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站立还需要人教吗?
青明连忙问道。
当然咧!你切莫小看了它,到时候你一站就知道个中滋味。
两人在一问一答之中,将那三趾火麂犹如风卷残云一般,被他俩人三下五除二的收拾了一干二净。
只见那酒狂徒拍拍身子,说道:
来!小子,我们找块空地练练。
说练就练,青明跟着酒狂徒一起来到一块平坦的草地上。
两人刚刚站立好,只见酒狂徒递来那只酒葫芦说道:先押一口。
然后酒狂徒摆起姿势,教着青明站桩的功夫和心诀。
青明依言学模着站着,当酒狂徒一松开抉在青明双肘的大手时。
只听得扑通一声,青明便摔了个狗啃屎。
躺在地上的青明不解的看着酒狂徒,心里想这是怎么回事儿?
难道站个桩非要人扶吗?
酒狂徒看见青明跌份的样子,哈哈大笑说:
我说吧,这大风桩法可难练了,这可是我的“传家宝”。
青明看着他戏辱的样子,一时间心中不觉有气。
佯装生气的说道:
是您老故意的?还是这桩法本身有问题?
酒狂徒听罢越发的开怀大笑,连忙坐在他身边说道:
小子,你这就是你的不懂了,这个桩法的关键就在于要找到自己体内的中心点,
犹如那寺庙里的大钟一样,有这么一个钟坠子,才能敲响那沉重的大钟。
这个桩法的道理基本上跟着大钟的结构模式差不了多少,只是当你能够找到中心点,站立起来时,你便如同一个不倒翁一样,不论外力有多强大,都不会摔倒于地。
这只是它的小成境界,若是能将它练至大成,神奇的效果还在后面呢!
当然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要立得住。
青明心想:
若是那心法和姿势都是对的,势必和那饮酒有关?
带着疑虑青明又重新站立起来,酒狂徒依然还是来到身边将他扶好。
待青明略微可以把持住的时候,只听见扑通一声,又是一次扑街。
这下可恼了青明,不由自主的大声叫唤起来:
你这老头儿,我请问你是不是那酒使得坏?
酒狂徒连忙摆摆手言道:
不不不,和那酒没有半点关系,喝了那酒站桩,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为何?又是如此?青明不解的问道。
酒狂徒怕他误会,不再认真练习着大风桩,于是颇有耐心的与他讲了讲个中道理,犹如他对自己讲那酒文化一般认真。
首先得跟你说清楚,这就是用来治你的体表衰弱之症的。
若如此一连七日和我这石乳酒,你那体表衰弱之症的趋势必定能够完结。
而这大风桩,你要自己体悟各种关隘,方能独自站立起来。
而后再去体会那风中的阻力以及来自外界的力量,这样才方为小成。
若能慢慢的驾驭或抵抗住外面的无形力量之时,或可形成一圈儿或有或无的防护层,那便是二阶。
若是能将那层防护层凝炼成一点或一线,便是大成。
再有后者,就让他一念为剑,便可千里之外取人于首级,这便是传言中的剑仙级别。
那一层保护层就是我在山顶上感悟的山上罡风,这桩法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勤加习练必有所成,缺点是切勿着急,因为着急必然上火,更为严重的是桩法功力会自然而弥失。
所以我才会和你打赌,你若是能在三日内站得住,我便传你大悲指。
“哦!原来是这样,那我明白了。”
青明听到这里,才方知这大风桩的奥妙之处。
于是“突”的一下站起,拍拍身上的浮土。
自觉的伸手搭住酒狂徒的肩膀,然后慢慢去试着去站那大风桩法。
眼见的青明慢慢下坠的身体,酒狂徒不禁自觉的点点头,心中暗想,孺子可教也!在青明琢磨了近半个时辰,终于找到了那一丝的感觉。
刚想松开酒狂徒肩上的手时,身体依然会往前扑;能抑住自己身体不再向前时,又突然会向后倒。
真是难以控制!
他哪里知道这大风桩法,可是酒狂徒偶然体悟得之,实际上也是一门仙家桩法,若能练好了,那可是腾云、驾雾、御剑等等的基本功。
也是青明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了解他的咫尺物中的藏品秘笈,依着他这等最爱看书之人,有一天等他发现自己咫尺物中也有此功法时,也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清明这一站就是一个多时辰,依靠着上下提纵身体的办法,终于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不再向前向后晃荡。
酒狂徒见他消耗过大,于是示意让他休息并说道:我说过练这桩法,切忌心浮气躁,操之过急。
今天头一天咱们慢慢来,不着急。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青明在这桩法上已经吃了不少苦头,听得酒狂徒一席话;于是放下架子,一屁股坐在地上休息着。
两人闲聊时,酒狂徒又追着向青明请教关于饮酒之事,还言之灼灼的说到:
听你小子说酒比喝一顿还要来得痛快。
等到哪天遇见了丐王,我在说与他听,必定让他垂涎三尺。
青明坐在地上,润了润嗓子,缓缓道来:
这饮酒唯一的诀窍就是得当二字。
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则不然。
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意境享受,有许多学问。
特别是在上古时代,人们不仅注重酒的品质,同时还强调节制饮酒,而且还十分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法,如什么时候能饮、什么时候不宜饮、在什么地方饮酒、饮什么酒、如何饮酒等,都有许多规矩和讲究。
比如关于饮酒的理想环境,昊仙长就曾做过如下概括:饮人可呼其为——高雅、衰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等等。
饮酒之地有八妙,如:花下、竹林、高间、画舫、幽馆、曲石间、平嘻、荷亭。另注曰:春饮宜庭,夏饮宜效,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饮候为:春效、花时、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饮趣为:清淡、妙今、联吟、焚香、传花、度曲、返棹、围炉等等。
当然也有禁饮之时地,例如:华诞、座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谵、唷秽、佯醉。
饮阑之外,即可为: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钓、岸岸、煮泉、投壶等等。
具体而言,古人饮酒的经验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七法之上,如:
(一)饮时心境要好。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饮用。
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部不能饮酒。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
于饮食而讲卫生,宣研究食时之方法,凡遇愤怒或夏郁时,皆不宜食,食之不能消化,易于成病,此人人所当切戒者也。
饮酒更应如此,按中医的理论说,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面红耳赤,头痛头晕,如再饮酒,加上酒劲的作用下,势如火上浇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二)温酒而喝。上古之人饮酒多喜温热了喝,上周时期的温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证明。
酒为什么要温了喝呢?贾铭曾经说过:
“凡饮酒宜温,不宜热”但喝冷酒也不好,认为“饮冷酒成手战(即颤抖)。”
陆容在《菽固杂记》中记裁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
“尝闻一医者云:‘酒不宜冷饮’颇忽之,谓其未知丹溪之论而云然耳。
数年后,秋间病痢,致此医治之,云:‘公莫非多饮凉酒乎?’
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饮醇酒。
医云:‘丹溪知热酒之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
予因其吉而恩之,热酒固能伤肺,然行气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无伤,而胃性恶寒,多饮之,必致郎滞其气。
而为亭饮,盖不冷不热,适其中和,斯无患害。”
此二人的说法是有见地。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减少许多,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
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一是伤身体,二是酒劲挥发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没味了。
(三)饮必小咽,这一点我们喝那万年石乳酒时的方法最为适当。
许多人饮酒常讲究清杯,似乎一杯杯的干,才觉得痛快,才显得豪爽。
其实这样饮酒是不科学的。
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
《四方春秋》说:“凡养生,……饮必小咽,端直无戾。”
龙遵在《饮食绅言》里就说:“喝酒不宜太多大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
肺是心、肝、脾、肾、肺五脏中最重要的部分,好比帝王车子的车盖,特别不能损伤。”
朱彝在《食宪鸿秘》中也说:“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
肺为五脏华盖,允不可伤,且粗速无品。”
徐坷也认为:“急盥非所宜”,吃饭、饮酒都应慢慢地来,这样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致于给脾胃造成过量的负担。
《调鼎集》中更明确地说:酒“忌速饮流饮”。
(四)切勿混饮。
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说:“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克己,丛然杂讲,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养生者亦未尝不害生也。
一酒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合有酒劲不同外,还合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
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
《清圣升录》曾告诫于人们:酒不可杂饮。
饮之,虽善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
并举一例说:宛叶书生,冬至日延客,以诸家群遗之酒为具。
席半,客恐,私相告戒,疑而问之,一人曰:某忸君家百氏浆。
另外,药酒也不宜用作饮宴用酒。
药酒中一般合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如作饮宴用酒,某些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发生矛盾,令人不适。
(五)空腹勿饮。
国人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
《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
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会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
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
当然,饮食后也不宜饮酒。
(六)勿强饮,此为酒品酒德一事。
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自己也不能赌气争胜,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
张潮在《酒社刍吉》小引中说:“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饮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
惟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劝,然能饮而故不饮,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为劝之哉。
故恩谓不问作主作客,惟当率喜称量而饮,人我皆不须劝。”
阮生在所撰《荼余客话》中引陈亭之的话说:“饮宴苦劝人醉,荀非即是客人,不然,变意谷也。
君子饮酒,率真量情。
文人懦雅,概有斯致。
夫惟府井仆役,以通为恭敬,以谵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
(七)酒后少饮茶。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可以解酒。
其实则不然,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
医王说过:“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
未彝尊也说:“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
今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等等,据上古之人的养生之道,酒后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与芜萝熬汤解酒。
当然解酒的方法,随着世医不断了解也只会越来越多。