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老师确实会影响一个饶一生,至少我是这样想的。倒不是好的老师能教给你什么非常优秀的技能,而是你能从他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并由此产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在我看来唯有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
大多数人不愿意学习,不过是他还没有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就好像一个人总能找到一本自己命中注定的书要看,并由此爱上阅读。
谢地的志向也是成为一名老师,他时而觉得现在的教师风气很不好,时而又设身处地地想想,发现自己好像也不能做得更好了。
不久前看了一部电影,主题便是,无法拯救的学生,还需要拼命拯救吗?答案是,可以救,但无能为力。
要明白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不是满腔热血,满怀信仰就能做到的,大部分人,大部分事,只能做好极一部分工作,这一生也算够了。
当然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那么这个人也不能不是伟大的。这个世界不断地分工明确,目的就是要让人各司其职,扬长避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提升效率,推动社会发展,因为饶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学好,那样实在是方夜谭。
这样的做法是很明智的,人应该追求深度,而不是广度。
谢地想过要去支教,为了体验生活,也为了磨炼自己。他本身是山里出生的孩子,对那种没有接受优良条件教育,和恶劣环境之中的孩子,始终抱有一种同情。仿佛是同情儿时的自己,希望不要再让更多的孩子,像自己一样痛苦地学习了。
谢地总想,自己当了老师后,绝不会死板地教条似的教书。虽然是教书育人,但育人才是核心,培养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前途无量的,已经出师,不用再多加教导了。
读书时期所有的学习内容,本质上都是在为孩子以后的独立学习能力打基础。但往往这个基础被软磨硬泡地打好了,却忽视了孩子的意愿。
被逼迫地做事,效率必然是极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形成抗逆思维。所以谢地认为,自己首先要给孩子们树立很好的三观,以及对知识的认识。
如果是一节课的话,谢地可能会谈人生半节课,教书一节课,这两者本就是一样重要的。
因此有时候谢地总觉得自己该是个哲学家,不是个好的老师。
老师应该和学生成为朋友,但这种朋友也是有尊卑地位之分的,不是完全平等的,要让学生提前明白,这个世界就是不完全平等的。
好的老师还会给以学生感动,在学生困难时主动施以援手,做他们的知己。当然这样的想法非常理想化,或许未来有一,传统的教育方式会被新心互联网教育所颠覆,这是谢地比较担心的。
但凡一个新技术诞生时,我们总该警惕一下的,哪怕是杞人忧,但这才是智者的表现,全然不顾后果地做事,人迟早会毁于自己手里。
现在互联网的电子书已经对传统的实体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谢地也不明白未来教育将何去何从,但知识永远是人所传递的。这一本质是不该改变的。
换做冷冰冰的机器教学的话,孩子可能会少了许多的感动,许多的人格魅力培养。因为不同的老师,就是有不同的人格魅力的,或许幽默风趣,或许严肃认真,这是机器所无法模拟的。也是学生所应该体会学习的。
高中时,谢地的数学老师就是那样一个充满了魅力的人。他上课幽默风趣,做起题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时而聊聊人生,从数学聊到万事万物,可以整个世界就是数学,谢地也可以跳出来整个世界就是历史。
他总能提出谢地闻所未,见所未见的观点,例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究竟有高低贵贱之分吗?并将自己的观点得头头是道。最后直击人心。
使得谢地听完后,内心止不住地颤栗。也由此使谢地对这一类高能量密度的知识产生了无穷的兴趣,对这些可以颠覆传统三观的认知茹毛饮血。更对这样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感到无穷敬佩。
仿佛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无穷无尽的宝藏,是珍贵的,无价的,神秘的,无穷的……
于是谢地也试着想要成为这样的人。这样一个谦虚低调,充满才情的人。
时候谢地会因为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感动不已,将其写进作文里,一直传唱,永驻心底。现在谢地会因为老师的才情而感动不已,疯狂地想要接触,却又自卑地逃开。仿佛有种自己不配是这样优秀的老师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光辉早已盖过了一牵
早些时候谢地看见了巴金的师从,妒忌得很,那一辈大师,对巴金施以了无穷的财富,而这些是谢地再也无法体会到的东西,只能通过书籍去找,只能自己去悟。每每想到这里,便对死亡,特别是大师的死亡痛心不已。甚至想要代替他们去死。
爱知识、爱书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只是立场不同罢了,所以敢于怀疑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我并不觉得有什么是无法超越的,只觉得有些东西是独一无二的,逝去了也就逝去了,再也无法挽回了。
如果有老师教会了谢地学习,那么就该有老师教会他如何生活,毕竟饶一生,生活才是最核心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是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乃至国家的责任,但如果一个好的老师,就应该问心无愧地向学生展示自己是如何生活的。
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模仿和学习好的生活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是在塑造人,与其让污垢流进教室里,不如让流光流进学生的心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