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庶吉士新”查找最新章节!
趁着汪鈜与夏言谈论起屯门之战的事情,沈秋自个一个人坐在下手位置,一边喝起了茶,一边思考怎么做才能保证自己顺利完成自己过来一场的历史使命。
沈秋不是没有考虑过武器改进这方面的事情,虽然自己不是专业的武器专家。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武器的发展,最基础的问题其实就是火药技术。如今这个时间段不但有了成熟的火药技术。
就连佛郎机这种子母炮的玩意都出来了,再看看大明的三眼火铳改进改进,研究研究,武器技术最少提升一大截。
不说别的,就是把这种用火绳点火的火绳枪,改成燧发枪,这就是一种跨时代的改进,作战效率会提升一大截。
人类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研发人员根本不知道,自己研发的这种技术的将来形态到底是什么样子。
纯粹就是根据需求,凭借感觉走。
记住不是最终形态,而是将来形态,因为没有任何一样技术,有人可以确切的说它已经发展到了最终形态。
未来太未可知了,一旦有了需求,有了用武之地,任何一样曾经老掉牙的技术,都有被拿出来重新改造使用的可能。
所以当代的研发人员只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一点一点的缓慢改进。
他们就如同在海面上航行的船只,手中连个指南针都没有,只能依靠天气好的时候,看着天空的星星,然后凭借着自己的感觉进行航行。
若是运气好,得上天眷顾,他们会幸运的航行到自己要去的方向上。要是天公不作美,可能一场极其微小的意外,都会导致他们的研究成果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使他们放弃自己的努力。
沈秋相信,这种离成功咫尺之遥,而被无奈放弃的事例一定有很多很多,所以研发和改进一门技术是非常辛苦的。
当然沈秋这么想,完全是因为他自己为了搞出玻璃技术,而耗费大量时间和耐心之后的深刻体会。
不去搬一块石头,怎么能知道石头多重呢?沈秋搬过,他知道石头有多重。
正是因为沈秋知道人类武器未来的发展形态,所以只要他砸时间下去进行一场,照葫芦画瓢的深入研究,武器领先这个时代一二百年绝对不是问题。
当然这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时间,沈秋可不打算在这里呆个几年,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快速让佛郎机人丧失武器先进感,从而可以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和沈秋进行谈判。
当然大明的官员不会承认这一点,他们觉得大明雄兵二百多万,就是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这些佛郎机人淹死。
可在佛郎机人眼里是这样么?
不是,他们只会说明朝是因为人多才有这种优势,哪怕是输了,他们都不会服气。
要知道不久之后的欧洲国家就会进入一个非常绅士的战术时代线式战术。
简单解释来说,线式战术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排队枪毙那个战术。不过事实是,那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术,也是符合欧洲人性格的战术。
在中国这一套基本是行不通的,你要是敢用线式战术,中国人绝对敢和你在玩一次田单的火牛阵,牺牲品在前,军队在后,直接和你短兵相接。
沈秋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则未定真伪的个故事。
说是当年有一支罗马帝国的队伍来到中国,在西域遇到了汉将军陈汤的队伍。
罗马人还是照着对付欧洲人的那一套乌龟阵。
结果陈汤一看,无处下口。
稍微一想,不慌。
直接命令汉军骑兵,带着长绳展开。骑兵走两侧,绳子从中间一拉而过。
这种乌龟阵,在一开始几波试探中就把标枪扔了个差不多,这个时候就真的成了铁王八了,还是那种不坚固的铁王八。
结果被汉军骑兵用绳子拉了几个来回,就人仰马翻了。最后全部投降了,据说到了现代这些罗马人生活的村子还在。
没办法,咱们兵学老祖宗孙子教的好,兵者诡道也。谁没事和你一对一单砍啊。
那沈秋想到的是什么呢?
其实沈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七十多年后,在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李舜臣利用自己十多条半废船改装出来的龟船。
这玩意面对这个年月的火炮用处还是非常明显的,毕竟几十年后的万历援朝战争,双方火力其实比现在还是强了不少。
那个时候的明军佛郎机炮,三眼火铳,以及最新型号的红夷大炮,都已经列装使用。
而那时候的日本军队,经过日本战国时代的大混战。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宿将,战斗力其实已经非常可观。
而且日本与南洋各国的交通往来,其实比明朝更加频繁亲密。故而武器的引进也不比明军差到哪里去,理性的分析,可能在某些方面都还比明军更强。
那时候的日军拿龟船没有办法,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现在的佛郎机人也对这些龟船无可奈何。
不过龟船有一个致命缺点,不利于远洋航行,故而想用龟船打爆南洋诸岛可能有点不太现实。
这虽然是个长远大问题,不过眼下只要保证佛郎机人,在整个广东沿海一带占不到便宜就好。
而龟船在防御与近海作战这一块,完全能够承担起这个任务,但是明军现在的火力,也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正好这个时候两位正主也聊的差不多了,沈秋赶忙开口向汪鈜询问道:“汪大人,咱们大明有没有稍微大一点的船只?”
汪鈜一听,没有丝毫犹豫就回答道:“有啊,我广东有啊。有大福船,有海苍船,这都是大船,可容纳百多人。”
沈秋一听,心中宽慰下来,这容百人,够了够了。
接着沈秋非常关心的问道:“那这些福船上都有哪些火器?”
一问及这话,汪鈜就有点犹豫了,无奈道:“火器倒是有一点,主要是几具碗口铳,然后就是三眼火铳,没有其他火器了。”
沈秋一听就觉得这火力是真的不行啊,居然连炮都没有。那个碗口铳勉强能算是一种小口径炮,但是装填的算是铁砂和碎石,根本就没法用于远距离海上作战。这不是给人家当活靶子吗?
至于三眼火铳那玩意,步兵带着冲锋,近距离放几枪,还能造成一定规模的杀伤力。放在海上,面对佛郎机人的战船,这玩意怕是能完美规避对方战船,飞的东西南北都不知道吧。
要知道一百年后的欧洲大地上,即使武器技术更新了不少,各国都在玩着排队枪毙的把戏。这个年月的武器准度,各位自个掂量一下就心里有谱了。
可能真的还不如自己搭弓上箭的准头高,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明清两朝,火器都只是辅助性武器,战场上最终还是短兵相接。
想想也是,你准备了半天的东西,满以为上了战场能弄死两个,结果一开火你都不知道那玩意飞到哪里去了。
要是有这些折腾时间,自己两箭怕是都结束两个了。再不济也是一刀砍伤半个人了。
夏言听了听却说道:“可以了,这火器装备,神机营不过也是这些东西。”
沈秋无力的翻了一个白眼,搞得汪鈜和夏言都一脸尴尬。
汪鈜自我开解道:“虽然火力是差了不少,但是我已经让随行的工匠开始进行仿制。”
“仿制?”沈秋眼前一亮。赶忙追问道:“这么说你们缴获的有佛郎机炮?”
“有是有,只是这帮子佛郎机人太坏了,居然把子炮给扔了。”
“什么?子炮给扔了?在哪里?能带我们去看看吗?”
汪鈜一个起身,说走就走,直接带着沈秋夏言几人朝着门外走去。
沈秋也记不清楚在镇子上转了几个圈,最后在听到叮叮当当打铁声的时候,沈秋就知道到地方了。
在接近铁匠铺的时候,汪鈜朝着沈秋几人介绍道:“这个地方啊,原本是镇子上的铁匠铺,被佛郎机人占领之后,就被改成了兵器作坊。我们拿下这个地方之后,就发现里面有一座正在维修的佛郎机炮。”
汪鈜走在最前面,一边大步流星的走着,一边用手指指点点,你完全无法想像,这是一位曾经在书海里侵染过多年的书生。
铁匠铺里围了不少军士,有的在维修自己的刀剑,有的在整修自己的火器。
这些军士一见汪鈜到来,立马起身站定,对其致以最高的军礼。仅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汪鈜是一名合格的儒将,他已经得到了手下军士的认可。
汪鈜也没有太多的谦让之态,就是一个挥手致意,就算是互相打了招呼。
沈秋几人到了铁匠铺内时,才知道为什么大炮要叫一尊一尊的。因为这玩意连同炮架往这里一摆,就是一大坨铁疙瘩,用其他的词都没这么好形容,而尊字就非常合适。
这种佛郎机炮沈秋以前看军事节目的时候有看过,采用了子母炮的设计,比以前那种打完一发在进行装填的炮要效率高很多。
佛郎机炮采用可以分离的两段设计,主体炮管只承受发射任务。带有五发甚至更多的子炮。
当第一发炮弹打出去后,直接将打空的子炮蛋壳拆卸出来,进行二次装填。但是因为有几发备用子炮,所以第一发炮弹打出去之后,可以直接去除空弹壳,马上换上装填好的子炮,如此反复,据说可以在三十秒时间打出三发炮弹。
这都快比后世的装弹大炮快了,当然连续作战能力肯定不如现代的炮弹,因为那玩意不用二次装填。佛郎机则是子炮打光就只能干瞪眼了。
沈秋现在看着原本因该放子炮的位置空空如也,也是一阵无语,这佛郎机人也是人精啊。大炮太重来不及搬走,就把子炮全部带走,留给你一副空架子,我看你怎么办。
沈秋回头看了周围一圈人,包括军士还有铁匠,发现他们全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沈秋知道这些人看来是没辙了,不然不会这么望炮兴叹了。
不过沈秋还是问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缺口是干嘛的?”
沈秋自然知道这玩意,但是他不知道这里的其他人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结果不出沈秋意料,这些个兵士们没有一个说话的。只有几位穿着百姓衣服的铁匠铺成员有开口说话的意思。
这幕被汪鈜看见了,赶忙催促道: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就是了。”
一位大汉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搽了一把汗后,略微结巴的说道:“我只看到过那些佛郎机人,拎着一个和这个缺口吻合的东西放了上去,听军爷们说那叫什么子炮。其他的俺就不知道了。”
这时一位军官上前指着炮身说道:“那玩意就是叫做子炮,好像只要放上去就可以开炮。我也没见他们像咱们用的碗口炮一样装填火药铁屑啊。”
话题一开大家踊跃发言的也就多了起来,纷纷开始说起自己的意见。
“就是你看咱们碗口炮打一次,就要过段时间才能开炮,你看人家那个炮啊,啪啪啪,感觉不用装药一样。”
“就是就是,我那时候追红毛的时候,都快冲到水里去了,结果就看到人家的几艘船上几十个炮口都是浓烟滚滚,吓死人了。。。。。。”
。。。。。。
别说他们了,就连夏言都听的头皮发麻。碗口铳他还是在京城里见过的。那玩意在他心里可是个了不起的大杀器啊。他一直觉得只要朝庭把这玩意往战场上一摆。
只要开炮,甭管打不打的中人,只要那声音响起来,敌人都会胆战心惊,吓得失魂落魄。
如今听这些上过战场的兵士说起人家的武器这么吓人,可是完全颠覆了他自己的认知啊。
汪鈜自然注意到了夏言的脸色,眼见差不多了,汪鈜大手一挥,兵士们的议论声戛然而止,这又在侧面显示出了汪鈜的统御能力。
见到汪鈜这么有威望,最开心的当属沈秋。他只需要把武器和装备提升上来就好了,打仗的事情完全不用他去操心,这简直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