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n比我小五岁,现在应该还在某个地方过着她的Gap Year吧!”谷巳说。
“最近没有联系吗?”边晨问。
“自春节联系后,这几个月总是没有什么消息,她是一个很怪的小孩,小时候父母总是表扬她听话懂事,但我知道,她也有脾气的。”
“会担心她一个女孩在外面吗?”边晨问。
“其实是担心的,但是我相信她可以应付过来,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教导,既然选择了就认真对待,哪怕是一件小事。”
“你的中文名字叫谷巳,那她叫什么?”
“谷申。”谷巳回答。
“为什么会取谷申谷巳?”边晨问。
“我爸说,我出生在上午的九点钟,巳时而生,那就叫谷巳吧!他们平时都喜欢叫我小九,小时候不喜欢,恨不得天天去同学家,因为就不会听到他们叫小九了。”
“那你爸当初为什么不直接给你取名叫谷隅中呢?这名字听起来多霸气。”边晨打趣他。
“可能我爸只知道巳时吧!”谷巳自嘲。
“那谷申呢?该不会是出生在下午吧?”
“嗯,她是下午出生的。”谷巳回答。
“你爸也真是又敷衍又有才。”边晨诚心道。
………
“边晨,把那个十岁小男孩的故事再给我讲讲吧!”谷巳说。
“在他的世界里,父母就是强大的靠山,可这座靠山突然就崩塌了,而他也被压倒了。他有些瘦,常常穿着一件旧旧的蓝白色校服,坐在教室里老老实实听课。地震后,有一阵的雨水特别多,支援队搭得临时帐篷不够厚也不结实,大雨倾盆的来,储备的食物和水就遭了殃,那男孩会找我们要防水布,自己去给帐篷加顶,他的身子还没有帐篷高,却能甩出个比自己个子还高的弧度来,稳稳把布搭在帐篷上。”
“我问他为什么知道这些?他就回答我,以前在家,遇到这种大雨天,牛棚也会漏水,他就拿防水布去搭棚子,久而久之,也就熟练了。”
“其实这样的孩子在中国还有很多,他只是被地震摇了出来,刚巧被我发现,可我却帮不上什么忙。有时候会想,如果在这十一年的时间里去找找他,会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坦然一点,可又想,找到他又能怎么样?”
“其实不会怎么样吧?但如果找到了,也许会让自己忘掉现在这种不开心的感受,至少有借口去放下。还牵挂着,如果他现在好好的,你会替他高兴,但如果他过得并不好,也不是你的错。”谷巳安慰她。
“毕竟你看,映秀现在建得很漂亮。”
“是的。”久久之后,边晨才回应。
………
映秀新城有新颜,日子过得更加甜。
“东莞在建设完离开后,似乎只留下一条叫做东莞大道的路。”周砚说。
“也许这里不需要人刻意去记起,因为已经够深刻了。”伊衣回答。
“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这一路上看了太多的落石飞瀑,也能想象当时的情景,不过都过去这么久了,人家横幅不都写着,日子过得更加甜吗?这一路走过来的客栈旅馆真心不少。”李航远也接话说。
“可这都是拿生命和凄凉换来的。”栗姗姗也接话说。
“这是无法预料的结果,只要希望在,不也挺了过来了吗?”张微微说。
“也对,我们除了感叹还能做什么?”吴维也跟着说。
一路走,一路沿着导航找路。
好在映秀并不大,不需要七拐八拐也能找到地方,在映秀镇上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茶祥子有茶和朋友,一起去坐哈?
无意间,周砚看过一档叫《纪实72小时》的节目,片子是日本NHK在2006年播出的纪实观察类纪录片,后来被中国的媒体引进后,拍摄了中国版,而中国版的地点、人物和故事取自中国的各个角落,却也同样让人动容。
比如,北京的夜班公交、珠峰大本营的帐篷旅馆、横店步行街的横漂族、昆明的翠湖公园观鸟爱好者、上海静安区的户籍大厅,还有映秀一家茶馆的故事,而这家茶馆就叫——茶祥子。
就在去之前,周砚给大家科普了一下。
其实就是让大家把片子找出来看一遍,至少知道是什么地方,干什么的。
茶祥子在网上有些名气,老板是个很有谈资的人,可匆匆来往的人,其实不需要知道老板是谁,只需要感谢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大家坐下来,静静喝一杯茶,发一会呆,看一会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围观一局象棋,然后默默离开。
他们人多,到茶馆已经没有多余的位置,只能排排坐在台阶里打望来往的人。
随着网络的传播,茶祥子已经从一个提供喝茶聊天的静隅,逐渐变成一个网红地,一杯清茶并不足以被人乐道,一张木凳也不需要夸吹黄花梨木,而需要乐道的是免费背后的真正意义。
栗姗姗作为当中年龄最小又最内向的人,其实不太习惯这样坐在台阶上被人打量。
“感觉像是被公开宣判。”她小声在伊衣耳边嘀咕。
伊衣宽慰她;“其实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习惯了也就适应了。”
“其实都是纯朴的人,兴许他们不是在打量我们,而是在看,茶水是不是已经售罄了。”李航远也安慰她。
“你们看过《茶馆》吗?”尹维突然问。
“看过。”
“听过,还没来得及看。”
“没看过。”
大家同时回答,无非就是这三种答案。
“我们先抛开《茶馆》里的暗讽、隐喻、人物特点性格、社会背景等等不谈,只说说裕泰这家茶馆本身,它本身是几个时代下的见证者,这里面容纳过那么多的人物,肯定就有不同的故事可以听啊!想想也是有意思,茶祥子不就是另一个现代版的茶馆吗?”尹维说。
“这么说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周砚附和。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是老舍先生在《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里说过的话。”尹维解释。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周砚也开始深思,觉得很奇妙;“所以尹维的意思是,那些打量我们的人,他们只是70多个人物中的其中一个或几个,看就看吧!反正茶馆就在这,不挪不动,至于人,总是走一批又来一批,谁又记得住谁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