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西洋夷佛郎机(1 / 1)尘埃之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庶吉士新”查找最新章节!

虽然看的人没有几个,但还是纠正下我自己的错误。写了这么久一直用现代的葡萄牙人来称呼那时候的葡萄牙人。

其实在明朝时,这是不对的,应该称呼为:佛郎机人。

我是因为突然想到佛郎机炮,然后百度佛郎机人,然后才发现。佛郎机人就是葡萄牙人与其它同时代西方人的统称。

这是我的失误,前面的就不改了,在这里纠正一下。

汪鈜接着解释给二人道:“既然二位看出来一些门道了,那汪某也就不在遮掩了。”

沈秋、夏言知道要说重要事情了,赶忙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

“其实这是汪某诱敌深入的计策,虽然葡萄牙人败走。但是他们埋藏在这里的金银,还没有运走。

以汪某对他们的了解,猜测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些黄白物,必然还会想方设法回来带走这些东西。

所以才让战船开走,把人全部隐藏到镇子里,等的就是这些葡萄牙人回来。”

夏言可能无法理解汪鈜说的这个回来是什么意思,但是沈秋非常清楚。

他还知道这些葡萄牙人,并不是舍不得什么黄白之物,他们实际上是舍不得屯门这一个天然良港。所以沈秋非常确定,这些葡萄牙人确实还会回来。

这时候深秋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敢问大人,如果这些葡萄牙人真的回来,你会怎么办?”

汪鈜一声冷哼道:“怎么办?自然是一个不留,全数清剿完毕就是了。”

见到汪鈜态度这么坚决,夏言一脸于心不忍的看向沈秋。

这一幕自然被汪鈜看在了眼里,瞬间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好像有什么地方和这位翰林院庶吉士要做的事,起了冲突。

“沈大人,你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沈秋笑了笑道:“这事解释起来还有一点麻烦,等有空了沈某在讲给汪大人吧。现在咱们先看看这个吧。”

说着沈秋就站起身,朝着几名锦衣卫走过去。

沈秋等人选择走陆路的时候,就将这一百幅望远镜,拆分成五个木匣子,交给这些锦衣卫携带。

一路上都是他们几个人轮番携带,直到这个时候,这些望远镜依旧在锦衣卫的全力保护之下。

锦衣卫自一进入营房开始,这几个木匣子就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

沈秋抱过一个木匣子,来到汪鈜面前。就要打开的时候,汪鈜一把按住沈秋的手,问道:“沈大人这里面究竟是什么?你若是不告诉汪某,就先不要打开了吧。”

沈秋没有想到,汪鈜居然谨慎到了这种程度,于是不再犹豫,直接将兵部给自己的文书交给了汪鈜。

汪鈜还没来得及将文书内容看完,就被文书中的三个字震惊了一下。这三个字就是望远镜。

别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可汪鈜作为海道副使,可是知道这东西。

他手里就有一支,不过这都是自违禁海民手中缴获过来的,据说就是从葡萄牙人手里搞来的。

如今看到兵部书信上,居然写着让沈秋携带过来一百支。汪鈜当时脑瓜子就嗡嗡作响,这数字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原本是坐着的他,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双手十分激动的将沈秋搬过来的木匣子,慢慢的打开。

夏言一路上就对这匣子中的东西好奇不已,不过因为上面兵部的封条,才断了将其打开的心思。如今看着汪鈜将封条撕开,赶忙跑过来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汪鈜打开木匣子,看见里面二十支望远镜,整个人的神情都变得不一样了。

这自然被沈秋看在了眼里,从汪鈜的这副表情,沈秋就知道汪鈜知道这些望远镜的作用。

于是对汪鈜说道:“兵部订购了许多,目前只是因为我们几个行路不容易,才只带了一百支,将来还会有大量望远镜运过来。既然大人知道这东西的用处,那就请大人将这些分发给紧要处。”

汪鈜好像并没有听到沈秋说话,而是直接拿起一支望远镜,一个抽拉将望远镜拉到最大状态,然后朝着门外望了过去。

汪鈜一副十分认真的模样,将匣子里的望远镜抽出了一大半进行试望。剩下的几支就是夏言的杰作了。

不过夏言初时是被突然变大的景物给吓了一跳,最后经过沈秋讲解,夏言才知道这玩意的功用。

随着汪鈜的试用支数越多,他脸上的笑意就越加明显。到了最后更是大笑出声,拿着望远镜就朝门外走去,并且还不忘朝着门外喊道:“来人,备梯子,上屋顶。”

沈秋夏言也一路跟随而上,后面的锦衣卫几人自然也好奇这些东西。不过刚刚沈秋给夏言解释的话,他们也都听见了。故而试用望远镜几人倒是还顺利。

汪鈜房间就是屯门大营的帅帐,外面卫兵本就不少,然后还有不少军官听闻朝廷派官员来大营了,跑过来看热闹的。

汪鈜一行人出来,自然是万众瞩目。当然他手上的望远镜自然是主角,因为大家都知道那玩意可是海道使大人的“神兵利器”,只要海道使大人用这玩意朝着远处一望,就知道对面在干啥。

不过他们也都发现,今天大人手里的东西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一支了,再一看跟出来的夏言手上也有一支。

然后眼尖的几位军官,朝着屋子里一瞅,发现里面几名锦衣卫也在鼓捣着几个望远镜。

然后看着那装望远镜的盒子,正好也是有好几个,这下门口几人一下子就沸腾了。

互相惊喜的推搡着身旁的人,这是男人之间的交流方式。

而这时的汪鈜也与夏言爬到了屋顶。他们的正前方就是茫茫大海,两人都举起手中的望远镜看了起来。

下面的人都抬头望向屋顶的两人,见这二人都笑容满面,都知道这效果看来挺不错。

汪鈜一边爬下梯子,一边对沈秋说道:“沈大人,这东西真的太好了,以后有了这东西,我们的战船也就不会太吃亏了。”

夏言不解道:“吃亏?吃什么亏?”

汪鈜笑容逐渐消失,略微失落的说道:“吃亏,吃亏的地方多了去了。”

看着夏言一副急于求知的表情,而汪鈜还在酝酿之中。沈秋简单的说了一句:“应该是远距离发现和火力两方面吃亏吧。”

汪鈜黯淡的眼神中,立马出现一抹光彩。直视着沈秋,非常惊讶的问道:“沈大人如何得知这些事情?”

汪鈜也是自进士一路考上来的官员,要不是他自己亲自到外地任官,并且亲自担任海道副使,亲自和佛郎机人干过几仗,他根本无法体会这种差距。

所以他映像中,自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沈秋应该是和夏言一样,一副十分不解的表情。

而夏言的表情,正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沈秋的回答,简直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一位二十一岁的翰林院庶吉士,他是怎么能如此直接的切中要害,说出明军的两处短板。

当然,沈秋总不能说自己是看后来历史书上的总结吧。于是就把一切事情推到了翰林院上。

“沈某乃是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基本能翻看大明一百多年的各种记录。其中不乏开国时的各类战争文档。

而沈某不才,于万千文档中就喜欢这一类书。恰巧看到成祖定安南时,得到安南使用的火枪制法,然后回京后组成了我大明朝的神机营。

不过有一点列位可能不知道了,我大明一百多年来,火枪的改进基本上是微乎其微,可以说现在用的火器和一百多年前初创神机营时的武器都差不多……”

站在沈秋的角度来说,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后世的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已经渗透进了所有人心中,事物是发展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深入骨髓。

但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思想观念却是极不相同。他们的思想中,天地万物应该是永恒不变的才对。

那可是法天、法地、敬鬼神、崇圣贤、守祖宗法治的传统价值观。

所以夏言第一时间反问沈秋道:“为什么要改变?治理天下在德不在险,兵强马壮又如何,无德而失民心,纵然有百万雄兵又如何。”

沈秋直抚额头,头痛啊。

就在沈秋打算给夏言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汪鈜已经率先开口替沈秋解了围。

汪鈜对着夏言笑了笑,最后用一种意味深长的口吻,其实准确的说,是经历过与佛郎机人的战争后的的深刻领悟。

“以前我也是这么觉得,不过现在我知道什么叫一寸长一寸强了。”

夏言明白这并不是什么抬杠的言辞,故而只是静静的听着,没有反驳的意思。

汪鈜一见夏言这番态度,心中不免感慨一声:孺子可教啊。

接着汪鈜一边朝着屋子里走去,一边开始对夏言沈秋二人讲述起他们与佛郎机人交战吃的亏。

“说来你们二位都不信,要不是我们先前做好局,引这帮西洋人进圈套,我们根本打不过这些佛郎机人。

你们确实无法想象,就是半年前你们和我说我也不信。可是现在,不但我信了,就连这四千将士,他们也信了。容不得我们不信,这都是数百兄弟用命堆出来的事实。”

说着汪鈜居然已经是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看得出来这与佛郎机人的战争,对他的影响很大。

“你们不知道那帮子佛郎机人,他们的船上装着十几门炮。点火后火光四射,浓烟滚滚,声大如雷,我们的那些楼船还没机会靠近他们,就被打上了几个窟窿。所以在海上我们实在没办法和人家打。只能想尽办法将他们引到陆地上来打,也算是无奈之举了。”

夏言听的是稀里糊涂,他虽然很聪慧,但是战争这种东西,不是脑袋瓜子聪明就能一通百通的。

沈秋就不一样了,从小就是看着抗日电视剧长大的人,对于战争方面的一些东西,怕是比起汪鈜都要知道的多。

故而汪鈜说佛郎机人用炮轰明军楼船的时候,沈秋最先想到的就是,以前看欧美电影里面,欧洲人的那种风帆战列舰对轰的场面。

不过只是在脑袋里将画面替换成一边用着佛郎机炮轰,一边拿着三眼火铳和碗口铳看着人家干瞪眼的画面。

佛郎机炮,听着怎么这么熟悉啊。好像明史里有提到这个,而且还提到明军的火器很是先进。晚明更是有红夷大炮这种东西。

这只能说沈秋没有仔细了解过明朝火器发展史了。中晚明的火器先进,其实来源就是沈秋所在的这个时间点。八年后即嘉靖八年,那时候已经官至右都御史的汪鈜,会向大明朝庭提出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建议。

明史原文如下:嘉靖八年,始从右都御史汪鈜言,造佛郎机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

中晚明火器之盛,自此始。

不过这都是八年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汪鈜头疼的是,怎么对付随时打算卷土重来的佛郎机人。毕竟那些红毛也不是傻子,吃了一次大亏,怎么可能再吃一次呢?

不过现在汪鈜其实也还是挺高兴的,有了沈秋不远万里带来的这些望远镜。总算是能做到打不过跑得过了。

因为以前大明这些战舰要是遇到佛郎机的炮船,因为太远,分不清楚是自己人还是敌人。等到距离到了肉眼能分辨出来的时候,就是想跑都跑不掉了。相反那些佛郎机人都有望远镜,远远就能看清楚明军战船上的情况,远远的就做出了准备。

现在有了这些望远镜,分发给各个战船,再遇到海面上出现不明船只的时候,就能远远看清楚对方是敌是友了,也就拥有足够的逃跑距离。

有个道理沈秋很明白,那可是近代中国用屈辱换来的经验。

即:弱国无外交。

如今的情况其实就是这样,来之前沈秋以为就是在朝堂上听到的奏报一样,以为佛郎机人已经被一战打趴下了,溜的无影无踪了。

然而来这里的现实情况却是,打了胜仗的明军却不敢上海面搜索,只敢在佛郎机人不舍得离开的地方苦等。就是沈奇都知道,若是这样去和佛郎机人谈判,还不如不谈呢,鬼知道对方会不会把你当回事呢。

要是对方一高兴把自己宰了当祭旗玩,那自己就亏大发了。

不行不行,没有占到了军事优势时还真不能贸然进行出海啊。

可是这该怎么办呢?

怎么办?凉拌。

算了,看看能不能从军队这边下手,要不重整下队伍,要不看看可不可以改进下武器。

噗,沈秋突然想到了一个最简单的改进方法了,既不需要做什么制度改进,也不需要什么太大力气的武器生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