,也不至于突然垮塌。微臣觉得此事有些古怪,便好好地调查了一番。”
“结果呢?”皇上问道。
许昌的脸上佯装出为难的神情,然后答道:“众所周知,大坝需要以松木构建的框架为基础,再糊上硬泥加固而成的。而在修复断裂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最里面的木材不是榆木,而是松木。”
列立在朝堂的百官听了许昌的话,纷纷议论了起来。松木木质柔软,遇水很容易开裂,而榆木耐湿耐腐,是造床造桥的最佳选择。建造大坝这么重要的工程,怎么会使用松木呢?
皇上皱眉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许昌:“臣也觉得纳闷,所以特别调用了当年建造的记录,发现负责此项工程的正是前任左侍郎陈泊水。而陈...陈大人在任的时候,突然将原本定好的供木商换掉了,以原本的价格购入了一批松木。”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市场上,榆木的价格可要比松木的价格高上两三倍。而陈泊水以原本的预算购买了松木,很大概率是从中侵吞了不少钱财。
许昌犹嫌这把火烧得不够旺,又往上面浇了一层热油:“根据当时跟着陈大人的官员们说,在那段时间里,陈大人似乎与王丞相与庄王殿下关系十分密切。”
齐先炎站在原地默默不语,观他的神色还算过得去,但位于首排的王衍就不那么淡定了。事实上,他在听到陈泊水这三个字的时候就僵直了身子,后来又听到许昌提到自己,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许昌,你这是什么意思?”王衍喝道。
谢参捋了捋胡子,然后调侃道:“许昌还没有说什么呢,王大人怎么就急了起来,莫非是心中有鬼,现在心虚了?”
“你!”王衍被他气得说不出话来,唇上的八字小胡须都被加重的鼻息吹地要飞起来的样子。
“王爱卿,朕记得那个陈泊水似乎是你的外甥啊?”皇上道。
坐在御座上的皇帝在此时突然发话,实在是让王衍惊了一惊,他抬头想探清皇上的神情,却只看到冠冕上垂下来的条条珠帘,而在其后面的双眼似乎射出了锐利的锋芒。
此时的皇上就像一只紧盯着猎物的老虎,只要他行差踏错半步,就会用尖锐的牙齿将他撕碎。
王衍一边飞快地转动脑子思考应对之策,一边又忍不住在心里暗暗骂起他的那个不懂事的外甥来。
陈泊水还在工部任职时就常给他送来礼物,有时还会直接将大笔的银票塞在里面。不过这种事在官场上很是常见,所以他便默默地收下了。
可谁知道陈泊水会蠢在大坝的事上偷偷动手脚。这下好了,现在死了那么多人,还要连累到自己。
但无论事实真相是什么,他都不能在皇上承认。
所以王衍在大殿上径直跪下,脸上的显出冤枉的表情:“回陛下的话,陈泊水与臣的确是舅甥关系,顾虑到亲缘所以先前一直有些往来。但臣可以发誓,绝对没有参与他对青州大坝建造作假一事啊,还请陛下明察!”
在前朝因为此事而议论纷纷的时候,候在后堂的一个小太监趁四周没人发现,偷偷地溜了出去,将早朝发生的事情全部告诉给了纯贵妃。
纯贵妃听了之后也感到事情不妙,但她在朝政方面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思索了片刻,最终唤来了她最信任的侍女流云:“流云,你亲自去天福坛跑一趟,告诉小李子,本宫让他做的事情要提前了。”
在流云乖顺地应下后,纯贵妃犹自不放心,又嘱咐了一句::“切记,不要被任何人发现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